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OV留不住的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OV留不住的人

OV难走出去,外界也难融入。

文|光子星球 吴依涵

编辑|吴先之

OV同出一脉,都信奉着本分,但后来各自的成长之路却是南辕北辙。从表面上看,OPPO不安于现状,打法激进;而vivo猫在OPPO身后,保守温吞。

日前,Conterpoint公布了国内手机市场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vivo在中高端市场以28.2%的市场份额摘得桂冠,OPPO以2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两家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数据也表明激进并不一定总能胜过保守,OPPO的市场份额与vivo差了不少。

在面向中高端的转型之路上,保守的vivo实现了超越,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外部市场份额的变化,内部则潜藏着一股暗流,光子星球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在国内手机市场下行过程中,OV内部并不祥和。

“善变的考核指标劝退了我”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某手机大厂离职绩效被改,年终奖也被打“骨折”,尤其是选择浮动制的员工。一位2021年年中离职的员工表示 ,公司在未告知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年终奖拆分成两笔,一笔算作工资发放。这就导致了自己在2022年年度汇算时,还要补缴上万的税。

该大厂令人诟病之处不仅仅在于离职绩效及年终奖的核算上。

一年前还在OV工作的王冰,面对没日没夜地加班,感觉自己搭进去的成本太高,健康、时间、机会全都被工作占据了。后来,他决定离职,“因为我在这里看不到前途。正好当时的公司有调整计划,鼓励主动离职,也会给到员工相应的离职补贴。”最终他拿着年终奖和离职补贴离开了工作两年的地方。

当年,王冰带着对进入大厂的美好憧憬,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去到广州,入职没多久,他开始觉得不对经。

公司的无效加班十分严重,白天开会、填表,晚上干活。王冰回忆起曾经的工作吐槽道,“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半,我们不是开会吵架就是在填表,晚上7点吃完饭才正式开始自己的工作。”9106(早九晚十,一周六天)是他的工作常态,自己算了一算,一年下来有6-7次是在公司通宵度过的,而每次都是测试、开发、项目一起加班。

时间久了,他越来越不能忍受这样的工作节奏,好几次因加班感到烦躁而动过离职的念头。中途也有去了解过其他公司的招聘情况,因没发现合适岗位和机会,最终也都不了了之。

然而,善变的考核制度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司的考核制度说变就变,指标也不清晰,甚至一个月一个指标。我记得有一次在两个月内,主管就来找我们换了三次考核指标。到年终考核的时候,他又会提前一个月给你换指标。”王冰感觉自己每天围着毫无意义的工作打转,做着无用功。像大多数手机行业的年轻人一样,改变不了大环境,他也只能选择逃离。

其实,这些问题困扰的不只王冰一人。但他们更多的只是私下吐槽几句罢了,然后继续按部就班地工作。“离开这里,未来的新工作说不定还比不上现在的呢”这是一部分人的心声,他们并没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世界。对于追求稳定的人来说,他们会选择留下;而对于那些有理想,敢打敢拼的人来说,他们不想在此耗费掉自己的青春,而王冰显然是后者。

对于王冰所遇到的困惑,在何宏看来,其根源在于管理层的不稳定。“公司的中层领导经常更换,每个领导都有一套自己的工作作风与管理方式,下属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一旦你适应了这个领导的节奏一切会变得轻松许多。可惜结果往往是没等你适应过来,突然又换领导了。”

领导一换,基层员工也跟着一起开始调整工作节奏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个人时间与精力大多浪费于此。员工越来越忙,但效率却越来越低。“这种情况公司也是清楚的,老板不止一次发文明确指出了问题,但就是没办法解决。”

何宏同样饱受考核折磨。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门在年末时安排考核自动化的比例,等他们把人力都投入到自动化的时候,主管临时又改规则了,告诉他们要考核其他指标了。

何宏的经历与王冰有些类似,他在去年有动过辞职的念头,但是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不景气,担心自己离开公司也未必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忐忑与犹豫中挨过了一年。直到今年互联网寒冬“公司进一步缩编,让P职级转外包。”何宏认为这是公司在变相裁员,自己也有了心理准备。

