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抓住机遇迎来春天,中国邮轮市场发展新思(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抓住机遇迎来春天,中国邮轮市场发展新思(下)

低谷期不断坚持的邮轮企业们,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文|闻旅编辑部

在《从无到有,回眸中国邮轮发展史(上)》一文中,闻旅详细梳理了中国邮轮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也提到从2006年到2019年,国际邮轮行业先后在华部署了23艘邮轮,并每年在华市场花费营销投入高达36亿元,创造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的成绩,极大推动了中国新兴邮轮市场爆发式的成长。

本文将延续上一篇文章,继续聊一聊,中国的邮轮生意究竟该怎么做、如何才能在双循环背景下探寻国内邮轮发展的新机遇、中资与外资邮轮企业又该如何平衡二者在未来市场发展大方向上的关系等问题。

国际邮轮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也是因为看中了中国作为邮轮旅行“处女地”的极大增长潜力。从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里,尽管从出游业务角度,市场按下了暂停键,但从国内母港建设、国家政策鼓励以及国内邮轮企业崛起等维度,中国邮轮市场的新变化一直在发生。

根据《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21)》披露的内容显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辐射北亚、东南亚等区域的五大邮轮港口群,全国邮轮专用码头有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天津邮轮母港、青岛邮轮港、深圳国际邮轮母港、三亚国际邮轮母港、舟山国际邮轮港、厦门国际邮轮港、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已经为邮轮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据国家《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给出的信息,2030年前,国内将形成2—3个国际邮轮母港,与邮轮始发港、邮轮访问港相互补充,构建更为完善的邮轮港口发展布局。

而从政策层面,鼓励邮轮产业发展也是符合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发布的规划信息中,关于邮轮市场特别提到要完善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推进海洋旅游、山地旅游、温泉旅游、避暑旅游、内河游轮旅游等业态产品发展。

在国家政策定调的前提下,各大邮轮港口城市也都相继规划了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相继政策来推动当地邮轮产业的更快速成长。以发展最为强劲的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中特别提到了鼓励邮轮企业围绕沿线城市拓展航线;提出要建立健全适合邮轮靠泊通行和邮轮旅客通关出行的管理体系,完善邮轮港综合交通体系;同时也提出要完善邮轮港综合旅游交通体系等邮轮旅游配套服务,提升邮轮融资、保险和免税购物等功能,加快建设吴淞口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目标就是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邮轮母港,打造国际邮轮旅游中心。

在《从无到有,回眸中国邮轮发展史(上)》一文中,闻旅也着重笔墨阐述了邮轮产业对于于社会经济的贡献,以邮轮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和欧洲为例,每年邮轮行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都在300亿美元左右。在中国,邮轮产业对中国总体经济的贡献连欧洲的1/10都不到,除了是因为中国邮轮市场起步比欧美晚,仍处于初级阶段,另一大原因则在于中国的邮轮产业价值挖掘还远远不够,不论是配套产业设施还是消费环境的塑造。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国家鼓励本土邮轮企业在市场蛰伏期加速发展,鼓励国内包括国际邮轮企业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双循环格局趋势下的机遇和方向,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发力,兼顾各方均衡发展,从而能保证邮轮行业可以在“十四五”期间更持续健康发展。

就在2021年9月份,上海社会科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牵头发布了一份《邮轮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报告》,其中也提到要如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看待邮轮对中国的经济价值,对于这一问题报告给出的结论是邮轮经济的源泉是游客,以中国游客为主,外国游客为辅,所以邮轮是以内需为主的经济,但同时邮轮经济的成长需要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是外向型经济,需要具备资本、技术和人才高度流动性和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与之契合。

说到底,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邮轮行业是需要借助国际经验以及国际技术来帮助国内本土企业更快速成长的。而另一个重要维度,邮轮本质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不论是航线、客源、船员、运营还是法律和监管环境,都离不开国际化,对于中国本土邮轮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走向国际,中国应当提前布局,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融入国际邮轮行业的大循环。

