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综艺“尬学”常青之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综艺“尬学”常青之谜

明星扯头花是综艺经久不衰的母命题。

文|犀牛娱乐 方正

编辑|朴芳

两档新综开播,万没想到,那边厢《花儿与少年·露营季》难续IP昔日辉煌,这边厢《五十公里桃花坞2》却成功接过了“花学”衣钵。

花学,通常指一门像素级研究综艺《花儿与少年2》的学问,与中学、明学、六学等同属娱乐圈学派之一。《花少2》因许晴、郑爽、宁静等狠人联手炮制N多个常看常新的“史诗级尴尬名场面”,经多年来热心网友列文虎克地逐帧分析终被“封神”。

宋丹丹:“我觉得这一季我太高兴了!”汪苏泷:“上一季咋不高兴了?”拿郑爽与许晴的神之问答作梗,咱就是说汪苏泷身上多少是带点花学家属性的,《桃花坞2》开播不久,空气里四处弥漫着令社恐星人、尴尬癌患者分分钟窒息的“花学”气息。

近日 #桃花坞尴尬九分钟# 片段在全网破圈级传播,并衍生出 #王传君拒绝宋丹丹提议#、#宋丹丹 让人窒息# 等诸多高位热搜,“坞学”大有接班“花学”的架势。办晚会vs办运动会的“职场式社交群像”之精彩堪比《花少2》房车帐篷大战,众网友分拨站队宋丹丹和王传君,2022无聊内娱终于被一台明星群戏盘活了。

从花学到明学再到坞学,“尴尬的明星修罗场”总能精准地击中群众们的情绪嗨点,这门可统统划归为“尬学”的综艺制作方法论,是节目组用以安排话题营销最可仰仗的内容。综艺“尬学”之风越吹越盛,它的常青秘诀是什么?

明星扯头花的社会学意义

明星扯头花是综艺经久不衰的母命题。

当然这里的“扯头花”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肢体互撕,而是泛指广义上的综艺里涉及明星冲突的尴尬场面。坦白来说,这类内容自古以来就是真人秀导演们的心头爱。

找来四五七八明星,最好是带点国民度的,最好是新老艺人兼有,最好是多点女性嘉宾,最好是涉及到领导与被领导,拉他们一窝蜂地完成某些目标,可以说,这样的真人秀压根无需导演过多设计,通常都能自然产生化学反应。

细细想来,《中餐厅》《花少》《桃花坞》无不遵循着这样的真人秀模式,若群星们磨合得好,就会呈现为《花少3》《中餐厅1》那样温馨有爱的内容调性,能吸纳忠粉,却难以出圈。若大家磨合得不好,破圈名场面就来了。

《中餐厅》系列迄今以来的话题巅峰是在第三季,彼时黄晓明首做店长,因急于树立权威暴露出其控制狂的性格弱点,与秦海璐、林大厨互扯头花五百回合,最终凭着霸道总裁式的名言“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在社交平台掀起狂风巨浪。一言以蔽之,群众爱看的才不是什么开餐厅,就爱看包裹着尴尬、刺激、紧张等复杂情绪的明星修罗场。

《花少》系列也是如此,由《浪姐》导演吴梦知操刀的《花少3》因细致记录明星们从初相识到小摩擦到真感情的群像叙事,当年吸纳了大批忠粉。然而,《花少3》在播映热度上的滑铁卢直接导致该IP的多年停摆,反之,热播时饱受争议的《花少2》在时间催化下却越战越勇,被更多人所熟知。

是尴尬的明星修罗场,成就了《中餐厅》的“明学”、《花少》的“花学”、《桃花坞》的“坞学”,究其原因,这里面潜藏着多维度的社会学因素:

首先是群众的窥私欲在作祟,大众爱看明星扯头花与爱看明星八卦类似,是想要撕破明星人设、窥到其真实性格的心理需求在起作用。

再是镜像效应的驱使,从尴尬到能抠出五室一厅的明星社死场面中,群众代入其中、观明星众生相以见自己,从而被激起情绪上的阵阵涟漪。

最后最大道至简的一个原因是群众的“爱挑事儿”心理,《桃花坞2》出圈后还衍生出一个 #想看宋丹丹宁静许晴一起参加综艺# 的热搜,充分暴露了吃瓜群众“看出殡不嫌殡大”的看热闹心理!