与此同时,工作量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离谱。“需求加倍不说,还要我们达成所有用例65%自动化目标,这其中还有不少的重复工作。”何宏感觉自己没有必要再耗下去了,离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在何宏看来公司的槽点很多,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说实话,OV除了管理上有很大的问题外,其实对待员工的福利方面还是很大方的。”相对于那些绩效被降,年终奖打“骨折”的离职人员,他算是幸运的那一位。

其实OPPO与vivo组织结构上差别不是很大,何宏曾经的一个领导告诉他,如果从OPPO跳槽去vivo,同岗位可以无缝衔接。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如果是被公司开除的员工,是无法跳槽去到另一家公司的。

而眼下,他感觉这个行业现在很难有新的起色,想换个赛道打拼。经过考察,他将目光放在了当下的热闹赛道,“我现在正在考虑新能源车企、智能工厂之类的新赛道。哪怕去车企干个测试也比我现在的这个工作强。”据他透露,自己身边有不少同事有离开的打算,有的正着手寻找下家。

“我不想变成温水里的青蛙”

一位有过6年vivo工作经历的人表示:“从vivo出来之后就没遇到过比vivo还要好的工作。”

“vivo有两个极端,团结与固化。”这是许琴跳槽到vivo,工作1年以来最直观的感受。

vivo的员工很团结,也很排外。如果你是一个有过一定工作经验的社招人员,是很难融入这个集体。除非你真正的认同并融入这个文化,不过这样的人很少,更多的是装作本分。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劣币驱逐良币,逆向淘汰。最终能留下来的那部分看上去本分,实则很有手段的人,会活得更好。

vivo一直以来宣传就是大家庭式模式管理模式,经过这种文化模式培训出来的人,大部分有着很强烈的企业文化认同感,甚至还会产生归属感。

“这些人其实挺单纯的,他们安于现状,服从性强。”许琴认为这团体过于“佛系”自己很难融入其中,当然她也不想融入。

在进入vivo之前,许琴有过一段的工作经历,已经形成一套自己的工作模式;对于企业输出的价值文化,她有自己的考量。“我有自己的想法、价值观念,如果要磨平棱角去融入这个集体,我做不到。”

许琴无法接受vivo这种过于追求集体主义与传统价值的企业。在她看来,工作与生活必须分开,工作就应该有个严格的规章制度,靠关系与情面的确能给工作带来不少便利,但这并不能久长。

习惯了快节奏的她最不能忍受的是经常开一些无意义的会议,“一场5-6小时的会议下来,一套实施方案都讨论不出来,最终也没有敲定下任何决策。我实在不能理解这样的会议存在的价值。”类似这样的会议经常上演,导致他们经常加班到12点。这侧面反映出了vivo内部的效率问题。

一个有危机意识的人其实并不适合留在这种模式下的企业工作。他们觉得在这里待久了会把自己的警觉性给养没了,渐渐地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但“如果你是一个没什么创造力、甘于平庸且寻求安稳的人,那么vivo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今行业中有不少人是从BAT跳槽过来的。“尤其是有一定资历的小领导,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高强度的工作深感疲惫,想换一个清闲稳定的工作;另一方面,因其履历上有BAT的背书,他们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薪资待遇也十分可观。”

一位vivo员工表示,他们组的领导就是从阿里跳槽过来的,而组内有一半的人来自BAT。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外打拼多年,面对业界激烈的竞争,最终选择退回到自己的舒适区。“相对于前东家,我们领导很满意现在的节奏,工作少压力小,还多出了不少时间回归家庭。说直白点,我们就是来养老的。”

然而,对于那些一毕业就进入vivo的员工,他们若想从这个集体跳出去,极大可能会碰壁。因为他们接受的那套训练很传统,长此以往思维固化,渐渐与外界发生脱节。这种“佛系”文化培养出来的人已经跟不上当下“狼性”竞争环境。

