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湖畔大学的又一堂大课,听张瑞敏讲“管理百年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湖畔大学的又一堂大课,听张瑞敏讲“管理百年史”

海尔的颠覆目标是从传统名牌经济转型为平台商业,从零和博弈转型为共创共赢的生态圈,从名牌超值转型为社群用户的终生价值。

7月28日,张瑞敏结合自己30余年的管理实践给湖畔大学的学员授课,这应该是第一次由企业家来主讲“管理百年史”这样带有学术色彩的内容。

感谢海尔兄弟截取了其中精华观点,并授权界面新闻转载。

----------------------------------------------------------------------------------------------------

正文如下:

管理百年史的启示:百年管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管理就是三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法。

管理的主体就是管理系统,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子系统;管理的客体就是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知识信息等,主要是被管理者;管理的方法是达到管理目标的途径过程、程序和方式手段及工具,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结合起来。

三要素间的关系体现为:通过管理方法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能协同完成目标。

亚当·斯密奠定了分工理论

1776年3月,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有两个重点,第一,他发现了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这对后面所有的经济管理起了非常重大的奠基作用。第二,他发现现在的文明应该就是分工论。这就是分工理论的基础。

在国富论基础上,法约尔、泰勒和韦伯分别从不同维度对管理理论的三要素进行了界定。

三位古典管理理论先驱对三要素的界定

“管理理论之父” 亨利·法约尔1916年提出了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理论,对管理主体进行了界定,即对经营和管理做了界定。他把经营分为六种活动,管理分为五种职能,另外还有具体的14条管理原则。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1911年提出科学管理原理。他根据经济人的假设,对管理客体做出界定。泰勒认为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让雇主财富最大化,让每一个雇员财富最大化。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1920年发明行政集权组织上的科层制,在科层制框架下产生多种管理方法。科层制解决了一个非人格化的人际关系问题,让人性服从于理性。整个古典管理理论就是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管理理论演化的核心是效率,出发点是人性的假设

管理理论的演化,就是人性的演化。人从经济人到社会人,追求自我实现,再到道德人。

经济人就是自私自利,人活着就是为了利益。但社会人并不完全为了私利,要有人际关系,要沟通。自我实现是更进一步了,马斯洛认为人有不同的需求层次,不能一概而论。最后是道德人,人的道德水平非常高,可以为别人,为社会做些贡献。

从行为科学到现代管理科学

行为科学的建立:主要来自西方电器公司梅奥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把很多外部劳动条件改变了,却并没有影响内部工人。实验发现内部工人团队之间交互是最重要的。

行为科学的发展:是因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一层是生理需求,一层是心理需求,再一层是精神需求,希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还有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直到今天,还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所有公平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现代管理科学:在传统经济里的现代管理科学就包括两个: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

与中国企业关系较为密切的管理方法

戴明环PDCA: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在改革开放后并没有真正做起来,因为大家只是学了一些皮毛,并没有深入到观念和文化层面。海尔砸冰箱并不意味着质量就上去了,但是砸冰箱改变了一种观念。

六西格玛管理:是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六西格玛说到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延续,他要求如果产品可以做到百万分之三点四的故障率,就等于零故障了,这是非常困难的。还要求既要成本很低,又要质量很好。

平衡计分卡:包括四个要素:顾客、员工、企业内部的流程、财务。它不把企业作为一个单纯的内部封闭系统,而变成一个外部的联通系统。中国企业也学习过,最后没有做起来。所有企业流程,都是以企业自我为中心来设计,不可能和外面连接。如果流程没有改变,其他一切都是空的。没有企业把串联变成并联流程,平衡计分卡永远平衡不了。

企业再造:在全世界也是风靡一时。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写的《再造企业—工商管理革命的宣言》出版当年即达到170万册,是企业改革历史上的里程碑。但到现在为止,一个企业再造也没有搞起来。道理也非常简单,企业再造要求的是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企业为中心。而当时信息没有互联互通,所以再造很难发展。

管理存在各种悖论,只要实用就好,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

弗雷德里克·泰勒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却又创造出阻碍效率的监督者。

福特以流水线形成的引领,却由于故步自封被通用超越。

艾尔弗雷德·斯隆以多部门架构的市场区隔使通用汽车创造了超越福特,却又被自己诸多委员会束缚。

丰田以精益模式曾超美国三大汽车厂的利润总和,但德鲁克认为丰田模式不行。为什么?没有真正体现人的尊严。所有人都只是被执行者和被管理者。

现在,传统汽车业是否又被互联网汽车颠覆?

所以,再好的管理方法都是双刃剑,走到极端就有问题了。

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

《追求卓越》一书中有43个最优秀企业的例子,五年以后再次调查,2/3都不行了,所以企业的变化非常快。

英国管理史家斯图尔特·克雷纳有句话我非常欣赏: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就像海尔的理念一样——永远要自以为非,而不要自以为是。

对管理百年的追问:百年经典还适用吗?

