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放眼未来的年轻人,已找准下一个浪潮之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放眼未来的年轻人,已找准下一个浪潮之巅

对于他们而言,互联网行业的下行并不意味着浪潮退去,而是真正的浪头打来了。

文|显微故事 石宁宇

编辑 | 蔡玉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演讲中说,互联网革命之后,即将到来第四次浪潮,在物联网、新材料、能源革命、医学革命、新金融、人工智能、智能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技术将深刻地颠覆大众生活,他将这个时代称作“科技智造时代”。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写道,“到煊赫的行动中去,到不朽的事业中去寻找答案”。

在对“科技智造时代”的憧憬里,有人预言,这将是属于中国的群星时代。

于是在不见浪头、空闻涛声的浪潮前夜,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振臂高呼:“走,去改变世界。”

对于他们而言,互联网行业的下行并不意味着浪潮退去,而是真正的浪头打来了。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1、职场电车难题:向左选择互联网,还是向右选择产业

王清十年内换了6次工作,最长的时间3年,最短的不足一年。

用HR朋友的话来说,王清是当下那种最典型的焦虑年轻人,“换工作勤,想法多”。

王清却认为,她换工作的频率是如今这个时代所造成的。

王清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先后在不同的互联网大厂就职过,上一份工作也扛到了公司在美国上市,按理说,她的履历光鲜亮丽,本应是等着各种猎头主动上门找她才对。

“可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似乎都赶不上互联网行业变化的速度。”王清说,从业十年内,她见证了互联网的浪头:网络从2G变成了5G,移动互联网取代了门户,短视频成为主流,“还有不少同行实现财富自由”。

但光鲜的另一面也随时间推移出现:行业饱和、人才迭代、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让互联网行业逐渐走向内卷。

更重要的是,王清感觉不到互联网最初的活力了。

在她的记忆里,发迹于草莽之间的互联网英雄不问出处,母校外的居民楼里塞满了创业公司,创业者的吃喝拉撒都在不足百平的房间里,小区一到晚上灯火通明,“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可以为了验证一个想法通宵加班”,年轻人们以发自内心的热爱,筑起了一个行业的基石。

“但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好像少了这些味道?”王清苦笑,缺失的味道让王清少了安全感,她做了一个漂浮的动作,“像被丢进汪洋大海里,得不断折腾才能在海面获得片刻生机。”

来自各个招聘网站的调研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去年年底,猎聘网发布了一则《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其中显示,77%的90后职场人经常加班,企业内卷、工作量过大、开会过多,成为导致经常加班的因素。

随着互联网行业结束黄金年代,逐渐步入低潮,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年轻人的求职意向。来自智联招聘的调研显示,2021年,46.9%的互联网中高端人才愿降薪求职,让行业的局势更加悲观。

一开始,王清以为这种内卷所带来的焦虑,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从竞争者中田忌赛马就可以消解。但近几年,她发现互联网行业不仅面临着内部竞争,也随时需要应对外部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所有身处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都不得不面去与留的问题。选择留下的年轻人,目光也从“收入”这个维度暂时挪开,投向了“前景”、“创新”、“蓝海”这些更关乎未来的选项。

“互联网的触角伸向了各行各业,如今就业已经不是一句‘我进互联网大厂了’就可以涵盖,到底是去了在线教育、还是生活服务、人工智能……入对行,才可以真正解决年轻人焦虑的根本问题”,王清总结道。

95后的职场新人罗书十分认同这个观点,“只有找到趋势,认准一个行业,才找到真正的‘风口’”。

罗书2020年毕业于南京一所理工院校,她择业时就订好了目标,决定投入如今蓬勃发展的汽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赛道算得上是‘风口中的风口’”,罗书提及一组数据,中汽协统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高达13.4%,同比增长8%。

猎聘发布《2021年度中高端人才就业趋势数据报告》也侧面说明了“风口”存在:2021年新发职位同比增幅最大的五大领域中,与汽车相关的就包括汽车交通、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生产制造三个领域,汽车交通新发职位的同比增幅最高,达到58.88%。

“哪里需要的人才多,就说明哪个行业发展前景最强”,本着这样的理念,罗书加入了某传统车企旗下负责智能科技业务的子公司。

在罗书的想象里,数智化大有可为,“毕竟传统产业都在振臂高呼地进行互联网化,科技公司也在积极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在这样的机遇下,加入一家向科技行业靠拢的传统车企应该是顺势而为。

