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打造科创高地,上海张江科学城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初步成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打造科创高地,上海张江科学城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初步成型

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全部位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目前,已建成(含试运行)8个、在建6个,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海洋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全国领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杨舒鸿吉

“上海光源大科学装置(以下简称“上海光源”)明年将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面向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放32条线路,这一数字比2018年的15条线路,翻了一番,将进一步助力相关科学研究。”2022年6月14日,在上海张江科学城,光学专家、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儒新向媒体披露说。

上海光源大科学装置是我国正在运行中用户最多、成果产出率最高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李儒新透露,随着开放束线的增加,将进一步扩大企业使用率,从而进一步推动产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

同步辐射光源可以产生X射线,主要功能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去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可以做成像,也可以做谱学和大分子结构的研究。因此,它既可以用于基础科学研究,也可以服务于产业应用。

目前全世界的中能同步辐射装置有20台左右,上海光源是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一个代表,也是张江科学城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里程碑之一。

上海光源项目最初于1993年由方守贤、丁大钊、冼鼎昌三位院士根据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科学研究的需求提出的,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建设一台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积极响应这一建议,并且很快得到了中科院和上海市的支持。后来经过十多年的前期设计和预制研究,在2004年初,这个项目终于得到了国家批准。

2004年12月25日,上海光源破土动工,2009年5月6日正式开放运行,接待首批用户。

从2009年开放运行至今,上海光源保持了相当高的成果产出率,中国科学家利用上海光源做出了一大批重要的科技成果。来自全球的用户也在上海光源总计完成了15000项课题研究,产出了许多科技成果。

比如,中科院物理所丁洪团队利用上海光源,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外尔费米子。

生物医药方面,相关单位利用上海光源解析了禽流感、埃博拉、寨卡和新冠病毒结构,筛选抗病毒药物与抗体以及支持新冠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近年,中国百济神州借助上海光源研发的第一款抗癌新药泽布替尼,是我国首款在美国上市的抗癌药品。在它的研制过程中,所有分子结合的结构数据,都是在上海光源获得的。

此外,在甲烷高效转化,单原子催化,超级钢、石墨烯、碳纤维等高性能材料等研究方面,上海光源也帮助研究者解决了许多基本问题,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应用。

过去10年中,上海光源的用户成果9次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5次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回首过去几年,上海不负党和国家嘱托,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张江科学城作为核心功能区,已经实现在前沿基础研究能力和源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打造出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诞生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果。

近年来,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全部位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目前,已建成(含试运行)8个、在建6个,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海洋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全国领先。

张江科学城内现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近500家。近年来张江科学城持续建设了李政道研究所、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张江科学园、浙大上海高等研究院等一批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机构以及上海科技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为关键核心技术从理论源头突破创造更好条件。

科研装置和机构云集,迅速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落户。

截至目前,张江科学城现有企业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余家,占上海市的9%;截止2021年底,张江共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6家,占上海市7.9%,共有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179家,占上海市35.4%;上市企业77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32家,占上海市49.23%。

来自张江科学城的数据显示,2021年,张江科学城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24.81亿元,占新区比重27.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25.93亿元;总营收首次突破一万亿,同比增长22.6%。

在集成电路方面,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市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高的区域。

2021年,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1702.56亿元,占全市比重约66%。集聚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企业400余家,全球芯片设计10强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中国芯片设计企业10强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总部;全球晶圆代工前5企业有2家总部设在张江;全球装备10强企业有6家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生物医药方面,2021年,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58.17亿元,占全市比重约26%。1994年,自第一家跨国药企罗氏入驻以来,诺华、阿斯利康、美敦力、GE医疗等全球的制药和医疗器械巨头纷至沓来,研发能力全国领跑,细胞治疗等细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研药物品种超过600个,其中1类新药占比超过50%。

截至2021年底,张江科学城研发并申报的17个1类新药,12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创造了全国或全球多个“第一”的纪录。2021年,张江共有5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20%;国家在细胞领域批准的2个产品,全部来自张江。

此外,张江目前还集聚人工智能企业600余家,核心企业占上海总数的20%,包括ABB、西门子、博世、AMD、英伟达等国际巨头,阿里平头哥、芯原微电子、依图数据等国内细分领域领先企业。

其中,张江人工智能岛作为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已集聚100多家企业,入驻IBM、微软、英飞凌、汇纳科技、黑瞳科技、云从科技、科大讯飞、小蚁科技等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创新型小微企业及科研院所,实现了产、学、研、用、投产业链的集聚。

在金融、创投领域,张江科学城内已集聚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创投机构162家,银行28家,以及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等服务企业的投融资平台。截止目前,张江科学城已有双创载体100家,创业项目2800余个。建成26个大企业开放创新平台,世界500强赋能创新生态,包括微软AI&IOT实验室、IBM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强生JLABS、西门子医疗创新中心、默克上海创新基地、罗氏张江创新平台等。

李儒新透露,2021-2022年间,上海张江还将建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暨光源二期3个设施,预计2025年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成。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在张江科学城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打造科创高地,上海张江科学城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初步成型

