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风口中”的预制菜,谁在奔赴,又如何竞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风口中”的预制菜,谁在奔赴,又如何竞争?

目前,预制菜赛道B端和C端处于双线增长。

文|零售商业评论

“这两年预制菜赛道很热。现在市场仍是2B为主,但2C市场正在放大,消费者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有分析师表示。

无论从预制菜玩家参与数量的激增,还是资本市场的捧,甚至很多餐饮企业把预制菜当成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全力加码,预制菜似乎成了香饽饽。

那么,预制菜到底有多火?预制菜目前的市场竞争如何?接下来,预制菜的核心发力点在哪?

预制菜2B、2C在增长

首先看,预制菜的体量有多大。

有数据显示,2021 年广义预制菜市场规模3459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破万亿。

但国内预制菜的消费量按人均计算,仍很小。根据Statista数据,目前我国与日本人均预制菜消费量存3倍差距。这进一步看出消费潜力。

国内市场目前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低门槛、市场集中度低。

2020年我国预制菜行业CR10仅为14.23%。但这两年从新参与企业数量来看,我国预制菜企业注册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27日,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已达到 6.81 万家。比两年前暴增了数万家。

再从消费端来看,消费者对预制菜需求激增,2C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容。

“消费者接受预制菜会有个过程。前期是尝鲜,一旦对产品和这种消费方式认可,会逐渐形成消费习惯,复购率也会更高。”业内人士表示。

据艾媒咨询统计,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中,超过八成年龄在22—40岁之间。调研用户中,超八成用户每周消费预制菜产品,顾客购买预制菜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

比如今年“五一”假期,天猫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80%,“618”期间同比增长超230%。可见消费热度。

目前,预制菜赛道B端和C端处于双线增长。

「零售商业评论」洞察到,预制菜B端更注重餐饮企业降本增效。预制菜不仅可以提高出菜效率、减少后厨面积,从而带来餐饮店效益的提升。而针对C端,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口感、省时,目前市场还需要更多教育,目前尚处于导入期。

B端和C端的销量占比大概为80%和20%。疫情在加速C端渗透,预计未来C端销量占比将逐步提升。

谁踏上了预制菜风口?

市场增长的同时,一些头部玩家自然享受到了红利。

一些关联预制菜赛道的头部企业实现了增长。特别是今年初,部分预制菜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迎来一波高潮,股价也是持续走高。

整体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将预制菜赛道的玩家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上游B端供应商和专业预制菜商家。

第二类是传统的餐饮、食品商家。

第三类是零售渠道参与商家。

第四类是跨行业的新进入者。

比如餐饮商家,如西贝推出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海底捞推出“开饭了”半成品菜肴产品,呷哺呷哺上新花胶鸡、猪肚鸡等预制菜。

零售渠道商家,如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均已入局。还有农夫山泉、双汇也跨界入局预制菜赛道。而最近连深圳地铁也加入赛道,和农锦源联手打造的餐饮品牌“深铁食研室”,推出预制菜。

根据艾媒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预制菜品牌百强榜》,安井、正大、国联水产、味知香、梅林、海底捞等品牌上榜。

而赛道玩家的表现如何?

我们举例来说。据安井食品2017年~2021年年报数据,上市五年来,安井食品经营业绩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营业收入从34.84亿元增长至92.72亿元。在预制菜赛道上也是重投入,预计要拿出10亿投资预制菜生产,并表示预制菜肴将按照“自产+并购+贴牌”三路并进的策略。

而另一厢,根据国联水产发布的2021年财报,预制菜业务营收达到8.41亿元,同比增加15.2%,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上升至18.8%。

而专业预制菜企业我们来看味知香。它顶着预制菜第一股的头衔,年营收已达7亿多元。

财报披露,2021年菜品种类增至了300种以上。2021年营业收入7.65亿元,同比增加22.84%,预制菜占比为98.61%。

从渠道上看,零售渠道(经销店和加盟商)占比62.39%,其中加盟店收入3.47亿元,经销店收入1.30亿元。针对B端批发渠道收入为2.43亿元,占比为31.78%。

零售渠道商我们以盒马为例来看。

早2017年推出盒马工坊,在2020年,盒马又成立了3R事业部,就是针对即烹,即热,即食的“预制菜”。此后盒马陆续建成中央工厂,目前盒马冷冻预制菜SKU有200个左右,应季售卖的约为100个左右。

