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四川首个垦造水田工程技术指导性文件出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四川首个垦造水田工程技术指导性文件出台

《指南》规定,垦造水田要坚持尊重群众意见、科学选址、因地制宜、生态保护、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

文 | 四川经济网 张诗若

7月4日,记者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四川省垦造水田工程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于近日正式印发。据悉,这是四川首个垦造水田工程技术指导性文件,也是保障我省重大项目落地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指南》规定了四川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的建设目标、项目区选择、规划布局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四川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的建设,包括改造水田、新开垦水田、水浇地或旱地改造水田等。填补了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工程领域技术空白,为严格耕地保护、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和保障建设项目“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需要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将持续助力建设新时代天府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指南》规定,垦造水田要坚持尊重群众意见、科学选址、因地制宜、生态保护、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工程规划应符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与当地各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道路、林网、输电线路等设施,并应与现状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

《指南》明确,项目区必须要有水源保障,根据不同地形条件、水源特点等,合理配置灌溉供水措施,做到蓄、引、提、集相结合,中、小、微型工程并举;优先在已建、在建和已规划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灌区和各类耕地建设项目集成区域,选择水源及土壤条件好、集中连片度高、适宜规模化种植的地块纳入垦造水田范围。

《指南》要求,项目实施要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增加有效水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和乡村振兴建设。

来源:四川经济网

原标题:四川首个垦造水田工程技术指导性文件出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四川首个垦造水田工程技术指导性文件出台

《指南》规定,垦造水田要坚持尊重群众意见、科学选址、因地制宜、生态保护、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

文 | 四川经济网 张诗若

7月4日,记者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四川省垦造水田工程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于近日正式印发。据悉,这是四川首个垦造水田工程技术指导性文件,也是保障我省重大项目落地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指南》规定了四川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的建设目标、项目区选择、规划布局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四川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的建设,包括改造水田、新开垦水田、水浇地或旱地改造水田等。填补了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工程领域技术空白,为严格耕地保护、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和保障建设项目“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需要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将持续助力建设新时代天府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指南》规定,垦造水田要坚持尊重群众意见、科学选址、因地制宜、生态保护、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工程规划应符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与当地各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道路、林网、输电线路等设施,并应与现状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

《指南》明确,项目区必须要有水源保障,根据不同地形条件、水源特点等,合理配置灌溉供水措施,做到蓄、引、提、集相结合,中、小、微型工程并举;优先在已建、在建和已规划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灌区和各类耕地建设项目集成区域,选择水源及土壤条件好、集中连片度高、适宜规模化种植的地块纳入垦造水田范围。

《指南》要求,项目实施要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增加有效水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和乡村振兴建设。

来源:四川经济网

原标题:四川首个垦造水田工程技术指导性文件出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