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估值600亿,卫龙再度冲刺IPO,“辣条一哥”这次能如愿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估值600亿,卫龙再度冲刺IPO,“辣条一哥”这次能如愿吗?

对于卫龙而言,冲击港股上市显然是其扩张的重要一步。

文|侃见财经

时隔半年之后,“辣条一哥”卫龙再度冲刺上市。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最新资料显示,6月27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而这家“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正是我们所熟知的“辣条一哥”——卫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冲刺上市已经是卫龙继2021年5月、2021年11月后的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卫龙本次能否顺利登陆资本市场,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而根据招股书显示,目前已经有中信产业基金、高瓴、腾讯等多家资本对卫龙股权进行了认购,已支付对价金额5.49亿美元,共获得卫龙5.86%股权;若按此比例来计算,卫龙的估值仍高达600亿。

作为行业龙头,卫龙的知名度自然无需多言,不过相比于2021年5月的第一次冲击上市,如今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消费已不再是风口,卫龙在上市后能否保持600亿市值仍充满未知性;此外,和去年相比,目前卫龙的经营状况大不如前之,“辣条一哥”是否还会受到资本的追捧,也同样值得关注。

“辣条一哥”的前世今生

卫龙发家于“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在它的不远处还有一家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双汇。

关于卫龙的历史,最早应该要追溯到24年前的1998年。当时,湖南平江县暴发洪涝灾害,大豆价格飙升,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的“酱干”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寻找大豆替代品的时候,师傅们发现面粉也能起到和大豆差不多的效果,捣鼓时无意间便创造出了“麻辣面筋”,而这正是辣条的前身。

1999年,此前在广东打工的刘卫平回到了家乡,无意间品尝到了“麻辣面筋”,发现味道出众,一定有大生意,于是便决定将这种“麻辣面筋”带出自己的家乡,开始下海创业。最终他选择来到了漯河这个地方,只是因为这里有一家知名企业——双汇。

刘卫平的创业起步并不顺利,因为资金有限,刚开始的时候刘卫平只能在一个狭窄的门店里面生产辣条。据媒体描述,当时的刘卫平“只是粗略地买了一些锅盆,然后将人造肉、豆皮,拌上湖南的辣味,便送到市场上销售”,足可见当时条件的艰苦程度有多高。

不过,虽然条件艰苦,但因为辣条的味道确实出众,而且以往又有制作“酱干”的经验,刘卫平的小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后来,在一次闲逛中,刘卫平无意间碰到了一位卖牛筋面的老太太,从这位老太太口中刘卫平找到了牛筋面的制作方法,这正是如今卫龙多款产品生产的关键。在经过多次尝试之后,刘卫平最终掌握了鳝鱼条、焦糖、辣椒面和面粉的比例,这才有了如今的“卫龙辣条”。

随着成功掌握了制作辣条的比例之后,刘卫平的辣条生意开始越做越大,2003年“卫龙”成立,而后的几年里,刘卫平相继成立了多个工厂,开始规模化生产,大面筋 、小面筋等产品也相继问世。

到2021年的时候,卫龙已经成长为了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一年可以卖出超过一百亿包的辣条,甚至一度超越双汇,成为了漯河第一的食品生产企业,而刘卫平也借着辣条获得巨大成功。

利润增长停滞,卫龙压力尽显

越不起眼的生意,背后往往藏着更多的机会,辣条便是如此。

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总营收分别为33.85亿元、41.2亿元和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1%,而同一时期,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2%,可见卫龙势头凶猛。

不过,相比于营收,在净利润方面,卫龙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具体数据方面,2019到2021年,卫龙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8.19亿元和8.27亿元,其中2021年净利润增速仅为0.98%。相比于高速增长的营收而言,卫龙的净利润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停滞”现象。

而导致卫龙出现“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则是源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毛利率分别为37.1%、38%和 37.4%,对于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卫龙提到“毛利率下滑主要受对卫龙贡献收入大头的调味面制品所拖累,该类产品的原材料大豆油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