盒马押宝了预制菜,也带来了业绩提升。盒马预制菜负责人此前表示,去年预制菜销售额同增70%+。

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畅想下,未来零售商超,预制菜的比例或许会有个大提升,而商超预制菜自有品牌也将成为竞争力之一。

同样资本市场也在争相加码预制菜。

据了解,从2020年和2021年,共发生23起与预制菜相关的投融资事件。仅2021年预制菜赛道融资金额占比餐饮行业融资金额32.63%。

标志性事件可以说是被称为“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登陆A股。而新玩家中,如陆正耀再创业的“舌尖英雄”也完成了高达16亿元的B轮融资,3个月内就已经签约6000家门店。

2022年银食、珍味小梅园、物满鲜等布局C端的预制菜新品牌获得融资。此前,新中式预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园”已完成1亿元B+轮融资,速冻米面制品品牌乐肴居也完成近亿元B轮融。

上市公司中,国联水产、安井食品都还在加大预制菜业务投入。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目前从趋势上看,B端和C端都处于爆发期。一些传统餐饮和食品企业布局的优势更大,由于门槛较低,接下来应该还有更多的玩家参与进来。但预制菜长期看,竞争仍在供应链、技术、渠道等方面,市场集中度逐步会提高,头部品牌效应也会逐渐形成。

预制菜如何竞争?

竞争从几个点来看。

第一个,预制菜如何做到消费者嘴里的那口鲜?“供应链+口味”是关键钥匙。

“实际上,无论B端还是C端,消费者对产品口感越来越挑剔。只不过B端消费者认的是餐饮店,而C端,消费者认的是品牌。对供应商的考验能力更大。”业内人士告诉我们。

在小规模调研中显示,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担忧点,安全、口感、便捷性排在前三位。而对于商家而言,如何保证菜品还原度和品质感是道必答题。

比如预制菜需要保持菜品新鲜度,对于冷链要求极高。

每日优鲜相关人员表示,冷链成本高确实是预制菜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不过,随着消费量级的增长,成本是可以优化的,它的占比可以降低。

而针对口味上,玩家们也需要不断深耕。比如盒马会围绕全国通用型味系如烤鱼、龙虾和金汤肥牛等开发,还有区域性口味。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口感。

第二个是,预制菜更加细分化的“品类竞赛”。

数据显示,目前,中餐和晚餐是预制菜消费者主要消费场景。消费者消费预制菜品类里荤菜居多,占比达77.6%。

但就目前市场竞争来看,也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大而全,细分品类更容易跑出黑马。

我们认为,预制菜如果细分到品类来做,仅仅一个单品的量级都有很大空间。

我们仅以小龙虾预制菜为例。5月,盒马加油虾销售额同比增长200%。据悉,盒马近期从湖北采购了8000吨小龙虾,加工成预制虾销往全国各地门店。天猫618,信良记平台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0.46%;海底捞的小龙虾预制菜全国日销量达2.5万份。叮咚买菜预制菜小龙虾销售额为一亿,同比增长200%。

第三个,从产品创新到“爆品”逻辑,将成预制菜的复购动能。

如何满足消费者创新、多元化的需求,是消费者认准品牌后复购的关键。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品类选择、研发实力、渠道管控构成专业预制菜企业核心能力:品类选择决定规模天花板,重点关注主食及家常菜类;自研及深加工能力影响企业盈利水平。

而就目前C端市场判断来看,国内年轻小家庭或单身独居者对预制菜有着更多元、更精致的口味需求。需要找到TA们的对预制菜的消费点。

同样消费品的逻辑也适用于预制菜,从不断的产品创新-打造爆品。

比如锅圈食汇在产品研发流程上从新品最初的用户洞察到最终的成品生产只需35-40天,大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品迭代速度。

而盒马的3R部门,仅一年就会推出2500多个预制菜,通过不断的测试淘汰,留下爆品产品。这样可以保证消费者吃不腻,提高复购率。

很显然,这个赛道竞争长远看门槛会逐渐加高。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预制菜市场正在加速扩容,目前处于供需两端都在快速进步的过程。在商家端,产业链、技术迭代将代表整个行业的水平。而C端消费刚处于导入阶段,消费需求的提高也将促进B端升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风口中”的预制菜,谁在奔赴,又如何竞争?

