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砂锅
1982年,同样是一位农民伯伯下地干活发现古墓的故事,但这次的主角不是“秦始皇兵马俑”,而是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的:
唐!伯!虎!
古墓的主人是明朝收藏家王镇(不认识他丝毫不影响),陪葬品中的一幅《霜林白虎图》,吓到了所有人。
(无名作家《霜林白虎图》,我以我发胖美编的人格发誓:此为最清晰画质)
一
细思极恐的《霜林白虎图》
1中国人不画“平原虎”
老虎生活于山林之中,中国画里有威风凛凛的“下山虎”(下山捕猎,寓意大展宏图),霸气无边的“上山虎”(捕猎结束,寓意满载而归),唯独没有在平川的老虎,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虎落平阳被犬欺”。
2中国人不画“白虎”
白虎看上去珍贵,但在传统文化中却是“不祥之兆”。
明中期以前,中国从没有画白虎的记载。
先古,中国只分春、秋两季,“青龙”司春,“白虎”司秋(战国以后才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镇四方、避不详”的说法)。
“秋”主刑杀,所谓“秋后问斩”,林冲胡闯的叫“白虎堂”,监狱叫“虎牢”,杀人的刑具叫“虎头铡”“虎头刀”。
谁会画此不祥之物呢?
3“白虎断尾”更是绝无仅有
细观《霜林白虎图》,这只本就哀怨的白虎竟然还是断尾的。
尾巴尚未全断,丝肉相连,分明是被人用刀砍断的。
(我再次以我发胖美编的人格发誓:此为最清晰画质)
如此不祥且苦逼白虎,
和唐伯虎有什么关系?
这“关系”就是……额……
它可能就是唐伯虎。
“白虎”即“伯虎”理由1
一 样 的 苦 逼
虎落平阳的断尾虎自然是苦逼的,那唐伯虎呢?
1家亡人散、唐门无后
唐伯虎早年的确是狠狠地“浪”过的:16岁中秀才第一名,29岁中乡试第一名,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其实“江南第一才子”的说法是杜撰的)。
可惜好景不长,1493年前后,唐伯虎的悲剧开始了(《霜林白虎图》1496年陪葬)。
父亲、母亲、妻子、儿子相继去世,妹妹出嫁不久在婆家自尽。
“清朝揽明镜,玄首有华丝。”清早照镜,白发尽生。这一年,唐伯虎26岁。
后来十余年,唐伯虎一直没有儿子,正德三年,弟弟过继来的儿子也不幸去世。
“冤哉死也,斯童!”“岂余凶穷恶极,败坏世德,而天将剪其宗耶?”这一年,唐伯虎39岁。
白虎尾巴被剪断,唐伯虎哀叹天剪唐宗,难道这只是巧合?
2两度劫难,功名尽毁
唐伯虎曾言“此乐惜不令太白知”,他和李白一样才华过人、放浪形骸,也一样的“有大才而无大用”。
进京赶考的路上,唐伯虎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灾星”,“中国野外生存探险家”徐霞客的曾爷爷:徐经。
徐经背着唐伯虎买通了主考程敏政的家僮得到试题,让唐伯虎给他先做了一遍,东窗事发后唐伯虎百口莫辩:入狱、除“士”籍、终身禁考、发配!
数年后,功名心不灭的唐伯虎主动上门把自己推荐给了他人生中第二个“灾星”:宁王。
好在他很快发现宁王有不轨之心,他日必反,于是整日装醉,“或纵酒箕踞谩骂,至露其秽”,宁王觉得唐伯虎就是个废物,将其遣回苏州老家,捡回一条命。
3晚年出家、拮据而终
从宁王府中返家的唐伯虎,终于淡然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晚年自号“六如居士”,以卖画为生,54岁而终。
临终前,作《伯虎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旷达得好像在劝自己要旷达,略心疼。
“白虎”即“伯虎”理由2
借 “白虎星” 转 世 之 意
唐伯虎一生坎坷,让人不禁联想到“白虎星”。
“白虎星”是掌管“灾祸”的星辰,民间认为:说谁是“白虎星”,此人一生便会多灾多难,克死亲人。
唐代的罗成、薛仁贵、薛丁山、郭子仪都被认为是“白虎星”转世。
难道白虎图便是寓意唐伯虎也是“白虎星”转世?