实际上,受到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近两年来多家食品龙头都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特别是以大豆为原材料的酱油、食用油企业,像海天味业、金龙鱼等企业的业绩都出现了明显下滑的情况,而卫龙大部分的产品原料也是大豆,由此来看,卫龙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也在所难免。

当然,除了利润增长停滞之外,卫龙还面临着“产品安全问题”、“产品过于单一”等多种问题,特别是在“产品单一”这一方面,虽然卫龙的产品繁多,但其实都是一个大的品类,定位都是“零食食品”,随着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情况下,卫龙能否突破“零食食品”定位的禁锢将是一个关键。

“辣条一哥”不想只做辣条

实际上,卫龙也并非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问题。

根据媒体报道,自2015年开始,卫龙就开启了休闲化转型之路,首先推出了子品牌“卫来”,主打点心面、魔芋爽两款产品,后来还接连推出什锦果蔬脆、辣条火锅、辣条粽子等等,甚至在今年预制菜最火热的时候,媒体也传出卫龙将进军预制菜行业的相关传闻。

不难看出,作为“辣条一哥”的卫龙,很明显并不只是想要做辣条那么简单。

实际上,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曾经就说过“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卫龙自然也是如此,即便在辣条这个领域做得再成功,但总会有见顶的时候,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就显得更为重要。

不过,从目前来看,卫龙的转型并不成功。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目前卫龙的收入主要分为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其中,卫龙2020年来自调味面制品收入为26.9亿元,占比为65.3%;来自蔬菜制品的收入为11.68亿元,占比为28.3%,可见“辣条”仍是卫龙占比最高的产品。

对于卫龙而言,冲击港股上市显然是其扩张的重要一步,但能否成功转型则更加关键,毕竟相比于零食公司而言,一个连锁饮食巨头的估值显然更高,也更具有想象的空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卫龙

224
  • 卫龙美味关联公司增资至6006万美元
  • 卫龙美味(9985)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8.9%,派发高比例中期息,约占净利润的6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估值600亿,卫龙再度冲刺IPO,“辣条一哥”这次能如愿吗?

对于卫龙而言,冲击港股上市显然是其扩张的重要一步。

文|侃见财经

时隔半年之后,“辣条一哥”卫龙再度冲刺上市。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最新资料显示,6月27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而这家“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正是我们所熟知的“辣条一哥”——卫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冲刺上市已经是卫龙继2021年5月、2021年11月后的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卫龙本次能否顺利登陆资本市场,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而根据招股书显示,目前已经有中信产业基金、高瓴、腾讯等多家资本对卫龙股权进行了认购,已支付对价金额5.49亿美元,共获得卫龙5.86%股权;若按此比例来计算,卫龙的估值仍高达600亿。

作为行业龙头,卫龙的知名度自然无需多言,不过相比于2021年5月的第一次冲击上市,如今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消费已不再是风口,卫龙在上市后能否保持600亿市值仍充满未知性;此外,和去年相比,目前卫龙的经营状况大不如前之,“辣条一哥”是否还会受到资本的追捧,也同样值得关注。

“辣条一哥”的前世今生

卫龙发家于“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在它的不远处还有一家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双汇。

关于卫龙的历史,最早应该要追溯到24年前的1998年。当时,湖南平江县暴发洪涝灾害,大豆价格飙升,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的“酱干”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寻找大豆替代品的时候,师傅们发现面粉也能起到和大豆差不多的效果,捣鼓时无意间便创造出了“麻辣面筋”,而这正是辣条的前身。

1999年,此前在广东打工的刘卫平回到了家乡,无意间品尝到了“麻辣面筋”,发现味道出众,一定有大生意,于是便决定将这种“麻辣面筋”带出自己的家乡,开始下海创业。最终他选择来到了漯河这个地方,只是因为这里有一家知名企业——双汇。