国际邮轮企业在华的进与退之思

尽管机遇摆在眼前,但中国本土邮轮相关企业崛起之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根据《邮轮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以投入运营船舶价格计算,从资本投入角度来看,目前国际运营商占中国邮轮行业资本总额的比重在94.37%,国有资本占比2.4%,中外合资占比2.9%,民营占比0.4%。

国际邮轮企业目前仍是中国邮轮产业的重要参与者,站在行业发展角度,更有经验的国际邮轮企业也能够从人才输入、技术引入以及管理传帮带等维度帮助本土邮轮更快速成长。

以船员配置为例,国际化的船员配置不仅有利于服务的专业性,更是邮轮运营节省成本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国际船员劳工市场上,不同国家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如传统海运国家挪威、意大利、希腊有丰富的高级船员包括船长、轮机长人才积累,法国和奥地利是高级厨师的人才库,德国人才擅长酒店管理服务,英国人才擅长娱乐活动,东欧、菲律宾、印度则凭借英文优势与服务意识更能擅长服务类工作。

一艘邮轮的正常运转往往需要不少于50个岗位的员工,如果仅限于本土化招工,所要付出的成本很难估量,也难以保证专业程度,这也是为什么邮轮运营更倾向于国际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现有中国本轮邮轮企业来看,中外合资模式的不在少数,判断邮轮公司属性的最核心因素包括资本、船旗国以及公司注册地,只有三者都在本国,才属于纯本土邮轮,中国目前的纯本土邮轮企业最典型代表就是招商维京游轮,这家公司由招商控股90%、且船舶在国内登记、悬挂五星红旗、公司注册地在深圳。而其他更多的,是中外合作的形式,本国资本、外国船旗以及离岸注册公司。

而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正是中国邮轮市场的成长性与活跃性的表现之一。从国际邮轮航线角度来看,未来中国邮轮市场参与竞争的或将不少于九家邮轮公司,包括皇家加勒比、地中海邮轮、歌诗达、星梦等国际邮轮企业,也会有星旅远洋邮轮、中交建邮轮等中外合资邮轮、纯本土邮轮企业招商维京游轮,尽管目前还没有涉及国际航线,但未来也一定会有相关的布局动作。

早在疫情前的2018年,中国邮轮旅客的数量就已经突破200万,占亚洲邮轮旅客总数超过50%,成为了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尽管疫情影响之下,中国邮轮市场发展进入了“蛰伏”期,但未来市场一旦重启,也必将成为快速反弹的区域之一。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燮(2017年时)曾表示,到2030年中国具备邮轮产品消费能力的人口基数为5.1亿,使用1989年和2017年美国邮轮市场渗透率推测,到那时中国邮轮市场的规模应该在1020-2040万人之间。这意味着中国邮轮市场还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而从经济贡献角度,根据《邮轮对中国的经济贡献研究报告》的预测在2022年邮轮行业全面复苏后,如果按现有路径发展,即邮轮市场规模为邮轮经济成长的唯一驱动力,到2035年,邮轮产业对中国的经济贡献将达到总产出2473亿元,而如果按髙质量发展路径发展,即市场规模的扩大和邮轮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时驱动邮轮经济的成长,邮轮产业对中国的总体经济贡献到2035年将达到总产出5317亿元。

想要达到这样的成效,绝不仅仅是依靠中国本土邮轮企业就能够做到的,而外资邮轮企业也不会想要错过这样的机会。中国邮轮市场仍然是需要中外合作共同去培育、壮大的行业,保持开放合作的心态,共同把“蛋糕”做大,才是当下中国邮轮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1、邮轮行业现复苏信号 巨头企业下半年或率先扭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我国初步形成五大邮轮港口群,上海建设国际一流邮轮母港打造总部基地 来源:上观

