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进军A+级市场,帝豪GL会成为消费者的第二辆车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进军A+级市场,帝豪GL会成为消费者的第二辆车吗?

事实证明,市场是换不来技术的,"曲线救国"的路线在某一特定时期适用,但绝不是长久之道,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长治久安。

作为整个汽车行业的金字塔基底,A级市场无疑是兵家必征之地。从前,这里是合资品牌的私家后院,豪华品牌“下”不来,自主品牌又“上”不去。难得有几款壮着胆打入这个级别的自主车型,在卡罗拉、速腾、福克斯等强敌的夹击之下,大多都灰溜溜的收场。的确,要从“列强”手里抢份额,技不如人的话挨打是肯定的。

网络上一直不乏买外国货就是不爱国的激进言论,其实消费者不是不想买国货,而是人人都不愿拿着辛苦挣来的真金白银去买一个所谓的称号。归根结底,自主品牌的认同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做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轴移,市场在变化,消费者在成熟,自主品牌也在成长。吉利算是近年来众多崛起的自主品牌中表现最抢眼的一个,自从推出3.0精品车计划开始,一辆又一辆代表着自主最高水平的产品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从主打中级车的博瑞到有着“最美国产SUV”称号的博越,再到还没上市就成网红的跨界车帝豪GS。客观的讲吉利算是第一个消费者并不是完全冲着低价去买的自主品牌,产品力的巨大提升,让消费者从心里面认可了吉利。

事实证明,市场是换不来技术的,曲线救国的路线在某一特定时期适用,但绝不是长久之道,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长治久安。

今年对于吉利来说是个大年,在博越和帝豪GS以及远景SUV之后,帝豪GL作为3.0代的A+级轿车代表也即将投入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帝豪GL的战略意义至要高过前面几款车型。因为吉利现有的精品阵营中,中级车有博瑞,SUV就更不用说了,已经不止一款,唯独在重要的A级车市场中缺一款能标榜“向上”精神的产品,帝豪GL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帝豪GL上市在即,在最后的准备时期吉利举办了一次媒体沟通会,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帝豪GL的很多细节故事。

首先是名字的由来,GL的注解是:Grand+Luxury/Long。理解起来很简单,这是一款定位高于帝豪的加长版三厢轿车。所以,帝豪GL打的是A+级这个细分市场,之所以采用了高品质的标准,吉利是想把这款车打造成消费者人生中的第二款车,而非入门的第一款。

那帝豪GL有足够的实力打动消费者在换车时为它买单吗?与其他几款3.0产品一样,帝豪GL在产品力方面也有着抢眼的表现。帝豪GL的产品总工程师杨大成从制造工艺的角度给我们透露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为了把整体的质量提升一个高度,首先就在车身工艺上做文章,对翼子板和门板等接缝部位的进行标准升级,一般合资品牌要求是4-4.5mm就算合格,帝豪GL提高到了的3.5mm,不要小看这不到1mm的提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背后是整个车体工程学的改变,甚至包括关门力度的影响,要保证能以0.8m/s的速度依旧能关上门,同时铰链也采用了铸造件而非成本更低的冲压件。

工程团队还改进了车身的冲压工艺,全车63%采用了高强度钢板,并在2.5mm的日韩系标准的基础上要求做到1.2-1.5mm,这样才能让这个车身看上去严丝合缝,第一眼才能留下好印象。此外,在灯光上也做了文章,前大灯上的Geely标识最先设计了多种方案,最终采用了成本最高的激光雕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视觉质感,后视镜上的LED转向灯导光条也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导光条有3mm、5mm、8mm几种不同的密度,最后采用了宝马同级别的3mm规格,这有这样才能保证各个角度的看上去都一致。

车子终究是拿来开的,交通属性才是一辆车的本质,所以安全系数是放在第一位的。除了我们所想象的主动安全配置之外,被动安全尤其是对行人的保护也被充分考虑,为了把正面撞击时对行人的头部伤害值控制在19000以内,虽然第一轮的碰撞测试帝豪GL就达到了17000,可最后还是继续优化了9轮,硬是把雨刮器的溃缩从12mm增加到22mm,进一步保护了行人。

而在舒适氛围上,整车的NVH被列为重中之重,全车所有的零件从几Hz到2000Hz都进行排队,然后逐个解决共振问题,达到车辆在各种路况下行驶时的静音表现,同时还优化了空调风道、风口的角度以保障最舒适的吹风感受,气味也被列为影响乘坐舒适性的范畴,为了避免塑料件的味道,中控台上的拉丝银饰条并没有采用水转印的技术,而是采用了模具一体成型的工艺,虽然成本提高了但少了一道胶水粘黏的过程,车内空气更健康了。

关于帝豪GL这款产品背后的研发故事还有很多,之所以要扣得这么细就是因为吉利想用精品的概念赢得市场的口碑和消费者的认可,就目前来看,吉利是做到了。现在对于这款车唯一缺的就是价格,不过按照吉利的定价策略,相信一定会给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进军A+级市场,帝豪GL会成为消费者的第二辆车吗?