刘卫平的创业起步并不顺利,因为资金有限,刚开始的时候刘卫平只能在一个狭窄的门店里面生产辣条。据媒体描述,当时的刘卫平“只是粗略地买了一些锅盆,然后将人造肉、豆皮,拌上湖南的辣味,便送到市场上销售”,足可见当时条件的艰苦程度有多高。

不过,虽然条件艰苦,但因为辣条的味道确实出众,而且以往又有制作“酱干”的经验,刘卫平的小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后来,在一次闲逛中,刘卫平无意间碰到了一位卖牛筋面的老太太,从这位老太太口中刘卫平找到了牛筋面的制作方法,这正是如今卫龙多款产品生产的关键。在经过多次尝试之后,刘卫平最终掌握了鳝鱼条、焦糖、辣椒面和面粉的比例,这才有了如今的“卫龙辣条”。

随着成功掌握了制作辣条的比例之后,刘卫平的辣条生意开始越做越大,2003年“卫龙”成立,而后的几年里,刘卫平相继成立了多个工厂,开始规模化生产,大面筋 、小面筋等产品也相继问世。

到2021年的时候,卫龙已经成长为了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一年可以卖出超过一百亿包的辣条,甚至一度超越双汇,成为了漯河第一的食品生产企业,而刘卫平也借着辣条获得巨大成功。

利润增长停滞,卫龙压力尽显

越不起眼的生意,背后往往藏着更多的机会,辣条便是如此。

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总营收分别为33.85亿元、41.2亿元和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1%,而同一时期,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2%,可见卫龙势头凶猛。

不过,相比于营收,在净利润方面,卫龙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具体数据方面,2019到2021年,卫龙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8.19亿元和8.27亿元,其中2021年净利润增速仅为0.98%。相比于高速增长的营收而言,卫龙的净利润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停滞”现象。

而导致卫龙出现“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则是源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毛利率分别为37.1%、38%和 37.4%,对于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卫龙提到“毛利率下滑主要受对卫龙贡献收入大头的调味面制品所拖累,该类产品的原材料大豆油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

实际上,受到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近两年来多家食品龙头都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特别是以大豆为原材料的酱油、食用油企业,像海天味业、金龙鱼等企业的业绩都出现了明显下滑的情况,而卫龙大部分的产品原料也是大豆,由此来看,卫龙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也在所难免。

当然,除了利润增长停滞之外,卫龙还面临着“产品安全问题”、“产品过于单一”等多种问题,特别是在“产品单一”这一方面,虽然卫龙的产品繁多,但其实都是一个大的品类,定位都是“零食食品”,随着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情况下,卫龙能否突破“零食食品”定位的禁锢将是一个关键。

“辣条一哥”不想只做辣条

实际上,卫龙也并非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问题。

根据媒体报道,自2015年开始,卫龙就开启了休闲化转型之路,首先推出了子品牌“卫来”,主打点心面、魔芋爽两款产品,后来还接连推出什锦果蔬脆、辣条火锅、辣条粽子等等,甚至在今年预制菜最火热的时候,媒体也传出卫龙将进军预制菜行业的相关传闻。

不难看出,作为“辣条一哥”的卫龙,很明显并不只是想要做辣条那么简单。

实际上,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曾经就说过“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卫龙自然也是如此,即便在辣条这个领域做得再成功,但总会有见顶的时候,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就显得更为重要。

不过,从目前来看,卫龙的转型并不成功。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目前卫龙的收入主要分为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其中,卫龙2020年来自调味面制品收入为26.9亿元,占比为65.3%;来自蔬菜制品的收入为11.68亿元,占比为28.3%,可见“辣条”仍是卫龙占比最高的产品。

对于卫龙而言,冲击港股上市显然是其扩张的重要一步,但能否成功转型则更加关键,毕竟相比于零食公司而言,一个连锁饮食巨头的估值显然更高,也更具有想象的空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