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罗永浩告别“罗永浩”,但AR市场大门并没有为他打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罗永浩告别“罗永浩”,但AR市场大门并没有为他打开

距离成为苹果“母公司”还差几锤子?

文|财经无忌 宁雯

罗永浩刚刚艰难地给“真还传”划上句号,又马不停蹄地开了一个新局。

2022年6月13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真还传’接近尾声,我也要再次创业去了。这一次的创业,是一家AR科技公司”。随后,罗永浩正式“退网”,拥有1775万粉丝的“罗永浩”微博账号更名为“交个朋友直播间”。

这并不是罗永浩一时兴起,早在2021年下半年,其就屡屡在社交媒体表达对AR行业的兴趣。《深网》也透露,自2021年末,罗永浩就开始频繁地拜访AR产业链的相关创业者。

过去几年,从身陷6亿元债务泥潭,到凭借电商直播东山再起,再到“无官一身轻”地入局AR行业,罗永浩不光勇气可嘉,也确实缔造了一段商业传奇。但重资产、重技术的科技行业创业向来九死一生,光有勇气与理想主义,或许还不足以支撑罗永浩走向成功。

01 魂牵梦绕的“科技梦”

与大部分人创业仅仅为了实现财富自由不同,罗永浩早已实现财富自由。在此基础上,罗永浩依然屡屡创业,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坚守理想主义,实现自己的“科技梦”。

2016年,接受鲁豫采访时,罗永浩曾透露:“2001年在新东方,一年差不多能赚60万元。在当时,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年薪六十万是非常高了”。

对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1年,中国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0元。这也意味着,此时的罗永浩,基本已经实现财富自由。

之所以离开新东方,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罗永浩的理想主义与商业公司追求利润的底层逻辑存在一定的裂痕。2012年接受采访时,罗永浩曾如此评价新东方:“你如果是一个商人,纯粹是为了钱,大大方方赚钱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总是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把自己塑造很高尚很纯洁就太虚伪了,我很讨厌虚伪。”

离开新东方,经历几次失败的创业项目后,罗永浩终于找到了那个可以承载自己理想的“科技梦”。

2017年6月,罗永浩发文称,2007年6月,初代iPhone正式在美国发售,在美国出差的冯唐给自己带回来一部。自此,罗永浩再没有忘记初代iPhone 像一件“精美艺术品”的感觉。

也正由此,罗永浩发现自己和乔布斯的“趋同”,“在用户体验、审美、营销推广、恋物、完美主义倾向这5项上都不输给乔布斯”,遂于2012年进军智能手机行业,创立锤子科技。

不过很遗憾,由于错过了最佳窗口期,并且罗永浩在某些方面一意孤行,锤子科技在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掀起大的波澜,最终于2019年初卖身字节跳动。手机项目失败后,罗永浩欠下巨额债务,接连为电子烟、鲨纹科技等项目站台,不过这些项目大多无疾而终。

为了最大效率地还债,2020年4月,罗永浩入局电商直播赛道。虽然罗永浩此举有被逼无奈的意味,但却收获了不俗的商业回报。2020年9月参加《脱口秀大会》时,罗永浩透露:“6亿债务已经还了4亿,剩下的预计一年内还清”。

如果是寻常人的商业剧本,行至电商直播,足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罗永浩依然放不下魂牵梦绕的“科技梦”。

早在2021年11月,罗永浩就在微博透露:“未来在科技行业要做的很多事,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元宇宙,不管是否愿意。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的下一个创业项目,竟然也是一家所谓的‘元宇宙公司’…”

02 AR或将彻底颠覆手机

尽管重新入局科技行业,但罗永浩已经不关注智能手机业务。2022年4月,网友问及有无可能再推出智能手机时,罗永浩表示:“因为要烧投资人的钱,所以我确实没这勇气了”。

这固然是因为罗永浩在智能手机行业经历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难以给投资者以信心,更大程度上,或许也因为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可供“新势力”生存。

Canalys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分别下跌4%、14%、7%以及11%。这意味着,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增长时代。考虑到几大智能手机巨头的份额还在持续攀升,此时间点“新势力”再入局智能手机赛道,无异于以卵击石。

作为对比,由于技术上方兴未艾,并且还没有成熟的消费类产品,AR赛道却充满了机会。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为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

