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脖子上胳膊上都有皱纹,这就是老啊,仅此而已|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脖子上胳膊上都有皱纹,这就是老啊,仅此而已|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张怡微、闭经、性别歧视、爱欲、妇女史、古船、寄生生物……

记者 | 徐鲁青

编辑 | 黄月

《四合如意》

张怡微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7

继2017年长篇小说《细民盛宴》与2020年的短篇小说集《家族试验》之后,张怡微开始了她重要的写作计划“机器与世情”。在新书《四合如意》里,她通过十二篇短篇小说,描摹了“社交媒体一代”的生活与情感变迁。

张怡微关于“机器与世情”的话题思考,起源于作家琼瑶晚年经历的一场伦理风波。2017年,琼瑶因为丈夫临终住院时是否插鼻胃管,与丈夫的子女产生了纠纷。她认为,应该放弃以插管形式维持丈夫的生命体征,免去他去世前的痛苦。

当维持生命体征的医疗器械将要剥夺病人自然死亡的“自由”,文学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会是什么?这一问题成为了小说集《四合如意》的构思起点,张怡微从中延展开一系列由“机器”生发的伦理问题。从呼吸机到朋友圈,从Siri到人造娃娃,她在多元的主题里探求真实世界的生计与虚拟世界的历险,试图用文学创作重新赋形我们的生命体验。

《比萨斜塔》

[俄]娜杰日达·普图什金娜 著 王丽丹 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7

妻子:(愤怒地)我要离开你!离婚申请晚些时候递交!

[停顿。]

丈夫:(恼火地)真能选时间!球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俄罗斯当代剧作家普图什金娜擅长用幽默荒诞的笔调,描写女性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与愤怒,呈现婚姻家庭中难以逃脱的日常。《比萨斜塔》一书收录了她的五部代表剧作,它们均创作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新体制过渡的时期。剧本呈现出了历史巨变中俄罗斯人面临的现实境遇:靠打零工维持的生活、女性戏剧性的命运、被撼动的男性气质、“生活在别处”的向往,也勾勒出无可奈何的家庭生活——“家庭生活就像那座比萨斜塔——倾斜,倾斜,但好像永远都不会倒下。”

普图什金娜坦言,她在得知出版社想推出自己的五部剧本时感到有些惊讶,因为如今大多数读者已经不爱读剧本了。她回忆道,20世纪70年代是戏剧的鼎盛时期,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的她,每月都会去报刊亭抢前苏联的《戏剧》杂志:“无论冬夏,这几天我都会走近书报亭询问杂志。他们回答我说:‘今天没有。明天来吧。’我便明天,后天,大后天一遍又一遍地去问。最后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杂志,怀抱着它往家走。我飘飘然,幸福无比。”她相信好剧本自有吸引读者的力量:“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读剧本。这样的时代可能重来吗?可能。如果重新出现有趣的剧本。这迟早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闭经记》

[日] 伊藤比吕美 著 蕾克 译
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7

日本作家与诗人伊藤比吕美很擅长描写月经,她赋徘句:“经血啊,淅淅沥沥无精打采,透着寂寞。”她写更年期时月经偶来时的开心:“赤红的血好似夜空中绽放的辉煌烟花,运动会上随风飘扬的旗帜,完全是种喜庆。”她描绘自己闭经后服用荷尔蒙药物,等到了被延长的月经,“几天后,仿佛听到了远方传来的战鼓,闻到了黄昏前隐约的雨气,要来了要来了,躁动之后,啊,那种熟悉的感觉!血滴了下来。” 或许正因如此,日本小说家濑户内寂听曾这样赞美比吕美:“诗人连经血都是七彩的。”

《闭经记》不只关于闭经,伊藤比吕美的笔触蔓延到更年期生活的角角落落,用诙谐幽默的笔触记录了自己身体和生活:衰老、闭经、照护丧亲、丧失性魅力,以及再也减不掉的赘肉与失控的更年期……她的更年期叙事并非刻板印象里的压抑焦躁,反而迸发出汹涌的自由。

“数不清的皱纹就像水面碎波一样无力地从我的脖子、胳膊和小腹部淌下,就这样吧,没关系的,这并不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周围的女友们也和我一样,脖子上胳膊上都有皱纹,这就是老啊,仅此而已。”

《看不见的女性》

[英]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 著 詹涓 译
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2022-8

厕所设计不考虑女性需要更长的如厕时间;空调温度设置以男性的代谢率为准;语音识别软件通常被设置为男性音调,识别男声的成功率比女声高70%;因为汽车碰撞测试假人几十年来都以男性为基准,女性遭遇车祸受轻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71%,重伤可能性高出47%,死亡率高出17%;因为相当多的药物实验未将女性纳入研究,男性身体被用来代表全人类,对于某些药物,女性服用后的效果远不如男性。

