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画家小故事丨吴作人与萧淑芳——相爱不恨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画家小故事丨吴作人与萧淑芳——相爱不恨晚

始于艺术、终于艺术,这或许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两位艺术家都以自然为师,追求自然之美。

来源 | 艺术百代美术馆

有人说,

想要轰轰烈烈的爱情应该找艺术家,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要远离艺术家。

那么,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吴作人《和平》在“奋斗”展现场

“奋斗”展上有一幅名为《和平》的作品,它是大画家吴作人在79岁时创作的。作为生平跨越近一个世纪的老人,经历了祖国的沧桑巨变,他用画笔赞颂和平稳定、国泰民安的新中国。提起吴作人,人们更多谈到的是他的艺术成就,但是对于这位集才华与颜值于一身的美男子,却鲜有人了解他的爱情故事。

吴作人生活照

一眼倾心,一世情缘

1948年,在吴作人与萧淑芳的婚礼上,恩师徐悲鸿赠予二人的一幅《双翼图》上书:“百年好合休嫌晚,茂实英声相接攀。譬如行程千万里,得看世界最高山。”这是导师对两位高足美好的祝福,也是对两位艺术家殷切的期望。那年,吴作人四十岁,萧淑芳三十七岁。

吴作人与萧淑芳的生活照

游历半生,相爱甚晚。然而,只要爱对了人,任何时候都为时不晚。奇妙的缘分其实在初见时已经暗示,刹那间的一眼值得期待半生。

学生时代,吴作人与萧淑芳曾同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同在一个画室里,一排排画架却刚好挡住两人视线。他是自带傲气的王子,她则是高贵的公主。然而,绘画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兴趣交集,凭着共同的爱好,两股不同的思绪总有一天会交汇在一起。

吴作人速写——萧淑芳在课堂上

多年后,吴作人还是会回想起那个午后。他吃过饭回到画室,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女孩在画架前侧立,她专注地作画,身姿自在舒展、落落大方,浑身散发着柔美的气息。窗外一束阳光照进画室,刚好投射在女孩的背上,女孩的身影向前延伸,窈窕婀娜。虽然她不言一语,但四周空气仿佛沾染了她的魅力一般,安静而美好。吴作人内心不禁荡起了涟漪。此后他开始偷偷地画起了她。

吴作人1956年作品《萧淑芳像》

在你的身旁画你,算是我们暗中的交集。你美得不自知,却早有人惦记。我渐渐习惯画你,喜欢画你,久之我发现我的眼里都是你。

多情却被无情恼

那时,两人都是十七八的年纪,相同的花样年华,却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吴作人出生于苏州的一个传统文人画家家庭,早岁丧父,由兄长带大。其祖父是当地知名画家,他从小看着祖父的画作,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吴作人青年照

在其后的人生轨迹中,他更多显露出对现实和劳动人民的关注,画作也多表现这一类的主题。萧淑芳则出身在一个颇有名望的书香门第。其叔父为萧友梅,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也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父亲是位医生,后任职于铁路系统。萧淑芳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她兴趣很多,除了画画,还喜欢滑冰,曾在首届华北地区女子花样滑冰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萧淑芳滑冰的照片

在人们眼里,萧淑芳就是名媛,装扮端庄美丽,举手投足优雅,早已是班上众多男生的焦点。腼腆的吴作人只好将爱意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一天,萧淑芳将自己创作的一幅画递到老师徐悲鸿前请教的时候,刚好吴作人也在徐老师旁边,他便凑了上去。可不知是无心还是太紧张,他竟然脱口而出:“你画的这些鸡蛋是买来的吗?”萧淑芳一听,白了他一眼,没搭理他。他心中想着,她肯定是看不上自己了;她却觉得此人颇为傲慢。

有趣的灵魂在相遇的初始,难免各执己见,而恰恰是这种逆向张力,为两人心底埋下了藕断丝连的情愫。

萧淑芳画作《一筐鸡蛋》

吴作人于1930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开始赴欧洲留学,而萧淑芳先在国内跟着诸多名师学习,1937年才到欧洲留学。或许,你走过的路,我也走过,只不过你不知道那是我。

久别重逢胜新欢

两条平行线却在一个契机下产生了交集,而连接他们的还是艺术。阔别17年之后,他们在上海的一个画展上邂逅了。容颜虽然有所改变,但目光交织的一刹那,吴作人藏在心底的那个倩影不由地浮现眼前,而萧淑芳看着眼前这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顿时怦然心动。