但加入公司后,罗书明显感觉到了落差:她所在的部门进行了一系列头脑风暴,提出了不少车辆系统上的创新构想、策划方案,但受制于传统企业内汇报流程漫长、跨部门协作沟通成本过高等原因,不少想法都无疾而终,“感觉自己永远需要跟着走,没有任何主动性”。

王清的最近一份工作在某智能出行大厂,公司也在致力于寻找传统车企合作,“也是互联网和传统企业之间的十字路口,下一个风口”,王清说,但一个巴掌拍不响,纯互联网出身的企业缺乏传统产业链资源,做创新就像纸上谈兵、隔靴搔痒,“有想法但发挥不了”。

尽管王清和罗书的年龄相差六岁,她们却殊途同归,走到了一个交岔路口。这个路口,不仅代表着当下年轻人对于从业的迷茫,也代表着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之间交汇而又难以相容的一面。

“到底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到底是产业转向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走向产业?”或者,有两全的选择吗?

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答案。

2、去行业交汇处寻找庇护,那里有答案

相比王清和罗书之前的遭遇,90后的周俊杰则幸运一些。

93年出生的周俊杰本科物联网专业,硕士选择了计算机专业,他同样看好数智化趋势。2019年硕士毕业后,他第一时间加入了一家南京互联网科技公司做安防算法工程师。不过,没干一年时间,公司忽然宣布业务调整,全力进入汽车智能化领域,一个互联网和汽车行业交叉的新方向。

面对公司的业务动荡,周俊杰一开始也有些犹豫。在此之前,他对汽车行业、智能出行都了解不深,甚至一度以为公司要转型跑共享汽车。

但真正参与算法研发后,周俊杰才意识到“原来这个行业的趋势这么大”。从行业人士预估的数据中,可以望见一个巨大的市场:据推测,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量市场总规模将从2020年的2000亿增长到2030年的1.8万亿,10年复合增速25%,智能化带来的单车平均增量价值从1万元上升到7万元。

国家为了能源、环境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汽车的纯电化,叠加智能化的转型,为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地订单,更让周俊杰觉得进入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选择是对的。

“而且,这个行业缺互联网人才”,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软件,乃至近几年有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潮流,而这恰是互联网人所擅长的,作为该行业最急需的算法人才,周俊杰也收到了不少相关公司的猎头咨询。

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也面临着严重的人才荒。《中国数据人才供需关系和培养报告》称,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有猎头表示,“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与企业适配的算法人才。”

当招聘的天平倾向周俊杰这一侧时,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智能汽车最发达的城市,上海”。

在周俊杰还在犹豫到哪一家公司发展最适合自己时,任勇已有了笃定的答案。

今年34岁的任勇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科技企业工作过,并于2019年加入了斑马智行,一家处于互联网和汽车交汇处的科技独角兽企业。

相比周俊杰对汽车行业的一知半解,任勇从本科起就一直学习汽车工程专业,对国产汽车行业有着相当高的热情。

“汽车产业是国家支柱型产业,能够稳定社会、造福社会”, 教授在课堂上声若洪钟,“中国的汽车行业就靠你们了”。任勇听得热血沸腾。

那也是汽车行业风云诡谲的时代,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大量工厂转移到中国,虽然提出了世界工厂的称呼,但代工的低利润,也让国人意识到,想要产业升级,必须打破技术垄断。汽车行业提出了“中国要在汽车行业拥有更大话语权”的目标。

怀着参与振兴中国汽车的希冀,毕业后的任勇去了传统车企。但他的一腔热血很快被流水线工作、按资排辈等一系列“老传统”打击得不行,他感觉汽车行业消磨年轻工程师们的激情,“60岁退休时能当上总监就已经是职业天花板。”

“中国就没法引领行业了吗?”任勇和同样见证了中国产业崛起的工程师们同样不服,他们都在等一个机会。

紧接着几年,特斯拉、国内造车新势力大造声势,蔚来、小鹏、理想等各种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以更快、更新的姿态抢占市场、向中国智造转型时,让任勇意识到汽车行业也可以被革新、容纳更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创新’更具有吸引力了”,任勇说。汽车行业迎来了全面智能化的拐点,汽车科技需要长期主义耕耘,用时间换经验,不会轻易内卷,出于这个原因,任勇成为了一名自主汽车操作系统研发工程师。

