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出版社衰退?看看外国出版机构如何浴火重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出版社衰退?看看外国出版机构如何浴火重生

出版是个观念的产业,“内容为王”永远没有错。但面对数字化浪潮冲击,仅仅拥有作者和作品资源,显然远远不够。

通过网络和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传播的新媒体,以不断丰富的表现形式,如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博客、脸谱网、推特网、微信等,迅速席卷全球,给传统出版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以期刊发行为例,2014年,英国期刊发行量为3.74亿册,同比下降10.7%;法国期刊发行量为38.4亿册,减少1.7亿册,降幅为4.2%;日本期刊发行仅为3761种,销售额降到8802.9751万日元,同比减少5.1%。

相比于式微的传统出版业,同期的数字出版业却风生水起。2014年英国电子书销售量增长11%,销售总额从2010年的1.69亿英镑增长至2014年的5.63亿英镑,增长了3倍多。日本电子书销售额为1266亿日元,同比增长35.3%。韩国电子书市场规模为7063亿韩元,同比增长20.9%。

1、自助出版来抢地盘了!

借助现有网络平台,作家无需通过出版机构,即可自行发布销售作品,获取最大收益。

其中,英国女作家詹姆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所作的《五十度灰》最初由自助出版平台出版,被兰登书屋选中推出后而风靡全球,连续两年蝉联欧美畅销书榜首。2014—2015年自助出版在延续前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后日渐平稳,被越来越多的作者和读者所认可。根据鲍克公司调查,2008—2014年美国自助出版图书数量增加约70万种,增长率逾700%。

怪自己太浮躁

传统出版有危机,但危机的根源不是源于数字出版,更多的是源于传统出版自身的浮躁和出版责任意识的淡化。

盲目追逐热点,从而造成选题雷同和出书品种重复。有人统计,近年来,“辞典”和“大全”之类的图书以每年500余种的速度出版;已经出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数十个版本;古典诗词鉴赏类图书超过200种,光是书名就令人眼花缭乱。一旦某个出版社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随之而来的就是其他出版社的争相仿效,直至市场出现饱和状态。

此外,由于开拓效益俱佳的新选题难度加大,“以编带创”便成为短期内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一条捷径。现今图书市场上相当一部分图书的选题缺乏创意性,而二三手编选的图书充斥市场,如各种专题的散文名家选本、过多过滥的“少儿百科知识”、爆炒洋人的古典名著选本、名目繁多的鉴赏类读本、大同小异的建筑装潢类图书、五花八门的汇编,甚至专吃古人饭的古籍白话类选本……这种改头换面的改编整理类图书反映了某些出版人重“整理文化”轻“原创文化”的浮躁心态和惰性心理,这也使得纸媒读者产生了抵触心理。

更有甚者,某些出版社、出版商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新闻炒作中去,几乎天天见诸报端的“首发式”“签名售书”“新闻发布会”“作品研讨会”都已造成了读者的逆反心理,有的甚至对读者产生了误导。试问,这样的出版机构,这样的纸质书籍,有哪个读者会喜欢?

2、国外出版社的破局妙招合并是为了彼此更好地发展

2013年7月,企鹅出版社与兰登书屋合并,从而诞生了全球最大的出版巨头——企鹅兰登出版社。

在合并前的2012年,兰登书屋的营收为21.42欧元(约合15.55亿英镑,企鹅出版社的营收约为10.53亿英镑)。虽然并没有出现营收下滑的现象,但企鹅已经连续三年基本都维持在这一数字水平,兰登书屋的状况同样不乐观。

营收不乐观,合并后就可以扭转困局吗?

这次合并的主要目的被看做是应对传统出版社受到的压力,特别是来自亚马逊的压力。2011年,亚马逊已经成为美国印刷书和电子书的双料销售冠军。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行业人员的分析称,合并会为新公司带来10%~20%的利润提升。

此外,双方在书籍内容生产中会有一定补充,增强行业内的实力,而且在合并后可为适应行业生态过程中谋求一定转型提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另一方面是市场的互补。据路透社报道,兰登书屋在英美市场处于强势,而企鹅出版社在其他正处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中具备较强的实力。

企鹅兰登书屋公司CEO马库斯·多勒说,出版商最大的挑战依然是解决“可发现性”的难题,“我们的目标是在书店越来越少的环境下让我们的书被发现。”

封面当品牌运作,精美的封面就是图书最好的广告!