陈威即是如此,他刚开始不太能适应新环境的工作节奏,“从舒适区走出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跟不上新工作的节奏。不过我是做渠道的,工作内容相对于其他业行来说也大同小异,如果做其他品牌,也不会有太长的过渡期。若有人打算跨行业发展,请谨慎行事,因为没有人带你,自信心很容易被击碎。”

vivo过于保守,这是陈威决定离开的主要因素,他认为保守意味着发展空间受限,在行业见顶的时候,不革新只会走下坡路。从长期职业发展来看,应该跳出这个圈子,为自己另谋出路。从vivo离职后,陈威陆续换了几份工作,只是待遇与压力几乎同步增长。渐渐地,他却怀念起曾经在vivo的日子。

“也听说过有从vivo出来的人,在外兜兜转转一圈,最后选择回去。”陈威虽离开vivo有些年头了,依然会经常关注公司动向。虽然怀念,但他从未想过回去,“我的自尊心不允许我后悔,即使再最艰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他告诉光子星球,如果有机会再作一次选择,他还是会离开vivo。“相对外面的世界,vivo虽好,但我不想成为温水里的青蛙。”

结语

vivo的文化属性造就了一个具有强烈服从性的集体,员工将这份对企业的认同反映在了生活中,一些人将自己的手机、电脑桌面甚至是头像都设置成与公司相关的图片。这一点充分证明了,vivo的高层具有很强的人际组织管理能力。

但这也造就了一批缺乏棱角,没有个性的的员工。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手机行业性能溢出、缺乏革新的市场环境下,vivo这类“慢公司”还可以活得很滋润。

固守一隅的vivo一心求稳,这传统守旧的观念间或地抹杀了企业的创造力。而OPPO不断试探自身边界,似乎也没有与vivo拉开多大差距。

相较而言,OPPO更具有冒险精神,也更有创造力。早期OPPO依靠自身的零售基础及强势的营销模式,迅速扩充市场,顺利挤进行业前茅。后来vivo也成功地复刻了OPPO的模式。不得不说OV在那个特定环境下,抓住了机遇。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大家都没有创新,大部分新品也是换汤不换药。所谓的产品迭代,实际上只是为了缓解焦虑罢了,根本问题一点也没有得到解决。

当下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谁也说不准保守派与革新派哪个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vivo

4.7k
  •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榜单出炉:vivo第一,华为第二
  • Canalys: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4%,vivo、华为领跑,头部竞争白热化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OV留不住的人

OV难走出去,外界也难融入。

文|光子星球 吴依涵

编辑|吴先之

OV同出一脉,都信奉着本分,但后来各自的成长之路却是南辕北辙。从表面上看,OPPO不安于现状,打法激进;而vivo猫在OPPO身后,保守温吞。

日前,Conterpoint公布了国内手机市场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vivo在中高端市场以28.2%的市场份额摘得桂冠,OPPO以2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两家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数据也表明激进并不一定总能胜过保守,OPPO的市场份额与vivo差了不少。

在面向中高端的转型之路上,保守的vivo实现了超越,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外部市场份额的变化,内部则潜藏着一股暗流,光子星球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在国内手机市场下行过程中,OV内部并不祥和。

“善变的考核指标劝退了我”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某手机大厂离职绩效被改,年终奖也被打“骨折”,尤其是选择浮动制的员工。一位2021年年中离职的员工表示 ,公司在未告知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年终奖拆分成两笔,一笔算作工资发放。这就导致了自己在2022年年度汇算时,还要补缴上万的税。

该大厂令人诟病之处不仅仅在于离职绩效及年终奖的核算上。

一年前还在OV工作的王冰,面对没日没夜地加班,感觉自己搭进去的成本太高,健康、时间、机会全都被工作占据了。后来,他决定离职,“因为我在这里看不到前途。正好当时的公司有调整计划,鼓励主动离职,也会给到员工相应的离职补贴。”最终他拿着年终奖和离职补贴离开了工作两年的地方。

当年,王冰带着对进入大厂的美好憧憬,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去到广州,入职没多久,他开始觉得不对经。

公司的无效加班十分严重,白天开会、填表,晚上干活。王冰回忆起曾经的工作吐槽道,“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半,我们不是开会吵架就是在填表,晚上7点吃完饭才正式开始自己的工作。”9106(早九晚十,一周六天)是他的工作常态,自己算了一算,一年下来有6-7次是在公司通宵度过的,而每次都是测试、开发、项目一起加班。

