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奥纬咨询与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布了《应对中国气候挑战:为转型提供融资,实现净零未来》报告。
报告提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从2020年到2060年,预计中国在电力、钢铁、交通、建筑和房地产行业所需的绿色融资总额约为140万亿元,即年均资金需求超过3.5万亿元。这意味着按照当前融资政策,每年的资金缺口超过1.1万亿元。
资金缺口的主要来源是创新技术所需的融资,由于许多技术未经验证,为这类投资提供资金对投资者而言风险很高。
而金融服务的结构性错配放大了上述资金缺口,包括融资工具类型、交易结构和融资期限之间的错配。
报告指出,银行贷款是中国企业融资的核心,但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偏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中小企业的碳排放占比高达65%。
除资金缺口以外,报告指出中国的净零转型还面临着数据质量问题、金融供需不匹配、政策支持有待完善、缺少沿生态链合作等挑战。
根据报告,很多企业缺乏碳排放数据披露,无法核算企业的排放水平。此外,排放因子等碳计量关键指标长期未更新,数据较为过时。
在金融供需上,虽然目前很多中国金融机构已经大规模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但仍未能有效匹配产业界的转型需求,一些亟需资金的项目(如短流程炼钢)具有明显减碳价值,但未受金融机构足够关注。考虑到绿色项目较长的回报周期,产业界更期待5-8年以上的期限。
报告提到在融资方面,中国的金融创新需要发展新的期限结构、抵押要求、工具类型和组合策略,以缓解中国股权绿色融资和长期绿色信贷短缺的问题。
在政策支持上,报告指出风险情景、量化方法、信息披露等关键领域的国家标准仍有缺失,并且在不同省市,绿色相关政策和标准有一定区别。
当前,国内产业界及金融机构普遍关注标的产业和项目本身的绿色转型及其范围1/2的碳排放,往往忽视了标的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减碳举措和范围3碳排放。报告建议行业相关方需要对接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制定全面的减排目标,尤其是共同致力于减少范围3的排放。
报告重点分析了交通运输、建筑和房地产及钢铁三大高碳排放产业实现净零转型所需的技术突破及融资需求。
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国交通出行领域碳排放量为11亿公吨,占总排放量的11%,其中,中国的汽车行业,覆盖货运和客运两个领域,占四大交通运输方式(航空、公路、铁路、航运)排放总量的80%以上。报告提到实现交通出行绿色化的主要步骤是树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主导地位,加之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奥纬咨询公司估计,汽车行业净零排放转型的总资金缺口为6万亿-8万亿人民币,航空业为1万亿-2万亿人民币,航运和铁路业为1万亿人民币。
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占比约15%,略高于在GDP中的比重(14%)。报告指出这些排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建筑施工本身使用的材料,以及建筑物在生命周期内的运营。减少排放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解决能源效率的问题和在设计阶段预先使用低碳材料。
在钢铁行业,从2020年到2060年,钢铁行业在炼钢工艺优化领域面临的资金缺口约为3-4万亿元,占整个钢铁行业绿色融资缺口的一半。报告提到,如果可以广泛应用紧凑型钢铁设备,利用废钢作为原材料,使用工艺流程更短、排放更低的电炉,到2060年可以帮助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减少约8-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