文|餐饮界
盛夏已至,年轻人的朋友圈里却难觅小龙虾的身影。
往年,当下正是小龙虾活跃的时候,今年却略显“低调”。消费层面,小龙虾从社交单品的C位上退居二线,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再像往年一样满屏“飘红”;市场层面,曾经意气风发的小龙虾品牌/餐厅,大多数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被封为“夜市之王”,却与烧烤相比实力悬殊;被命为“夜间经济最后一片蓝海”,“风口”却未托起几个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如今的小龙虾品类,难掩尴尬。
三年爆红周期,小龙虾经历了什么?
复合刺激的口味,社交网络加持,再加上符合堂食、外卖、零售三大餐饮渠道的产品调性,小龙虾称得上餐饮行业的“顶配”品类。这样的品类早该在两三年前“风口”正盛时就已乘风而起,事实却是爆红之后很快后继乏力。
小龙虾品类,卡在了从“网红”走向“长红”的路上。我们从小龙虾成为网红开始梳理,看看这几年的小龙虾市场,到底经历了什么?
2016年,小龙虾成为餐饮业的现象级爆品、最火单品,小龙虾餐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2017年,小龙虾市场加速品牌化与资本化。《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测算,2017年我国小龙虾全社会经济总产值约为2685亿元,较2016年增长83.15%。这一年,终端小龙虾餐饮品牌开始崭露头角,部分品牌获得资本青睐,比如松哥油焖大虾、热辣生活、海盗虾饭、飞哥上品等品牌,先后获得资本注入。B端供应链企业信良记更是在2017年分别完成了5000万元、1.2亿元的融资。
2018年,世界杯带火夜宵经济,其中“小龙虾+啤酒”成为“顶流”中的“顶流”,热度一度超过烧烤、炸鸡等。美团数据显示,2018年小龙虾门店数量相较于2017年增加了超过14万家。但绝大多数属于单体小店,获得资本加持的小龙虾品牌们,在2018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模化态势。
诚然,疫情的爆发阻碍了小龙虾餐饮的进一步发展,而事实上,早在2019年,小龙虾品类就已初现“颓势”。这一年,此前融资总额超过3亿元的麻辣诱惑败走,大量散店闭店,同时依然有大批创业者不断涌入,2019年,是小龙虾疯狂洗牌的一年。
从2016年到2018年,小龙虾真正的爆红周期只有三年。如此之短,为什么?
1、产品单一,口味单调,容易复制
2016年,与小龙虾同期成为现象级爆品的还有新茶饮,如今,新茶饮赛道上已经品牌林立,市场规模不断拓容。反观小龙虾市场,依然是一片散沙。
在新茶饮卖奶盖茶时,小龙虾在卖“麻小”;如今,新茶饮的爆品清单已经迭代N次,小龙虾还在卖“麻小”。
麻辣、蒜蓉、五香,六年后的今天,小龙虾的口味还是“老三样”。产品单一,口味单调,容易复制,是小龙虾迅速打开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小龙虾持续吸引回购的一大阻力。
2、行业饱和,竞争加剧
小龙虾餐饮的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高峰。辰智《2022小龙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小龙虾餐厅整体规模较2019年有所下降。2021年末,小龙虾餐厅数量规模为5.8万家,占中式餐厅数量的2.4%,同比下降了10.4%。
市场规模下降,是市场高饱和度的一种表现。如今的小龙虾市场,一边释放市场空间,一边吸引新人进入,这也是新品类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
3、缺少头部品牌,完成品类认知的最后一环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小龙虾领域仅发生过三起融资事件。资本降温后的小龙虾餐饮,最终没能跑出来一个“大厂”。
但对于新餐饮品类而言,迅速推进品类认知的“捷径”便是“品牌”,小龙虾市场需要高认知度的品牌,去推动品类认知教育,引领行业发展风向。
4、从小众单品到大众美食,新奇度降低
2015年以前,小龙虾是地方美食,主要集中的湖北与江苏地区。
从区域走向全国的过程中,小龙虾在大众认知中的新奇度不断降低,属于新品类的猎奇消费红利渐失,此后的小龙虾餐饮,更需要用产品内功吸引回购,撑起品类的持续增长。
5、供应链与季节制约
每年进入5月份,小龙虾的旺季才真正来临。如同“中秋蟹”一般,小龙虾也有着“最佳赏味期”。小龙虾,依然没有摆脱它的“季节标签”。
事实上,当下的小龙虾市场,正在打破季节限制,养殖端的恒温养殖,供应链端的冷冻虾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龙虾餐饮的季节之困。但是,于口感而言,无论是冬季恒温养殖的生鲜小龙虾,还是冷冻虾尾,在口感上都无法与夏季的小龙虾相媲美。
于挑剔的食客而言,小龙虾是一款夏季单品。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是小龙虾餐饮亟待解决的痛点之一。
退下C位的小龙虾,正陷入冰火两重天
如今的小龙虾,热销依旧。朋友圈里鲜见,却常见在家庭餐桌上;带货直播热度降低,却出现在疫情囤货的清单里。小龙虾市场,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且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1、小虾抢手,大虾遇冷
今年的小龙虾供应端,越小越受宠。
