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科技
“一个时代结束了!”
美国当地时间6月15日(北京时间6月16日),微软Edge浏览器在官方微博宣布,微软正式宣布停止对IE(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所有支持和更新,未来其功能将由微软推出的Edge浏览器接棒。至此,这个诞生于1995年、为用户服务超过27年的浏览器终于落下帷幕。
尽管因为内核落后、响应速度缓慢等原因,IE浏览器在近二十年被吐槽无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款软件至今依然是微软最具辨识度的软件产品之一。要知道,在那个只有少数国人能够接触Windows 98的时候,无数人对互联网的认知,就是从Windows桌面上那个小小的蓝色“e”开始的。
在不少念旧的网友眼中,IE浏览器的落幕代表着一段青春回忆的结束。但是在我看来,IE浏览器的结局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见证了一个行业的启蒙和兴衰。在IE浏览器持续活跃的27年里,无数网络浏览器诞生,兴起,登上霸主地位,却又心有不甘地走下神坛,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借此机会,就让小雷带大家看看那些年的经典浏览器,到了今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它们为何而兴起,因何而没落,最后又会走向何方呢?
逐渐衰落的Firefox
提起那些年的经典浏览器,除了IE浏览器以外,我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Firefox浏览器。
Mozilla Firefox,通称Firefox,中文名为火狐,是一个自由及开源的网页浏览器。该浏览器最早在2002年由Mozilla社群成员戴夫·海厄特、乔·休伊特及布雷克·罗斯创建,并于2004年11月由Mozilla基金会及其子公司Mozilla公司正式发布,因为Mozilla社群和网景公司间的关系,Firefox也被认为是网景领航员的精神续作。
Firefox浏览器的最大特征,在于其采用了网景公司研发的Gecko内核,这是一套由C++语言编写的开源内核,为Firefox浏览器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应用程序接口以供互联网相关的应用程序使用。
对比当时原地踏步的IE浏览器,得益于Gecko内核的加持,Firefox浏览器因其多平台、高速度、安全性及扩展组件而备受称赞。在推出9个月后,Firefox浏览器下载量便已经超过6000万,IE浏览器的主导地位首次受到了挑战。五年后,Firefox浏览器获得了32%的市场占有率,正式成为全球第二流行的网页浏览器。
看起来很不错?但是Firefox浏览器的发展似乎也就到此为止了。
根据现有的调查数据,自2013年起,随着Chrome浏览器的不断完善,Firefox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减少。根据Mozilla官方统计信息,在短短两年间,Firefox用户规模下降至少4600万。根据StatCounter的统计,截至2022年4月,Firefox浏览器在PC市场的市占率为7.86%,在其他平台的市占率已经不足4%。
问题来了,为什么Firefox越来越不受用户待见?原因非常简单,一方面,火狐用户经常抱怨在Firefox浏览器过去几年里缺乏实质性功能的更新,另外,Firefox 89的用户界面变化也引起了极大的用户争议。另一方面,大量同类型浏览器的出现,让Firefox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
如今,为了缓解Firefox浏览器收入下滑的局面,Mozilla公司不得不积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然而在寻找新收入来源的压力下,Firefox浏览器还在面临着比以往更加艰难的浏览器竞争,随着越来越多的浏览器在自己的品牌宣传中加入了“隐私”,Firefox浏览器赖以为生的隐私功能也不再是什么独有的卖点。
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Firefox工作人员曾表示,Chrome浏览器已经赢得了桌面浏览器的战争,不要对Firefox浏览器的复兴抱太多期望。或许Firefox浏览器不可能再次回到巅峰,但是市场上确实需要这种差异化的存在,想要阻止互联网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Firefox的存在感必不可少。
走向海外的Opera
起源于1995年的Opera浏览器,和IE浏览器是一个时代的产品。从规格上看,Opera是最先通过Acid2及Acid3测试的桌面浏览器之一,严格执行W3C网页标准,也是当时市面上安全性最强的浏览器,诸如我们现代浏览器中常见的标签式浏览、鼠标手势、伪装浏览器等功能也都是Opera首创的。
尽管功能非常丰富,但是Opera本身的网页浏览能力、内存管理能力却存在着不少问题,甚至屡次出现无法浏览不切合W3C标准的网页以及在开启少标签的情况下内存占用反而更高的情况。正因如此,Opera浏览器在桌面端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不高,基本稳定在2%上下。
不过,在移动端市场似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2006年1月,Opera正式面向全球推出了Opera Mini浏览器,这是一款专门为Java ME平台设计的浏览器。在那个功能机内置浏览器极度拉胯的年代,Opera Mini浏览器的出现可以说是为功能机的用户打开了一扇窗,那流畅的网页浏览体验也让Opera Mini浏览器的市占率一度做到全球第一。
