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本周发布报告称,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一揽子政策刺激效果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全年经济增速有望稳定在合理区间。
7月6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在《202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中称,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0.9%,三、第四季度逐步恢复,分别有望实现5.2%、5.8%的增长,全年增速约为4.3%。
课题组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内部不确定性来自多个方面,首当其冲的是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2021年四季度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上升,从2021年9月的4.9%上升至2022年4月的6.1%,5月小幅回落至5.9%,但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今年4月为18.2%,5月进一步上升至18.4%,为该数据公布以来最高水平。
课题组指出,当代青年自身的性格、就业偏好、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使得他们更偏好于在第三产业就业。由于疫情冲击,服务业的持续低迷加剧了青年失业率的升高,导致青年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
课题组认为,失业率走高归根结底在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不景气。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宏观经济增长是短期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
对此,上财高等研究院在报告中建议,要落实好稳定经济大盘的各项措施,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增强就业的吸纳能力。加强援企稳岗,增加对困难企业的补贴与政策支持,缓解企业的暂时性困难,稳定就业岗位。同时,疫情之下,越来越多大学生青睐更稳定的工作,因此还可以大力挖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等政策性岗位潜力。
除了高企的青年失业率,报告同时指出,居民部门加速去杠杆、房企债务压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攀升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紊乱等问题也需保持关注。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课题组负责人田国强在当天的报告发布会上指出,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跨周期政策设计、逆周期政策调节均有其必要性,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的出台可起到一定的止跌作用。
实际上,为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政府近期已经频繁释放积极政策信号。
5月下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六方面33项政策措施,涉及稳投资、促消费以及保市场主体等。近期,为稳定重大项目投资,提振就业和消费,政府又拿出“真金白银”,包括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信贷额度驰援基建,利用开发性工具发行3000亿元金融债券。
课题组认为,在二十大召开之际,为了助力“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维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下半年宏观政策还有继续宽松的空间和动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报告称,财政政策方面,可以通过更大幅度的减税降费和转移支付使得赤字额外增加4500亿元,货币政策方面可以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经济要真正实现短期稳住经济大盘和中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关键是要减少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各种壁垒和把握好政策调整的时度效,通过市场力量、改革力量、开放力量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客观规律,让经济主体具有充分的信心及选择自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