时间久了,他越来越不能忍受这样的工作节奏,好几次因加班感到烦躁而动过离职的念头。中途也有去了解过其他公司的招聘情况,因没发现合适岗位和机会,最终也都不了了之。

然而,善变的考核制度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司的考核制度说变就变,指标也不清晰,甚至一个月一个指标。我记得有一次在两个月内,主管就来找我们换了三次考核指标。到年终考核的时候,他又会提前一个月给你换指标。”王冰感觉自己每天围着毫无意义的工作打转,做着无用功。像大多数手机行业的年轻人一样,改变不了大环境,他也只能选择逃离。

其实,这些问题困扰的不只王冰一人。但他们更多的只是私下吐槽几句罢了,然后继续按部就班地工作。“离开这里,未来的新工作说不定还比不上现在的呢”这是一部分人的心声,他们并没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世界。对于追求稳定的人来说,他们会选择留下;而对于那些有理想,敢打敢拼的人来说,他们不想在此耗费掉自己的青春,而王冰显然是后者。

对于王冰所遇到的困惑,在何宏看来,其根源在于管理层的不稳定。“公司的中层领导经常更换,每个领导都有一套自己的工作作风与管理方式,下属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一旦你适应了这个领导的节奏一切会变得轻松许多。可惜结果往往是没等你适应过来,突然又换领导了。”

领导一换,基层员工也跟着一起开始调整工作节奏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个人时间与精力大多浪费于此。员工越来越忙,但效率却越来越低。“这种情况公司也是清楚的,老板不止一次发文明确指出了问题,但就是没办法解决。”

何宏同样饱受考核折磨。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门在年末时安排考核自动化的比例,等他们把人力都投入到自动化的时候,主管临时又改规则了,告诉他们要考核其他指标了。

何宏的经历与王冰有些类似,他在去年有动过辞职的念头,但是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不景气,担心自己离开公司也未必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忐忑与犹豫中挨过了一年。直到今年互联网寒冬“公司进一步缩编,让P职级转外包。”何宏认为这是公司在变相裁员,自己也有了心理准备。

与此同时,工作量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离谱。“需求加倍不说,还要我们达成所有用例65%自动化目标,这其中还有不少的重复工作。”何宏感觉自己没有必要再耗下去了,离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在何宏看来公司的槽点很多,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说实话,OV除了管理上有很大的问题外,其实对待员工的福利方面还是很大方的。”相对于那些绩效被降,年终奖打“骨折”的离职人员,他算是幸运的那一位。

其实OPPO与vivo组织结构上差别不是很大,何宏曾经的一个领导告诉他,如果从OPPO跳槽去vivo,同岗位可以无缝衔接。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如果是被公司开除的员工,是无法跳槽去到另一家公司的。

而眼下,他感觉这个行业现在很难有新的起色,想换个赛道打拼。经过考察,他将目光放在了当下的热闹赛道,“我现在正在考虑新能源车企、智能工厂之类的新赛道。哪怕去车企干个测试也比我现在的这个工作强。”据他透露,自己身边有不少同事有离开的打算,有的正着手寻找下家。

“我不想变成温水里的青蛙”

一位有过6年vivo工作经历的人表示:“从vivo出来之后就没遇到过比vivo还要好的工作。”

“vivo有两个极端,团结与固化。”这是许琴跳槽到vivo,工作1年以来最直观的感受。

vivo的员工很团结,也很排外。如果你是一个有过一定工作经验的社招人员,是很难融入这个集体。除非你真正的认同并融入这个文化,不过这样的人很少,更多的是装作本分。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劣币驱逐良币,逆向淘汰。最终能留下来的那部分看上去本分,实则很有手段的人,会活得更好。

vivo一直以来宣传就是大家庭式模式管理模式,经过这种文化模式培训出来的人,大部分有着很强烈的企业文化认同感,甚至还会产生归属感。

“这些人其实挺单纯的,他们安于现状,服从性强。”许琴认为这团体过于“佛系”自己很难融入其中,当然她也不想融入。

在进入vivo之前,许琴有过一段的工作经历,已经形成一套自己的工作模式;对于企业输出的价值文化,她有自己的考量。“我有自己的想法、价值观念,如果要磨平棱角去融入这个集体,我做不到。”