3、《邮轮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报告》在沪发布 来源:同花顺财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抓住机遇迎来春天,中国邮轮市场发展新思(下)

低谷期不断坚持的邮轮企业们,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文|闻旅编辑部

在《从无到有,回眸中国邮轮发展史(上)》一文中,闻旅详细梳理了中国邮轮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也提到从2006年到2019年,国际邮轮行业先后在华部署了23艘邮轮,并每年在华市场花费营销投入高达36亿元,创造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的成绩,极大推动了中国新兴邮轮市场爆发式的成长。

本文将延续上一篇文章,继续聊一聊,中国的邮轮生意究竟该怎么做、如何才能在双循环背景下探寻国内邮轮发展的新机遇、中资与外资邮轮企业又该如何平衡二者在未来市场发展大方向上的关系等问题。

国际邮轮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也是因为看中了中国作为邮轮旅行“处女地”的极大增长潜力。从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里,尽管从出游业务角度,市场按下了暂停键,但从国内母港建设、国家政策鼓励以及国内邮轮企业崛起等维度,中国邮轮市场的新变化一直在发生。

根据《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21)》披露的内容显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辐射北亚、东南亚等区域的五大邮轮港口群,全国邮轮专用码头有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天津邮轮母港、青岛邮轮港、深圳国际邮轮母港、三亚国际邮轮母港、舟山国际邮轮港、厦门国际邮轮港、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已经为邮轮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据国家《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给出的信息,2030年前,国内将形成2—3个国际邮轮母港,与邮轮始发港、邮轮访问港相互补充,构建更为完善的邮轮港口发展布局。

而从政策层面,鼓励邮轮产业发展也是符合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发布的规划信息中,关于邮轮市场特别提到要完善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推进海洋旅游、山地旅游、温泉旅游、避暑旅游、内河游轮旅游等业态产品发展。

在国家政策定调的前提下,各大邮轮港口城市也都相继规划了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相继政策来推动当地邮轮产业的更快速成长。以发展最为强劲的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中特别提到了鼓励邮轮企业围绕沿线城市拓展航线;提出要建立健全适合邮轮靠泊通行和邮轮旅客通关出行的管理体系,完善邮轮港综合交通体系;同时也提出要完善邮轮港综合旅游交通体系等邮轮旅游配套服务,提升邮轮融资、保险和免税购物等功能,加快建设吴淞口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目标就是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邮轮母港,打造国际邮轮旅游中心。

在《从无到有,回眸中国邮轮发展史(上)》一文中,闻旅也着重笔墨阐述了邮轮产业对于于社会经济的贡献,以邮轮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和欧洲为例,每年邮轮行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都在300亿美元左右。在中国,邮轮产业对中国总体经济的贡献连欧洲的1/10都不到,除了是因为中国邮轮市场起步比欧美晚,仍处于初级阶段,另一大原因则在于中国的邮轮产业价值挖掘还远远不够,不论是配套产业设施还是消费环境的塑造。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国家鼓励本土邮轮企业在市场蛰伏期加速发展,鼓励国内包括国际邮轮企业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双循环格局趋势下的机遇和方向,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发力,兼顾各方均衡发展,从而能保证邮轮行业可以在“十四五”期间更持续健康发展。

就在2021年9月份,上海社会科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牵头发布了一份《邮轮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报告》,其中也提到要如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看待邮轮对中国的经济价值,对于这一问题报告给出的结论是邮轮经济的源泉是游客,以中国游客为主,外国游客为辅,所以邮轮是以内需为主的经济,但同时邮轮经济的成长需要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是外向型经济,需要具备资本、技术和人才高度流动性和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与之契合。

说到底,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邮轮行业是需要借助国际经验以及国际技术来帮助国内本土企业更快速成长的。而另一个重要维度,邮轮本质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不论是航线、客源、船员、运营还是法律和监管环境,都离不开国际化,对于中国本土邮轮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走向国际,中国应当提前布局,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融入国际邮轮行业的大循环。