艾伦·莱恩于1934年,成立了企鹅出版社。在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企鹅图书几乎可以等同于“书籍设计”一词。因为它以激进的态度引领了书籍装帧设计。

在周年庆这样的特殊时刻,企鹅会邀请明星设计师来为纪念版系列设计封面。比如企鹅为了纪念成立70周年,发行了一套70本的“袋装企鹅”(PocketPenguins)系列。设计者里有给披头士设计唱片封面的PeterBlake爵士、时装设计师OrlaKiely、雕塑家AntonyGormley……对于2015年的LittleBlackClassic系列设计,封面字体参考了过去企鹅经典所用的字体,黑白黑的三段式封面设计则是向最初的企鹅经典致敬。

现今,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趋势,企鹅在封面设计上开始尝试越来越多的本土化。以“企鹅人生系列”为例,企鹅和三联书店的设计师一起协商了中国版本的设计方案,整体设计参考了企鹅三、四十年代的一套莎翁经典的封面,并专门找来了版画师来绘制猫王、普鲁斯特、乔伊斯这些人。

从品牌设计的角度来说,企鹅图书很早就制定了自己的准则,但这套形象系统在不断进化,你可以看到更鲜艳的彩色封面,以及与之更相配的白色书脊,它像是一款应用不断迭代自己的用户界面,以顺应时代的潮流。当越来越多的平装出版社涌现出来发行更先锋、试验性的作品时,企鹅开始讲故事了。

他们会在封底标注封面插图的画家是谁、因何创作、为什么会被选作这本书的封面,“我们的导读都会找到当代最好的研究者,光是卷尾的这篇文章,背后付出的东西都很多。我们就是依靠这个东西来积累更多的忠实读者。”企鹅兰登中国大众图书主编赵轩说。

电影有预告片,图书为什么不能有?

一向擅长品牌营销的企鹅,正在尝试找到那些创新的方法。企鹅图书的YouTube频道上,从2014年开始每个月都会更新一支新书预告片。2014年9月公布的“玫瑰战争”(WarsoftheRoses:Trinity),从音效到情节都像是一个专业的电影预告片,这只视频被播放了将近20万次,而最新的图书预告片是畅销书作者JoNesbo的悬疑小说BloodonSnow,由动画形式呈现。

动漫有周边,图书有衍生品

2015年是企鹅成立80周年,也是进入中国的第十年,它们首次在上海书展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展台,展台里展出了琳琅满目的周边产品:马克杯、帆布袋、笔记本、旅行箱……他们仍然想要融入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这些营销来吸引眼球,达到目的。企鹅兰登书屋北亚区的董事总经理周海伦说:“我们希望可以直接面对读者,了解大家喜欢什么,并找到我们的读者。”

不一样的呈现方式,只为了追求极致的阅读体验

企鹅图书还和伦敦交通局、维珍Wifi服务合作,在2015年夏天推出了SummerofPenguin移动网站,通过这个移动网站,乘客们可以在伦敦地铁上阅读到新书的节选、作家的访谈。

“读者现在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阅读指导,我们既不与全球服务商(比如亚马逊)对抗,也不和新的出版模式(比如自助出版公司)对抗。”马库斯·多勒在2015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如此说道。

出版赚得少,那就顺便拍电影呗!

2005年的时候兰登书屋设立兰登书屋制片厂,希望能够把小说改编成电影,让小说多赚一些钱。当时,兰登书屋为自己找到的合作伙伴是环球影业旗下的焦点影业。焦点影业是一个制作发行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机构,最出名的作品包括《断背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丹麦女孩》等等。

兰登书屋制片厂的第一部电影是2007年的《冲击之路》。根据IMDb上的数据,他们截至2016年,这家制片厂制作了4部电影,其中最出名的还是2011年由安妮·海瑟薇和吉姆·斯特吉斯主演的爱情片《一天》,这部电影凭借着1500万美元的预算,获得了全球接近6000万美元的票房。

3、我国出版机构如何自救?开拓小众市场,制作精品书、收藏书

有原创价值、有特色、有个性,能作为“精神食粮”,能满足“深阅读”需求,在编辑加工上精编精校,在装帧设计上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的精品书,是不会被数字时代淘汰的,是有生命力的,甚至还具备了收藏价值。

“内容为王”还不够

出版是个观念的产业,“内容为王”永远没有错。但面对数字化浪潮冲击,仅仅拥有作者和作品资源,显然远远不够。

出版业要在拥有内容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平台,探索与新媒体、新平台合作的多种方式和模式。例如结合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特点,除了纸质书,还可开发对接各大阅读基地、AppStore等平台的产品,“一鱼多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出版社衰退?看看外国出版机构如何浴火重生

