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岗商业评论
2001年,郭宝昌先生编剧并执导的电视剧《大宅门》成为获得年度收视冠军。
《大宅门》成为收视冠军,一方面得益于斯琴高娃、陈宝国等艺术家对剧情的演绎,另一方面得益于剧本,剧中故事原型来自于著名老字号同仁堂,编剧郭宝昌先生就是北京同仁堂第十三代掌门乐镜宇先生的养子,而乐镜宇就是《大宅门》白七爷的原型,郭宝昌先生则是《大宅门》李天意的原型。
《大宅门》里有一段采办涂二爷、许先生带着白七爷到安国办药的故事。
涂二爷一行到了安国药市,在药王庙上罢香,开始采购黄连。涂二爷在档口看了黄连,谈了价格,不着急采购,白七爷问涂二爷,货色价格都合适,为什么不买,许先生卖关子的说道:“少东家您留着点神瞧着,这学问来了”。
涂二爷一行三人,在药材市场按市场价采购了一百斤黄莲、二百斤柴胡、益母草三百斤、茵陈三百斤。白七爷嘟囔道,黄连带差着一千斤呐。涂二爷说,这所有的银子,我都拿黄连找回来,打明起咱们先玩三天,再买也不迟。然后三人连逛三天大集,吃小吃、听说书,白七爷给家人买礼物。
第三天,涂二爷一行再次来到药材市场,药材市场上到处是黄连的叫卖声,涂二爷再次来到几天前看好货的黄连店铺,和掌柜的开始杀价,杀价成功后涂二爷一下采购了一千斤。
采购完,白七爷说:"我明白了,越大宗的进货,越先开高价儿先放风,叫他们以为有利可图,等货上足了,返回头来再买,货到地头儿死,亏着本儿他也得卖!"涂二爷说道:"这一宗就省了一半儿的银子,还叫他没话说,他想在黄连上吃大户,闹了个哑巴吃黄连!"
接着,涂二爷一行找鲁记镖行挂号,把采购的货起运,三个出关奔营采购参茸行!
故事说到这里,先打个断点。
在百草厅,涂二爷和许先生的身份是买办,主要负责药材采购,对采购药材的质量、数量、价格负责。换句话说,东家对他们的考核指标就是:在保证门店销售不断货又不发生积压的情况下,用最少的钱买到品质最好的货。
如果穿越到今天,涂二爷和许先生适合做什么岗位?
答案是供应链管理的采购岗。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将合适的资源(主要指生产资料、相关配套物资和服务),在合适的时间,配置到合适地点,实现利益最大化。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供应链管理范围有所差异不同。在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岗位,要负责采购计划、采购、制造跟进、交付和退换等工作。零售业的供应链岗位,则负责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与商品调配。有的零售企业,可能没有供应链部,或者名字叫商品部,但负责的事务与供应链管理重合。
《大宅门》中的百草厅,是一家药行,也是知名度最大的药行,办药是例行事务,百草厅是药材市场头顶头的采购大户。用现在的眼光看,似乎百草厅的药,完全可以由药材商送货上门。
按规模划分,采购可分为零星采购和大宗采购。剧中的安国办药就是大宗采购,大宗采购在供应充分的情况下,价格波动就比较大,这些是涂二爷能省一半儿银子的重要原因。如果是零星采购,或者应急采购,可以由稳定供应商伙伴送货上门,因为价格弹性空间小。
按采购标的的特点划分,采购又分为标品采购和非标品采购。药材农副产品,产品的品质、品相标准化程度较低,需要现场看货才能根据“成色”给药材估价。如果药材商送货上门,可选择的空间就小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黄连药材掌柜会咬着牙亏着卖?
金融是实业的血液。
做生意,就要有充足的现金流。之前,药材掌柜本着赚一笔的心态,将现金流都换成了黄连。现货商品,受当前供求充足程度影响,整个市场供大于求就会形成滞销,一旦商品滞销则会积压大量资金,无法周转,最后倒闭。市场的黄连太多了,三年都无法消化,这才是掌柜愿意以更低的价格出货的原因。
第三个问题,什么时间采购一次比较合适?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商品的周转说起。
百草厅的买办涂二爷和许先生,为了省事,当然一次可以多进一些药材,省的时不时要车马劳顿,出远差。对白七爷,出远门,没有老母亲管束,自由自在,还能吃小吃、听说书,到处逛一逛,也是一个乐子。所以,采购频次,不能按个人的喜好进行安排,需要找到合理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商品的周转速度。
商品周转速度,是指一个商品从采购进来到卖出去所花的时间。商品周转速度,单看某个时间点没意义,要取某个周期的平均值来计算。比如说,百草厅的野生人参5条,今天刚刚到货,就全部被赵公公高价买走了,这批商品的周转天数是1天。百草厅认为野生人参好卖,又进货5条,结果卖了一年也没人问津,最后只有打折卖给武贝勒。那么,这批人参的周转速度是半年,即180天。换句通俗的话讲,180天前用钱买货,180天后这批货才能变现换成钱。
周转速度越慢的商品,经营风险越高。所以,百草厅的药,也不是全部走药材市场采购,也有部分药材由商人们送货上门。
商品采购的频次,由商品的周转次数说了算。
世事洞明皆学问,安国办药的背后是透着采购管理的低层逻辑。只要我们留意,身边事事皆学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