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
这里不妨我和大家讲讲历史,首先日本的茶法,是唐宋,由“寺庙茶法”,通过空海、最澄、荣西等一批“留学僧”带回日本的。同一时期,宋朝主流的茶文化,是“文士玩法”,也就是以娱乐为主的“玩儿茶”方式。
关于自己?
止水,研习中国茶道多年后赴上海接受日本老师传授正统里千家茶道,返蓉后稽古不倦,力求精进。愿将茶之味与众分享,共同进步。
如何理解茶与道呢?
首先,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技。茶本身只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咖啡、可可);而如今它没有像可口可乐一般,作为单纯的饮料,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以及通过茶所传承的哲学。
在国际上,我们听的比较多的是“日本茶道”,其次是“韩国茶道”,强调的并非是以茶修身,而是以茶取乐。日本刚引进饮茶习俗的时候,也走了这样的道路,所以茶主在贵族阶层流行。但是后来由于日本地理相对比较封闭,接受外来文化辐射比较少,改朝换代不太频繁,更是没有经历过异族统治时期,所以茶在日本与大为发扬的禅宗紧密结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茶道”,以茶修身,以茶修心。
而我们中国,宋代以后,由于元蒙入侵,蒙古人不喜欢过于精细的“点茶”这种形式,加之后来明朝,朱元璋更是直接一纸禁令,废止了抹茶的生产,大家都改为比较方便,简单的泡茶,因此中国失去了茶与禅真正合二为一的环境,这也是令人惋惜的一点。如果宋代的繁荣能持续下去,我相信中国也有一天,可以产生“茶道”。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有何区别呢?
我想避开中国“茶道”不谈,我们谈谈中国“道”文化的滥觞。就如一开始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也就是说,要称其为“道”,标准是很严格的。一定要超脱物质,达到精神层面,才能接触到“道”的领域。而在中国,满街可见卖茶的茶坊挂“茶道”,卖酒的酒肆挂“酒道”。甚至开个马杀鸡,也要挂个“足道”。这就令我哭笑不得了。不知道是不是进去捏一捏,就能捏的“照见五蕴皆空”,捏得“羽化登仙”。
茶事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呢?
我们接触通俗文学,讲日本茶道的桥段,最容易看到的四个字就是“和敬清寂”。这四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却少有人深入分析过它的含义。所谓“和”,是指“致清异和”。在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里面也有提及。而在日本,这一点更为突出,日本常年经历乱世,诸侯相争,上克下,臣弑君的事情比比皆是,而我们却从没听说哪个人被暗杀在茶室里面,那是因为,茶室门口有个“刀挂”,进入茶室的人,把刀都要放在上面。刀被认为是武士的灵魂,刀在人在,这一过程,象征进入茶室的人,彻底放弃自己的身份,只保留“主、客”这两种身份。所以茶室这片空间,是完全和谐的,进去的人,从物质到精神,都要把杀伐之心放下。
“敬”是说主客之间的尊敬。除此之外,日本信仰神道教,认为“万物有灵”,所以不仅客人需要尊敬,茶道具也需要尊敬,及至万物,都需要抱以慎重对待的心态。
“清”则无垢,茶事之中,经常出现清洁茶具,清洗茶碗的动作,其实在事前准备阶段,我们已经把茶具清洗干净,这一步是没有必要重复的,但是为何要在客人面前在做一遍?重点在于“洗心”,这一点,需要常年的练习才能有深刻的体悟,在此就不赘述。
最后一点就是“寂”,这是禅宗特有的精神。所谓寂然,不是说空虚寂寞冷,而是说面对万事,一心不乱的“不动心”,茶事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客人把抹茶弄撒了,主人把水倒在了榻榻米上了,粗心的客人拿杯纸擦嘴,揩鼻涕......等等。面对突发事件,我们都不能慌张,而是一心不乱,从容对待,这才是“寂”的境地。
茶道中折扇为何不能打开?
因为茶道中的折扇,并不是用来扇风的。折扇起源于日本,由日本传回中国,所以日本的折扇有很多种种类,用于跳舞的“仕舞扇”,用于题字绘画的“蝙蝠扇”,用于能乐表演的“能扇”,用于婚丧嫁娶等重大仪式的“祝仪扇”,而茶道里面的扇子,被称为“点前扇”,它的作用有两个:
一.由于一般女子用的是五寸长,而男士用的是六寸长;与男女手掌同长;所以茶室之内可以当做尺子,拿来测量。抹茶道之中,道具的定位,人落座的位置,都是很有讲究的,能精确到厘米的。
二.扇子是“自分自心”的代表,也就是说代表了自己和自己的本心。行礼之前把扇子放在体前,表示放低自己姿态,抬高他人地位,起到尊敬的作用。
茶道带给您怎样的心境呢?
因为除了茶道之外,我还有剑道、居合道、杖道的练习。一周安排的满满的,剑道、居合、杖道都是武道,是十分激烈的运动,所以我认为剑是流动的禅,而茶是静止的禅,一动一静,人就可以常在“中道”。
佛教认为,“中道”是最好的,不用苦行来折磨自己,也不图享乐,这样的状态,最能达到心境的提高。
怎么理解“茶道六君子”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中国茶艺的问题。不过既然问道了,我也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在我15岁习茶的时候,它还不叫这么有文化气息的名字,只是叫做“茶道组”,而在我们实际操作中,发现这六样并非必须。
茶匙也叫茶导,用于把茶叶从茶荷里拨进泡茶的器具,而如果人的手法得当,是可以直接从茶入里面把茶叶倒出来,并且一片不洒,所以茶匙并非必须。茶针的作用是疏通紫砂壶,然而现在的紫砂壶,工艺不像以前,甚至有滤孔采用了蜂窝状的滤孔,被茶叶堵住的事情鲜有发生。茶漏作用是扩大紫砂壶壶口面积,防止茶叶落出,然而现在除了一部分潮汕小壶,壶口越做越小,大部分紫砂壶都可以直接投茶的。茶夹是用来夹取杯具,防止烫手的;然而如果眼疾手快,我们是可以直接用手拿茶杯的,将水倒出来的。茶则用于从茶罐中取茶叶,然而我们也可以选择打开茶叶罐,用“以转为主,以倒为辅”的方式,把茶叶倒出来。最后是茶桶,用来收纳前面5个。
所以不管从近年来提倡极简的“干泡茶席”来讲;还是从干泡茶席的源头“日本煎茶道”来讲,茶道六君子都是非必须的。要泡好茶,除了主泡器具,用一个茶则,一把茶杓,一张茶巾就足够了。
如何看待中国的茶道前景呢?
如之前所说,茶道的产生,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虽然中国目前来说,只有“茶艺”和“茶法”,但我个人看来,已经有了“茶道”产生的环境,缺的是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的将它发扬光大。因为,首先市场消费环境达到了,近几年文化消费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次,我们也越来越注重国学和传统文化,而茶道就是茶与文化的结合,现在已经有能达到这样要求的文化人,就差同时他也能在茶方面达到这样的造诣。文化事业,切忌浮躁,不能急功近利。我身边谈古琴,吹八尺,做手工艺的人,无一不是坚持了数十年,如果大家能不将眼前利益放在首位,而是秉承几十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相信茶道有一天,也可以在神州大地上开花结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