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综艺没有第二个“宋丹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综艺没有第二个“宋丹丹”

一个定位精准的叙事“工具人”。

文|毒眸 龙承菲

编辑|周亚波

如果说“《花少2》房车事件”是综艺界不可逾越的里程碑,那么最新出炉的“《桃花坞》尴尬9分钟”,或许也可以在近几年的“综艺名场面”当中留下一席之地。

这段尴尬到登上高位热搜的片段,出自上周日在腾讯视频上线的《五十公里桃花坞2》第一期结尾。完成了第一天社交和任务的15人坐在一起开会,总结今天的经验,讨论明天的计划。

争议的核心是作为“老坞民”的宋丹丹:她在大家都不同意的情况下提议开篝火晚会,并且希望所有人表演节目,中途汪苏泷打圆场、李雪琴欲言又止、王传君干脆拒绝的画面,被网友解读为新一代职场或家庭生活众生相,而宋丹丹则是“霸权专制”的“大家长”。

转向另一个平台,同期爱奇艺在播的《萌探探探案2》,宋丹丹也是常驻嘉宾,节目开播后同样遭到观众声讨,问题的核心,依然是对“倚老卖老”“固执己见”的讨伐,和在《桃花坞2》里如出一辙。

宋丹丹是否真的专制蛮横,或许不需要毒眸(ID:DomoreDumou)评判,她在综艺里担任的“长辈”角色,实际上是个更有意思的话题。

尴尬与争议,是真人秀在社交网络的话题密码。而宋丹丹这类典型、稳定又国民度极高的综艺人格,也恰恰是当下真人秀现实化潮流里,最合适被放大的“工具人”。

宋丹丹也似乎并不在乎这样的定位,对此类“国民级”的演员而言,身后的过硬作品履历,让她节目内不需要小心翼翼,节目外不需要担心舆论的影响。宋丹丹是自洽的,这成为了另一种真实。

稳定的“综艺人格”

宋丹丹上真人秀,“被骂”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2016年播出的《花样姐姐2》,算得上是宋丹丹首登真人秀。她在那档节目里的定位是说一不二的“大姐”,上节目带着干女儿姜妍,所有嘉宾初见时她提出给大家取外号,不让其他嘉宾喊林志玲“姐姐”,就是要喊“二姨”。

这直接导致《花样姐姐2》也成了宋丹丹的被骂首秀。翻阅豆瓣这档综艺的短评区,排行前列的好几条都提到宋丹丹倚老卖老、唠唠叨叨,请她来是整档节目的“败笔”。

《向往的生活》里,她带着儿子巴图来当飞行嘉宾。她催促巴图去干活,多次拿巴图生活能力差和童年糗事调侃,还诞生了争议核心的金句“我生了个废物”。

节目一播,宋丹丹又成了观众口诛笔伐的核心,关键词是“打压式教育”“控制欲强的母亲”。

她和巴图上棚内综艺《王牌对王牌》,表现也不算讨喜,观众认为两个人在玩游戏的时候好胜心过强、斤斤计较。

竞技类的综艺节目里,宋丹丹当过评委,专业领域内的《演员的诞生》,宋丹丹在点评时表现得比较强势,会打断其他评委,围绕着给袁立投票的那场罗生门,也一度把她推到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非专业领域的《明日之子3》,舆论最初对选择宋丹丹相当困惑,龙丹妮的解释是“她非常热爱音乐”。

到了本来就是社恐噩梦的《五十公里桃花坞》,宋丹丹也几乎变成了尴尬名场面的制造机。

第一季第一期所有嘉宾齐聚桃花坞,宋丹丹提议所有人做自我介绍、讲出代表作,张翰坚持不说,宋丹丹不理解,说“那你就不诚实”“你要没名也不会来到这”,场面一度僵持,最终还得依靠汪苏泷出来打圆场,才把这个话题轻轻揭过。

第二季宋丹丹执意要办篝火晚会,遭到反对之后声调立刻提高八度“要你们坐在这干什么”,确定了篝火晚会的议程之后,前面答应汪苏泷“绝不强迫表演节目”,之后又立刻提出“所有女孩子一起练一个舞”,在场所有小辈面露难色,但没人敢举手拒绝。