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全部位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目前,已建成(含试运行)8个、在建6个,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海洋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全国领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杨舒鸿吉

“上海光源大科学装置(以下简称“上海光源”)明年将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面向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放32条线路,这一数字比2018年的15条线路,翻了一番,将进一步助力相关科学研究。”2022年6月14日,在上海张江科学城,光学专家、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儒新向媒体披露说。

上海光源大科学装置是我国正在运行中用户最多、成果产出率最高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李儒新透露,随着开放束线的增加,将进一步扩大企业使用率,从而进一步推动产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

同步辐射光源可以产生X射线,主要功能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去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可以做成像,也可以做谱学和大分子结构的研究。因此,它既可以用于基础科学研究,也可以服务于产业应用。

目前全世界的中能同步辐射装置有20台左右,上海光源是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一个代表,也是张江科学城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里程碑之一。

上海光源项目最初于1993年由方守贤、丁大钊、冼鼎昌三位院士根据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科学研究的需求提出的,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建设一台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积极响应这一建议,并且很快得到了中科院和上海市的支持。后来经过十多年的前期设计和预制研究,在2004年初,这个项目终于得到了国家批准。

2004年12月25日,上海光源破土动工,2009年5月6日正式开放运行,接待首批用户。

从2009年开放运行至今,上海光源保持了相当高的成果产出率,中国科学家利用上海光源做出了一大批重要的科技成果。来自全球的用户也在上海光源总计完成了15000项课题研究,产出了许多科技成果。

比如,中科院物理所丁洪团队利用上海光源,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外尔费米子。

生物医药方面,相关单位利用上海光源解析了禽流感、埃博拉、寨卡和新冠病毒结构,筛选抗病毒药物与抗体以及支持新冠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近年,中国百济神州借助上海光源研发的第一款抗癌新药泽布替尼,是我国首款在美国上市的抗癌药品。在它的研制过程中,所有分子结合的结构数据,都是在上海光源获得的。

此外,在甲烷高效转化,单原子催化,超级钢、石墨烯、碳纤维等高性能材料等研究方面,上海光源也帮助研究者解决了许多基本问题,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应用。

过去10年中,上海光源的用户成果9次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5次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回首过去几年,上海不负党和国家嘱托,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张江科学城作为核心功能区,已经实现在前沿基础研究能力和源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打造出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诞生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果。

近年来,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全部位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目前,已建成(含试运行)8个、在建6个,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海洋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全国领先。

张江科学城内现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近500家。近年来张江科学城持续建设了李政道研究所、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张江科学园、浙大上海高等研究院等一批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机构以及上海科技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为关键核心技术从理论源头突破创造更好条件。

科研装置和机构云集,迅速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落户。

截至目前,张江科学城现有企业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余家,占上海市的9%;截止2021年底,张江共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6家,占上海市7.9%,共有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179家,占上海市35.4%;上市企业77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32家,占上海市49.23%。

来自张江科学城的数据显示,2021年,张江科学城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24.81亿元,占新区比重27.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25.93亿元;总营收首次突破一万亿,同比增长22.6%。

在集成电路方面,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市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高的区域。

2021年,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1702.56亿元,占全市比重约66%。集聚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企业400余家,全球芯片设计10强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中国芯片设计企业10强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总部;全球晶圆代工前5企业有2家总部设在张江;全球装备10强企业有6家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生物医药方面,2021年,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58.17亿元,占全市比重约26%。1994年,自第一家跨国药企罗氏入驻以来,诺华、阿斯利康、美敦力、GE医疗等全球的制药和医疗器械巨头纷至沓来,研发能力全国领跑,细胞治疗等细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研药物品种超过600个,其中1类新药占比超过50%。

截至2021年底,张江科学城研发并申报的17个1类新药,12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创造了全国或全球多个“第一”的纪录。2021年,张江共有5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20%;国家在细胞领域批准的2个产品,全部来自张江。

此外,张江目前还集聚人工智能企业600余家,核心企业占上海总数的20%,包括ABB、西门子、博世、AMD、英伟达等国际巨头,阿里平头哥、芯原微电子、依图数据等国内细分领域领先企业。

其中,张江人工智能岛作为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已集聚100多家企业,入驻IBM、微软、英飞凌、汇纳科技、黑瞳科技、云从科技、科大讯飞、小蚁科技等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创新型小微企业及科研院所,实现了产、学、研、用、投产业链的集聚。

在金融、创投领域,张江科学城内已集聚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创投机构162家,银行28家,以及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等服务企业的投融资平台。截止目前,张江科学城已有双创载体100家,创业项目2800余个。建成26个大企业开放创新平台,世界500强赋能创新生态,包括微软AI&IOT实验室、IBM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强生JLABS、西门子医疗创新中心、默克上海创新基地、罗氏张江创新平台等。

李儒新透露,2021-2022年间,上海张江还将建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暨光源二期3个设施,预计2025年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成。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在张江科学城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