看完展后两人相约而行。路上,不知是谁先拉上谁的手,在肌肤触碰的顷刻,直达于心尖的温存从此再也难以割舍,暧昧终于明朗化。故事就这么开始了,历经过千山万水,他们彼此更加珍重对方。

吴作人执起萧淑芳的手说:“再不相爱就来不及了,我们的日子过一天少一天。”萧淑芳心中的坚冰渐渐融化了,她给吴作人回应说:“人生是一次旅行,有泥泞黑暗,有险峰……尽管有过许多曲折和磨难,但毕竟春天会来,花总会开。”

吴作人与萧淑芳的婚后生活照

之后,吴作人还特地作了一首题为《胜利重见沪上》的定情诗表白心迹:

三月烟花乱,

江南春色深。

相逢情转怯,

未语泪沾襟。

吴作人赠与萧淑芳的定情扇,扇上写有定情诗

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烈情感瞬间抚慰了萧淑芳多年受创的内心。他们的爱,像一壶陈年的酒,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变得愈发浓郁而醇香。

此情可待成追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半生的日子里,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切磋,在艺术的天地里,快乐而从容地度过晚年。吴作人自1985年起任中国美协主席直至去世,为"中国水墨画"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萧淑芳则在中央美院当了一辈子老师,为祖国培育了大量美术人才。

吴作人与萧淑芳晚年生活照

苏州吴作人艺术馆是吴作人、萧淑芳的作品收藏展示之地,当年二人一起设计规划,遴选捐赠,等到落成之时,吴作人已经先萧淑芳而去了。1997年,吴作人去世的那年,苏州吴作人艺术馆开幕,作为馆长的萧淑芳出席了开幕式。仪式上,她手上捧着的一捧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吸引了一只蝴蝶反复盘桓流连,随后竟停留而不肯去。

萧淑芳画作《蝶恋花》

“一九九七年五月廿八日,苏州吴作人艺术馆举行开幕典礼时,忽由空中来白蝶一只,往复两次飞入我手持花束中久久停留,作人其来乎?同年七月阿梅画并记”

——《蝶恋花》萧淑芳题字

斯人已去,此情永存。

自然情趣,最美心愿

始于艺术、终于艺术,这或许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两位艺术家都以自然为师,追求自然之美。

萧淑芳颇喜画自然花卉,尤爱野花。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的作品绝大多数为花卉题材。其中,生长在东北沼泽边缘的鸢尾花是她深爱的一种野花。她笔下的自然,恬静娟秀、繁荣多趣、雅俗共赏。

萧淑芳“鸢尾花”画作(国画)

吴作人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他认为大自然是“微奥、伟大”的,其中存在着“美与力”,这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他以自然为师,融合中西,开创动物界的新题材。骆驼、牦牛、黑天鹅等成为他笔下的新造型。而熊猫这一题材的拓展更是他的创举,他可称为用水墨画熊猫的第一人。

吴作人“熊猫”画作(国画)

自欧洲学成归国,当他站在西方油画技法的高峰上回顾东方时,认为西方油画的写实不足以满足东方艺术“意在言外”的情趣。在写实之外,他加入自己对东方情趣的理解,所以熊猫的眼睛只用一块墨而没有点睛,以凸显熊猫的可爱。

吴作人画作《和平》(国画)

鸽子是吴作人晚年回归中国艺术传统,以水墨书写自然情趣的一大题材。他笔下的鸽子在自然的千变万化中融入自己的艺术见解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造型,更以其凝练而准确的造型表达“和平”的主旨意趣。画中的鸽子两相陪伴,这或许就是画家心中最美的心愿:佳人相伴,岁月静好。

参考资料:

韩建红《吴作人和萧淑芳——执手同道的艺术人生》,《东方收藏》,2021年9月1日。

陶怡霖《百年好合休嫌晚 艺苑英华蝶恋花——记吴作人、萧淑芳伉俪的艺术之路》,《收藏家》,2020年9月10日。

魏妍《画坛传奇爱侣:吴作人与萧淑芳的爱情与人生》,《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10月25日。

邓福星《师造化而夺天工——吴作人艺术简论》,《美术》,1997年6月15日。

 

