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京沪浙位居前三,中西部增速较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京沪浙位居前三,中西部增速较快

今年上半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391元,名义同比增长3.3%,超过上海位列第一。

2022年5月13日,龙潭湖公园及远处CBD商务区落日风光。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9个省份超过全国18463元的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和浙江位列前三。

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391元,名义同比增长3.3%,超过上海位列第一。上海以38996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第二,同比下降3.4%。排名第三的浙江省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443元,同比增长4.7%。

从区域分布来看,居民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基本都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9个省份中,除重庆外,其余均被东部省份包揽。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界面新闻表示,不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本质上源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东部地区经济起飞更早,在科技实力、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就业机会、收入来源等多个方面早早建立起优势,且发展势头优于中西部地区,由此形成了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普遍高于中西部的局面。”他说。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刘典补充道,东部省份最早承接了国际上中端以上的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产业升级,比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形成了一系列产业集群,包括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等业态。此外,东部地区整体营商环境和国际化水平也比较高, 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高收入岗位。

从居民收入增速来看,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颇为强劲的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亮眼。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五个省份分别是西藏、贵州、湖北、四川和重庆,增速分别为10.4%、6.9%、6.9%、6.8%和6.4%。超过全国平均增速的16个省份中,有13个位于中西部地区。

刘典指出,中西部省份居民收入增速较快主要是三方面因素推动。

首先,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存在一定后发优势。“由于东部地区人力成本的增加,产业向内陆地区的转移较为明显,比如制造业的产业迁移,武汉,江西,陕西,重庆等扮演的都是东部产业转移承接者的角色,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都是在中西部生产的。”他说。

其次,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速较快凸显的是这一地区的发展潜力较大。目前中西部尤其是中部地区吸引外资增速更高,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第三是科技创新。由于东部地区土地价格较高,导致很多科创产业落地中部地区,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较低的地区均为受到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省份,除上海外,吉林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4.2%。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国家统计局在7月15日发布的新闻稿中指出,目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不稳固。

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尤其是促消费被认为是下半年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而推动消费的前提就是增加居民收入。

刘典表示,过去几年,受到整体经济环境以及行业政策影响,一些企业出现了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对于整体居民收入形成了很大冲击,所以从就业市场来说,稳就业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稳就业就是在稳居民收入。

“目前我国正在推动产业升级,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到高质量增长,过去的岗位,比如低端制造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目前在整体经济下行以及疫情的影响下,受到冲击很大。未来要通过产业升级去创造更多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岗位,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企业有一个比较有确定性的预期,从而慢慢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他说。

付一夫也表示,提升居民收入,关键在于稳就业,而稳就业的关键在于稳企业。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只有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在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方面的重要作用。

他表示,除了继续对企业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外,还应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针对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来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此外,支持自主就业,鼓励以创业来带动就业,从而促进居民增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京沪浙位居前三,中西部增速较快

今年上半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391元,名义同比增长3.3%,超过上海位列第一。

2022年5月13日,龙潭湖公园及远处CBD商务区落日风光。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9个省份超过全国18463元的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上海和浙江位列前三。

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391元,名义同比增长3.3%,超过上海位列第一。上海以38996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第二,同比下降3.4%。排名第三的浙江省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443元,同比增长4.7%。

从区域分布来看,居民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基本都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9个省份中,除重庆外,其余均被东部省份包揽。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界面新闻表示,不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本质上源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东部地区经济起飞更早,在科技实力、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就业机会、收入来源等多个方面早早建立起优势,且发展势头优于中西部地区,由此形成了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普遍高于中西部的局面。”他说。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刘典补充道,东部省份最早承接了国际上中端以上的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产业升级,比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形成了一系列产业集群,包括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等业态。此外,东部地区整体营商环境和国际化水平也比较高, 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高收入岗位。

从居民收入增速来看,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颇为强劲的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亮眼。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五个省份分别是西藏、贵州、湖北、四川和重庆,增速分别为10.4%、6.9%、6.9%、6.8%和6.4%。超过全国平均增速的16个省份中,有13个位于中西部地区。

刘典指出,中西部省份居民收入增速较快主要是三方面因素推动。

首先,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存在一定后发优势。“由于东部地区人力成本的增加,产业向内陆地区的转移较为明显,比如制造业的产业迁移,武汉,江西,陕西,重庆等扮演的都是东部产业转移承接者的角色,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都是在中西部生产的。”他说。

其次,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速较快凸显的是这一地区的发展潜力较大。目前中西部尤其是中部地区吸引外资增速更高,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第三是科技创新。由于东部地区土地价格较高,导致很多科创产业落地中部地区,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较低的地区均为受到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省份,除上海外,吉林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4.2%。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国家统计局在7月15日发布的新闻稿中指出,目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不稳固。

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尤其是促消费被认为是下半年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而推动消费的前提就是增加居民收入。

刘典表示,过去几年,受到整体经济环境以及行业政策影响,一些企业出现了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对于整体居民收入形成了很大冲击,所以从就业市场来说,稳就业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稳就业就是在稳居民收入。

“目前我国正在推动产业升级,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到高质量增长,过去的岗位,比如低端制造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目前在整体经济下行以及疫情的影响下,受到冲击很大。未来要通过产业升级去创造更多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岗位,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企业有一个比较有确定性的预期,从而慢慢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他说。

付一夫也表示,提升居民收入,关键在于稳就业,而稳就业的关键在于稳企业。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只有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在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方面的重要作用。

他表示,除了继续对企业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外,还应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针对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来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此外,支持自主就业,鼓励以创业来带动就业,从而促进居民增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