目前,预制菜赛道B端和C端处于双线增长。

文|零售商业评论

“这两年预制菜赛道很热。现在市场仍是2B为主,但2C市场正在放大,消费者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有分析师表示。

无论从预制菜玩家参与数量的激增,还是资本市场的捧,甚至很多餐饮企业把预制菜当成转型升级的方向,在全力加码,预制菜似乎成了香饽饽。

那么,预制菜到底有多火?预制菜目前的市场竞争如何?接下来,预制菜的核心发力点在哪?

预制菜2B、2C在增长

首先看,预制菜的体量有多大。

有数据显示,2021 年广义预制菜市场规模3459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破万亿。

但国内预制菜的消费量按人均计算,仍很小。根据Statista数据,目前我国与日本人均预制菜消费量存3倍差距。这进一步看出消费潜力。

国内市场目前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低门槛、市场集中度低。

2020年我国预制菜行业CR10仅为14.23%。但这两年从新参与企业数量来看,我国预制菜企业注册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27日,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已达到 6.81 万家。比两年前暴增了数万家。

再从消费端来看,消费者对预制菜需求激增,2C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容。

“消费者接受预制菜会有个过程。前期是尝鲜,一旦对产品和这种消费方式认可,会逐渐形成消费习惯,复购率也会更高。”业内人士表示。

据艾媒咨询统计,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中,超过八成年龄在22—40岁之间。调研用户中,超八成用户每周消费预制菜产品,顾客购买预制菜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

比如今年“五一”假期,天猫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80%,“618”期间同比增长超230%。可见消费热度。

目前,预制菜赛道B端和C端处于双线增长。

「零售商业评论」洞察到,预制菜B端更注重餐饮企业降本增效。预制菜不仅可以提高出菜效率、减少后厨面积,从而带来餐饮店效益的提升。而针对C端,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口感、省时,目前市场还需要更多教育,目前尚处于导入期。

B端和C端的销量占比大概为80%和20%。疫情在加速C端渗透,预计未来C端销量占比将逐步提升。

谁踏上了预制菜风口?

市场增长的同时,一些头部玩家自然享受到了红利。

一些关联预制菜赛道的头部企业实现了增长。特别是今年初,部分预制菜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迎来一波高潮,股价也是持续走高。

整体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将预制菜赛道的玩家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上游B端供应商和专业预制菜商家。

第二类是传统的餐饮、食品商家。

第三类是零售渠道参与商家。

第四类是跨行业的新进入者。

比如餐饮商家,如西贝推出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海底捞推出“开饭了”半成品菜肴产品,呷哺呷哺上新花胶鸡、猪肚鸡等预制菜。

零售渠道商家,如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均已入局。还有农夫山泉、双汇也跨界入局预制菜赛道。而最近连深圳地铁也加入赛道,和农锦源联手打造的餐饮品牌“深铁食研室”,推出预制菜。

根据艾媒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预制菜品牌百强榜》,安井、正大、国联水产、味知香、梅林、海底捞等品牌上榜。

而赛道玩家的表现如何?

我们举例来说。据安井食品2017年~2021年年报数据,上市五年来,安井食品经营业绩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营业收入从34.84亿元增长至92.72亿元。在预制菜赛道上也是重投入,预计要拿出10亿投资预制菜生产,并表示预制菜肴将按照“自产+并购+贴牌”三路并进的策略。

而另一厢,根据国联水产发布的2021年财报,预制菜业务营收达到8.41亿元,同比增加15.2%,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上升至18.8%。

而专业预制菜企业我们来看味知香。它顶着预制菜第一股的头衔,年营收已达7亿多元。

财报披露,2021年菜品种类增至了300种以上。2021年营业收入7.65亿元,同比增加22.84%,预制菜占比为98.61%。

从渠道上看,零售渠道(经销店和加盟商)占比62.39%,其中加盟店收入3.47亿元,经销店收入1.30亿元。针对B端批发渠道收入为2.43亿元,占比为31.78%。

零售渠道商我们以盒马为例来看。

早2017年推出盒马工坊,在2020年,盒马又成立了3R事业部,就是针对即烹,即热,即食的“预制菜”。此后盒马陆续建成中央工厂,目前盒马冷冻预制菜SKU有200个左右,应季售卖的约为100个左右。