热话题别忘冷思考

所以做综艺只需炒话题就行了吗?

上文的梳理似乎很容易令综艺制作人们产生挫败感,内容人辛辛苦苦创新模式,却完全敌不过几个抓马嘉宾自我发挥“名场面”带来的热度加持,内容人迷茫了。

究竟是要迎合群众心理需求地炒作话题,还是要坚守内容匠心地创新模式,成了摆在内容人面前的两难抉择。但其实这个答案并不两难,唯二个字耳:平衡。

当下的大众舆论场上,综艺话题都是以“片段”形式喂养给网友,很容易造成一个信息偏差是,大多网友会想当然以为这些综艺都是为了搏话题而做,却并不会转向“正片”去完整细品原片的前因后果。

拿《桃花坞2》为例,“尴尬九分钟”片段经由各类渠道传播、被各种娱乐号主观解读,反复在众人心里强化“尬综”、“宋丹丹强势”、“王传君孤勇”等心理暗示,使得舆论场充斥着太多相似的声音,但却忽略了节目本身一直在强调的社交实验意义。

宋丹丹绑架式筹备篝火晚会这件事,重点并不在我们感到多尴尬、我们要为谁站队地宣泄情绪,从一个明星修罗场里有所顿悟,从中思考生活里可借鉴的群体社交方法论,这件事才会生发出溢出性的价值。

《桃花坞2》以“尴尬社交”破题,并不是要拿“明星尴尬片段”当哗众取宠的噱头搏话题眼球,节目是在透过明星相处构筑一个群体社交实验,一期节目里分part提出“初相识要如何破冰”、“新人如何融入老人小团队”、“老年人社交困境”等社交议题,遇到高能尴尬场面时及时跳出“社交小tips”的提醒,帮助观众思考、厘清相同情境下“怎么做到更好”。

话题营销之外,当下的社交综艺并没有一味迎合群众恶趣味向狗血、抓马的剧情冲突上去剪辑,而是相对客观地记录“自然流动的明星社交场”,尽数呈现不同人的观点和态度,这样的社交议题探讨本身是颇具社会价值的。

综艺呼唤“真实的人”

明星修罗场仍是综艺第一驱动力。

除了启发观众思考社交议题,明星社交类真人秀的第二重价值,是满足了内娱观众压抑已久的想看“真实明星”的迫切需求,综艺呼唤“真实的人”。

今年以来,鉴于当下明星微博营业味过浓的现象,内娱各社交平台开始“考古”起早年间明星们直言不讳做公众表达的素材。比如那英当年会在微博硬刚“最烦装X的人”,杨幂敢于怒怼黑粉“有本事杀了我,杀不死就等着看我变更强大”等,网友怀念那些年,念的正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明星”。

长久以来,“明星撕X名场面”、“明星暴怒名场面”、“笑到头掉的明星采访”等盘点类混剪视频都是各类平台常青的流量密码,还不是因为他们帮群众撕下了明星面具、窥见到明星们无限接近真实的一面,刘浩存的翻车、海清的封神全都拜此所赐。

同样的逻辑,明星类真人秀的“修罗场”,就是窥探明星最真实面向的“打假场”,无论明星们过去硬凹的什么人设,都在综艺的剪辑镜头下无处遁形。与其看明星们在镜头前演出岁月静好,不如看明星“做回自己”相互碰撞出血淋淋的真实,这恐怕是为何《花少2》收视远超《花少3》的重要原因。

明星真人秀看的不就是那抹真实,很多高口碑综艺也都是胜在这一点。比如当年《浪姐》首度向公众展示了敢说敢做的30+姐姐们的个性群像,《浪姐3》里宁静pk那英的拽姐互怼、于文文不理会两位元老姐姐的酷飒个性,不都是以难得的“最真实的明星样态”打动了屏幕前的观众。

综艺“尬学”能屡出爆款,还不是因为“面对尴尬”正是我们每一个身处社会系统里的个体经常遭遇的日常,“明星尴尬名场面”可以说是明星群体身上能找到的最能打通大众情感共鸣的情绪点之一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大可不必在观摩“明星尴尬场面”时对其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身处社会系统里的我们不都要经常面对同样的“小丑竟是我”的社交危局。某种程度上,社交类综艺会不会是一把助你自省和觉醒的“钥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综艺“尬学”常青之谜