来源:艺术百代美术馆

原标题:大画家小故事 吴作人与萧淑芳——相爱不恨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画家小故事丨吴作人与萧淑芳——相爱不恨晚

始于艺术、终于艺术,这或许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两位艺术家都以自然为师,追求自然之美。

来源 | 艺术百代美术馆

有人说,

想要轰轰烈烈的爱情应该找艺术家,想过平平淡淡的生活要远离艺术家。

那么,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吴作人《和平》在“奋斗”展现场

“奋斗”展上有一幅名为《和平》的作品,它是大画家吴作人在79岁时创作的。作为生平跨越近一个世纪的老人,经历了祖国的沧桑巨变,他用画笔赞颂和平稳定、国泰民安的新中国。提起吴作人,人们更多谈到的是他的艺术成就,但是对于这位集才华与颜值于一身的美男子,却鲜有人了解他的爱情故事。

吴作人生活照

一眼倾心,一世情缘

1948年,在吴作人与萧淑芳的婚礼上,恩师徐悲鸿赠予二人的一幅《双翼图》上书:“百年好合休嫌晚,茂实英声相接攀。譬如行程千万里,得看世界最高山。”这是导师对两位高足美好的祝福,也是对两位艺术家殷切的期望。那年,吴作人四十岁,萧淑芳三十七岁。

吴作人与萧淑芳的生活照

游历半生,相爱甚晚。然而,只要爱对了人,任何时候都为时不晚。奇妙的缘分其实在初见时已经暗示,刹那间的一眼值得期待半生。

学生时代,吴作人与萧淑芳曾同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同在一个画室里,一排排画架却刚好挡住两人视线。他是自带傲气的王子,她则是高贵的公主。然而,绘画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兴趣交集,凭着共同的爱好,两股不同的思绪总有一天会交汇在一起。

吴作人速写——萧淑芳在课堂上

多年后,吴作人还是会回想起那个午后。他吃过饭回到画室,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女孩在画架前侧立,她专注地作画,身姿自在舒展、落落大方,浑身散发着柔美的气息。窗外一束阳光照进画室,刚好投射在女孩的背上,女孩的身影向前延伸,窈窕婀娜。虽然她不言一语,但四周空气仿佛沾染了她的魅力一般,安静而美好。吴作人内心不禁荡起了涟漪。此后他开始偷偷地画起了她。

吴作人1956年作品《萧淑芳像》

在你的身旁画你,算是我们暗中的交集。你美得不自知,却早有人惦记。我渐渐习惯画你,喜欢画你,久之我发现我的眼里都是你。

多情却被无情恼

那时,两人都是十七八的年纪,相同的花样年华,却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吴作人出生于苏州的一个传统文人画家家庭,早岁丧父,由兄长带大。其祖父是当地知名画家,他从小看着祖父的画作,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吴作人青年照

在其后的人生轨迹中,他更多显露出对现实和劳动人民的关注,画作也多表现这一类的主题。萧淑芳则出身在一个颇有名望的书香门第。其叔父为萧友梅,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也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父亲是位医生,后任职于铁路系统。萧淑芳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她兴趣很多,除了画画,还喜欢滑冰,曾在首届华北地区女子花样滑冰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萧淑芳滑冰的照片

在人们眼里,萧淑芳就是名媛,装扮端庄美丽,举手投足优雅,早已是班上众多男生的焦点。腼腆的吴作人只好将爱意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一天,萧淑芳将自己创作的一幅画递到老师徐悲鸿前请教的时候,刚好吴作人也在徐老师旁边,他便凑了上去。可不知是无心还是太紧张,他竟然脱口而出:“你画的这些鸡蛋是买来的吗?”萧淑芳一听,白了他一眼,没搭理他。他心中想着,她肯定是看不上自己了;她却觉得此人颇为傲慢。

有趣的灵魂在相遇的初始,难免各执己见,而恰恰是这种逆向张力,为两人心底埋下了藕断丝连的情愫。

萧淑芳画作《一筐鸡蛋》

吴作人于1930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开始赴欧洲留学,而萧淑芳先在国内跟着诸多名师学习,1937年才到欧洲留学。或许,你走过的路,我也走过,只不过你不知道那是我。

久别重逢胜新欢

两条平行线却在一个契机下产生了交集,而连接他们的还是艺术。阔别17年之后,他们在上海的一个画展上邂逅了。容颜虽然有所改变,但目光交织的一刹那,吴作人藏在心底的那个倩影不由地浮现眼前,而萧淑芳看着眼前这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顿时怦然心动。