许琴无法接受vivo这种过于追求集体主义与传统价值的企业。在她看来,工作与生活必须分开,工作就应该有个严格的规章制度,靠关系与情面的确能给工作带来不少便利,但这并不能久长。

习惯了快节奏的她最不能忍受的是经常开一些无意义的会议,“一场5-6小时的会议下来,一套实施方案都讨论不出来,最终也没有敲定下任何决策。我实在不能理解这样的会议存在的价值。”类似这样的会议经常上演,导致他们经常加班到12点。这侧面反映出了vivo内部的效率问题。

一个有危机意识的人其实并不适合留在这种模式下的企业工作。他们觉得在这里待久了会把自己的警觉性给养没了,渐渐地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但“如果你是一个没什么创造力、甘于平庸且寻求安稳的人,那么vivo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今行业中有不少人是从BAT跳槽过来的。“尤其是有一定资历的小领导,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高强度的工作深感疲惫,想换一个清闲稳定的工作;另一方面,因其履历上有BAT的背书,他们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薪资待遇也十分可观。”

一位vivo员工表示,他们组的领导就是从阿里跳槽过来的,而组内有一半的人来自BAT。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外打拼多年,面对业界激烈的竞争,最终选择退回到自己的舒适区。“相对于前东家,我们领导很满意现在的节奏,工作少压力小,还多出了不少时间回归家庭。说直白点,我们就是来养老的。”

然而,对于那些一毕业就进入vivo的员工,他们若想从这个集体跳出去,极大可能会碰壁。因为他们接受的那套训练很传统,长此以往思维固化,渐渐与外界发生脱节。这种“佛系”文化培养出来的人已经跟不上当下“狼性”竞争环境。

陈威即是如此,他刚开始不太能适应新环境的工作节奏,“从舒适区走出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跟不上新工作的节奏。不过我是做渠道的,工作内容相对于其他业行来说也大同小异,如果做其他品牌,也不会有太长的过渡期。若有人打算跨行业发展,请谨慎行事,因为没有人带你,自信心很容易被击碎。”

vivo过于保守,这是陈威决定离开的主要因素,他认为保守意味着发展空间受限,在行业见顶的时候,不革新只会走下坡路。从长期职业发展来看,应该跳出这个圈子,为自己另谋出路。从vivo离职后,陈威陆续换了几份工作,只是待遇与压力几乎同步增长。渐渐地,他却怀念起曾经在vivo的日子。

“也听说过有从vivo出来的人,在外兜兜转转一圈,最后选择回去。”陈威虽离开vivo有些年头了,依然会经常关注公司动向。虽然怀念,但他从未想过回去,“我的自尊心不允许我后悔,即使再最艰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他告诉光子星球,如果有机会再作一次选择,他还是会离开vivo。“相对外面的世界,vivo虽好,但我不想成为温水里的青蛙。”

结语

vivo的文化属性造就了一个具有强烈服从性的集体,员工将这份对企业的认同反映在了生活中,一些人将自己的手机、电脑桌面甚至是头像都设置成与公司相关的图片。这一点充分证明了,vivo的高层具有很强的人际组织管理能力。

但这也造就了一批缺乏棱角,没有个性的的员工。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手机行业性能溢出、缺乏革新的市场环境下,vivo这类“慢公司”还可以活得很滋润。

固守一隅的vivo一心求稳,这传统守旧的观念间或地抹杀了企业的创造力。而OPPO不断试探自身边界,似乎也没有与vivo拉开多大差距。

相较而言,OPPO更具有冒险精神,也更有创造力。早期OPPO依靠自身的零售基础及强势的营销模式,迅速扩充市场,顺利挤进行业前茅。后来vivo也成功地复刻了OPPO的模式。不得不说OV在那个特定环境下,抓住了机遇。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大家都没有创新,大部分新品也是换汤不换药。所谓的产品迭代,实际上只是为了缓解焦虑罢了,根本问题一点也没有得到解决。

当下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谁也说不准保守派与革新派哪个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