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次性内窥镜大风起,国内玩家的布局之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次性内窥镜大风起,国内玩家的布局之争

在分级诊疗的机遇下,一次性内窥镜正迎来发展良机

图片来源:Unsplash-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文|氨基财经

由于起步晚等诸多因素,国内大部分创新器械领域仍落后于海外。不过,在一次性内窥镜领域,国内器械企业却能与海外药企“同台竞技”。

截至目前,国内包括普生、英诺伟、幸福工场、北方腾达等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经在产品端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还有亚虹医药、华芯生物等企业,通过引进或合作的方式,拥有了具有竞争力产品。

“2024年,全球一次性内窥镜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Boston Scientific预测。这意味着,从全球范围来看,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已经成为风口。

国内或许也不会缺席。原因在于,目前一次性内窥镜产品普及率虽不高,但在分级诊疗的机遇下,其正迎来发展良机。那么,谁又能在国内市场胜出呢?

年复合增长率超15%,国内内窥镜市场221亿

在医疗器械领域,内窥镜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根据Evaluate MedTech和国元证券研究所测算,2017年全球内窥镜市场销售规模为206亿美元,2021年市场规模达260亿美元。

国内市场也不逊色。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据和国元证券研究所测算,2018年中国内窥镜市场销售额达到221亿元,2014年-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5.08%,高于全球内窥镜市场增速。

这也不让人意外。运用内镜诊疗技术,医生可以在内镜下进行组织活检、息肉切除、狭窄扩张等检查和治疗,现已成为全球医疗机构众多临床专业日常诊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以及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未来我国内窥镜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而就在内窥镜市场持续向上的同时,“搅局者”一次性内窥镜已悄然出现。

美柏医健预测,除去部分暂时还不能作为一次性耗材使用的科室内镜,我国一次性内窥镜有超6000万例的潜在诊疗量。显然,一次性内窥镜正在成为不容忽视的风口。

下一个风口:一次性内窥镜

一次性内窥镜之所以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原因在于其优势已被临床、市场验证。

临床方面,传统复用式的内窥镜存在重复使用后的交叉感染风险。由于内窥镜结构中包含多个小而长的开放通道,难以彻底清洁、消毒,这导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问题。

美国健康研究协会曾提到,从2000年到2015年,美国同行评审文献中披露的内窥镜交叉感染案例中,涉及交叉感染人数达147人。

这背后,极易引发医患纠纷。而一次性内窥镜,则可以完美规避这一风险。

市场方面,一次性内窥镜更具成本优势。传统内窥镜有着“购置成本高、维护成本高,周转效率低”的两高一低特点,导致综合成本较高。

并且,传统内窥镜在经过反复的消毒处理后,影像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短,这又在无形中进一步推高了其使用成本。

而一次性内窥镜虽然单次使用成本较高,但传统内窥镜若加上综合上述所有分摊成本,实际使用成本并不占优势。

综合因素作用下,一次性内窥镜近年来热度越来越高。

玩家布局各不同,谁能乘风而起?

较好的市场前景,自然也吸引了众多国内企业入局一次性内窥镜。

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已经内卷。原因在于,按内窥镜所到达的部位不同进行分类,种类繁多,包括:

耳鼻、口腔内窥镜、牙科内窥镜、神经镜、尿道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电切镜、腹腔镜、关节镜、血管内腔镜、鼻窦镜、喉镜等。

不同企业因为自身优势不同,布局也有所差异。例如,瑞派医疗进行的是大而全的布局,产品发展规划覆盖泌尿外科、妇科、耳鼻喉科、消化科、呼吸科、普外科等。

瑞派医疗在2020年获批了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及一次性电子膀胱内窥镜注册证;英诺伟则更倾向于消化内镜和泌尿外科的布局;2020年,安清医疗获批了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并已于前期开展海外销售。

上文提及的亚虹医药,则是一家创新药公司,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诊疗一体化布局,即诊疗不分家,提供从诊断、治疗、随访、患者管理的全周期服务,帮助患者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花费,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一布局有利于各产品线进行协同推广销售,提高推广和销售效能,树立公司在泌尿生殖市场的领导地位。

在膀胱癌领域,公司已完成创新药布局,其MetAP2 抑制剂正处于全球三期临床阶段,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口服类药物,兼顾疗效与依从性,竞争优势较为明显;除此之外,全球唯一获批的辅助膀胱癌诊断或手术的显影剂产品APL-1706在国内也即将开启三期临床。

从“诊疗一体化”布局这一视角出发,亚虹医药在治疗领域发力的同时,也需要在“诊断”环节补强实力。

基于此,亚虹医药又从美国优威引进了用于诊断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一次性内窥镜产品,进一步完善了诊疗一体化战略的“闭环”布局,使得整个产品管线能够形成更好的协同效应。

中国患者基数大,且一次性内窥镜产品普及率并不高,特别是在广大的基层地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率先卡位无疑考验每一家药械企业的智慧。