明星扯头花是综艺经久不衰的母命题。

文|犀牛娱乐 方正

编辑|朴芳

两档新综开播,万没想到,那边厢《花儿与少年·露营季》难续IP昔日辉煌,这边厢《五十公里桃花坞2》却成功接过了“花学”衣钵。

花学,通常指一门像素级研究综艺《花儿与少年2》的学问,与中学、明学、六学等同属娱乐圈学派之一。《花少2》因许晴、郑爽、宁静等狠人联手炮制N多个常看常新的“史诗级尴尬名场面”,经多年来热心网友列文虎克地逐帧分析终被“封神”。

宋丹丹:“我觉得这一季我太高兴了!”汪苏泷:“上一季咋不高兴了?”拿郑爽与许晴的神之问答作梗,咱就是说汪苏泷身上多少是带点花学家属性的,《桃花坞2》开播不久,空气里四处弥漫着令社恐星人、尴尬癌患者分分钟窒息的“花学”气息。

近日 #桃花坞尴尬九分钟# 片段在全网破圈级传播,并衍生出 #王传君拒绝宋丹丹提议#、#宋丹丹 让人窒息# 等诸多高位热搜,“坞学”大有接班“花学”的架势。办晚会vs办运动会的“职场式社交群像”之精彩堪比《花少2》房车帐篷大战,众网友分拨站队宋丹丹和王传君,2022无聊内娱终于被一台明星群戏盘活了。

从花学到明学再到坞学,“尴尬的明星修罗场”总能精准地击中群众们的情绪嗨点,这门可统统划归为“尬学”的综艺制作方法论,是节目组用以安排话题营销最可仰仗的内容。综艺“尬学”之风越吹越盛,它的常青秘诀是什么?

明星扯头花的社会学意义

明星扯头花是综艺经久不衰的母命题。

当然这里的“扯头花”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肢体互撕,而是泛指广义上的综艺里涉及明星冲突的尴尬场面。坦白来说,这类内容自古以来就是真人秀导演们的心头爱。

找来四五七八明星,最好是带点国民度的,最好是新老艺人兼有,最好是多点女性嘉宾,最好是涉及到领导与被领导,拉他们一窝蜂地完成某些目标,可以说,这样的真人秀压根无需导演过多设计,通常都能自然产生化学反应。

细细想来,《中餐厅》《花少》《桃花坞》无不遵循着这样的真人秀模式,若群星们磨合得好,就会呈现为《花少3》《中餐厅1》那样温馨有爱的内容调性,能吸纳忠粉,却难以出圈。若大家磨合得不好,破圈名场面就来了。

《中餐厅》系列迄今以来的话题巅峰是在第三季,彼时黄晓明首做店长,因急于树立权威暴露出其控制狂的性格弱点,与秦海璐、林大厨互扯头花五百回合,最终凭着霸道总裁式的名言“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在社交平台掀起狂风巨浪。一言以蔽之,群众爱看的才不是什么开餐厅,就爱看包裹着尴尬、刺激、紧张等复杂情绪的明星修罗场。

《花少》系列也是如此,由《浪姐》导演吴梦知操刀的《花少3》因细致记录明星们从初相识到小摩擦到真感情的群像叙事,当年吸纳了大批忠粉。然而,《花少3》在播映热度上的滑铁卢直接导致该IP的多年停摆,反之,热播时饱受争议的《花少2》在时间催化下却越战越勇,被更多人所熟知。

是尴尬的明星修罗场,成就了《中餐厅》的“明学”、《花少》的“花学”、《桃花坞》的“坞学”,究其原因,这里面潜藏着多维度的社会学因素:

首先是群众的窥私欲在作祟,大众爱看明星扯头花与爱看明星八卦类似,是想要撕破明星人设、窥到其真实性格的心理需求在起作用。

再是镜像效应的驱使,从尴尬到能抠出五室一厅的明星社死场面中,群众代入其中、观明星众生相以见自己,从而被激起情绪上的阵阵涟漪。

最后最大道至简的一个原因是群众的“爱挑事儿”心理,《桃花坞2》出圈后还衍生出一个 #想看宋丹丹宁静许晴一起参加综艺# 的热搜,充分暴露了吃瓜群众“看出殡不嫌殡大”的看热闹心理!