这种极具前景的市场趋势,很难不吸引投资者关注。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R/VR总投资规模为146.7亿美元,预计202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47.3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8.5%。

除了市场前景持续向好,AR产品在功能上也具备颠覆性的想象力。与目前基于二维显示屏呈现信息的智能手机、PC等计算平台不同,AR眼镜可以将“屏幕”放于眼球的位置,实现眼睛即屏幕。

这也意味着,一旦AR产品达到终极形态,那么智能手机、PC等传统硬件将被彻底颠覆。2020年初,扎克伯格曾发文称:“2020年之后的某个时间点,AR 智能眼镜将获得突破性的进展,重新定义我们与技术的关系。”

此外,AR眼镜还拓宽了信息的呈现维度,从此前的二维,变为三维。虽然仅仅增加了一个维度,但信息的密度却可以指数级提升。

比如,一个工程师团队远程开会,远在天边的与会者,只需佩戴一个AR眼镜,即可切实地看到团队讨论的机械模型,这将大大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也会反过来淘汰智能手机、PC等终端。

对此,前Metaio中国合伙人、AR专家Sonny Xin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科技进步,源于人的惰性,“当我有了一种更快速获取信息的方式(注,此指AR)以后,我就不愿意再回到原来那种旧方式去了。”

事实上,罗永浩也正是因为看到了AR产品的巨大应用场景,才入局该赛道。“我们想在AR时代做出一个像2007年的iPhone + iOS一样的东西,成为下一个平台上类似苹果一样的公司。”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罗永浩如是说。

03 逃不过的九九八十一难

不过仅仅看到行业趋势,并不意味着罗永浩将就此成为AR市场的一方霸主。因为从科幻般的概念到成熟的消费品,AR赛道还需经历漫长的历程。

罗永浩似乎看得很透:“AR巨大的软硬件工程量硬梆梆地摆在那里,至少也要几百到上千人的规模开发三五年以上,才能做出一个消费级别的东西。”

这其实也从侧面揭示罗永浩此次创业变得更加成熟了。不止开始关注时间差,经历多次失败后,罗永浩在很多问题上都告别了曾经那个偏执的自己。

以企业的名字为例,2013年,因网友频频质疑“锤子科技”在四川方言中有不雅的意味,罗永浩咄咄逼人地表示:“不就是西南西北一些地方吗?中国这么大,各地的方言都有自己的臭毛病,我照顾不过来,美国上市公司还有叫SB的呢。我们胸怀全球,不在乎三城两池的得失。”

2022年3月,参加《张罗一个局》节目时,罗永浩终于深刻反思“锤子科技”的命名问题,“以后的公司应该不会再叫锤子,因为这个名字本身有些问题,自己要做的产品是比较创新的科技产品,不希望它的公众形象是“滑稽”的。”

罗永浩变得更加坦率,无疑可以使新的创业公司避免此前Smartisan OS“不是为了输赢,就是认真”,而在“画图标”上消耗太多资源的问题。但不能忽视的是,AR行业的某些客观问题,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意味着,罗永浩的AR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首先,按照罗永浩的逻辑“大的科技公司基本上没有all-in AR的”,并且“平台革命的时候,新世界的主宰者几乎从来都不是旧世界的霸主”,因此,“也许有一个天才的创业团队终于能拿到足够多的钱,做出惊艳的东西,并取得奇迹般的成功。”

结合智能手机行业的经验来看,手机行业的“局外人”苹果靠iPhone的创新,一举击败了曾经手机行业的霸主诺基亚,确实契合上述逻辑。

但问题是,曾打造iPod、Mac等产品的苹果本身也是旧世界的霸主,其正是从PC互联网安然过渡到移动互联网的杰出代表。无独有偶,2013年前后,中国桌面互联网开始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在此背景下,“BAT”中的百度固然掉队,但阿里和腾讯却分别靠手淘和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事实上,伴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如今科技行业的变革,越来越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充沛的现金流才能促成。这一点,不论是智能汽车还是AR都概莫能外。

以AR为例,其既然致力于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自然需要下一代的芯片架构。而目前高通、联发科等独立于终端的通用芯片厂商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满足AR产品的技术要求。

对此,芯原股份业务运营高级副总裁汪洋曾表示:“市面上现有的很多通用计算芯片,一般主要针对如手机、平板电脑、PC等应用而深度优化和绑定。在被应用到AR设备中时,常常会出现部分功能冗余、部分特定功能无法满足,以及显示性能或是功耗不理想等问题,这极大限制了AR设备端的发挥。”

