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国中小学生进入暑假,如何让孩子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放松又能保持学习成为很多家长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在一年前的7月教育部发布“双减”政策,在线教育行业剧变,除了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等大型教育机构市值大幅缩水,许多老师私下开办的补习班也纷纷关停。
双减针对的是学科类培训。以往,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优势,往往不惜成本报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与此同时,受限于家庭经济因素和教育资源的短缺,许多学生又“无班可上”。
此时,教育硬件成为了承载原有教育资源的最佳载体。IDC数据显示,2021年Q3中国学生平板电脑出货量约131万台,同比增长6.9%。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讯飞在一年前将智能学习机改名为AI学习机,并且推出T10、Q20等多款产品,它会成为学习机领域的一匹黑马吗?
学习机进步了
学习机最早在2000年左右以电子词典的形态出现,主打英语单词检索和学习。相对于纸质词典来说,电子词典大大提升了单词检索的效率,在那个教育类电子产品稀缺的年代,迅速风靡全国。
到2010年左右,学习机进入2.0时代,形态主要为彩色屏幕的PDA视频机。但与上一个时代相比,受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冲击,学习类App让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成本大大降低,学习机的普及率大不如前。
在网课时代,学习机的核心卖点在于提供在线教育和服务,但本质上只是把线下辅导班搬到了线上,没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英语口语为例,英语学习一直是学习机提供的核心内容。随着国家英语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口语教学,学生们口语评分和纠正的需求大大增加。传统人力老师口语纠正的成本极高,无法适配到每一个学生。
这种背景之下,学习机的人工智能化就成为了业界发展的趋势。例如科大讯飞AI学习机T10,就提供了英文口语评分和发音纠错。通过与AI外教的对话,科大讯飞AI学习机能从准确性、完整性、流畅性、地道性等多方面对口语进行细颗粒度的评分,实时反馈口语情况,大大改善了英语口语学习中的痛点。
不仅是对话,基于35亿次学生真实作答数据,T10还实现了包含朗读、背诵、看图说话在内的多个题型的针对性评分,多方位改善学生的语言能力。
同时,针对小学生群体,科大讯飞AI学习机还考虑了学习的趣味性。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的“瑞恩熊AI英语”板块中,孩子可以以游戏和动画的方式学习英语,有效激发了孩子对于英语的兴趣。
人工智能技术在学习机上的另一个应用是答题评分。传统学习机提供题库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缺乏主观题的训练,无法全面覆盖考试内容。在AI技术的加持下,学生拍下作业,科大讯飞AI学习机就能分析错题、给出相应的知识点,并提供错题讲解。
值得一提的是,T10还是市面上少数配备手写笔的学习机,不仅更符合人机交互的直觉,也更贴合学生真实的学习场景。
相比真人老师,学习机过去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我驱动力。
这种自我驱动力的要求其实包含两方面。
一种情况是学生自我驱动力较差,学习缺乏规划。除了传统的日历工具和待办事项,科大讯飞AI学习机提供了专业的学习计划匹配。这个计划由文科的星海计划和理科的火箭计划组成,涵盖了小学初中阶段的主流教科书。数据显示,自2019年科大讯飞AI学习机小规模运营火箭计划以来,两万名学生在为期两年半的运营实验中,满意度高达95%,80%的人认为AI学习计划是有成效的。
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在学习上花了时间,但是由于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科大讯飞AI学习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AI同步精准学”。
以数学学习来说,科大讯飞AI学习机内置了小初高各地教科书的考点。通过完成少量测试题目之后,科大讯飞AI学习机会根据题目涵盖的知识点,生成相应的“知识图谱”,已掌握的知识点就是绿色,需要巩固的知识点就是黄色和红色。
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精准把握自己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免去了反复复习已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对于未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还可以一键唤出相应的学习资源,针对薄弱项反复巩固,直至掌握。
总结来说,AI同步精准学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真实呈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出了一套专属的“提升攻略”。学生只要跟着这份攻略,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巩固提升。某种程度上,科大讯飞AI学习机就像一个有着30年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在给出学生具体的学习建议的同时,还能帮助设立学习计划。
实际上,这种自适应教育才是人工智能技术给学习机带来的真正意义。每个学生的个人状况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传统教育场景下,教师很难针对每一个人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在自适应教育下,智能算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千人一面”的教学状况。
AI赋能教育
尽管科大讯飞在2020年才推出初代AI学习机,但它深耕人工智能技术的历史,已经有18年。
从1999年走出中国科学大学“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起,科大讯飞已经成长为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源头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
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难度大、研发周期长,但科大讯飞始终保持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自2010年以来,科大讯飞研发投入强度始终保持在20%以上,远超3%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标准。
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科大讯飞在2017及2019年,连续两届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其中2017年首次入榜时,位列全球第六、中国第一。
依托多年在AI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科大讯飞已经探索出了一套自适应教育的“因材施教”方案,提供了覆盖学校教学、教师发展、智慧考试、素质教育、自主学习等领域的教育全场景产品及服务体系。
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从2019年起,在科大讯飞的助力下,蚌埠市全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覆盖了全市6区3县800多所学校和6000多个班级。
根据蚌埠市教育局发布的2020年高考数据显示,通过实施智慧教育因材施教工程,12所示范校一本达线率23.79%,相比去年提升2.55%;8所深度应用学校高考一本达线率31.95%,对比2019年提升4.09%。
同样,在青岛智慧教育示范区,在采用科大讯飞的因材施教方案后,一本大学录取率提升了40%。有93.65%的调研对象认为,因材施教方案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目前,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已经在全国五万多所学校应用,服务了上亿师生。“因材施教”项目在中国公立教育体系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性的正向效果。
此外,在2021年4月,科大讯飞联合中科大陈恩红教授团队共同完成的项目“面向智能教育的自适应学习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首次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习者认知诊断通用框架,设计了契合不同场景的自适应学习推荐新技术,有利于改变千人一面的教育现状,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也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代表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
构建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规范
2021年,科大讯飞发布AI学习机的“4+1”标准,引起行业巨大反响。众多厂家跟进,纷纷将AI能力和“个性化精准学”作为产品核心卖点。但从搜集大数据、构建学习模型到输出学习建议,构建AI学习产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计算机科学、及其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整合,对研发团队要求非常高。很多产品尽管标注了AI功能,实际上却没有办法提供相应的AI能力。
今年,科大讯飞除了对于“4+1”标准的多个核心功能再升级之外,还牵头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专家、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委员吴永和共建“AI学习机”团体标准,推动AI教育智能硬件行业规范化。
吴永和表示:“一流的企业做标准,科大讯飞在这个方面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教育部在推进数字化战略行动里明确提出来,要健全整个的标准。那我想,今天的这个学习机的标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采用标准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其得以对有关产品或服务抱有一致的期望。某种意义上,科大讯飞AI学习机相当于为整个行业打了个样,因为它就是这个标准之下的原生产物。
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它不单是一门盈利生意,“教”和“育”是这个行业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大讯飞把目光更长远地着眼在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上。通过一个高度规范的团体标准,去除掉行业中的“不良噪音”,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才是AI教育智能硬件行业长久发展的正确道路。
毕竟,只有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解决实际问题,才是这个行业立足之根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