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京智
5月27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21年度山东省工业强县名单的通知》,济宁市兖州区成为2021年度山东省十个工业强县的一员。
榜上有名,其实在意料之中。
今年,兖州区入选首批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成为济宁市唯一入选区县。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天意机械、芯诺电子入选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力轮胎、联诚精密入选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金大丰机械、华勤钢丝绳、益海嘉里入选省绿色工厂,入选数量均居全市第一;恒升机械、乾通建材等1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意机械、通力轮胎、联诚精密被列入省第一批DCMM贯标试点企业;太阳纸业获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自今年初兖州区推进二次创业以来,可谓亮点频现,既印证兖州近年来的发展思路,也透露出区域未来的发展特征。
逆势上扬的兖州工业
1-4月份,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工业总产值完成258.7亿元,净增28.6亿元,增长12.4%。一季度,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8%,占比提高幅度17.3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较去年同期多7家。
这与当前停滞的经济形势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工业运行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3月份,受内外部环境超预期变化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至5.0%,增速较前2个月放缓2.5个百分点。不难看出,兖州的工业经济走势明显高于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维稳已是不易,兖州区的逆势增长也更值得人们思考。
当我们将目光投注于兖州这座城市的特质,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
兖州是资源型城市,也是老牌工业强县,工业产业占GDP比重极高,据统计,去年兖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930亿元,占全市的20.2%。在经济下行之下,工业产业的强韧也就显现出来——以工业主导的第二产业在面对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时,往往会体现出更强的稳定性,而这无疑构成了当下兖州城市发展优势。

兖州工业能有如此规模,除却资源丰富的城市基因之外,还离不开兖州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兖州区政府大力度推进助企攀登,以推动工业产业发展,印发《济宁市制造强市建设兖州区指挥部实施方案》,组建“1+5+9”工作架构,完善“三库一档案”(重点项目库、要素资源库、问题纾解库和攀登企业档案),成立镇街驻企攀登小组,建立“市区镇企”四位一体推进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兖州区创新举办了“书记区长企业家恳谈日”活动,在全区形成“企业下单、政府派员、现场办公”的全链条解决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已在6个镇街组织开展活动,58家企业的96项问题已全部在规定时限内解决或按规定时序推进中。
良好的机制为工业产业的发展带去了强大的助力,据悉,兖州区累计帮助企业争取土地指标621亩,新增发放贷款12.97亿元。而在推进过程中,攀登企业规模也由34家扩展到76家,强企工程落实到位,且效果显著。
工业强区下的产业变革
今年上半年,太阳纸业年产5万吨特种纸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正式投产,神州轮胎600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轿车轮胎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也在加速推进,芯诺电子年产300万片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生产线项目部分生产线已投产,6英寸功率芯片良品率达到99.8%,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接连不断的企业动态所体现出的几乎都是企业对于自身产业的升级改造,其蕴含着兖州产业未来走向高端化发展趋势,这也透露着兖州区的发展理念——工业想要引领兖州城市发展,仅仅凭借庞大的规模是不够的,也需要产业质量的提升。

今年以来,兖州区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大抓制造业、大抓发展,着力在产业聚集、项目提质、要素保障、创新驱动上攻坚发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打造链条矩阵,培育核心产业集群。坚持将工作核心由“重点企业体量膨胀”向“培育核心产业链条”延伸,突出抓好“2+2”优势产业集群提升。
兖州区利用大数据技术绘制全区造纸、数控机床、农机和锂电池4个产业的产业图谱;组织专班围绕宁德时代上下游产业链开展本土企业及招商企业梳理,提前开展可行性研究,研究设计规划布局。起草《兖州区推进纸制品产业发展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本地21家纸制品企业逐一调研,指导企业形成三年发展计划。
此外,兖州区也积极深入产业挖掘技改潜能,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数字化改造技改提升三大工程。对总投资269亿元的102个技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27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52个续建项目顺利推进。太阳纸业、联诚精密等15个项目列入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导向目录,益海嘉里、今麦郎面品等17个项目列入市百项重点技改项目库,太阳纸业、神州轮胎、联诚精密等3家企业纳入省“技改专项贷”项目库。

兖州工业发展至今,既存在先天的优势,也离不开后天的投入,强劲的工业实力带给了兖州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底蕴,产业的变革成效初显,未来也更值得期待。
绿色发展的理念转身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兖州是资源型城市,工业的发展有赖于煤矿等资源的开采利用,在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区域的生态保护造成了压力。所以对于兖州而言,绿色制造并不仅仅是与国家政策的紧密贴合,更对城市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
近年来,兖州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绿色工厂培育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为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兖州区致力于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使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了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下,全区共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数量3家,“绿色设计产品”2个,总数量居济宁市第一名,完成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产业变革。
如今的兖州,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产业发展,打破城市发展瓶颈,逐渐走出昔日煤城的“阴影”,打造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绿色样板。
从拼“资源”到拼“创新”,从拼“规模”到强“实力”,补齐了短板的兖州,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就近在咫尺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