企业从有边界转为无边界

科斯认为企业是有边界的,内部费用要大于外边的交易成本就要把边界缩小,内部费用小于外部交易成本就扩大边界。但是互联网来了就颠覆了科斯定理。因为互联网时代企业是无边界的,可以整合资源。所以海尔有一句话就是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

德鲁克讲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就是它最大的影响。

互联网零距离让信息不对称,主动权从原来在企业手里变成在用户手里。用户的手指决定你的生存。这时候管理找不到边界了,再想原来传统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管理的手段怎么运用?失效了。

原来的市场是单边市场,就是交易。但是现在必须是双边或者多边市场。这就产生了平台。

平台要让人“趋之若鹜”

平台要让人“趋之若鹜”。我们的探索是把企业变成一个自组织。原来海尔也是科层制组织,现在变成创业平台。这个平台上面只欢迎创业,产生了很多小微。

企业与用户零距离:如何将经典的线性管理转为非线性管理?

从经典管理理论角度看,钱德勒在《规模与范围》中提出,企业的目标是把企业做大做强,规模大范围广;企业的成长路径取决于二个变量——战略和组织。战略决定组织,是从属关系。各种管理方法都沿着这个线性逻辑推进的,是线性管理。

互联网时代,线性管理要改变为非线性管理。哈耶克从早期的“自发秩序”脱胎为“扩展秩序”的思想,对今天的探索更有指导意义。在《致命的自负》哈耶克讲到,“使人类合作的扩展边的无限广阔”。

海尔的探索:将大企业变革为创业的生态系统

传统经济模式下,名牌体现的是零和博弈,企业要做成帝国,便可以得到名牌一家的收入,赢家通吃,超值收入。互联网时代,传统模式要颠覆为平台模式。做成平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零摩擦参与和换边效应。海尔的颠覆目标是从传统名牌经济转型为平台商业,从零和博弈转型为共创共赢的生态圈,从名牌超值转型为社群用户的终生价值。

目前,海尔的探索体现为“创新社会化开放创业平台”。以车小微为例,社会车辆可以零摩擦参与,进入海尔的物流平台,从海尔获得订单,根据用户的需求、体验和用户的评价来给他们决定工资的多少;另外,车主可以实现“换边”,在社区发展用户资源,通过提供服务,转变为创业者。

---------------

相关阅读:《郭广昌在湖畔大学首度授课:复星对高管的七点要求》。

来源:海尔模式交流

原标题:张瑞敏眼中的管理百年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尔

5.3k
  • 告别生火取暖,西藏用上海尔空气源热泵清洁供暖
  • 海尔集团回应收购汽车之家: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湖畔大学的又一堂大课,听张瑞敏讲“管理百年史”

海尔的颠覆目标是从传统名牌经济转型为平台商业,从零和博弈转型为共创共赢的生态圈,从名牌超值转型为社群用户的终生价值。

7月28日,张瑞敏结合自己30余年的管理实践给湖畔大学的学员授课,这应该是第一次由企业家来主讲“管理百年史”这样带有学术色彩的内容。

感谢海尔兄弟截取了其中精华观点,并授权界面新闻转载。

----------------------------------------------------------------------------------------------------

正文如下:

管理百年史的启示:百年管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管理就是三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法。

管理的主体就是管理系统,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子系统;管理的客体就是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知识信息等,主要是被管理者;管理的方法是达到管理目标的途径过程、程序和方式手段及工具,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结合起来。

三要素间的关系体现为:通过管理方法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能协同完成目标。

亚当·斯密奠定了分工理论

1776年3月,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有两个重点,第一,他发现了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这对后面所有的经济管理起了非常重大的奠基作用。第二,他发现现在的文明应该就是分工论。这就是分工理论的基础。

在国富论基础上,法约尔、泰勒和韦伯分别从不同维度对管理理论的三要素进行了界定。

三位古典管理理论先驱对三要素的界定

“管理理论之父” 亨利·法约尔1916年提出了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理论,对管理主体进行了界定,即对经营和管理做了界定。他把经营分为六种活动,管理分为五种职能,另外还有具体的14条管理原则。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1911年提出科学管理原理。他根据经济人的假设,对管理客体做出界定。泰勒认为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让雇主财富最大化,让每一个雇员财富最大化。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1920年发明行政集权组织上的科层制,在科层制框架下产生多种管理方法。科层制解决了一个非人格化的人际关系问题,让人性服从于理性。整个古典管理理论就是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管理理论演化的核心是效率,出发点是人性的假设

管理理论的演化,就是人性的演化。人从经济人到社会人,追求自我实现,再到道德人。

经济人就是自私自利,人活着就是为了利益。但社会人并不完全为了私利,要有人际关系,要沟通。自我实现是更进一步了,马斯洛认为人有不同的需求层次,不能一概而论。最后是道德人,人的道德水平非常高,可以为别人,为社会做些贡献。

从行为科学到现代管理科学

行为科学的建立:主要来自西方电器公司梅奥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把很多外部劳动条件改变了,却并没有影响内部工人。实验发现内部工人团队之间交互是最重要的。