那些顺势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提到自己“不焦虑”了。

在广州小鹏汽车基地,30岁的裴环重新迎来了自己的事业,上一份工作她在一家老牌电商公司做产品经理,3年的时间里,她每天盯着数据找产品的方向,“感觉自己的价值在一堆数据里”,如今她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直接可感知的汽车产品的规划中。

在北京,26岁的许爽则选择进入一家专注做汽车基础软件的企业,做软件开发,他应用上了自己的软件专业优势,同时加深了对汽车电子电器架构的理解,在他看来自己更像“幕后工作者”,但每一行代码都影响着汽车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体验。

当我们拨开不焦虑的迷雾、追本溯源时,会发现不焦虑的根源指向同一个命题:创新是有路径的,当踏实地做事、充满希望时,自然不会焦虑。

3、飞速的另一面:把创新砸进行业里

就在任勇以为可以“弯道超车”的时候,上海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大家的节奏。

车企发出了壮士扼腕般地呼吁,要求复工;许多人开始担忧中国汽车的未来。这种悲壮也顺着产业链,传递到了行业上下游每一个人的身上——车企无法生产,意味着硬件部分的研发几乎陷入停滞,汽车智能化的压力来到了软件端。

换句话说,战场集中到了软件层面上,考验着公司的应变能力水平。在防疫特殊时期,互联网科技公司利用云端优势,研发、测试工作都快速转移到线上完成,基本没有耽搁项目进度。

和产业结合的创新是最考验互联网人的地方,“不过我们都习惯了在苛刻条件下的创新”,汽车AI语音算法研发工程师刘航说。

在汽车行业,这种创新与人们熟知的互联网2C的快速开发、飞速迭代有所不同,它需要与汽车行业深度耦合,与产品研发的节奏一致,其中对软件技术积淀、质量标准、安全性能等都有着极高要求。

任勇进入公司的时候,恰逢公司内部决定着手自研智能驾驶操作系统。

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进入日益胶着状态后,战场进入底层基础软件行列,过往的操作系统都是用的欧美国家的,可2018年贸易战之后,技术封锁则更加严苛,经常出现国内公司采购技术时,被退回的事件。

如何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自研能力的飞跃、是摆在所有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如果不突破技术封锁,等于错失了这次汽车行业发展的机会,被对方拿捏后将没有丝毫话语权”。

但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还是存在沟壑,前者的工作人员更多关注硬件,后者多关注软件本身,双方不同的背景、关注点,使得在开发操作系统的时候充满摩擦。于是任勇就拿着图纸,一点点给没有制造经验的技术人员补课。直到今年,在任勇和团队的努力下,相继拿到两项国际认证后,他才稍微松一口气。

在斑马智行,任勇体会最深的是公司以技术为本的浓厚工程师文化,大家因对技术的热爱而相聚,为以技术驱动汽车行业变革而努力。

“公司刚刚举办了‘以梦为码’技术周系列活动,包含创新技术展、TED分享、论坛等丰富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年轻人对技术赋能产业的热情,在产业变革的当下,大家都有很高昂的士气。”任勇说。

此时,罗书同样加入一家汽车科技企业,转型做智能语音产品工程师,在一次与国际豪华品牌的合作中,她曾前往客户北京总部,用一周的时间夜以继日地完成语音助手产品功能的调试,帮助客户顺利完成演示。

在她看来,语音助手凝聚了研发、产品、测试、工程等各部门同事的心血,让智能化转型步伐谨慎的国际豪华品牌感到认可,“每一个环节的努力付出都像是把创新一点点地砸进行业里。”

王清现专注于做车载地图产品,她觉得自己不会像从前那么浮躁了,摆脱了狂奔时代KPI压力下的畸形动作,现在更关心把产品体验做好,她觉得这一专业领域值得深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她看到自己的提案会影响到成千上万的用户时,内心充满成就感。她说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摒弃了互联网小步快跑的思维,反而选择更稳步、扎实的创新。”

后记

在疫情带来重重考验的这三年,很多年轻人都慨叹生活无常。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探求确定性、值得长期去坚持的事业,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科技创新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确定性,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交汇处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将诞生一个又一个浪潮,一批年轻人已经投身其中,去追寻自己的热爱与理想。

茨威格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放眼未来的年轻人,将寻找自己的广阔天地,成为中国的闪耀群星。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均采用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放眼未来的年轻人,已找准下一个浪潮之巅

