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2016年主题展览“手作与机器”(Manus x Machina:科技时代的时尚)才进行到一半,主办方就揭晓了11月即将开幕的秋季展览,名字叫做“杰作:解开时尚”(Masterworks: Unpacking Fashion)。主角是18世纪至今300多年的时装变迁。
相比起大多数人都听闻过的大都会服装大展,秋季展其实在名气或展品数量上都不占优势。此次的60件展品是博物馆在过去十年中收来的藏品。焦点落在时装廓形、技术、潮流和面料上,每件展品旁边都会附上一段解释性文字,描述当时的时尚风向。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服装学院负责人Andrew Bolton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需要将时尚作为一种现存艺术来解读历史,并展现它对后期艺术所产生的影响。”自从1946年,服装学院正式入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后,其收藏策略逐渐从百科全书式转变为专攻大师杰作。迄今为止,其服装与配饰藏品数量高达3.5万件。
秋季展览的策展人是Jessica Regan,主攻18、19世纪时尚。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自2001年起进入大都会服装学院实习。入行以来最为知名的作品就是2014年和大都会服装学院上一任院长Harold Koda共同策划的世纪丧服展(Death Becomes Her: A Century of Mourning Attire)。
11月8日正式开展后,参观者会看到Maison Margiela的一套2015年礼服,出自现任设计师John Galliano之手。与它一同出现的还会有1964年的Cristóbal Balenciaga、1980年代的Halston、1930年代的Vionnet......
展期时长预计为3个月,除了以上几位设计师作品外,大都会还特意选出了一批时尚史中的变革者,例如Azzedine Alaïa、Hussein Chalayan、Tom Ford、Jean Paul Gaultier,还有Sarah Burton时代的Alexander McQueen、Nicolas Ghesquière时期的Balenciaga、老佛爷Karl Lagerfeld执掌下的Chanel。
坐等开展的3个月里,我们不妨提前预习下时装是如何从18世纪演变到如今我们熟悉的样子。
如果说17世纪的时尚围绕着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1638-1715),历史上最著名的“赤字夫人”玛丽皇后(1755-1793)则是18世纪的潮流风向标。皇后为确保自己能够完美亮相宫廷内的沙龙活动,将平民女裁缝招进宫专门负责时装。
当时洛可可风大行其道,形式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高耸入云的假发髻、紧身胸衣,外加裙撑是基本标配。当然,等到大革命爆发之后,这套华服盛装则沦落为君主专政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的铁证。
19世纪起,各家女眷开始穿起新古典主义,以示自己与巴洛克或是洛可可的过渡装饰划清界限。这时流行面料是来自英国的白色细棉布。自1760年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纺织技术有了显著发展,工厂利用从印度进口的棉花,生产出高纱支的细棉布和纱、罗等薄形棉织物。在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这种薄形棉织物取代了过去那华美的丝织物。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算是衬衫连衣裙,用白色棉布制成,式样宽松,简练朴素。
可女性对于蕾丝、褶皱、曲线的挚爱终究难以湮灭。拿破仑称帝之后,贵族趣味重新走俏,高腰身的裙装再次兴起。女士们总是喜爱把方形领口开得很低,以展现迷人胸脯。随着腰身越来越细,袖子、裙摆则往宽里发展,有时甚至用鲸须、金属丝做衬垫。裙撑从吊钟型变为鸟笼型,随后又从金字塔型转化为后翘型。直到世纪之交,女性才开始摆脱裙撑。
走进20世纪后,由于女性被呼吁参加各种社会运动,女装线条趋于直线,平胸、松腰、束臀成为时尚。等到一战爆发,裙子就开始变短变瘦,露出双脚和关节,便于女性走动,妇女工作服也应运而生。二次世界大战不光限制刺绣、皮革、皮草,就连款式也越来越向军服靠拢,例如宽宽的垫肩和系得紧紧的腰带。
1950年代后,以Christian Dior和Cristóbal Balenciaga为首的设计师带领时装走向复苏。随后的嬉皮文化、登月浪潮构成了1960年代的主旋律,超短裙、中性装扮、塑料材质充斥在各国街头小巷。十年之后,伦敦的朋克文化又催生出皮夹克、紧身皮裤、铆钉、穿孔等各式“坏品味”。经历了这些时代后走进时装设计界的年轻人则让这片市场更加多元化。
时至今日,你或许可以总结出每一季时装周上的流行元素,但如果想要总结出过往十年来的流行基本上已经变得不再可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