行为科学的发展:是因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一层是生理需求,一层是心理需求,再一层是精神需求,希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还有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直到今天,还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所有公平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现代管理科学:在传统经济里的现代管理科学就包括两个: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

与中国企业关系较为密切的管理方法

戴明环PDCA: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在改革开放后并没有真正做起来,因为大家只是学了一些皮毛,并没有深入到观念和文化层面。海尔砸冰箱并不意味着质量就上去了,但是砸冰箱改变了一种观念。

六西格玛管理:是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六西格玛说到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延续,他要求如果产品可以做到百万分之三点四的故障率,就等于零故障了,这是非常困难的。还要求既要成本很低,又要质量很好。

平衡计分卡:包括四个要素:顾客、员工、企业内部的流程、财务。它不把企业作为一个单纯的内部封闭系统,而变成一个外部的联通系统。中国企业也学习过,最后没有做起来。所有企业流程,都是以企业自我为中心来设计,不可能和外面连接。如果流程没有改变,其他一切都是空的。没有企业把串联变成并联流程,平衡计分卡永远平衡不了。

企业再造:在全世界也是风靡一时。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写的《再造企业—工商管理革命的宣言》出版当年即达到170万册,是企业改革历史上的里程碑。但到现在为止,一个企业再造也没有搞起来。道理也非常简单,企业再造要求的是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企业为中心。而当时信息没有互联互通,所以再造很难发展。

管理存在各种悖论,只要实用就好,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

弗雷德里克·泰勒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却又创造出阻碍效率的监督者。

福特以流水线形成的引领,却由于故步自封被通用超越。

艾尔弗雷德·斯隆以多部门架构的市场区隔使通用汽车创造了超越福特,却又被自己诸多委员会束缚。

丰田以精益模式曾超美国三大汽车厂的利润总和,但德鲁克认为丰田模式不行。为什么?没有真正体现人的尊严。所有人都只是被执行者和被管理者。

现在,传统汽车业是否又被互联网汽车颠覆?

所以,再好的管理方法都是双刃剑,走到极端就有问题了。

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

《追求卓越》一书中有43个最优秀企业的例子,五年以后再次调查,2/3都不行了,所以企业的变化非常快。

英国管理史家斯图尔特·克雷纳有句话我非常欣赏:管理上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就像海尔的理念一样——永远要自以为非,而不要自以为是。

对管理百年的追问:百年经典还适用吗?

企业从有边界转为无边界

科斯认为企业是有边界的,内部费用要大于外边的交易成本就要把边界缩小,内部费用小于外部交易成本就扩大边界。但是互联网来了就颠覆了科斯定理。因为互联网时代企业是无边界的,可以整合资源。所以海尔有一句话就是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

德鲁克讲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就是它最大的影响。

互联网零距离让信息不对称,主动权从原来在企业手里变成在用户手里。用户的手指决定你的生存。这时候管理找不到边界了,再想原来传统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管理的手段怎么运用?失效了。

原来的市场是单边市场,就是交易。但是现在必须是双边或者多边市场。这就产生了平台。

平台要让人“趋之若鹜”

平台要让人“趋之若鹜”。我们的探索是把企业变成一个自组织。原来海尔也是科层制组织,现在变成创业平台。这个平台上面只欢迎创业,产生了很多小微。

企业与用户零距离:如何将经典的线性管理转为非线性管理?

从经典管理理论角度看,钱德勒在《规模与范围》中提出,企业的目标是把企业做大做强,规模大范围广;企业的成长路径取决于二个变量——战略和组织。战略决定组织,是从属关系。各种管理方法都沿着这个线性逻辑推进的,是线性管理。

互联网时代,线性管理要改变为非线性管理。哈耶克从早期的“自发秩序”脱胎为“扩展秩序”的思想,对今天的探索更有指导意义。在《致命的自负》哈耶克讲到,“使人类合作的扩展边的无限广阔”。

海尔的探索:将大企业变革为创业的生态系统

传统经济模式下,名牌体现的是零和博弈,企业要做成帝国,便可以得到名牌一家的收入,赢家通吃,超值收入。互联网时代,传统模式要颠覆为平台模式。做成平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零摩擦参与和换边效应。海尔的颠覆目标是从传统名牌经济转型为平台商业,从零和博弈转型为共创共赢的生态圈,从名牌超值转型为社群用户的终生价值。

目前,海尔的探索体现为“创新社会化开放创业平台”。以车小微为例,社会车辆可以零摩擦参与,进入海尔的物流平台,从海尔获得订单,根据用户的需求、体验和用户的评价来给他们决定工资的多少;另外,车主可以实现“换边”,在社区发展用户资源,通过提供服务,转变为创业者。

---------------

相关阅读:《郭广昌在湖畔大学首度授课:复星对高管的七点要求》。

来源:海尔模式交流

原标题:张瑞敏眼中的管理百年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