对于他们而言,互联网行业的下行并不意味着浪潮退去,而是真正的浪头打来了。

文|显微故事 石宁宇

编辑 | 蔡玉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演讲中说,互联网革命之后,即将到来第四次浪潮,在物联网、新材料、能源革命、医学革命、新金融、人工智能、智能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技术将深刻地颠覆大众生活,他将这个时代称作“科技智造时代”。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写道,“到煊赫的行动中去,到不朽的事业中去寻找答案”。

在对“科技智造时代”的憧憬里,有人预言,这将是属于中国的群星时代。

于是在不见浪头、空闻涛声的浪潮前夜,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振臂高呼:“走,去改变世界。”

对于他们而言,互联网行业的下行并不意味着浪潮退去,而是真正的浪头打来了。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1、职场电车难题:向左选择互联网,还是向右选择产业

王清十年内换了6次工作,最长的时间3年,最短的不足一年。

用HR朋友的话来说,王清是当下那种最典型的焦虑年轻人,“换工作勤,想法多”。

王清却认为,她换工作的频率是如今这个时代所造成的。

王清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先后在不同的互联网大厂就职过,上一份工作也扛到了公司在美国上市,按理说,她的履历光鲜亮丽,本应是等着各种猎头主动上门找她才对。

“可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似乎都赶不上互联网行业变化的速度。”王清说,从业十年内,她见证了互联网的浪头:网络从2G变成了5G,移动互联网取代了门户,短视频成为主流,“还有不少同行实现财富自由”。

但光鲜的另一面也随时间推移出现:行业饱和、人才迭代、竞争加剧等诸多因素,让互联网行业逐渐走向内卷。

更重要的是,王清感觉不到互联网最初的活力了。

在她的记忆里,发迹于草莽之间的互联网英雄不问出处,母校外的居民楼里塞满了创业公司,创业者的吃喝拉撒都在不足百平的房间里,小区一到晚上灯火通明,“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可以为了验证一个想法通宵加班”,年轻人们以发自内心的热爱,筑起了一个行业的基石。

“但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好像少了这些味道?”王清苦笑,缺失的味道让王清少了安全感,她做了一个漂浮的动作,“像被丢进汪洋大海里,得不断折腾才能在海面获得片刻生机。”

来自各个招聘网站的调研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去年年底,猎聘网发布了一则《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其中显示,77%的90后职场人经常加班,企业内卷、工作量过大、开会过多,成为导致经常加班的因素。

随着互联网行业结束黄金年代,逐渐步入低潮,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年轻人的求职意向。来自智联招聘的调研显示,2021年,46.9%的互联网中高端人才愿降薪求职,让行业的局势更加悲观。

一开始,王清以为这种内卷所带来的焦虑,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从竞争者中田忌赛马就可以消解。但近几年,她发现互联网行业不仅面临着内部竞争,也随时需要应对外部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所有身处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都不得不面去与留的问题。选择留下的年轻人,目光也从“收入”这个维度暂时挪开,投向了“前景”、“创新”、“蓝海”这些更关乎未来的选项。

“互联网的触角伸向了各行各业,如今就业已经不是一句‘我进互联网大厂了’就可以涵盖,到底是去了在线教育、还是生活服务、人工智能……入对行,才可以真正解决年轻人焦虑的根本问题”,王清总结道。

95后的职场新人罗书十分认同这个观点,“只有找到趋势,认准一个行业,才找到真正的‘风口’”。

罗书2020年毕业于南京一所理工院校,她择业时就订好了目标,决定投入如今蓬勃发展的汽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赛道算得上是‘风口中的风口’”,罗书提及一组数据,中汽协统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高达13.4%,同比增长8%。

猎聘发布《2021年度中高端人才就业趋势数据报告》也侧面说明了“风口”存在:2021年新发职位同比增幅最大的五大领域中,与汽车相关的就包括汽车交通、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生产制造三个领域,汽车交通新发职位的同比增幅最高,达到58.88%。

“哪里需要的人才多,就说明哪个行业发展前景最强”,本着这样的理念,罗书加入了某传统车企旗下负责智能科技业务的子公司。

在罗书的想象里,数智化大有可为,“毕竟传统产业都在振臂高呼地进行互联网化,科技公司也在积极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在这样的机遇下,加入一家向科技行业靠拢的传统车企应该是顺势而为。

