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没有“路权”,电动滑板车路在何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没有“路权”,电动滑板车路在何方?

微短途出行的痛与愁。

文|商业评论 田巧云

编辑|葛伟炜

跟在汽车后面,通过蛛网纤维制成的缆绳和电磁吸盘,以及脚下的新式智能轮,滑板客们可以“寄生”在汽车上,获得免费的速度和动力。

即使在黑暗中,他们也能凭借这些特殊装备,准确而矫健地从滚滚车流中疾速穿过。

这样刺激的场景不是某部科幻电影的镜头,而是30年前一本科幻小说《雪崩》中描绘的元宇宙里的主角——信使Y·T的日常工作场景。

30年后的今天,电动滑板车已经从科幻走向了现实。在全球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电动滑板车早已成为不少人的微短途交通工具。

不过在中国,它仍然只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大玩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电动滑板车属滑行工具,禁止在城市道路上行驶”。

当然,企业并不甘心。除了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外,他们还在大学校园、公园景区、工业园区等封闭式道路试水共享电动滑板车业务。

那么,作为一个绿色环保又便捷的交通工具,为什么国内不向电动滑板车开放路权?国外的市场又呈现怎样的特征?国内电动滑板车未来该如何自处?

标准一小步,行业一大步

世间万物,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野蛮到有序的过程。商业世界,这个规律仍然有效。

滑板车诞生至今,已不再是稀罕之物。无论是小区还是公园,小朋友们几乎人手一辆,普及度极高。

只是,相比儿童滑板车的高渗透率,速度更快的电动滑板车的定位多少就有些尴尬了。

说它是玩具,它的时速不逊于非机动车,并不适合儿童。相反,智能化的电动滑板车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功能更加相像,能为人们短途出行提供便利。

不过,相比其他两轮车的历史,电动滑板车还是年轻的。加上整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无法正规上牌。也就是说,马路上飞驰而过的电动滑板车都属“非法上路”。

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份电动滑板车风险监测报告,从各个渠道采集而来的40批次电动滑板车产品,符合率为0,是历年各类项目产品风险监测中全项目符合率最低的产品。

全国不少城市也明确出台相关规定,禁止电动滑板车上路,或将其带到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在业存续的“电动滑板车”相关企业4828家,其中浙江和广东两省企业最多,分别为1500余家和1200余家。在这数千家企业中,除了九号、小米、华为等头部品牌外,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

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电动滑板的安全、性能等一直令人诟病。此外,混乱的价格也让消费者直呼看不懂。

打开淘宝,输入关键词“电动滑板车”后,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电动滑板车,价格从两三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快速豪华超级跑车品牌“布加迪”也宣布推出首款电动滑板车,售价近一千美元。

前不久,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向社会公开发布了《电动滑板车通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据了解,规范对电动滑板车的结构、性能、电气安全、机械安全、部件、环境适应性能等方面做出全面要求。

几乎与此同时,天猫也发布了天猫电动滑板车类目发布规范,要求在天猫销售的电动滑板车类目仅限发布配置齐全的电动滑板车整车商品(配置齐全,可不包含电池),不得违规发布与该类目不一致的配件等商品,如发布单独车架SKU、单独配件SKU等商品。

看似是一个小变化,对电动滑板车而言却是前进了一大步,这意味着整个行业将逐渐由草莽阶段向规范化进程发展。从长远来看,这势必会提高电动滑板车的普及程度,促进行业渗透率提升,最终推动销量的持续增长。

据QYResearch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电动滑板车产量425万辆,其中中国产量达到364万,占比85.52%。而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仅国内电动自行车就完成产量2966.1万辆,同比增长29.7%。

国内外市场冰火两重天

即将搬家的雅琼(化名)最近有点纠结。

公司位于上海长宁区,新家却在二十多公里之外的嘉定。依靠电动自行车获得“出行自由”的她,不得不考虑另寻一个可行且高效的通勤方案。

她仔细做了测算,从家到地铁站的直线距离为1.2km,以她的步速至少需要15分钟,下了地铁,到公司还有1.1km的距离,又需要15分钟。加上地铁上花费的45分钟,单程通勤至少需要75分钟。

有人建议她将两端的步行路程改为骑共享单车,理论上可以节约15分钟。但寻找单车、扫码开车不仅需要时间,且身处郊区,上下班高峰还有找不到共享单车的可能,她觉得还需要一个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