纵观宋丹丹在这类综艺的所有表现,几乎能够总结出她的人物形象,即一个阅历资深又热爱张罗的“长辈”。她上综艺被指摘的点高度统一,恰恰证明了宋丹丹可能在和其他人日常生活过程中,就是这样的性格模式。

她很容易成为嘉宾阵容里年纪最大的人,许多观众对她的印象也离不开春晚笑星,在宋丹丹的观念里,把控全场、努力搞热气氛,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她需要去用自己的方式,担起这些职责。

宋丹丹所有的举动,好理解到“约等于看着自己的妈妈上了综艺”,在传统观念里好吃懒做是恶习,勤勉肯干才是好品质,对亲近的人不能赞扬,在《向往的生活》不停打压巴图、并指挥他干活,对熟悉的后辈也多加鞭策,在《桃花坞2》第一期也要不停批评擅长搞笑的“老坞民”李雪琴和汪苏泷。

诚然,宋丹丹不是没有意识到这种作风可能会被观众反感,她第二次上《向往的生活》时就说过一句:“我可得对我儿子好点,要不网友又该骂我了。”在这一季《桃花坞》开篇,“代表作”也成了嘉宾们开玩笑的梗。

但或许就如同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她没有“演”着和其他艺人相处。更大的视角来看,宋丹丹没什么“演”的动力,也没什么“演”的必要。对于一个资历深的老前辈来说,似乎也不用在节目中“放下身段”——这让她的综艺人格始终如一,也能够受到综艺导演们的青睐。

 “第一妈妈”宋丹丹

观众反感宋丹丹在综艺里的行为,或许也是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在每个人的生活里都能找到对应:广义点说,她是你古板但有代沟的长辈,具体一点,她就像东亚家庭里常见的“妈妈”。 

这在节目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单从《桃花坞》两季节目来说,第一季她开场数落郭麒麟迟到,询问郭麒麟交没交女朋友、汪苏泷的代表作,口吻都亲切,但语气就是不容拒绝;第二季她在先导片里还要再问小辈的感情状态,再拿帮他们从嘉宾里找对象来打趣:问及董璇的年龄时,自然而然拐到了“找对象”话题,氛围会窒息,宋丹丹不在乎。

她们对待孩子大多热衷于给出长辈式的关怀,鼓励他们在镜头前表现自我,所有的建议在她自己的生活经验中都是有效的,但在小辈看来多少有些缺乏边界。

第二季里她坐在那张大会议桌上,感叹第二季的嘉宾们很好,用的词是“听话”,对自己能够操盘这么一桌人和和美美、按部就班地对话沟通感到十分满意。

善良的一句“听话”,和让年轻观众感到熟悉的“不适”,并不矛盾:如果说爹味的核心是“你得服从我”,妈味的核心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

而宋丹丹本人的大众形象,和“妈妈”是高度契合的。

宋丹丹是在人艺的表演训练班毕业,最早的履历表上多是话剧角色,到了1989年首登春晚出演小品,才为大众熟知。她因为喜剧演员的定位成名,第一部扬名全国的电视剧作品也是喜剧——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她在里面饰演贾家的大媳妇和平,有一个在上小学的女儿。

1994年完结的《我爱我家》,算得上国内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火遍全国之后宋丹丹“和平女侠”的形象,也变得深入人心。

而在十年之后,宋丹丹又演了一部情景喜剧,演的角色又是“妈妈”。这部后来拿下了飞天奖少儿电视剧一等奖的情景喜剧,是《家有儿女》,宋丹丹在里面饰演刘梅,要操持家务,要应付难管的三个孩子,是个再经典不过的传统母亲形象。

《家有儿女》火遍全国,成为无数90后的童年回忆,宋丹丹高度生活化的“妈妈”形象,也长久地刻在了新一代观众的脑海里。

之后,宋丹丹边演着话剧,边穿梭在现代都市剧里。与将演母亲视作职业生涯重要门槛的许多女演员相比,宋丹丹似乎更能够接受她的无数个“妈妈”角色。

2011年《李春天的春天》播出,她宣布这是最后一次出演比真实年龄小的角色,而《李春天的春天》放在当下语境里可以说是一部中年偶像剧,那么她的选择所剩不多,几乎就只有妈妈和奶奶们。《家有儿女》开机的十年之后,2014年她仍然在《我的儿子是奇葩》里演一个北上催婚的妈妈,饰演她儿子的变成了佟大为。