在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给《时代周报》的小龙虾批发价中,6月8日,小规格青虾批发价在11.5/斤,中规格青虾批发价在15元/斤,大规格青虾批发价在19元/斤。对比4月8日的同期价格,小规格青虾降幅为4.5元/斤,中规格青虾降幅在11元/斤,大规格青虾降幅则达到18元/斤。
每年的4到6月份,是小龙虾陆续成熟上市的阶段,降价是常态,但同为降价,大规格虾的降幅明显高于小规格虾。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大规格虾较往年批发价有所下降,但小规格虾则总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这是因为,大规格小龙虾的消费场景还主要集中在B端餐饮,而小规格虾的产品线则在近两年不断延伸。B端供应链上的冷冻虾尾,C端零售的虾尾罐头、预制小龙虾等产品,均主要使用的是小规格小龙虾。消费场景与产业链的变化,是小虾抢手,大虾遇冷的主要原因。
2、罐头走红,堂食萧条
疫情封控在家的小王,小龙虾罐头成为他的精神慰藉。
去年,随便打开一个视频网站,都可以轻易刷到主播嗦虾的视频,各大主播齐齐将卖货的目光转向了开罐即食的小龙虾罐头。
疫情催化了预制菜的走红,亦影响了各类堂食餐饮的生意,包括小龙虾。小龙虾罐头的走红与堂食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这其中,除了疫情影响之外,还存在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是小龙虾的“顶流”场景已经发生转移,从夜市、餐厅中转移至家庭;二是小龙虾已经成为各类型餐厅的引流品,大到酒楼小到小吃快餐都在卖小龙虾,原本被餐厅与夜市霸占的流量,被充分分流。
3、一边热捧,一边抛弃
在上海餐饮解封初期,刘润老师曾发布了一篇《疫情中的小龙虾经济学》文章,其中提到,上海各类型餐厅在解封初期最先上线的不是自家的招牌菜,而是小龙虾;各品类、各类型的餐厅在此时做了同一件事情——卖小龙虾。
易标准化、冷冻虾供应稳定、国民口味配适度高……疫情环境下,B端餐饮对小龙虾菜品的热情不减,同时,C端消费者对小龙虾预制菜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但为什么,整个小龙虾市场却一片“凉凉”的声音?显见的原因来自于,小龙虾摘掉了“网红”的帽子变得“日常化”的,这意味着它并不缺少消费群体,却缺少能够有效刺激消费的新手段或品牌,来重拾它往日的超级引流能力。
2.0时代的小龙虾,正在经历自我锤炼
三年爆红期,三年洗牌期,就是小龙虾刚刚过去的6年总结。
如果将爆红期与洗牌期视为小龙虾餐饮的1.0时代,小龙虾餐饮完成了从区域小吃到国民美食的蜕变,亦找到了更丰富的消费场景,从这一方面来说,小龙虾餐饮的起步有着较高的完成度。
当下的小龙虾餐饮正在迈进2.0时代,从网红单品正式跻身为餐饮品类之列。品类热度大不如前,但在小编看来,当下的小龙虾市场,现制餐饮、预制菜、生鲜等,各成细分赛道,供应链也进一步完善, 小龙虾市场正在开始对品类的细细打磨与自我锤炼。未来的小龙虾市场,更值得期待。
1、品类地位
将小龙虾去对标酸菜鱼、烤鱼等细分品类会发现,小龙虾品类的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小龙虾的成瘾性早已得到验证,复合刺激的口味+手剥的快乐,让它天然契合多种社交场景。这样的小龙虾餐饮,不该止步于“引流菜品”,它需要像太二酸菜鱼、半天妖烤鱼、探鱼烤鱼这样的品牌,用头部影响力去壮大品类赛道的声量,整体提升品类地位。
2、成长模式
餐饮业是一个现金流高速流动的行业,这也致使餐饮品牌大多更重视短期的增长,而非长期的成长。
在小编看来,当下预制小龙虾的增长对品类长期发展的参考意义并不大,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让预制小龙虾的长远未来并不明朗。小龙虾餐饮长远层面的成长,依然要主要依赖于更能提供氛围感,口感更出色的堂食餐饮。在疫情的变量下,当下小龙虾市场呈现出的“弱餐饮,强零售”的模式也势必会发生变化。
3、产业链升级
在产业链源头,小龙虾的红利还未释放殆尽。
在日前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指导,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总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编写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中提出,创新种养模式、夯实种业基础、补齐加工业短板、推进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等发展建议。
在产业助农的政策引导下,小龙虾的规模化、规范化养殖将对小龙虾全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起到推动作用。
在餐饮环节,小龙虾品类的形象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小龙虾彻底摆脱“不健康”、“low”等品类标签之时,便是小龙虾餐饮再次爆发之时。
事实上,“凉凉”的不是小龙虾,而是“网红”小龙虾。
对于年轻人来说,小龙虾的“卖点”早已发生了变化,以往,小龙虾的卖点主要在“打卡”,而如今,在于“日常食用”。
那么,少了网红红利加持,小龙虾餐饮的运营思维也需要发生改变,更好地切入年轻人的日常就餐场景,持续刺激回购,才是当下小龙虾餐厅运营的重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