偶尔在街头看到的电动滑板车给了雅琼灵感。在她看来,电动滑板车小巧灵便又环保,还有专门针对女性的电动滑板车,折叠后自重仅在10kg左右,即便带上地铁也毫不费力。

下了地铁即可滑行,这样的无缝衔接让她觉得这似乎是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现实很快打脸——千好万好的电动滑板车目前无法上牌。在国内,不能上牌就等于没有“路权”,上路即违法。

事实上,也正因为此,我国虽然是电动滑板车生产第一大国,销量却远低于欧美。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动滑板车产量达410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86.94%。欧美日等国家绝大部分从中国进口电动滑板车,90%来自中国制造。

相比国内,海外市场对电动滑板车的接受度要高不少。

长风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法国电动滑板车在2020年已超越电动助力车成为出行工具首选,而其在2016年时占比仅约20%;预计2025年,电动滑板车在欧洲共享领域的占比,有望从现在的不到10%提升至20%左右。

此外,资本也很看好共享滑板车领域,自2019年开始,Uber、Lime、Bird等电动滑板车陆续受到贝恩资本、红杉资本、GGV等头部机构的资本助力。

校园共享成为突破口

在海外风靡的共享电动滑板车模式,也被复制到了国内的校园。

小玫(化名)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当九号公司旗下的“九号轻骑”将共享电动滑板车投放进闵行校区后,她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她向新零售商业评论介绍,当时之所以会尝试,一方面是因为免费,另一方面也觉得新奇和拉风。但是试过以后发现,校园里的路况并不简单,遇到路面不平的时候,滑板车会非常颠簸。

“滑轮太小,很容易失去平衡,加上刹车性能也不太好,不少同学开始讨论电动滑板车是否足够安全。”小玫表示,新鲜期过后,渐渐在校园里就不大能看到“滑板客”了。

事实上,九号公司目前是国内电动滑板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从其财报可以看到,电动滑板车是其主营业务,2020年电动滑板车占其收入比重超过70%,只是其主要市场仍在海外。

在里斯战略定位咨询中国区合伙人刘坤看来,九号公司无疑是通过技术洞察开创新品类的成功典范。但它目前也面临三大战略问题:

一是品牌心智份额低于市场份额,需要警惕沦为网红品牌;二是品牌的品类边界尚不清晰,需要警惕掉入产品线延伸的陷阱;三是品牌的独特优势不够明确,需警惕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刘坤认为,九号需要理清品牌的业务边界,找到清晰的战略焦点,通过打造独一无二的运营配称系统以及加大传播投入,抢占用户心智。

在海外市场,电动滑板车作为微短途交通工具之一的认知正在形成。基于此,电动滑板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在持续增长,这直接促使一些国家让电动滑板车“合法化”。

据长江证券的研究报告称,法国、西班牙已经在2017~2018 年对电动滑板车开放了路权;2020年,英国开启共享滑板车试点,虽然目前仅仅是政府投放的电动滑板车享有路权,但对电动滑板车在英国进一步合法化具有节点意义。

相比之下,亚洲国家对待电动滑板车则相对谨慎。韩国要求使用电动滑板车必须获得“二类摩托化自行车驾照”,新加坡则认为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属于个人代步工具定义的范围,禁止在公路和人行道上使用个人代步工具。

从目前我国相关政策来看,无论是技术升级还是模式突破,电动滑板车短期内很难获得“路权”。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目前可以看到的是三条路:

一是继续发力海外市场,以技术和设计优势,占领更多份额;二是在校园、园区、景区等区域布局共享电动滑板车网络,增强产品体验与感知;三是继续强化休闲、娱乐的身份和定位,抓住这一市场份额。

我国是两轮出行大国,日出行频次约为10亿次。后疫情时代,因具备自由、环保、便捷等特点,国内两轮车的销售和共享单车的骑行更是热度不减,一些专业的公路自行车甚至一车难求。

然而,在热度的背后是上游原材料持续上涨的现实。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自行车原材料上涨了10%,包括九号、小牛、雅迪在内的品牌都已经开始调价,也有共享两轮运营企业表示成本上涨带来不小的运营压力。

显然,无论是电动自行车、共享自行车,还是电动滑板车,企业除了要关注技术创新、市场份额以及政策限制带来的风险,还要警惕上游原材料等成本上涨所引发的压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九号公司

357
  • 中国资本市场多举措发力,稳定外资机构参与信心,500质量成长ETF(560500)近3月规模、份额实现显著增长
  • 九号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5.9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没有“路权”,电动滑板车路在何方?