看完展后两人相约而行。路上,不知是谁先拉上谁的手,在肌肤触碰的顷刻,直达于心尖的温存从此再也难以割舍,暧昧终于明朗化。故事就这么开始了,历经过千山万水,他们彼此更加珍重对方。

吴作人执起萧淑芳的手说:“再不相爱就来不及了,我们的日子过一天少一天。”萧淑芳心中的坚冰渐渐融化了,她给吴作人回应说:“人生是一次旅行,有泥泞黑暗,有险峰……尽管有过许多曲折和磨难,但毕竟春天会来,花总会开。”

吴作人与萧淑芳的婚后生活照

之后,吴作人还特地作了一首题为《胜利重见沪上》的定情诗表白心迹:

三月烟花乱,

江南春色深。

相逢情转怯,

未语泪沾襟。

吴作人赠与萧淑芳的定情扇,扇上写有定情诗

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烈情感瞬间抚慰了萧淑芳多年受创的内心。他们的爱,像一壶陈年的酒,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变得愈发浓郁而醇香。

此情可待成追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半生的日子里,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切磋,在艺术的天地里,快乐而从容地度过晚年。吴作人自1985年起任中国美协主席直至去世,为"中国水墨画"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萧淑芳则在中央美院当了一辈子老师,为祖国培育了大量美术人才。

吴作人与萧淑芳晚年生活照

苏州吴作人艺术馆是吴作人、萧淑芳的作品收藏展示之地,当年二人一起设计规划,遴选捐赠,等到落成之时,吴作人已经先萧淑芳而去了。1997年,吴作人去世的那年,苏州吴作人艺术馆开幕,作为馆长的萧淑芳出席了开幕式。仪式上,她手上捧着的一捧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吸引了一只蝴蝶反复盘桓流连,随后竟停留而不肯去。

萧淑芳画作《蝶恋花》

“一九九七年五月廿八日,苏州吴作人艺术馆举行开幕典礼时,忽由空中来白蝶一只,往复两次飞入我手持花束中久久停留,作人其来乎?同年七月阿梅画并记”

——《蝶恋花》萧淑芳题字

斯人已去,此情永存。

自然情趣,最美心愿

始于艺术、终于艺术,这或许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两位艺术家都以自然为师,追求自然之美。

萧淑芳颇喜画自然花卉,尤爱野花。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的作品绝大多数为花卉题材。其中,生长在东北沼泽边缘的鸢尾花是她深爱的一种野花。她笔下的自然,恬静娟秀、繁荣多趣、雅俗共赏。

萧淑芳“鸢尾花”画作(国画)

吴作人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他认为大自然是“微奥、伟大”的,其中存在着“美与力”,这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他以自然为师,融合中西,开创动物界的新题材。骆驼、牦牛、黑天鹅等成为他笔下的新造型。而熊猫这一题材的拓展更是他的创举,他可称为用水墨画熊猫的第一人。

吴作人“熊猫”画作(国画)

自欧洲学成归国,当他站在西方油画技法的高峰上回顾东方时,认为西方油画的写实不足以满足东方艺术“意在言外”的情趣。在写实之外,他加入自己对东方情趣的理解,所以熊猫的眼睛只用一块墨而没有点睛,以凸显熊猫的可爱。

吴作人画作《和平》(国画)

鸽子是吴作人晚年回归中国艺术传统,以水墨书写自然情趣的一大题材。他笔下的鸽子在自然的千变万化中融入自己的艺术见解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造型,更以其凝练而准确的造型表达“和平”的主旨意趣。画中的鸽子两相陪伴,这或许就是画家心中最美的心愿:佳人相伴,岁月静好。

参考资料:

韩建红《吴作人和萧淑芳——执手同道的艺术人生》,《东方收藏》,2021年9月1日。

陶怡霖《百年好合休嫌晚 艺苑英华蝶恋花——记吴作人、萧淑芳伉俪的艺术之路》,《收藏家》,2020年9月10日。

魏妍《画坛传奇爱侣:吴作人与萧淑芳的爱情与人生》,《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10月25日。

邓福星《师造化而夺天工——吴作人艺术简论》,《美术》,1997年6月15日。

 

来源:艺术百代美术馆

原标题:大画家小故事 吴作人与萧淑芳——相爱不恨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