从这个角度来看,除了为了增强生态一体性、降低成本,现阶段华为、苹果、三星等科技公司纷纷押注自研芯片,或许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提前布局AR产业有关。

对此,埃森哲全球半导体主管 Syed Alam表示:“大型AR企业越来越希望使用定制芯片,而非开放供应链的芯片,以满足其产品和应用程序的特定需求。”

不过出色的芯片离不开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巨额的研发投入。以华为海思为例,成立时,任正非计划每年为其投入4亿美元。新京报数据显示,2008年-2018年,华为海思研发费用总计超4800亿元。

诚然,罗永浩并没有期望自家的AR产品一蹴而就地成功,而是有一个“三五年”的蛰伏期,并且认为“特定用途的垂直类 AR 设备,比如针对教育、复杂技能培训和特殊行业的 AR 眼镜,完全可能两三年内就商业化成功。”

但目前已经有一些初创企业看到AR To B赛道的机会。以Magic Leap为例,其成立于2011年,起初聚焦消费级AR头显,后转战企业级市场。官方资料显示,该公司累计融资26亿美元,融资规模在AR行业中名列前茅。

目前Magic Leap以及与爱立信达成合作,通过AR技术帮助后者简化工作车间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对此,2021年中,Magic Leap CEO Johnson接受采访时曾透露:“目前,AR行业处于手机的“大哥大”时期,应用场景主要为B端,尽管产品体积大且昂贵,但是可以为企业带来可量化的回报率、降低培训成本、提升效率。”

由此来看,其实罗永浩在AR市场其实也并不具备绝对的先发优势。这也意味着,罗永浩不光需要和苹果等掌握核心供应链资源的企业竞争,还要提防初创企业的偷袭。

或许也是因为看到了市场的艰难形势,当《晚点》问及有多大把握成为AR时代的苹果时,罗永浩表示,“坦率地说,非常渺茫。如果只认准这一个目标的话,应该是九死一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罗永浩

  • 起底交个朋友的烂尾电商课:公司更名、团队曾解散,上市公司实控人身影浮现
  • 交个朋友,不需要罗永浩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罗永浩告别“罗永浩”,但AR市场大门并没有为他打开

距离成为苹果“母公司”还差几锤子?

文|财经无忌 宁雯

罗永浩刚刚艰难地给“真还传”划上句号,又马不停蹄地开了一个新局。

2022年6月13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真还传’接近尾声,我也要再次创业去了。这一次的创业,是一家AR科技公司”。随后,罗永浩正式“退网”,拥有1775万粉丝的“罗永浩”微博账号更名为“交个朋友直播间”。

这并不是罗永浩一时兴起,早在2021年下半年,其就屡屡在社交媒体表达对AR行业的兴趣。《深网》也透露,自2021年末,罗永浩就开始频繁地拜访AR产业链的相关创业者。

过去几年,从身陷6亿元债务泥潭,到凭借电商直播东山再起,再到“无官一身轻”地入局AR行业,罗永浩不光勇气可嘉,也确实缔造了一段商业传奇。但重资产、重技术的科技行业创业向来九死一生,光有勇气与理想主义,或许还不足以支撑罗永浩走向成功。

01 魂牵梦绕的“科技梦”

与大部分人创业仅仅为了实现财富自由不同,罗永浩早已实现财富自由。在此基础上,罗永浩依然屡屡创业,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坚守理想主义,实现自己的“科技梦”。

2016年,接受鲁豫采访时,罗永浩曾透露:“2001年在新东方,一年差不多能赚60万元。在当时,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年薪六十万是非常高了”。

对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1年,中国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0元。这也意味着,此时的罗永浩,基本已经实现财富自由。

之所以离开新东方,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罗永浩的理想主义与商业公司追求利润的底层逻辑存在一定的裂痕。2012年接受采访时,罗永浩曾如此评价新东方:“你如果是一个商人,纯粹是为了钱,大大方方赚钱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总是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把自己塑造很高尚很纯洁就太虚伪了,我很讨厌虚伪。”

