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 戴晶晶
俄罗斯削减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正不断将德国的工业推向深渊。
当地时间7月25日,德国工商联合会(DIHK)发布研究报告称,该机构共调查了3500家德国工业企业,为应对当前能源形势,约16%的企业认为自身有必要减少生产或放弃部分业务领域。
这些企业中,近四分之一已减产停产,另有四分之一在减产过程中,剩下的一半企业正在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些数字令人担忧。”德国工商联合会主席阿德里安说,它们表明能源价格持续居高不下,已对生产造成了很大负担。
2月末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大幅削减了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作为高度依赖于俄罗斯天然气的工业大国,德国需要在紧张的市场中大量购买高价天然气。
德国工商联合会的报告显示,当前只有一半的德国工业企业通过合同满足了今年的年度天然气需求;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业企业仍需购买超过三成需求的天然气。
截至当地时间7月25日收盘,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TTF天然气基准价涨11.97%,报179欧元/兆瓦时(约合人民币12.36元/立方米)。
这一价格水平较年初上涨了约150%,较去年同期增长七倍。
据彭博社7月初报道,德国工会联合会主席雅斯门·法希米警告称,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削减可能导致德国大范围的工业崩溃。
“天然气瓶颈将使全行业面临永久性崩溃的危险,包括铝、玻璃、化工等。”法希米表示。
化工行业是德国第三大工业部门,仅次于汽车制造和机械部门。
上周,德国化工协会首席执行官沃尔夫冈·斯特拉普对路透社表示,虽然化工公司在极尽所能地寻找节约天然气的方式,但效果有限。
该协会主席也在7月公开表示,如果天然气供应不足,将导致化工行业出现明显停产。
德国巴斯夫集团(BASF)曾多次警示,若天然气供应量低于最大需求的50%,巴斯夫将不得不缩减或完全关闭其在德国路德维希港的基地。
路德维希港基地是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化工综合生产基地。一旦化工厂生产受损,将冲击下游多个行业,如农业、食品、汽车、化妆品、卫生、建筑、包装、制药和电子产品等。
德国政府当前已启动天然气应急方案第二级“警报”级别,若天然气供应进一步恶化,应急方案将升级至“紧急”程度。届时,德国政府将优先分配家庭、医院等重要部门用气,减少对工业的供应。
近期欧洲天然气价格高企,与“北溪一号”削减供气量相关。
“北溪一号”是一条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天然气管道。2021年,俄罗斯向欧盟总计出口了1550亿立方米天然气,“北溪一号”的运输量占比接近四成。
7月11日-21日期间,“北溪一号”进入年度检修期停止运行,输气量降至零。
7月21日,“北溪一号”恢复了满负荷状态下四成的输气量,与7月11日停运前的流量保持一致。
当地时间7月25日,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发布公告表示,由于“北溪一号”另一台涡轮机的运作将停止,从莫斯科时间7月27日上午7点起,“北溪一号”的日流量将降至为3300万立方米/,约为满负荷产能的20%。
该管道的流量进一步下降,将对德国的的储气进程造成挑战。
日前,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公布了新的能源安全方案,要求德国的储气量在9月1日之前达到75%、11月1日之前达到95%。
截至7月24日,德国天然气储气率为66.35%。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25日,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局长穆勒表示,如果“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依然保持较低的供应量,德国无法在11月1日之前完成现有的天然气储备目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