但加入公司后,罗书明显感觉到了落差:她所在的部门进行了一系列头脑风暴,提出了不少车辆系统上的创新构想、策划方案,但受制于传统企业内汇报流程漫长、跨部门协作沟通成本过高等原因,不少想法都无疾而终,“感觉自己永远需要跟着走,没有任何主动性”。

王清的最近一份工作在某智能出行大厂,公司也在致力于寻找传统车企合作,“也是互联网和传统企业之间的十字路口,下一个风口”,王清说,但一个巴掌拍不响,纯互联网出身的企业缺乏传统产业链资源,做创新就像纸上谈兵、隔靴搔痒,“有想法但发挥不了”。

尽管王清和罗书的年龄相差六岁,她们却殊途同归,走到了一个交岔路口。这个路口,不仅代表着当下年轻人对于从业的迷茫,也代表着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之间交汇而又难以相容的一面。

“到底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到底是产业转向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走向产业?”或者,有两全的选择吗?

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答案。

2、去行业交汇处寻找庇护,那里有答案

相比王清和罗书之前的遭遇,90后的周俊杰则幸运一些。

93年出生的周俊杰本科物联网专业,硕士选择了计算机专业,他同样看好数智化趋势。2019年硕士毕业后,他第一时间加入了一家南京互联网科技公司做安防算法工程师。不过,没干一年时间,公司忽然宣布业务调整,全力进入汽车智能化领域,一个互联网和汽车行业交叉的新方向。

面对公司的业务动荡,周俊杰一开始也有些犹豫。在此之前,他对汽车行业、智能出行都了解不深,甚至一度以为公司要转型跑共享汽车。

但真正参与算法研发后,周俊杰才意识到“原来这个行业的趋势这么大”。从行业人士预估的数据中,可以望见一个巨大的市场:据推测,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量市场总规模将从2020年的2000亿增长到2030年的1.8万亿,10年复合增速25%,智能化带来的单车平均增量价值从1万元上升到7万元。

国家为了能源、环境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汽车的纯电化,叠加智能化的转型,为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地订单,更让周俊杰觉得进入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选择是对的。

“而且,这个行业缺互联网人才”,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软件,乃至近几年有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潮流,而这恰是互联网人所擅长的,作为该行业最急需的算法人才,周俊杰也收到了不少相关公司的猎头咨询。

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也面临着严重的人才荒。《中国数据人才供需关系和培养报告》称,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有猎头表示,“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与企业适配的算法人才。”

当招聘的天平倾向周俊杰这一侧时,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智能汽车最发达的城市,上海”。

在周俊杰还在犹豫到哪一家公司发展最适合自己时,任勇已有了笃定的答案。

今年34岁的任勇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科技企业工作过,并于2019年加入了斑马智行,一家处于互联网和汽车交汇处的科技独角兽企业。

相比周俊杰对汽车行业的一知半解,任勇从本科起就一直学习汽车工程专业,对国产汽车行业有着相当高的热情。

“汽车产业是国家支柱型产业,能够稳定社会、造福社会”, 教授在课堂上声若洪钟,“中国的汽车行业就靠你们了”。任勇听得热血沸腾。

那也是汽车行业风云诡谲的时代,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大量工厂转移到中国,虽然提出了世界工厂的称呼,但代工的低利润,也让国人意识到,想要产业升级,必须打破技术垄断。汽车行业提出了“中国要在汽车行业拥有更大话语权”的目标。

怀着参与振兴中国汽车的希冀,毕业后的任勇去了传统车企。但他的一腔热血很快被流水线工作、按资排辈等一系列“老传统”打击得不行,他感觉汽车行业消磨年轻工程师们的激情,“60岁退休时能当上总监就已经是职业天花板。”

“中国就没法引领行业了吗?”任勇和同样见证了中国产业崛起的工程师们同样不服,他们都在等一个机会。

紧接着几年,特斯拉、国内造车新势力大造声势,蔚来、小鹏、理想等各种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以更快、更新的姿态抢占市场、向中国智造转型时,让任勇意识到汽车行业也可以被革新、容纳更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创新’更具有吸引力了”,任勇说。汽车行业迎来了全面智能化的拐点,汽车科技需要长期主义耕耘,用时间换经验,不会轻易内卷,出于这个原因,任勇成为了一名自主汽车操作系统研发工程师。