出版是个观念的产业,“内容为王”永远没有错。但面对数字化浪潮冲击,仅仅拥有作者和作品资源,显然远远不够。

通过网络和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传播的新媒体,以不断丰富的表现形式,如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博客、脸谱网、推特网、微信等,迅速席卷全球,给传统出版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以期刊发行为例,2014年,英国期刊发行量为3.74亿册,同比下降10.7%;法国期刊发行量为38.4亿册,减少1.7亿册,降幅为4.2%;日本期刊发行仅为3761种,销售额降到8802.9751万日元,同比减少5.1%。

相比于式微的传统出版业,同期的数字出版业却风生水起。2014年英国电子书销售量增长11%,销售总额从2010年的1.69亿英镑增长至2014年的5.63亿英镑,增长了3倍多。日本电子书销售额为1266亿日元,同比增长35.3%。韩国电子书市场规模为7063亿韩元,同比增长20.9%。

1、自助出版来抢地盘了!

借助现有网络平台,作家无需通过出版机构,即可自行发布销售作品,获取最大收益。

其中,英国女作家詹姆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所作的《五十度灰》最初由自助出版平台出版,被兰登书屋选中推出后而风靡全球,连续两年蝉联欧美畅销书榜首。2014—2015年自助出版在延续前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后日渐平稳,被越来越多的作者和读者所认可。根据鲍克公司调查,2008—2014年美国自助出版图书数量增加约70万种,增长率逾700%。

怪自己太浮躁

传统出版有危机,但危机的根源不是源于数字出版,更多的是源于传统出版自身的浮躁和出版责任意识的淡化。

盲目追逐热点,从而造成选题雷同和出书品种重复。有人统计,近年来,“辞典”和“大全”之类的图书以每年500余种的速度出版;已经出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数十个版本;古典诗词鉴赏类图书超过200种,光是书名就令人眼花缭乱。一旦某个出版社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随之而来的就是其他出版社的争相仿效,直至市场出现饱和状态。

此外,由于开拓效益俱佳的新选题难度加大,“以编带创”便成为短期内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一条捷径。现今图书市场上相当一部分图书的选题缺乏创意性,而二三手编选的图书充斥市场,如各种专题的散文名家选本、过多过滥的“少儿百科知识”、爆炒洋人的古典名著选本、名目繁多的鉴赏类读本、大同小异的建筑装潢类图书、五花八门的汇编,甚至专吃古人饭的古籍白话类选本……这种改头换面的改编整理类图书反映了某些出版人重“整理文化”轻“原创文化”的浮躁心态和惰性心理,这也使得纸媒读者产生了抵触心理。

更有甚者,某些出版社、出版商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新闻炒作中去,几乎天天见诸报端的“首发式”“签名售书”“新闻发布会”“作品研讨会”都已造成了读者的逆反心理,有的甚至对读者产生了误导。试问,这样的出版机构,这样的纸质书籍,有哪个读者会喜欢?

2、国外出版社的破局妙招合并是为了彼此更好地发展

2013年7月,企鹅出版社与兰登书屋合并,从而诞生了全球最大的出版巨头——企鹅兰登出版社。

在合并前的2012年,兰登书屋的营收为21.42欧元(约合15.55亿英镑,企鹅出版社的营收约为10.53亿英镑)。虽然并没有出现营收下滑的现象,但企鹅已经连续三年基本都维持在这一数字水平,兰登书屋的状况同样不乐观。

营收不乐观,合并后就可以扭转困局吗?

这次合并的主要目的被看做是应对传统出版社受到的压力,特别是来自亚马逊的压力。2011年,亚马逊已经成为美国印刷书和电子书的双料销售冠军。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行业人员的分析称,合并会为新公司带来10%~20%的利润提升。

此外,双方在书籍内容生产中会有一定补充,增强行业内的实力,而且在合并后可为适应行业生态过程中谋求一定转型提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另一方面是市场的互补。据路透社报道,兰登书屋在英美市场处于强势,而企鹅出版社在其他正处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中具备较强的实力。

企鹅兰登书屋公司CEO马库斯·多勒说,出版商最大的挑战依然是解决“可发现性”的难题,“我们的目标是在书店越来越少的环境下让我们的书被发现。”

封面当品牌运作,精美的封面就是图书最好的广告!