国际邮轮企业在华的进与退之思

尽管机遇摆在眼前,但中国本土邮轮相关企业崛起之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根据《邮轮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以投入运营船舶价格计算,从资本投入角度来看,目前国际运营商占中国邮轮行业资本总额的比重在94.37%,国有资本占比2.4%,中外合资占比2.9%,民营占比0.4%。

国际邮轮企业目前仍是中国邮轮产业的重要参与者,站在行业发展角度,更有经验的国际邮轮企业也能够从人才输入、技术引入以及管理传帮带等维度帮助本土邮轮更快速成长。

以船员配置为例,国际化的船员配置不仅有利于服务的专业性,更是邮轮运营节省成本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国际船员劳工市场上,不同国家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如传统海运国家挪威、意大利、希腊有丰富的高级船员包括船长、轮机长人才积累,法国和奥地利是高级厨师的人才库,德国人才擅长酒店管理服务,英国人才擅长娱乐活动,东欧、菲律宾、印度则凭借英文优势与服务意识更能擅长服务类工作。

一艘邮轮的正常运转往往需要不少于50个岗位的员工,如果仅限于本土化招工,所要付出的成本很难估量,也难以保证专业程度,这也是为什么邮轮运营更倾向于国际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现有中国本轮邮轮企业来看,中外合资模式的不在少数,判断邮轮公司属性的最核心因素包括资本、船旗国以及公司注册地,只有三者都在本国,才属于纯本土邮轮,中国目前的纯本土邮轮企业最典型代表就是招商维京游轮,这家公司由招商控股90%、且船舶在国内登记、悬挂五星红旗、公司注册地在深圳。而其他更多的,是中外合作的形式,本国资本、外国船旗以及离岸注册公司。

而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正是中国邮轮市场的成长性与活跃性的表现之一。从国际邮轮航线角度来看,未来中国邮轮市场参与竞争的或将不少于九家邮轮公司,包括皇家加勒比、地中海邮轮、歌诗达、星梦等国际邮轮企业,也会有星旅远洋邮轮、中交建邮轮等中外合资邮轮、纯本土邮轮企业招商维京游轮,尽管目前还没有涉及国际航线,但未来也一定会有相关的布局动作。

早在疫情前的2018年,中国邮轮旅客的数量就已经突破200万,占亚洲邮轮旅客总数超过50%,成为了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尽管疫情影响之下,中国邮轮市场发展进入了“蛰伏”期,但未来市场一旦重启,也必将成为快速反弹的区域之一。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燮(2017年时)曾表示,到2030年中国具备邮轮产品消费能力的人口基数为5.1亿,使用1989年和2017年美国邮轮市场渗透率推测,到那时中国邮轮市场的规模应该在1020-2040万人之间。这意味着中国邮轮市场还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而从经济贡献角度,根据《邮轮对中国的经济贡献研究报告》的预测在2022年邮轮行业全面复苏后,如果按现有路径发展,即邮轮市场规模为邮轮经济成长的唯一驱动力,到2035年,邮轮产业对中国的经济贡献将达到总产出2473亿元,而如果按髙质量发展路径发展,即市场规模的扩大和邮轮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时驱动邮轮经济的成长,邮轮产业对中国的总体经济贡献到2035年将达到总产出5317亿元。

想要达到这样的成效,绝不仅仅是依靠中国本土邮轮企业就能够做到的,而外资邮轮企业也不会想要错过这样的机会。中国邮轮市场仍然是需要中外合作共同去培育、壮大的行业,保持开放合作的心态,共同把“蛋糕”做大,才是当下中国邮轮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1、邮轮行业现复苏信号 巨头企业下半年或率先扭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我国初步形成五大邮轮港口群,上海建设国际一流邮轮母港打造总部基地 来源:上观

3、《邮轮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报告》在沪发布 来源:同花顺财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