谁能乘风而起?让我们继续关注下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次性内窥镜大风起,国内玩家的布局之争

在分级诊疗的机遇下,一次性内窥镜正迎来发展良机

图片来源:Unsplash-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文|氨基财经

由于起步晚等诸多因素,国内大部分创新器械领域仍落后于海外。不过,在一次性内窥镜领域,国内器械企业却能与海外药企“同台竞技”。

截至目前,国内包括普生、英诺伟、幸福工场、北方腾达等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经在产品端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还有亚虹医药、华芯生物等企业,通过引进或合作的方式,拥有了具有竞争力产品。

“2024年,全球一次性内窥镜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Boston Scientific预测。这意味着,从全球范围来看,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已经成为风口。

国内或许也不会缺席。原因在于,目前一次性内窥镜产品普及率虽不高,但在分级诊疗的机遇下,其正迎来发展良机。那么,谁又能在国内市场胜出呢?

年复合增长率超15%,国内内窥镜市场221亿

在医疗器械领域,内窥镜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根据Evaluate MedTech和国元证券研究所测算,2017年全球内窥镜市场销售规模为206亿美元,2021年市场规模达260亿美元。

国内市场也不逊色。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据和国元证券研究所测算,2018年中国内窥镜市场销售额达到221亿元,2014年-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5.08%,高于全球内窥镜市场增速。

这也不让人意外。运用内镜诊疗技术,医生可以在内镜下进行组织活检、息肉切除、狭窄扩张等检查和治疗,现已成为全球医疗机构众多临床专业日常诊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以及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未来我国内窥镜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而就在内窥镜市场持续向上的同时,“搅局者”一次性内窥镜已悄然出现。

美柏医健预测,除去部分暂时还不能作为一次性耗材使用的科室内镜,我国一次性内窥镜有超6000万例的潜在诊疗量。显然,一次性内窥镜正在成为不容忽视的风口。

下一个风口:一次性内窥镜

一次性内窥镜之所以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原因在于其优势已被临床、市场验证。

临床方面,传统复用式的内窥镜存在重复使用后的交叉感染风险。由于内窥镜结构中包含多个小而长的开放通道,难以彻底清洁、消毒,这导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问题。

美国健康研究协会曾提到,从2000年到2015年,美国同行评审文献中披露的内窥镜交叉感染案例中,涉及交叉感染人数达147人。

这背后,极易引发医患纠纷。而一次性内窥镜,则可以完美规避这一风险。

市场方面,一次性内窥镜更具成本优势。传统内窥镜有着“购置成本高、维护成本高,周转效率低”的两高一低特点,导致综合成本较高。

并且,传统内窥镜在经过反复的消毒处理后,影像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短,这又在无形中进一步推高了其使用成本。

而一次性内窥镜虽然单次使用成本较高,但传统内窥镜若加上综合上述所有分摊成本,实际使用成本并不占优势。

综合因素作用下,一次性内窥镜近年来热度越来越高。

玩家布局各不同,谁能乘风而起?

较好的市场前景,自然也吸引了众多国内企业入局一次性内窥镜。

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已经内卷。原因在于,按内窥镜所到达的部位不同进行分类,种类繁多,包括:

耳鼻、口腔内窥镜、牙科内窥镜、神经镜、尿道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电切镜、腹腔镜、关节镜、血管内腔镜、鼻窦镜、喉镜等。

不同企业因为自身优势不同,布局也有所差异。例如,瑞派医疗进行的是大而全的布局,产品发展规划覆盖泌尿外科、妇科、耳鼻喉科、消化科、呼吸科、普外科等。

瑞派医疗在2020年获批了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及一次性电子膀胱内窥镜注册证;英诺伟则更倾向于消化内镜和泌尿外科的布局;2020年,安清医疗获批了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并已于前期开展海外销售。

上文提及的亚虹医药,则是一家创新药公司,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诊疗一体化布局,即诊疗不分家,提供从诊断、治疗、随访、患者管理的全周期服务,帮助患者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花费,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一布局有利于各产品线进行协同推广销售,提高推广和销售效能,树立公司在泌尿生殖市场的领导地位。

在膀胱癌领域,公司已完成创新药布局,其MetAP2 抑制剂正处于全球三期临床阶段,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口服类药物,兼顾疗效与依从性,竞争优势较为明显;除此之外,全球唯一获批的辅助膀胱癌诊断或手术的显影剂产品APL-1706在国内也即将开启三期临床。

从“诊疗一体化”布局这一视角出发,亚虹医药在治疗领域发力的同时,也需要在“诊断”环节补强实力。

基于此,亚虹医药又从美国优威引进了用于诊断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一次性内窥镜产品,进一步完善了诊疗一体化战略的“闭环”布局,使得整个产品管线能够形成更好的协同效应。

中国患者基数大,且一次性内窥镜产品普及率并不高,特别是在广大的基层地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率先卡位无疑考验每一家药械企业的智慧。

谁能乘风而起?让我们继续关注下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