热话题别忘冷思考

所以做综艺只需炒话题就行了吗?

上文的梳理似乎很容易令综艺制作人们产生挫败感,内容人辛辛苦苦创新模式,却完全敌不过几个抓马嘉宾自我发挥“名场面”带来的热度加持,内容人迷茫了。

究竟是要迎合群众心理需求地炒作话题,还是要坚守内容匠心地创新模式,成了摆在内容人面前的两难抉择。但其实这个答案并不两难,唯二个字耳:平衡。

当下的大众舆论场上,综艺话题都是以“片段”形式喂养给网友,很容易造成一个信息偏差是,大多网友会想当然以为这些综艺都是为了搏话题而做,却并不会转向“正片”去完整细品原片的前因后果。

拿《桃花坞2》为例,“尴尬九分钟”片段经由各类渠道传播、被各种娱乐号主观解读,反复在众人心里强化“尬综”、“宋丹丹强势”、“王传君孤勇”等心理暗示,使得舆论场充斥着太多相似的声音,但却忽略了节目本身一直在强调的社交实验意义。

宋丹丹绑架式筹备篝火晚会这件事,重点并不在我们感到多尴尬、我们要为谁站队地宣泄情绪,从一个明星修罗场里有所顿悟,从中思考生活里可借鉴的群体社交方法论,这件事才会生发出溢出性的价值。

《桃花坞2》以“尴尬社交”破题,并不是要拿“明星尴尬片段”当哗众取宠的噱头搏话题眼球,节目是在透过明星相处构筑一个群体社交实验,一期节目里分part提出“初相识要如何破冰”、“新人如何融入老人小团队”、“老年人社交困境”等社交议题,遇到高能尴尬场面时及时跳出“社交小tips”的提醒,帮助观众思考、厘清相同情境下“怎么做到更好”。

话题营销之外,当下的社交综艺并没有一味迎合群众恶趣味向狗血、抓马的剧情冲突上去剪辑,而是相对客观地记录“自然流动的明星社交场”,尽数呈现不同人的观点和态度,这样的社交议题探讨本身是颇具社会价值的。

综艺呼唤“真实的人”

明星修罗场仍是综艺第一驱动力。

除了启发观众思考社交议题,明星社交类真人秀的第二重价值,是满足了内娱观众压抑已久的想看“真实明星”的迫切需求,综艺呼唤“真实的人”。

今年以来,鉴于当下明星微博营业味过浓的现象,内娱各社交平台开始“考古”起早年间明星们直言不讳做公众表达的素材。比如那英当年会在微博硬刚“最烦装X的人”,杨幂敢于怒怼黑粉“有本事杀了我,杀不死就等着看我变更强大”等,网友怀念那些年,念的正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明星”。

长久以来,“明星撕X名场面”、“明星暴怒名场面”、“笑到头掉的明星采访”等盘点类混剪视频都是各类平台常青的流量密码,还不是因为他们帮群众撕下了明星面具、窥见到明星们无限接近真实的一面,刘浩存的翻车、海清的封神全都拜此所赐。

同样的逻辑,明星类真人秀的“修罗场”,就是窥探明星最真实面向的“打假场”,无论明星们过去硬凹的什么人设,都在综艺的剪辑镜头下无处遁形。与其看明星们在镜头前演出岁月静好,不如看明星“做回自己”相互碰撞出血淋淋的真实,这恐怕是为何《花少2》收视远超《花少3》的重要原因。

明星真人秀看的不就是那抹真实,很多高口碑综艺也都是胜在这一点。比如当年《浪姐》首度向公众展示了敢说敢做的30+姐姐们的个性群像,《浪姐3》里宁静pk那英的拽姐互怼、于文文不理会两位元老姐姐的酷飒个性,不都是以难得的“最真实的明星样态”打动了屏幕前的观众。

综艺“尬学”能屡出爆款,还不是因为“面对尴尬”正是我们每一个身处社会系统里的个体经常遭遇的日常,“明星尴尬名场面”可以说是明星群体身上能找到的最能打通大众情感共鸣的情绪点之一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大可不必在观摩“明星尴尬场面”时对其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身处社会系统里的我们不都要经常面对同样的“小丑竟是我”的社交危局。某种程度上,社交类综艺会不会是一把助你自省和觉醒的“钥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