而在剧外,宋丹丹的作风也与“妈妈”完美贴合。她几番带着儿子巴图上节目,提携干女儿姜妍上综艺,在节目里看到年轻小辈也更喜欢以母子相称,《花样姐姐2》里对Henry、《桃花坞》里对郭麒麟都是如此。

就这样,爱说教的大家长“妈妈”生动地立在观众面前,与她的自我形象浑然一体,形成了综艺“家族”里最需要的“长辈”角色。

综艺“生活化”,需要“宋丹丹” 

宋丹丹在综艺里屹立不倒的“大家长”人设,几乎是内娱真人秀从未放弃过的,甚至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

在文娱内容日益圈层化的今天,宋丹丹这样国民度的演员,能够增加观众对节目嘉宾的认知——对大众来说,如果一档综艺的所有嘉宾都不认识,那么无论题材是什么内容,吸引力显然都会减弱。

商业范畴也同样如此,此前也有不少从业者告诉毒眸,大咖艺人能够收获品牌方的认可,因为品牌方会倾向于用大咖艺人来奠定节目的基调。

同时,宋丹丹代表的老一辈视角,更容易和其他嘉宾碰撞出代际差异的火花,他们甚至不用提前做好同台嘉宾的基础背调,初见时的尴尬、后来的师生情等等,都容易打造综艺的热搜宣传词条。

韩红在《爆裂舞台》对女团成员们几乎一个也不认识,认错陆柯燃和Yamy,还记错陈卓璇的老板,都被完整地保留在了播出版片段中,成为节目效果和热搜素材。​

随着观众的注意力被多档节目甚至短视频内容分流,如何让综艺被更多人看见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命题:综艺太需要热搜了。而在当下社交平台上最通用的话题密码,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话题。

观众需要与综艺话题共情,而生活话题是最能够引发大众讨论的关键。《奇葩说》要加入生活辩题,《脱口秀大会》周奇墨的夺冠变相证明了生活小事的重要性。黄晓明在《中餐厅》凭借“明学语录”走红时,毒眸也曾经写过,观众对黄晓明的愤怒,很大程度上源于从他节目中的表现联想到了职场上自以为是的合作伙伴,他们通过对黄晓明的批评,宣泄平时积累的愤懑。

与电影、电视剧不同的是,综艺(尤其是网络综艺)的主要受众仍然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愿意在娱乐社区等舆论阵地对节目发表看法的,更大多是年轻一代。根据《2021年微博娱乐白皮书》数据,2020年微博综艺的年龄分布画像中,占比最多的是95后(36.0%),90后、95后和00后共占84.3%。

而这类年轻受众最能感同身受的现实话题,或许就是职场与情感。宋丹丹在节目里的定位,既像是小组作业里的团队领导,又像是传统的东亚妈妈,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能踩中当代年轻人常年难以宣之于口的痛点和阴影。 

生活化是综艺的潮流,而宋丹丹多年来家长里短的影视形象,也能够让节目的气质完美“落地”,自如地融入大众生活话题的讨论中,成为争议的那个突破的切口。

宋丹丹不排斥上综艺,综艺似乎也需要宋丹丹:一个国民级演员在综艺中扮演自己,不论是为了“合家欢”还是“热搜话题”,都是赚的。

宋丹丹每次录综艺,都会有机会就表示“节目太难录”,“导演太为难人”,这是属于上一代人的逢场作戏,它名为抱怨,实为对敬业的褒奖,意在奉承,本质上也相当真诚。这是属于宋丹丹的体面,也是老一代演员的体面。

《桃花坞》第一季,宋丹丹抱怨着这是她“参与录制的最后一档综艺”,“以后就随时等着退休”。在这之后,宋丹丹录制了《萌探2》和《桃花坞2》。宋丹丹在2020年从人艺退休,但从综艺里退休的时候,似乎还没到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综艺没有第二个“宋丹丹”