盒马押宝了预制菜,也带来了业绩提升。盒马预制菜负责人此前表示,去年预制菜销售额同增70%+。

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畅想下,未来零售商超,预制菜的比例或许会有个大提升,而商超预制菜自有品牌也将成为竞争力之一。

同样资本市场也在争相加码预制菜。

据了解,从2020年和2021年,共发生23起与预制菜相关的投融资事件。仅2021年预制菜赛道融资金额占比餐饮行业融资金额32.63%。

标志性事件可以说是被称为“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登陆A股。而新玩家中,如陆正耀再创业的“舌尖英雄”也完成了高达16亿元的B轮融资,3个月内就已经签约6000家门店。

2022年银食、珍味小梅园、物满鲜等布局C端的预制菜新品牌获得融资。此前,新中式预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园”已完成1亿元B+轮融资,速冻米面制品品牌乐肴居也完成近亿元B轮融。

上市公司中,国联水产、安井食品都还在加大预制菜业务投入。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目前从趋势上看,B端和C端都处于爆发期。一些传统餐饮和食品企业布局的优势更大,由于门槛较低,接下来应该还有更多的玩家参与进来。但预制菜长期看,竞争仍在供应链、技术、渠道等方面,市场集中度逐步会提高,头部品牌效应也会逐渐形成。

预制菜如何竞争?

竞争从几个点来看。

第一个,预制菜如何做到消费者嘴里的那口鲜?“供应链+口味”是关键钥匙。

“实际上,无论B端还是C端,消费者对产品口感越来越挑剔。只不过B端消费者认的是餐饮店,而C端,消费者认的是品牌。对供应商的考验能力更大。”业内人士告诉我们。

在小规模调研中显示,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担忧点,安全、口感、便捷性排在前三位。而对于商家而言,如何保证菜品还原度和品质感是道必答题。

比如预制菜需要保持菜品新鲜度,对于冷链要求极高。

每日优鲜相关人员表示,冷链成本高确实是预制菜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不过,随着消费量级的增长,成本是可以优化的,它的占比可以降低。

而针对口味上,玩家们也需要不断深耕。比如盒马会围绕全国通用型味系如烤鱼、龙虾和金汤肥牛等开发,还有区域性口味。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口感。

第二个是,预制菜更加细分化的“品类竞赛”。

数据显示,目前,中餐和晚餐是预制菜消费者主要消费场景。消费者消费预制菜品类里荤菜居多,占比达77.6%。

但就目前市场竞争来看,也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大而全,细分品类更容易跑出黑马。

我们认为,预制菜如果细分到品类来做,仅仅一个单品的量级都有很大空间。

我们仅以小龙虾预制菜为例。5月,盒马加油虾销售额同比增长200%。据悉,盒马近期从湖北采购了8000吨小龙虾,加工成预制虾销往全国各地门店。天猫618,信良记平台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0.46%;海底捞的小龙虾预制菜全国日销量达2.5万份。叮咚买菜预制菜小龙虾销售额为一亿,同比增长200%。

第三个,从产品创新到“爆品”逻辑,将成预制菜的复购动能。

如何满足消费者创新、多元化的需求,是消费者认准品牌后复购的关键。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品类选择、研发实力、渠道管控构成专业预制菜企业核心能力:品类选择决定规模天花板,重点关注主食及家常菜类;自研及深加工能力影响企业盈利水平。

而就目前C端市场判断来看,国内年轻小家庭或单身独居者对预制菜有着更多元、更精致的口味需求。需要找到TA们的对预制菜的消费点。

同样消费品的逻辑也适用于预制菜,从不断的产品创新-打造爆品。

比如锅圈食汇在产品研发流程上从新品最初的用户洞察到最终的成品生产只需35-40天,大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品迭代速度。

而盒马的3R部门,仅一年就会推出2500多个预制菜,通过不断的测试淘汰,留下爆品产品。这样可以保证消费者吃不腻,提高复购率。

很显然,这个赛道竞争长远看门槛会逐渐加高。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预制菜市场正在加速扩容,目前处于供需两端都在快速进步的过程。在商家端,产业链、技术迭代将代表整个行业的水平。而C端消费刚处于导入阶段,消费需求的提高也将促进B端升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