艾伦·莱恩于1934年,成立了企鹅出版社。在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企鹅图书几乎可以等同于“书籍设计”一词。因为它以激进的态度引领了书籍装帧设计。

在周年庆这样的特殊时刻,企鹅会邀请明星设计师来为纪念版系列设计封面。比如企鹅为了纪念成立70周年,发行了一套70本的“袋装企鹅”(PocketPenguins)系列。设计者里有给披头士设计唱片封面的PeterBlake爵士、时装设计师OrlaKiely、雕塑家AntonyGormley……对于2015年的LittleBlackClassic系列设计,封面字体参考了过去企鹅经典所用的字体,黑白黑的三段式封面设计则是向最初的企鹅经典致敬。

现今,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趋势,企鹅在封面设计上开始尝试越来越多的本土化。以“企鹅人生系列”为例,企鹅和三联书店的设计师一起协商了中国版本的设计方案,整体设计参考了企鹅三、四十年代的一套莎翁经典的封面,并专门找来了版画师来绘制猫王、普鲁斯特、乔伊斯这些人。

从品牌设计的角度来说,企鹅图书很早就制定了自己的准则,但这套形象系统在不断进化,你可以看到更鲜艳的彩色封面,以及与之更相配的白色书脊,它像是一款应用不断迭代自己的用户界面,以顺应时代的潮流。当越来越多的平装出版社涌现出来发行更先锋、试验性的作品时,企鹅开始讲故事了。

他们会在封底标注封面插图的画家是谁、因何创作、为什么会被选作这本书的封面,“我们的导读都会找到当代最好的研究者,光是卷尾的这篇文章,背后付出的东西都很多。我们就是依靠这个东西来积累更多的忠实读者。”企鹅兰登中国大众图书主编赵轩说。

电影有预告片,图书为什么不能有?

一向擅长品牌营销的企鹅,正在尝试找到那些创新的方法。企鹅图书的YouTube频道上,从2014年开始每个月都会更新一支新书预告片。2014年9月公布的“玫瑰战争”(WarsoftheRoses:Trinity),从音效到情节都像是一个专业的电影预告片,这只视频被播放了将近20万次,而最新的图书预告片是畅销书作者JoNesbo的悬疑小说BloodonSnow,由动画形式呈现。

动漫有周边,图书有衍生品

2015年是企鹅成立80周年,也是进入中国的第十年,它们首次在上海书展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展台,展台里展出了琳琅满目的周边产品:马克杯、帆布袋、笔记本、旅行箱……他们仍然想要融入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这些营销来吸引眼球,达到目的。企鹅兰登书屋北亚区的董事总经理周海伦说:“我们希望可以直接面对读者,了解大家喜欢什么,并找到我们的读者。”

不一样的呈现方式,只为了追求极致的阅读体验

企鹅图书还和伦敦交通局、维珍Wifi服务合作,在2015年夏天推出了SummerofPenguin移动网站,通过这个移动网站,乘客们可以在伦敦地铁上阅读到新书的节选、作家的访谈。

“读者现在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阅读指导,我们既不与全球服务商(比如亚马逊)对抗,也不和新的出版模式(比如自助出版公司)对抗。”马库斯·多勒在2015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如此说道。

出版赚得少,那就顺便拍电影呗!

2005年的时候兰登书屋设立兰登书屋制片厂,希望能够把小说改编成电影,让小说多赚一些钱。当时,兰登书屋为自己找到的合作伙伴是环球影业旗下的焦点影业。焦点影业是一个制作发行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机构,最出名的作品包括《断背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丹麦女孩》等等。

兰登书屋制片厂的第一部电影是2007年的《冲击之路》。根据IMDb上的数据,他们截至2016年,这家制片厂制作了4部电影,其中最出名的还是2011年由安妮·海瑟薇和吉姆·斯特吉斯主演的爱情片《一天》,这部电影凭借着1500万美元的预算,获得了全球接近6000万美元的票房。

3、我国出版机构如何自救?开拓小众市场,制作精品书、收藏书

有原创价值、有特色、有个性,能作为“精神食粮”,能满足“深阅读”需求,在编辑加工上精编精校,在装帧设计上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的精品书,是不会被数字时代淘汰的,是有生命力的,甚至还具备了收藏价值。

“内容为王”还不够

出版是个观念的产业,“内容为王”永远没有错。但面对数字化浪潮冲击,仅仅拥有作者和作品资源,显然远远不够。

出版业要在拥有内容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平台,探索与新媒体、新平台合作的多种方式和模式。例如结合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特点,除了纸质书,还可开发对接各大阅读基地、AppStore等平台的产品,“一鱼多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