一个定位精准的叙事“工具人”。

文|毒眸 龙承菲

编辑|周亚波

如果说“《花少2》房车事件”是综艺界不可逾越的里程碑,那么最新出炉的“《桃花坞》尴尬9分钟”,或许也可以在近几年的“综艺名场面”当中留下一席之地。

这段尴尬到登上高位热搜的片段,出自上周日在腾讯视频上线的《五十公里桃花坞2》第一期结尾。完成了第一天社交和任务的15人坐在一起开会,总结今天的经验,讨论明天的计划。

争议的核心是作为“老坞民”的宋丹丹:她在大家都不同意的情况下提议开篝火晚会,并且希望所有人表演节目,中途汪苏泷打圆场、李雪琴欲言又止、王传君干脆拒绝的画面,被网友解读为新一代职场或家庭生活众生相,而宋丹丹则是“霸权专制”的“大家长”。

转向另一个平台,同期爱奇艺在播的《萌探探探案2》,宋丹丹也是常驻嘉宾,节目开播后同样遭到观众声讨,问题的核心,依然是对“倚老卖老”“固执己见”的讨伐,和在《桃花坞2》里如出一辙。

宋丹丹是否真的专制蛮横,或许不需要毒眸(ID:DomoreDumou)评判,她在综艺里担任的“长辈”角色,实际上是个更有意思的话题。

尴尬与争议,是真人秀在社交网络的话题密码。而宋丹丹这类典型、稳定又国民度极高的综艺人格,也恰恰是当下真人秀现实化潮流里,最合适被放大的“工具人”。

宋丹丹也似乎并不在乎这样的定位,对此类“国民级”的演员而言,身后的过硬作品履历,让她节目内不需要小心翼翼,节目外不需要担心舆论的影响。宋丹丹是自洽的,这成为了另一种真实。

稳定的“综艺人格”

宋丹丹上真人秀,“被骂”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2016年播出的《花样姐姐2》,算得上是宋丹丹首登真人秀。她在那档节目里的定位是说一不二的“大姐”,上节目带着干女儿姜妍,所有嘉宾初见时她提出给大家取外号,不让其他嘉宾喊林志玲“姐姐”,就是要喊“二姨”。

这直接导致《花样姐姐2》也成了宋丹丹的被骂首秀。翻阅豆瓣这档综艺的短评区,排行前列的好几条都提到宋丹丹倚老卖老、唠唠叨叨,请她来是整档节目的“败笔”。

《向往的生活》里,她带着儿子巴图来当飞行嘉宾。她催促巴图去干活,多次拿巴图生活能力差和童年糗事调侃,还诞生了争议核心的金句“我生了个废物”。

节目一播,宋丹丹又成了观众口诛笔伐的核心,关键词是“打压式教育”“控制欲强的母亲”。

她和巴图上棚内综艺《王牌对王牌》,表现也不算讨喜,观众认为两个人在玩游戏的时候好胜心过强、斤斤计较。

竞技类的综艺节目里,宋丹丹当过评委,专业领域内的《演员的诞生》,宋丹丹在点评时表现得比较强势,会打断其他评委,围绕着给袁立投票的那场罗生门,也一度把她推到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非专业领域的《明日之子3》,舆论最初对选择宋丹丹相当困惑,龙丹妮的解释是“她非常热爱音乐”。

到了本来就是社恐噩梦的《五十公里桃花坞》,宋丹丹也几乎变成了尴尬名场面的制造机。

第一季第一期所有嘉宾齐聚桃花坞,宋丹丹提议所有人做自我介绍、讲出代表作,张翰坚持不说,宋丹丹不理解,说“那你就不诚实”“你要没名也不会来到这”,场面一度僵持,最终还得依靠汪苏泷出来打圆场,才把这个话题轻轻揭过。

第二季宋丹丹执意要办篝火晚会,遭到反对之后声调立刻提高八度“要你们坐在这干什么”,确定了篝火晚会的议程之后,前面答应汪苏泷“绝不强迫表演节目”,之后又立刻提出“所有女孩子一起练一个舞”,在场所有小辈面露难色,但没人敢举手拒绝。