《看不见的女性》用数据和事例告诉我们,世界看似“性别中立”,实际上是为男性而造。父权制不是一种想象,而是真实存在的,让全世界一半人口被无视、被消声的制度。它让性别歧视存在于每一间厕所、每一趟公交、每一次凝视里,存在于你我生活的每一处隐秘角落里。

《论爱欲》

汪民安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7

“在那一瞬间,潜藏在我内心深处的生命的精灵开始激烈的震颤,连身上最小的脉管也可怕地悸动起来,它抖抖索索地说了这些话:比我更强有力的神前来主宰我了。”当但丁第一次遇到贝雅特丽齐时,他如此描述爱的降临。

爱是什么?苏格拉底和基督教通过爱来达成不朽从而抵制死亡;薄伽丘沉浸于性爱的游戏追逐来忘却死亡;对巴迪欧来说,爱是两个人的相遇打破各自的同一性,并获得多样性的真理和目光……

在《论爱欲》一书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汪民安梳理了两千余年来西方思想史中有关爱欲的讨论。从柏拉图到薄伽丘,从黑格尔到巴迪欧,汪民安书写前现代时期人类崇尚真理、勇于追求尘世之爱,也关心活在世俗理性的庞大阴影之下的现代人,如何摆脱工具理性对爱的驯服。        

《缀珍录:18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

[美]曼素恩 著 定宜庄 颜宜葳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6

以妇女为中心来研究盛清时代会有什么不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学荣休教授曼素恩(Susan Mann)在《缀珍录:18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中提出了这一问题。大多数史料都由男性书写,当我们试图去理解女性自身的思想与信仰的时候,会发现身处重重迷雾之中。如何对待史料和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性别问题,是曼素恩在《缀珍录》中探索的重要主题。

曼素恩研究了18世纪及其前后(1683—1839)江南地区妇女的人生历程、诗词写作、劳动、宗教活动的各个方面,将女性置于盛清时代的中心。她认为,“市民社会”概念再加入女性视角后漏洞百出,因为它有系统地将妇女排除在外。她也批评西方学者构建的中国现代妇女史研究范式——在“冲击-回应”模式中看待中国妇女解放,将其叙述为受西方式教育和受西方改革运动影响的故事。借由她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妇女史在史学研究里不可忽略的价值,以及性别关系可以如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造舟记》

许路 著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7

生产技术史学者许路回忆幼时,来自福建诏安老家的大帆船,时常停靠在他生活的厦门鹭江道码头附近。那时父亲会带他一起上船,与老家来的船员朋友围坐在甲板上聊天,“黄昏的橘色光线裹在缭索上,随着海风跳跃,世界弥漫在淡淡的海腥气和有节奏的涛声中。”后来,诏安的大帆船不再来了,许路想,那或许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后一批航海运输木帆船,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初走到尽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许路想找到一艘老式木帆船,驾着它重新出海,环绕地球一周。《造舟记》记录了他的古船复原壮举。他走访了3324千米的福建海岸线,发现传统造船地,并找到废弃已久的旧木船。他也驾驶中式传统帆船航行、测绘并研究其历史。《造舟记》集合了许路从发起古船复原计划,到试航与失事的过程,收纳了他对中式帆船遗存的调查与搜集。在中国传统帆船濒临消亡的最后时刻,许路希望能抢救式整理民间遗存的古老造船技艺。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寄生生物如何操纵人类与社会

[美] 凯瑟琳·麦考利夫 著 袁祎 译
理想国·山西教育出版社 2022-5

外来寄生虫入侵人类宿主,在体内繁殖并迅速扩散,最后迫使人类服从它们的命令……科幻小说里的常见桥段并非空中楼阁。实际上,人体身上的微生物群落总数超过100万亿,比人体的细胞数量高出了10倍,来源于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数量比我们自己的遗传物质多150倍。“直白地说就是你体内90%的组成都不是你。……你可以说我们每个人体内都生长着一座雨林。”《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作者、美国科普作家凯瑟琳·麦考利夫如是说。

凯瑟琳在本书中提出,过去我们总认为寄生虫是低等、退化的生命形式,然而一些新的发现和研究发现,我们实则都处在寄生生物的操纵之下。寄生虫很可能使我们性情大变,甚至让我们精神失常。寄生生物也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饮食习惯、择偶倾向、信仰习俗,甚至政府公共政策。我们发现,人类能控制的地方远比想象的要少得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脖子上胳膊上都有皱纹,这就是老啊,仅此而已|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张怡微、闭经、性别歧视、爱欲、妇女史、古船、寄生生物……

