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生态环境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7年收到群众举报28.7万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生态环境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7年收到群众举报28.7万件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中国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已经7年,2022年7月6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督察着力啃“硬骨头”、消除“老大难”,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翟青表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党和国家重大的体制创新和重大的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

我国从2015年底开始试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到2018年完成第一轮督察,并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从2019年启动第二轮督察,到今年上半年,分六批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个部门和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

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整改方案中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现在总体完成率达到95%。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整改任务,半数已经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

“长江岸线保护、洞庭湖非法矮围整治、祁连山生态修复、秦岭违建别墅整治等,这些问题整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称赞。”翟青表示。

据介绍,公开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翟青称,近期,生态环境部通过对到目前为止已公开的262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涉及环境污染的、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的占到48.5%,接近一半。涉及生态破坏的、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占33.2%。涉及到弄虚作假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18.3%。

为什么有些问题当地地方发现不了,督查组却能发现?翟青表示,督察进驻一般只有一个月,但是准备工作往往有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在进驻前夕,督察人员从日常掌握情况中梳理线索,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开展大范围的暗查暗访,掌握大量第一手素材。督察中,还注重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发现问题,充分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红外成像等技术装备,提高督察组发现问题的能力。

此外,翟青表示,群众投诉举报是发现问题线索的“金矿”,督察组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驻前,就从日常投诉中梳理线索,进驻后专门受理群众来信来电举报。每一批督察、每个省份都能收到几千件群众的举报,督察人员深入分析,开展现场核实,从中发现了大量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线索。

据悉,两轮督察受理转办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达到28.7万件,到目前为止完成整改28.5万件。

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翟青介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紧盯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落实情况,并且围绕着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开展督察。在督察长江经济带相关省份时,聚焦长江“十年禁渔”、岸线保护、水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等方面问题。在督察黄河流域相关省份时,紧紧围绕水资源短缺这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把“四水四定”落实情况和生态保护修复情况作为督察重点。

通过督察,长江经济带11省(市)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岸线整治和污染防治,2020年长江干流首次实现了全线达到Ⅱ类水质,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微笑天使”江豚成群地出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黄河流域9省(区)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不断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大保护力度,建设绿色生态长廊,黄河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大幅增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也持续向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生态环境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7年收到群众举报28.7万件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中国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已经7年,2022年7月6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督察着力啃“硬骨头”、消除“老大难”,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翟青表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党和国家重大的体制创新和重大的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

我国从2015年底开始试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到2018年完成第一轮督察,并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从2019年启动第二轮督察,到今年上半年,分六批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个部门和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

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整改方案中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现在总体完成率达到95%。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整改任务,半数已经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

“长江岸线保护、洞庭湖非法矮围整治、祁连山生态修复、秦岭违建别墅整治等,这些问题整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称赞。”翟青表示。

据介绍,公开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翟青称,近期,生态环境部通过对到目前为止已公开的262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涉及环境污染的、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的占到48.5%,接近一半。涉及生态破坏的、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占33.2%。涉及到弄虚作假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18.3%。

为什么有些问题当地地方发现不了,督查组却能发现?翟青表示,督察进驻一般只有一个月,但是准备工作往往有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在进驻前夕,督察人员从日常掌握情况中梳理线索,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开展大范围的暗查暗访,掌握大量第一手素材。督察中,还注重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发现问题,充分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红外成像等技术装备,提高督察组发现问题的能力。

此外,翟青表示,群众投诉举报是发现问题线索的“金矿”,督察组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驻前,就从日常投诉中梳理线索,进驻后专门受理群众来信来电举报。每一批督察、每个省份都能收到几千件群众的举报,督察人员深入分析,开展现场核实,从中发现了大量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线索。

据悉,两轮督察受理转办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达到28.7万件,到目前为止完成整改28.5万件。

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翟青介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紧盯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落实情况,并且围绕着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开展督察。在督察长江经济带相关省份时,聚焦长江“十年禁渔”、岸线保护、水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等方面问题。在督察黄河流域相关省份时,紧紧围绕水资源短缺这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把“四水四定”落实情况和生态保护修复情况作为督察重点。

通过督察,长江经济带11省(市)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岸线整治和污染防治,2020年长江干流首次实现了全线达到Ⅱ类水质,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微笑天使”江豚成群地出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黄河流域9省(区)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不断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大保护力度,建设绿色生态长廊,黄河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大幅增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也持续向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