遗憾的是,Opera浏览器在移动端的辉煌也没有坚持多久。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iPhone预装的Safari浏览器和原生Android预装的Chrome浏览器快速占据了移动端市场,Opera浏览器的市占率缩水到约2%左右。最终,在2016年,Opera公司将浏览器业务整体出售给360公司,如今的欧朋浏览器,则在不断深耕欧洲和非洲两大核心市场,希望能够再现往日辉煌。
全面制霸的Chrome
2008年9月1日,Google Chrome横空出世。这款迎着“默认浏览器”IE的风头,喊着“浏览器市场破局者”口号的新入场者,一经杀入,便引发了浏览器市场的强烈震荡,它不仅在一年之内迅速将IE浏览器拉下龙头的位置,更是让Firefox、Opera等同行无处容身。
彼时,浏览器市场的巨头IE和Firefox早已养尊处优多年,其中IE浏览器的使用体验不必多少,Firefox浏览器虽然凭借一手个性化与开放性赢得了一部分市场,但是也慢慢陷入了坐吃老本,不愿更新的死循环中。这样的市场环境,为Chrome的迅速生长提供了绝佳契机。
凭借高效率的更新、丰富的拓展功能、简洁的用户界面和快捷的浏览速度,Chrome浏览器迅速俘获了一大批包括网页开发者在内的技术领域核心用户。到2010年7月,Chrome就已经抢占了接近10%的市场份额。2012年,Chrome正式以33.81% 的市场占有率成功取代 IE 的霸主地位。
如今,Chrome已经占据全球桌面浏览器66.16%的份额,即便是Edge也只争取到10.12%,就连苹果Safari都有9.14%,IE则已经不到2%——是的,你没听错,50个人里还有1个人在坚持用IE。在可以预见的未来,Chorme浏览器都会是这个市场里说一不二的存在。
国产浏览器,剑指移动端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也存在着不计其数的国产浏览器,比如主流的搜狗浏览器、傲游浏览器、360浏览器、腾讯浏览器、UC浏览器、猎豹浏览器等不胜枚举。然而,根据分析机构StatCounter的调查报告,在全球排名前五的浏览器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企业研发的浏览器。
相较于谷歌浏览器、Safari浏览器、Edge浏览器等产品的广受欢迎,国产浏览器却普遍遭遇冷落,这是为什么?
在我看来,国产浏览器处于现在这个境地,和技术上的差距不无关系。因为缺乏自主内核的缘故,目前市面上目前国内主流的浏览器基本上都采用套壳Chrome的Chromium内核版本。实际使用起来,除了界面设置更加复杂以外,和直接使用Chorme浏览器没有什么区别。
另一方面,目前主流国产浏览器普遍都在做信息聚合平台,在网页浏览功能的基础上,加入诸如搜索小说、资讯、游戏之类不属于浏览器本身的东西。这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自由开放的PC市场氛围,在让浏览器变得更加臃肿、繁杂的同时,也让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大幅下降。
不过,俗话说得好,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信息聚合平台,显然并不适合习惯输入网址进行网页浏览的PC市场,但是对于难以输入网址的移动设备市场来说,信息聚合平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互联网的使用门槛。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随手刷刷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随手点击就能进入自己想要的网址,这样的体验是无可取代的。
虽然PC浏览器市场已经很难竞争,但是在本土化、便利性的加持下,国产浏览器在移动端大肆发力。根据StatCounter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手机浏览器的排名分别为Chorme(占比51.47%)、UC浏览器(占比19.28%)、Safari浏览器(占比16.73%)、QQ浏览器(占比9.41%)以及Android原生浏览器(占比1%),前五名里面赫然存在着两款国产手机浏览器,而且市占比还在不断上升中。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简化的操作搭配上基于用户使用习惯的信息推送功能,确实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黏性,增加用户使用时间。正因如此,包括UC、360、腾讯在内都着手将浏览器向“去浏览器化”发展,从最初的浏览器“工具”逐步向媒体平台、资讯平台、社交平台、智能化平台等更具内容丰富性、更多元化的聚合方向转变。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以国产浏览器为首的新式浏览器会逐步取代以Chorme为首的传统浏览器呢?个人认为并非如此。
近些年来,随着国产手机出厂系统自带的信息聚合服务不断完善,国产手机预装的浏览器正在变得越来越精简,也越来越回归“工具化”的概念。想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立足,国产浏览器或许还要继续寻找新的功能点,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青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