记者 | 徐鲁青

编辑 | 黄月

《四合如意》

张怡微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7

继2017年长篇小说《细民盛宴》与2020年的短篇小说集《家族试验》之后,张怡微开始了她重要的写作计划“机器与世情”。在新书《四合如意》里,她通过十二篇短篇小说,描摹了“社交媒体一代”的生活与情感变迁。

张怡微关于“机器与世情”的话题思考,起源于作家琼瑶晚年经历的一场伦理风波。2017年,琼瑶因为丈夫临终住院时是否插鼻胃管,与丈夫的子女产生了纠纷。她认为,应该放弃以插管形式维持丈夫的生命体征,免去他去世前的痛苦。

当维持生命体征的医疗器械将要剥夺病人自然死亡的“自由”,文学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会是什么?这一问题成为了小说集《四合如意》的构思起点,张怡微从中延展开一系列由“机器”生发的伦理问题。从呼吸机到朋友圈,从Siri到人造娃娃,她在多元的主题里探求真实世界的生计与虚拟世界的历险,试图用文学创作重新赋形我们的生命体验。

《比萨斜塔》

[俄]娜杰日达·普图什金娜 著 王丽丹 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7

妻子:(愤怒地)我要离开你!离婚申请晚些时候递交!

[停顿。]

丈夫:(恼火地)真能选时间!球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俄罗斯当代剧作家普图什金娜擅长用幽默荒诞的笔调,描写女性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与愤怒,呈现婚姻家庭中难以逃脱的日常。《比萨斜塔》一书收录了她的五部代表剧作,它们均创作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新体制过渡的时期。剧本呈现出了历史巨变中俄罗斯人面临的现实境遇:靠打零工维持的生活、女性戏剧性的命运、被撼动的男性气质、“生活在别处”的向往,也勾勒出无可奈何的家庭生活——“家庭生活就像那座比萨斜塔——倾斜,倾斜,但好像永远都不会倒下。”

普图什金娜坦言,她在得知出版社想推出自己的五部剧本时感到有些惊讶,因为如今大多数读者已经不爱读剧本了。她回忆道,20世纪70年代是戏剧的鼎盛时期,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的她,每月都会去报刊亭抢前苏联的《戏剧》杂志:“无论冬夏,这几天我都会走近书报亭询问杂志。他们回答我说:‘今天没有。明天来吧。’我便明天,后天,大后天一遍又一遍地去问。最后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杂志,怀抱着它往家走。我飘飘然,幸福无比。”她相信好剧本自有吸引读者的力量:“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读剧本。这样的时代可能重来吗?可能。如果重新出现有趣的剧本。这迟早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闭经记》

[日] 伊藤比吕美 著 蕾克 译
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7

日本作家与诗人伊藤比吕美很擅长描写月经,她赋徘句:“经血啊,淅淅沥沥无精打采,透着寂寞。”她写更年期时月经偶来时的开心:“赤红的血好似夜空中绽放的辉煌烟花,运动会上随风飘扬的旗帜,完全是种喜庆。”她描绘自己闭经后服用荷尔蒙药物,等到了被延长的月经,“几天后,仿佛听到了远方传来的战鼓,闻到了黄昏前隐约的雨气,要来了要来了,躁动之后,啊,那种熟悉的感觉!血滴了下来。” 或许正因如此,日本小说家濑户内寂听曾这样赞美比吕美:“诗人连经血都是七彩的。”

《闭经记》不只关于闭经,伊藤比吕美的笔触蔓延到更年期生活的角角落落,用诙谐幽默的笔触记录了自己身体和生活:衰老、闭经、照护丧亲、丧失性魅力,以及再也减不掉的赘肉与失控的更年期……她的更年期叙事并非刻板印象里的压抑焦躁,反而迸发出汹涌的自由。

“数不清的皱纹就像水面碎波一样无力地从我的脖子、胳膊和小腹部淌下,就这样吧,没关系的,这并不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周围的女友们也和我一样,脖子上胳膊上都有皱纹,这就是老啊,仅此而已。”

《看不见的女性》

[英]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 著 詹涓 译
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2022-8

厕所设计不考虑女性需要更长的如厕时间;空调温度设置以男性的代谢率为准;语音识别软件通常被设置为男性音调,识别男声的成功率比女声高70%;因为汽车碰撞测试假人几十年来都以男性为基准,女性遭遇车祸受轻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71%,重伤可能性高出47%,死亡率高出17%;因为相当多的药物实验未将女性纳入研究,男性身体被用来代表全人类,对于某些药物,女性服用后的效果远不如男性。