白虎星君
“白虎”即“伯虎”理由3
唐伯虎画落款即为 “白虎”
现存唐伯虎画除了《贞寿堂图卷》《虚阁晚凉图》(疑为伪作)落款为“伯虎”外,30岁以后作品落款多为“白虎”。
会是混用吗?《说文解字》:“伯,兄弟之长也。”“白,西方色也。”
两字自古含义就相差甚远;在苏州吴语中,“伯”读pa,“白”读ba,断没有笔误、混用的可能。
再加上“白虎”不祥,唐伯虎为何以“白虎”为印?巧合?
“白虎”即“伯虎”理由4
唐 伯 虎 诡 异 的 “字”
唐伯虎的“号”都很诗意:“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但他的字,除了“伯虎”外,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个“子畏”。
“子畏”乃“使人敬畏远之气”。
《风流逸响》道:“先生讳寅,因字伯虎,因虎而复子畏,几于戏矣!”
“因虎而复子畏”,真的是“戏”吗?巧合?
“白虎”即“伯虎”理由5
《霜林白虎图》可能就是唐伯虎所画
《霜林白虎图》属南宋画风,唐伯虎早年学画时最喜南宋李唐、马远、夏圭一路。
而且他17岁的《贞寿堂图卷》很明显就是将宋、元两种画风揉合起来的作品。
此外,中国绘画的“程式性”很强,画里的树木山石、水雾云气皆有程式法则,观《霜林白虎图》中对石头、灌木的画法与唐伯虎《古木幽草图》《灌木丛草图》《雪林寻诗图》很相似。
因此白虎图很有可能就是唐伯虎所画,借图自比。
“白虎”即“伯虎”理由6
唐伯虎文章中的“线索”
唐伯虎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作诗三法》,文如其名,就是讲作诗方法的。
文章部分散佚,不得见全篇,但结尾一句与全文毫无关系,十分突兀:“盖画虎之用心,而破碎灭裂之罪,不可免矣。观者幸恕其无知,而谅其愚蒙也”!
画虎何来有罪?何以不可免?何为无知?何言原谅?
联系《霜林白虎图》,又是巧合?
综上,细思极恐、寓意不祥的《霜林白虎图》很可能是在暗指一生苦逼的“江南才子”唐伯虎。
二
阴差阳错的“唐伯虎点秋香”
唐伯虎是苦逼的,那欢脱的“唐伯虎点秋香”也是假的?
假,也不全假。
秋香确有其人,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江南名妓,有“吴中女才子”之称,跟唐伯虎的师父沈周学过画,算是唐伯虎的“师姐”,但他们却绝无“姐弟恋”的可能,因为秋香比唐伯虎大了整整20岁 —— 好扫兴对不对?
至于“唐伯虎点秋香”故事的产生,当真曲折。
“看上妹子,化身书童,追入华府,感动老爷,许配指婚”的情节来源于明朝小说《耳谈》中的一篇,可惜,故事的男主叫陈元超不叫唐伯虎,套用的。
而所谓的“三笑定情”其实是“一笑”,有天唐伯虎在舟中自饮,被华鸿山学士府上的小姬看中,抛了个媚眼。
而华鸿山就是“华太师”的原型,可惜他比唐伯虎小了27岁,唐伯虎都死了三年,“华太师”才刚中进士,如何去他府上当书童,教他的华文、华武呢?
至于唐伯虎的9位天仙表妹,其实是唐伯虎续娶的第三任妻子叫“沈九娘”,大家都爱传名人的八卦,于是“九娘”就被传成“九位美娇娘”了。
将上面几段“阴差阳错”串在一起再改编一下,便成了《唐伯虎点秋香》。
说到这儿要夸周星驰几句,电影开始,唐伯虎因为不堪几位表妹终日打麻将毫无共同语言而离家出走寻找真爱;
电影结尾,唐伯虎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娶到秋香,秋香却道:“想入洞房?划两拳先啊!怎么,不会啊?那筛子、麻将、牌九、四色牌你总会一个吧?”唐伯虎当即倒地,算是多少暗合了历史吧。
最后,以唐伯虎最有名的一首《桃花庵歌》结尾(节选):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文章我写完了,但我表示选择继续相信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唐伯虎才是真的唐伯虎。
现在我要去把电影再复习一遍,且不看结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