离开新东方,经历几次失败的创业项目后,罗永浩终于找到了那个可以承载自己理想的“科技梦”。

2017年6月,罗永浩发文称,2007年6月,初代iPhone正式在美国发售,在美国出差的冯唐给自己带回来一部。自此,罗永浩再没有忘记初代iPhone 像一件“精美艺术品”的感觉。

也正由此,罗永浩发现自己和乔布斯的“趋同”,“在用户体验、审美、营销推广、恋物、完美主义倾向这5项上都不输给乔布斯”,遂于2012年进军智能手机行业,创立锤子科技。

不过很遗憾,由于错过了最佳窗口期,并且罗永浩在某些方面一意孤行,锤子科技在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掀起大的波澜,最终于2019年初卖身字节跳动。手机项目失败后,罗永浩欠下巨额债务,接连为电子烟、鲨纹科技等项目站台,不过这些项目大多无疾而终。

为了最大效率地还债,2020年4月,罗永浩入局电商直播赛道。虽然罗永浩此举有被逼无奈的意味,但却收获了不俗的商业回报。2020年9月参加《脱口秀大会》时,罗永浩透露:“6亿债务已经还了4亿,剩下的预计一年内还清”。

如果是寻常人的商业剧本,行至电商直播,足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罗永浩依然放不下魂牵梦绕的“科技梦”。

早在2021年11月,罗永浩就在微博透露:“未来在科技行业要做的很多事,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元宇宙,不管是否愿意。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的下一个创业项目,竟然也是一家所谓的‘元宇宙公司’…”

02 AR或将彻底颠覆手机

尽管重新入局科技行业,但罗永浩已经不关注智能手机业务。2022年4月,网友问及有无可能再推出智能手机时,罗永浩表示:“因为要烧投资人的钱,所以我确实没这勇气了”。

这固然是因为罗永浩在智能手机行业经历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难以给投资者以信心,更大程度上,或许也因为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可供“新势力”生存。

Canalys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分别下跌4%、14%、7%以及11%。这意味着,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增长时代。考虑到几大智能手机巨头的份额还在持续攀升,此时间点“新势力”再入局智能手机赛道,无异于以卵击石。

作为对比,由于技术上方兴未艾,并且还没有成熟的消费类产品,AR赛道却充满了机会。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为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

这种极具前景的市场趋势,很难不吸引投资者关注。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R/VR总投资规模为146.7亿美元,预计2026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47.3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8.5%。

除了市场前景持续向好,AR产品在功能上也具备颠覆性的想象力。与目前基于二维显示屏呈现信息的智能手机、PC等计算平台不同,AR眼镜可以将“屏幕”放于眼球的位置,实现眼睛即屏幕。

这也意味着,一旦AR产品达到终极形态,那么智能手机、PC等传统硬件将被彻底颠覆。2020年初,扎克伯格曾发文称:“2020年之后的某个时间点,AR 智能眼镜将获得突破性的进展,重新定义我们与技术的关系。”

此外,AR眼镜还拓宽了信息的呈现维度,从此前的二维,变为三维。虽然仅仅增加了一个维度,但信息的密度却可以指数级提升。

比如,一个工程师团队远程开会,远在天边的与会者,只需佩戴一个AR眼镜,即可切实地看到团队讨论的机械模型,这将大大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也会反过来淘汰智能手机、PC等终端。

对此,前Metaio中国合伙人、AR专家Sonny Xin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科技进步,源于人的惰性,“当我有了一种更快速获取信息的方式(注,此指AR)以后,我就不愿意再回到原来那种旧方式去了。”

事实上,罗永浩也正是因为看到了AR产品的巨大应用场景,才入局该赛道。“我们想在AR时代做出一个像2007年的iPhone + iOS一样的东西,成为下一个平台上类似苹果一样的公司。”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罗永浩如是说。

03 逃不过的九九八十一难

不过仅仅看到行业趋势,并不意味着罗永浩将就此成为AR市场的一方霸主。因为从科幻般的概念到成熟的消费品,AR赛道还需经历漫长的历程。

罗永浩似乎看得很透:“AR巨大的软硬件工程量硬梆梆地摆在那里,至少也要几百到上千人的规模开发三五年以上,才能做出一个消费级别的东西。”