微短途出行的痛与愁。

文|商业评论 田巧云

编辑|葛伟炜

跟在汽车后面,通过蛛网纤维制成的缆绳和电磁吸盘,以及脚下的新式智能轮,滑板客们可以“寄生”在汽车上,获得免费的速度和动力。

即使在黑暗中,他们也能凭借这些特殊装备,准确而矫健地从滚滚车流中疾速穿过。

这样刺激的场景不是某部科幻电影的镜头,而是30年前一本科幻小说《雪崩》中描绘的元宇宙里的主角——信使Y·T的日常工作场景。

30年后的今天,电动滑板车已经从科幻走向了现实。在全球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电动滑板车早已成为不少人的微短途交通工具。

不过在中国,它仍然只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大玩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电动滑板车属滑行工具,禁止在城市道路上行驶”。

当然,企业并不甘心。除了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外,他们还在大学校园、公园景区、工业园区等封闭式道路试水共享电动滑板车业务。

那么,作为一个绿色环保又便捷的交通工具,为什么国内不向电动滑板车开放路权?国外的市场又呈现怎样的特征?国内电动滑板车未来该如何自处?

标准一小步,行业一大步

世间万物,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野蛮到有序的过程。商业世界,这个规律仍然有效。

滑板车诞生至今,已不再是稀罕之物。无论是小区还是公园,小朋友们几乎人手一辆,普及度极高。

只是,相比儿童滑板车的高渗透率,速度更快的电动滑板车的定位多少就有些尴尬了。

说它是玩具,它的时速不逊于非机动车,并不适合儿童。相反,智能化的电动滑板车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功能更加相像,能为人们短途出行提供便利。

不过,相比其他两轮车的历史,电动滑板车还是年轻的。加上整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无法正规上牌。也就是说,马路上飞驰而过的电动滑板车都属“非法上路”。

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份电动滑板车风险监测报告,从各个渠道采集而来的40批次电动滑板车产品,符合率为0,是历年各类项目产品风险监测中全项目符合率最低的产品。

全国不少城市也明确出台相关规定,禁止电动滑板车上路,或将其带到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在业存续的“电动滑板车”相关企业4828家,其中浙江和广东两省企业最多,分别为1500余家和1200余家。在这数千家企业中,除了九号、小米、华为等头部品牌外,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

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电动滑板的安全、性能等一直令人诟病。此外,混乱的价格也让消费者直呼看不懂。

打开淘宝,输入关键词“电动滑板车”后,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电动滑板车,价格从两三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快速豪华超级跑车品牌“布加迪”也宣布推出首款电动滑板车,售价近一千美元。

前不久,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向社会公开发布了《电动滑板车通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据了解,规范对电动滑板车的结构、性能、电气安全、机械安全、部件、环境适应性能等方面做出全面要求。

几乎与此同时,天猫也发布了天猫电动滑板车类目发布规范,要求在天猫销售的电动滑板车类目仅限发布配置齐全的电动滑板车整车商品(配置齐全,可不包含电池),不得违规发布与该类目不一致的配件等商品,如发布单独车架SKU、单独配件SKU等商品。

看似是一个小变化,对电动滑板车而言却是前进了一大步,这意味着整个行业将逐渐由草莽阶段向规范化进程发展。从长远来看,这势必会提高电动滑板车的普及程度,促进行业渗透率提升,最终推动销量的持续增长。

据QYResearch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电动滑板车产量425万辆,其中中国产量达到364万,占比85.52%。而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仅国内电动自行车就完成产量2966.1万辆,同比增长29.7%。

国内外市场冰火两重天

即将搬家的雅琼(化名)最近有点纠结。

公司位于上海长宁区,新家却在二十多公里之外的嘉定。依靠电动自行车获得“出行自由”的她,不得不考虑另寻一个可行且高效的通勤方案。

她仔细做了测算,从家到地铁站的直线距离为1.2km,以她的步速至少需要15分钟,下了地铁,到公司还有1.1km的距离,又需要15分钟。加上地铁上花费的45分钟,单程通勤至少需要75分钟。

有人建议她将两端的步行路程改为骑共享单车,理论上可以节约15分钟。但寻找单车、扫码开车不仅需要时间,且身处郊区,上下班高峰还有找不到共享单车的可能,她觉得还需要一个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