纵观宋丹丹在这类综艺的所有表现,几乎能够总结出她的人物形象,即一个阅历资深又热爱张罗的“长辈”。她上综艺被指摘的点高度统一,恰恰证明了宋丹丹可能在和其他人日常生活过程中,就是这样的性格模式。

她很容易成为嘉宾阵容里年纪最大的人,许多观众对她的印象也离不开春晚笑星,在宋丹丹的观念里,把控全场、努力搞热气氛,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她需要去用自己的方式,担起这些职责。

宋丹丹所有的举动,好理解到“约等于看着自己的妈妈上了综艺”,在传统观念里好吃懒做是恶习,勤勉肯干才是好品质,对亲近的人不能赞扬,在《向往的生活》不停打压巴图、并指挥他干活,对熟悉的后辈也多加鞭策,在《桃花坞2》第一期也要不停批评擅长搞笑的“老坞民”李雪琴和汪苏泷。

诚然,宋丹丹不是没有意识到这种作风可能会被观众反感,她第二次上《向往的生活》时就说过一句:“我可得对我儿子好点,要不网友又该骂我了。”在这一季《桃花坞》开篇,“代表作”也成了嘉宾们开玩笑的梗。

但或许就如同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她没有“演”着和其他艺人相处。更大的视角来看,宋丹丹没什么“演”的动力,也没什么“演”的必要。对于一个资历深的老前辈来说,似乎也不用在节目中“放下身段”——这让她的综艺人格始终如一,也能够受到综艺导演们的青睐。

 “第一妈妈”宋丹丹

观众反感宋丹丹在综艺里的行为,或许也是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在每个人的生活里都能找到对应:广义点说,她是你古板但有代沟的长辈,具体一点,她就像东亚家庭里常见的“妈妈”。 

这在节目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单从《桃花坞》两季节目来说,第一季她开场数落郭麒麟迟到,询问郭麒麟交没交女朋友、汪苏泷的代表作,口吻都亲切,但语气就是不容拒绝;第二季她在先导片里还要再问小辈的感情状态,再拿帮他们从嘉宾里找对象来打趣:问及董璇的年龄时,自然而然拐到了“找对象”话题,氛围会窒息,宋丹丹不在乎。

她们对待孩子大多热衷于给出长辈式的关怀,鼓励他们在镜头前表现自我,所有的建议在她自己的生活经验中都是有效的,但在小辈看来多少有些缺乏边界。

第二季里她坐在那张大会议桌上,感叹第二季的嘉宾们很好,用的词是“听话”,对自己能够操盘这么一桌人和和美美、按部就班地对话沟通感到十分满意。

善良的一句“听话”,和让年轻观众感到熟悉的“不适”,并不矛盾:如果说爹味的核心是“你得服从我”,妈味的核心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

而宋丹丹本人的大众形象,和“妈妈”是高度契合的。

宋丹丹是在人艺的表演训练班毕业,最早的履历表上多是话剧角色,到了1989年首登春晚出演小品,才为大众熟知。她因为喜剧演员的定位成名,第一部扬名全国的电视剧作品也是喜剧——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她在里面饰演贾家的大媳妇和平,有一个在上小学的女儿。

1994年完结的《我爱我家》,算得上国内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火遍全国之后宋丹丹“和平女侠”的形象,也变得深入人心。

而在十年之后,宋丹丹又演了一部情景喜剧,演的角色又是“妈妈”。这部后来拿下了飞天奖少儿电视剧一等奖的情景喜剧,是《家有儿女》,宋丹丹在里面饰演刘梅,要操持家务,要应付难管的三个孩子,是个再经典不过的传统母亲形象。

《家有儿女》火遍全国,成为无数90后的童年回忆,宋丹丹高度生活化的“妈妈”形象,也长久地刻在了新一代观众的脑海里。

之后,宋丹丹边演着话剧,边穿梭在现代都市剧里。与将演母亲视作职业生涯重要门槛的许多女演员相比,宋丹丹似乎更能够接受她的无数个“妈妈”角色。

2011年《李春天的春天》播出,她宣布这是最后一次出演比真实年龄小的角色,而《李春天的春天》放在当下语境里可以说是一部中年偶像剧,那么她的选择所剩不多,几乎就只有妈妈和奶奶们。《家有儿女》开机的十年之后,2014年她仍然在《我的儿子是奇葩》里演一个北上催婚的妈妈,饰演她儿子的变成了佟大为。