事实证明,市场是换不来技术的,"曲线救国"的路线在某一特定时期适用,但绝不是长久之道,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长治久安。

作为整个汽车行业的金字塔基底,A级市场无疑是兵家必征之地。从前,这里是合资品牌的私家后院,豪华品牌“下”不来,自主品牌又“上”不去。难得有几款壮着胆打入这个级别的自主车型,在卡罗拉、速腾、福克斯等强敌的夹击之下,大多都灰溜溜的收场。的确,要从“列强”手里抢份额,技不如人的话挨打是肯定的。

网络上一直不乏买外国货就是不爱国的激进言论,其实消费者不是不想买国货,而是人人都不愿拿着辛苦挣来的真金白银去买一个所谓的称号。归根结底,自主品牌的认同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做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轴移,市场在变化,消费者在成熟,自主品牌也在成长。吉利算是近年来众多崛起的自主品牌中表现最抢眼的一个,自从推出3.0精品车计划开始,一辆又一辆代表着自主最高水平的产品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从主打中级车的博瑞到有着“最美国产SUV”称号的博越,再到还没上市就成网红的跨界车帝豪GS。客观的讲吉利算是第一个消费者并不是完全冲着低价去买的自主品牌,产品力的巨大提升,让消费者从心里面认可了吉利。

事实证明,市场是换不来技术的,曲线救国的路线在某一特定时期适用,但绝不是长久之道,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长治久安。

今年对于吉利来说是个大年,在博越和帝豪GS以及远景SUV之后,帝豪GL作为3.0代的A+级轿车代表也即将投入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帝豪GL的战略意义至要高过前面几款车型。因为吉利现有的精品阵营中,中级车有博瑞,SUV就更不用说了,已经不止一款,唯独在重要的A级车市场中缺一款能标榜“向上”精神的产品,帝豪GL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帝豪GL上市在即,在最后的准备时期吉利举办了一次媒体沟通会,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帝豪GL的很多细节故事。

首先是名字的由来,GL的注解是:Grand+Luxury/Long。理解起来很简单,这是一款定位高于帝豪的加长版三厢轿车。所以,帝豪GL打的是A+级这个细分市场,之所以采用了高品质的标准,吉利是想把这款车打造成消费者人生中的第二款车,而非入门的第一款。

那帝豪GL有足够的实力打动消费者在换车时为它买单吗?与其他几款3.0产品一样,帝豪GL在产品力方面也有着抢眼的表现。帝豪GL的产品总工程师杨大成从制造工艺的角度给我们透露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为了把整体的质量提升一个高度,首先就在车身工艺上做文章,对翼子板和门板等接缝部位的进行标准升级,一般合资品牌要求是4-4.5mm就算合格,帝豪GL提高到了的3.5mm,不要小看这不到1mm的提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背后是整个车体工程学的改变,甚至包括关门力度的影响,要保证能以0.8m/s的速度依旧能关上门,同时铰链也采用了铸造件而非成本更低的冲压件。

工程团队还改进了车身的冲压工艺,全车63%采用了高强度钢板,并在2.5mm的日韩系标准的基础上要求做到1.2-1.5mm,这样才能让这个车身看上去严丝合缝,第一眼才能留下好印象。此外,在灯光上也做了文章,前大灯上的Geely标识最先设计了多种方案,最终采用了成本最高的激光雕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视觉质感,后视镜上的LED转向灯导光条也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导光条有3mm、5mm、8mm几种不同的密度,最后采用了宝马同级别的3mm规格,这有这样才能保证各个角度的看上去都一致。

车子终究是拿来开的,交通属性才是一辆车的本质,所以安全系数是放在第一位的。除了我们所想象的主动安全配置之外,被动安全尤其是对行人的保护也被充分考虑,为了把正面撞击时对行人的头部伤害值控制在19000以内,虽然第一轮的碰撞测试帝豪GL就达到了17000,可最后还是继续优化了9轮,硬是把雨刮器的溃缩从12mm增加到22mm,进一步保护了行人。

而在舒适氛围上,整车的NVH被列为重中之重,全车所有的零件从几Hz到2000Hz都进行排队,然后逐个解决共振问题,达到车辆在各种路况下行驶时的静音表现,同时还优化了空调风道、风口的角度以保障最舒适的吹风感受,气味也被列为影响乘坐舒适性的范畴,为了避免塑料件的味道,中控台上的拉丝银饰条并没有采用水转印的技术,而是采用了模具一体成型的工艺,虽然成本提高了但少了一道胶水粘黏的过程,车内空气更健康了。

关于帝豪GL这款产品背后的研发故事还有很多,之所以要扣得这么细就是因为吉利想用精品的概念赢得市场的口碑和消费者的认可,就目前来看,吉利是做到了。现在对于这款车唯一缺的就是价格,不过按照吉利的定价策略,相信一定会给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