《看不见的女性》用数据和事例告诉我们,世界看似“性别中立”,实际上是为男性而造。父权制不是一种想象,而是真实存在的,让全世界一半人口被无视、被消声的制度。它让性别歧视存在于每一间厕所、每一趟公交、每一次凝视里,存在于你我生活的每一处隐秘角落里。

《论爱欲》

汪民安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7

“在那一瞬间,潜藏在我内心深处的生命的精灵开始激烈的震颤,连身上最小的脉管也可怕地悸动起来,它抖抖索索地说了这些话:比我更强有力的神前来主宰我了。”当但丁第一次遇到贝雅特丽齐时,他如此描述爱的降临。

爱是什么?苏格拉底和基督教通过爱来达成不朽从而抵制死亡;薄伽丘沉浸于性爱的游戏追逐来忘却死亡;对巴迪欧来说,爱是两个人的相遇打破各自的同一性,并获得多样性的真理和目光……

在《论爱欲》一书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汪民安梳理了两千余年来西方思想史中有关爱欲的讨论。从柏拉图到薄伽丘,从黑格尔到巴迪欧,汪民安书写前现代时期人类崇尚真理、勇于追求尘世之爱,也关心活在世俗理性的庞大阴影之下的现代人,如何摆脱工具理性对爱的驯服。        

《缀珍录:18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

[美]曼素恩 著 定宜庄 颜宜葳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6

以妇女为中心来研究盛清时代会有什么不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学荣休教授曼素恩(Susan Mann)在《缀珍录:18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中提出了这一问题。大多数史料都由男性书写,当我们试图去理解女性自身的思想与信仰的时候,会发现身处重重迷雾之中。如何对待史料和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性别问题,是曼素恩在《缀珍录》中探索的重要主题。

曼素恩研究了18世纪及其前后(1683—1839)江南地区妇女的人生历程、诗词写作、劳动、宗教活动的各个方面,将女性置于盛清时代的中心。她认为,“市民社会”概念再加入女性视角后漏洞百出,因为它有系统地将妇女排除在外。她也批评西方学者构建的中国现代妇女史研究范式——在“冲击-回应”模式中看待中国妇女解放,将其叙述为受西方式教育和受西方改革运动影响的故事。借由她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妇女史在史学研究里不可忽略的价值,以及性别关系可以如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造舟记》

许路 著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7

生产技术史学者许路回忆幼时,来自福建诏安老家的大帆船,时常停靠在他生活的厦门鹭江道码头附近。那时父亲会带他一起上船,与老家来的船员朋友围坐在甲板上聊天,“黄昏的橘色光线裹在缭索上,随着海风跳跃,世界弥漫在淡淡的海腥气和有节奏的涛声中。”后来,诏安的大帆船不再来了,许路想,那或许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后一批航海运输木帆船,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初走到尽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许路想找到一艘老式木帆船,驾着它重新出海,环绕地球一周。《造舟记》记录了他的古船复原壮举。他走访了3324千米的福建海岸线,发现传统造船地,并找到废弃已久的旧木船。他也驾驶中式传统帆船航行、测绘并研究其历史。《造舟记》集合了许路从发起古船复原计划,到试航与失事的过程,收纳了他对中式帆船遗存的调查与搜集。在中国传统帆船濒临消亡的最后时刻,许路希望能抢救式整理民间遗存的古老造船技艺。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寄生生物如何操纵人类与社会

[美] 凯瑟琳·麦考利夫 著 袁祎 译
理想国·山西教育出版社 2022-5

外来寄生虫入侵人类宿主,在体内繁殖并迅速扩散,最后迫使人类服从它们的命令……科幻小说里的常见桥段并非空中楼阁。实际上,人体身上的微生物群落总数超过100万亿,比人体的细胞数量高出了10倍,来源于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数量比我们自己的遗传物质多150倍。“直白地说就是你体内90%的组成都不是你。……你可以说我们每个人体内都生长着一座雨林。”《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作者、美国科普作家凯瑟琳·麦考利夫如是说。

凯瑟琳在本书中提出,过去我们总认为寄生虫是低等、退化的生命形式,然而一些新的发现和研究发现,我们实则都处在寄生生物的操纵之下。寄生虫很可能使我们性情大变,甚至让我们精神失常。寄生生物也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饮食习惯、择偶倾向、信仰习俗,甚至政府公共政策。我们发现,人类能控制的地方远比想象的要少得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