而在剧外,宋丹丹的作风也与“妈妈”完美贴合。她几番带着儿子巴图上节目,提携干女儿姜妍上综艺,在节目里看到年轻小辈也更喜欢以母子相称,《花样姐姐2》里对Henry、《桃花坞》里对郭麒麟都是如此。

就这样,爱说教的大家长“妈妈”生动地立在观众面前,与她的自我形象浑然一体,形成了综艺“家族”里最需要的“长辈”角色。

综艺“生活化”,需要“宋丹丹” 

宋丹丹在综艺里屹立不倒的“大家长”人设,几乎是内娱真人秀从未放弃过的,甚至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

在文娱内容日益圈层化的今天,宋丹丹这样国民度的演员,能够增加观众对节目嘉宾的认知——对大众来说,如果一档综艺的所有嘉宾都不认识,那么无论题材是什么内容,吸引力显然都会减弱。

商业范畴也同样如此,此前也有不少从业者告诉毒眸,大咖艺人能够收获品牌方的认可,因为品牌方会倾向于用大咖艺人来奠定节目的基调。

同时,宋丹丹代表的老一辈视角,更容易和其他嘉宾碰撞出代际差异的火花,他们甚至不用提前做好同台嘉宾的基础背调,初见时的尴尬、后来的师生情等等,都容易打造综艺的热搜宣传词条。

韩红在《爆裂舞台》对女团成员们几乎一个也不认识,认错陆柯燃和Yamy,还记错陈卓璇的老板,都被完整地保留在了播出版片段中,成为节目效果和热搜素材。​

随着观众的注意力被多档节目甚至短视频内容分流,如何让综艺被更多人看见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命题:综艺太需要热搜了。而在当下社交平台上最通用的话题密码,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话题。

观众需要与综艺话题共情,而生活话题是最能够引发大众讨论的关键。《奇葩说》要加入生活辩题,《脱口秀大会》周奇墨的夺冠变相证明了生活小事的重要性。黄晓明在《中餐厅》凭借“明学语录”走红时,毒眸也曾经写过,观众对黄晓明的愤怒,很大程度上源于从他节目中的表现联想到了职场上自以为是的合作伙伴,他们通过对黄晓明的批评,宣泄平时积累的愤懑。

与电影、电视剧不同的是,综艺(尤其是网络综艺)的主要受众仍然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愿意在娱乐社区等舆论阵地对节目发表看法的,更大多是年轻一代。根据《2021年微博娱乐白皮书》数据,2020年微博综艺的年龄分布画像中,占比最多的是95后(36.0%),90后、95后和00后共占84.3%。

而这类年轻受众最能感同身受的现实话题,或许就是职场与情感。宋丹丹在节目里的定位,既像是小组作业里的团队领导,又像是传统的东亚妈妈,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能踩中当代年轻人常年难以宣之于口的痛点和阴影。 

生活化是综艺的潮流,而宋丹丹多年来家长里短的影视形象,也能够让节目的气质完美“落地”,自如地融入大众生活话题的讨论中,成为争议的那个突破的切口。

宋丹丹不排斥上综艺,综艺似乎也需要宋丹丹:一个国民级演员在综艺中扮演自己,不论是为了“合家欢”还是“热搜话题”,都是赚的。

宋丹丹每次录综艺,都会有机会就表示“节目太难录”,“导演太为难人”,这是属于上一代人的逢场作戏,它名为抱怨,实为对敬业的褒奖,意在奉承,本质上也相当真诚。这是属于宋丹丹的体面,也是老一代演员的体面。

《桃花坞》第一季,宋丹丹抱怨着这是她“参与录制的最后一档综艺”,“以后就随时等着退休”。在这之后,宋丹丹录制了《萌探2》和《桃花坞2》。宋丹丹在2020年从人艺退休,但从综艺里退休的时候,似乎还没到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