这其实也从侧面揭示罗永浩此次创业变得更加成熟了。不止开始关注时间差,经历多次失败后,罗永浩在很多问题上都告别了曾经那个偏执的自己。

以企业的名字为例,2013年,因网友频频质疑“锤子科技”在四川方言中有不雅的意味,罗永浩咄咄逼人地表示:“不就是西南西北一些地方吗?中国这么大,各地的方言都有自己的臭毛病,我照顾不过来,美国上市公司还有叫SB的呢。我们胸怀全球,不在乎三城两池的得失。”

2022年3月,参加《张罗一个局》节目时,罗永浩终于深刻反思“锤子科技”的命名问题,“以后的公司应该不会再叫锤子,因为这个名字本身有些问题,自己要做的产品是比较创新的科技产品,不希望它的公众形象是“滑稽”的。”

罗永浩变得更加坦率,无疑可以使新的创业公司避免此前Smartisan OS“不是为了输赢,就是认真”,而在“画图标”上消耗太多资源的问题。但不能忽视的是,AR行业的某些客观问题,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意味着,罗永浩的AR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首先,按照罗永浩的逻辑“大的科技公司基本上没有all-in AR的”,并且“平台革命的时候,新世界的主宰者几乎从来都不是旧世界的霸主”,因此,“也许有一个天才的创业团队终于能拿到足够多的钱,做出惊艳的东西,并取得奇迹般的成功。”

结合智能手机行业的经验来看,手机行业的“局外人”苹果靠iPhone的创新,一举击败了曾经手机行业的霸主诺基亚,确实契合上述逻辑。

但问题是,曾打造iPod、Mac等产品的苹果本身也是旧世界的霸主,其正是从PC互联网安然过渡到移动互联网的杰出代表。无独有偶,2013年前后,中国桌面互联网开始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在此背景下,“BAT”中的百度固然掉队,但阿里和腾讯却分别靠手淘和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事实上,伴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如今科技行业的变革,越来越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充沛的现金流才能促成。这一点,不论是智能汽车还是AR都概莫能外。

以AR为例,其既然致力于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自然需要下一代的芯片架构。而目前高通、联发科等独立于终端的通用芯片厂商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满足AR产品的技术要求。

对此,芯原股份业务运营高级副总裁汪洋曾表示:“市面上现有的很多通用计算芯片,一般主要针对如手机、平板电脑、PC等应用而深度优化和绑定。在被应用到AR设备中时,常常会出现部分功能冗余、部分特定功能无法满足,以及显示性能或是功耗不理想等问题,这极大限制了AR设备端的发挥。”

从这个角度来看,除了为了增强生态一体性、降低成本,现阶段华为、苹果、三星等科技公司纷纷押注自研芯片,或许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提前布局AR产业有关。

对此,埃森哲全球半导体主管 Syed Alam表示:“大型AR企业越来越希望使用定制芯片,而非开放供应链的芯片,以满足其产品和应用程序的特定需求。”

不过出色的芯片离不开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巨额的研发投入。以华为海思为例,成立时,任正非计划每年为其投入4亿美元。新京报数据显示,2008年-2018年,华为海思研发费用总计超4800亿元。

诚然,罗永浩并没有期望自家的AR产品一蹴而就地成功,而是有一个“三五年”的蛰伏期,并且认为“特定用途的垂直类 AR 设备,比如针对教育、复杂技能培训和特殊行业的 AR 眼镜,完全可能两三年内就商业化成功。”

但目前已经有一些初创企业看到AR To B赛道的机会。以Magic Leap为例,其成立于2011年,起初聚焦消费级AR头显,后转战企业级市场。官方资料显示,该公司累计融资26亿美元,融资规模在AR行业中名列前茅。

目前Magic Leap以及与爱立信达成合作,通过AR技术帮助后者简化工作车间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对此,2021年中,Magic Leap CEO Johnson接受采访时曾透露:“目前,AR行业处于手机的“大哥大”时期,应用场景主要为B端,尽管产品体积大且昂贵,但是可以为企业带来可量化的回报率、降低培训成本、提升效率。”

由此来看,其实罗永浩在AR市场其实也并不具备绝对的先发优势。这也意味着,罗永浩不光需要和苹果等掌握核心供应链资源的企业竞争,还要提防初创企业的偷袭。

或许也是因为看到了市场的艰难形势,当《晚点》问及有多大把握成为AR时代的苹果时,罗永浩表示,“坦率地说,非常渺茫。如果只认准这一个目标的话,应该是九死一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