偶尔在街头看到的电动滑板车给了雅琼灵感。在她看来,电动滑板车小巧灵便又环保,还有专门针对女性的电动滑板车,折叠后自重仅在10kg左右,即便带上地铁也毫不费力。

下了地铁即可滑行,这样的无缝衔接让她觉得这似乎是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现实很快打脸——千好万好的电动滑板车目前无法上牌。在国内,不能上牌就等于没有“路权”,上路即违法。

事实上,也正因为此,我国虽然是电动滑板车生产第一大国,销量却远低于欧美。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动滑板车产量达410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86.94%。欧美日等国家绝大部分从中国进口电动滑板车,90%来自中国制造。

相比国内,海外市场对电动滑板车的接受度要高不少。

长风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法国电动滑板车在2020年已超越电动助力车成为出行工具首选,而其在2016年时占比仅约20%;预计2025年,电动滑板车在欧洲共享领域的占比,有望从现在的不到10%提升至20%左右。

此外,资本也很看好共享滑板车领域,自2019年开始,Uber、Lime、Bird等电动滑板车陆续受到贝恩资本、红杉资本、GGV等头部机构的资本助力。

校园共享成为突破口

在海外风靡的共享电动滑板车模式,也被复制到了国内的校园。

小玫(化名)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当九号公司旗下的“九号轻骑”将共享电动滑板车投放进闵行校区后,她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她向新零售商业评论介绍,当时之所以会尝试,一方面是因为免费,另一方面也觉得新奇和拉风。但是试过以后发现,校园里的路况并不简单,遇到路面不平的时候,滑板车会非常颠簸。

“滑轮太小,很容易失去平衡,加上刹车性能也不太好,不少同学开始讨论电动滑板车是否足够安全。”小玫表示,新鲜期过后,渐渐在校园里就不大能看到“滑板客”了。

事实上,九号公司目前是国内电动滑板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从其财报可以看到,电动滑板车是其主营业务,2020年电动滑板车占其收入比重超过70%,只是其主要市场仍在海外。

在里斯战略定位咨询中国区合伙人刘坤看来,九号公司无疑是通过技术洞察开创新品类的成功典范。但它目前也面临三大战略问题:

一是品牌心智份额低于市场份额,需要警惕沦为网红品牌;二是品牌的品类边界尚不清晰,需要警惕掉入产品线延伸的陷阱;三是品牌的独特优势不够明确,需警惕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刘坤认为,九号需要理清品牌的业务边界,找到清晰的战略焦点,通过打造独一无二的运营配称系统以及加大传播投入,抢占用户心智。

在海外市场,电动滑板车作为微短途交通工具之一的认知正在形成。基于此,电动滑板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在持续增长,这直接促使一些国家让电动滑板车“合法化”。

据长江证券的研究报告称,法国、西班牙已经在2017~2018 年对电动滑板车开放了路权;2020年,英国开启共享滑板车试点,虽然目前仅仅是政府投放的电动滑板车享有路权,但对电动滑板车在英国进一步合法化具有节点意义。

相比之下,亚洲国家对待电动滑板车则相对谨慎。韩国要求使用电动滑板车必须获得“二类摩托化自行车驾照”,新加坡则认为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属于个人代步工具定义的范围,禁止在公路和人行道上使用个人代步工具。

从目前我国相关政策来看,无论是技术升级还是模式突破,电动滑板车短期内很难获得“路权”。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目前可以看到的是三条路:

一是继续发力海外市场,以技术和设计优势,占领更多份额;二是在校园、园区、景区等区域布局共享电动滑板车网络,增强产品体验与感知;三是继续强化休闲、娱乐的身份和定位,抓住这一市场份额。

我国是两轮出行大国,日出行频次约为10亿次。后疫情时代,因具备自由、环保、便捷等特点,国内两轮车的销售和共享单车的骑行更是热度不减,一些专业的公路自行车甚至一车难求。

然而,在热度的背后是上游原材料持续上涨的现实。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自行车原材料上涨了10%,包括九号、小牛、雅迪在内的品牌都已经开始调价,也有共享两轮运营企业表示成本上涨带来不小的运营压力。

显然,无论是电动自行车、共享自行车,还是电动滑板车,企业除了要关注技术创新、市场份额以及政策限制带来的风险,还要警惕上游原材料等成本上涨所引发的压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