那些顺势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提到自己“不焦虑”了。

在广州小鹏汽车基地,30岁的裴环重新迎来了自己的事业,上一份工作她在一家老牌电商公司做产品经理,3年的时间里,她每天盯着数据找产品的方向,“感觉自己的价值在一堆数据里”,如今她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直接可感知的汽车产品的规划中。

在北京,26岁的许爽则选择进入一家专注做汽车基础软件的企业,做软件开发,他应用上了自己的软件专业优势,同时加深了对汽车电子电器架构的理解,在他看来自己更像“幕后工作者”,但每一行代码都影响着汽车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体验。

当我们拨开不焦虑的迷雾、追本溯源时,会发现不焦虑的根源指向同一个命题:创新是有路径的,当踏实地做事、充满希望时,自然不会焦虑。

3、飞速的另一面:把创新砸进行业里

就在任勇以为可以“弯道超车”的时候,上海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大家的节奏。

车企发出了壮士扼腕般地呼吁,要求复工;许多人开始担忧中国汽车的未来。这种悲壮也顺着产业链,传递到了行业上下游每一个人的身上——车企无法生产,意味着硬件部分的研发几乎陷入停滞,汽车智能化的压力来到了软件端。

换句话说,战场集中到了软件层面上,考验着公司的应变能力水平。在防疫特殊时期,互联网科技公司利用云端优势,研发、测试工作都快速转移到线上完成,基本没有耽搁项目进度。

和产业结合的创新是最考验互联网人的地方,“不过我们都习惯了在苛刻条件下的创新”,汽车AI语音算法研发工程师刘航说。

在汽车行业,这种创新与人们熟知的互联网2C的快速开发、飞速迭代有所不同,它需要与汽车行业深度耦合,与产品研发的节奏一致,其中对软件技术积淀、质量标准、安全性能等都有着极高要求。

任勇进入公司的时候,恰逢公司内部决定着手自研智能驾驶操作系统。

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进入日益胶着状态后,战场进入底层基础软件行列,过往的操作系统都是用的欧美国家的,可2018年贸易战之后,技术封锁则更加严苛,经常出现国内公司采购技术时,被退回的事件。

如何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自研能力的飞跃、是摆在所有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如果不突破技术封锁,等于错失了这次汽车行业发展的机会,被对方拿捏后将没有丝毫话语权”。

但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还是存在沟壑,前者的工作人员更多关注硬件,后者多关注软件本身,双方不同的背景、关注点,使得在开发操作系统的时候充满摩擦。于是任勇就拿着图纸,一点点给没有制造经验的技术人员补课。直到今年,在任勇和团队的努力下,相继拿到两项国际认证后,他才稍微松一口气。

在斑马智行,任勇体会最深的是公司以技术为本的浓厚工程师文化,大家因对技术的热爱而相聚,为以技术驱动汽车行业变革而努力。

“公司刚刚举办了‘以梦为码’技术周系列活动,包含创新技术展、TED分享、论坛等丰富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年轻人对技术赋能产业的热情,在产业变革的当下,大家都有很高昂的士气。”任勇说。

此时,罗书同样加入一家汽车科技企业,转型做智能语音产品工程师,在一次与国际豪华品牌的合作中,她曾前往客户北京总部,用一周的时间夜以继日地完成语音助手产品功能的调试,帮助客户顺利完成演示。

在她看来,语音助手凝聚了研发、产品、测试、工程等各部门同事的心血,让智能化转型步伐谨慎的国际豪华品牌感到认可,“每一个环节的努力付出都像是把创新一点点地砸进行业里。”

王清现专注于做车载地图产品,她觉得自己不会像从前那么浮躁了,摆脱了狂奔时代KPI压力下的畸形动作,现在更关心把产品体验做好,她觉得这一专业领域值得深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她看到自己的提案会影响到成千上万的用户时,内心充满成就感。她说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摒弃了互联网小步快跑的思维,反而选择更稳步、扎实的创新。”

后记

在疫情带来重重考验的这三年,很多年轻人都慨叹生活无常。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探求确定性、值得长期去坚持的事业,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科技创新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确定性,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交汇处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将诞生一个又一个浪潮,一批年轻人已经投身其中,去追寻自己的热爱与理想。

茨威格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放眼未来的年轻人,将寻找自己的广阔天地,成为中国的闪耀群星。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均采用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