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飞信陨落,并没有惊醒运营商的社交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飞信陨落,并没有惊醒运营商的社交梦

如果不洞悉飞信失败的内外因,运营商新的社交梦,或许依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文|新媒科技评论

微信曾经的“大哥”飞信,将成为历史的尘埃。

2022年7月15日,中国移动和飞信发布公告称,和飞信将于2022年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届时,用户将无法登陆以及使用和飞信。

随后,“和飞信将停止服务”的话题被众多怀旧的网友推上微博热搜榜。截止发稿,该话题共收获了3220万次阅读,众多网友纷纷表示,“勾起了自己大学和高中时代的回忆”。

虽然时至今日,微信已成为国民社交平台,但在微信诞生之前,飞信曾承载运营商的社交梦,并取得一定成绩。

不过站在2022年中这个时间节点回望,飞信败给微信也不是偶然。如果不洞悉飞信失败的内外因,运营商新的社交梦,或许依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曾是时代的宠儿

让我们把时间的轮盘拨回到2007年。此时,虽然QQ已经运营多年,但是受限于带宽以及终端发展水平,腾讯很难满足用户的即时通讯需求。

以2009年移动动感地带的网聊套餐为例,一个月28元,只拥有30MB的流量;套餐外流量资费为1元/MB。

由于流量资费过于高昂,大部分人都主动选择使用短信进行社交沟通。中国信息产业部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5921亿条,同比增长37.8%。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2007年5月,中国移动推出了可以免费发短信的飞信。官方资料显示,飞信用户可以在PC端、移动端,乃至WAP网页给其他手机用户免费发送短信,无论对方的手机是否连接网络,都能收到短信。

正是因为切中了用户的刚需,飞信开始迅速成长。有数据显示,2010年前后,飞信的注册用户超5亿,活跃用户数超9000万,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社交平台。

不过第二年,飞信就遇到了宿敌微信。2011年1月21日,腾讯正式推出即时通信软件微信。仅五个月时间,微信就收获约四五百万用户。2012年9月,微信官方发布消息称,“微信用户数突破2亿”。

与高歌猛进的微信形成截然反差,飞信开始逐步走向没落。

飞信的运营公司神州泰岳的经营数据显示,2008年,飞信为后者贡献了76.97%的利润,但是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15%。北京商报也曾报道,2015年4月,手机飞信人均业务量仅为29条,相较于2014年末的42条下降30.95%。

飞信输得不冤

虽然得益于中国移动的赋能,飞信免费发短信的产品创新,准确地切中了用户的刚需,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移动背后的种种利益博弈,也为日后飞信覆灭埋下了伏笔。

财报显示,2007年,中国移动营收3569.59亿元,同比增长20.9%;净利润871亿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增值业务营收916.09亿元,同比增长32.2%,占营运收入的比重达到25.7%,短信业务收入为419.35亿元,短信普及率达94.6%。

可以说,中国移动已经通过短信业务为基础,“移动梦网”等业务为增长极,探索出了一条可以躺着赚钱的成长路径。在此路径下,中国移动和核心目标不是进行移动化转型,而是需要不断地拉取新用户使用自家的短信业务。

事实上,这正是飞信的首要目的。前文提到,飞信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免费发短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特权”只针对中国移动生态内的闭环沟通。电信和联通的用户不光不能注册飞信,飞信给此二者用户发短信还要收费。

在此背景下,中国移动也确实不断地吸引电信和网通的用户。2007年,电信和网通的用户流失量为682万,而中国移动则高歌猛进,全年增长6810.7万户,用户总数达3.69亿。

虽然2012年5月,飞信彻底向电信和联通开放,但是很遗憾,此时微信即将拥有2亿用户。

微信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超越飞信,不光是因为飞信固步自封,也与腾讯为微信打造众多创新性功能有一定联系。

以视频通话功能为例,微信最早于2012年7月19日上线该功能。直到2013年12月,飞信才上线类似的功能。考虑到微信还迎合用户的喜好,加入了摇一摇、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等可以增加使用时长和打开率的功能。因此,用户会很自然地抛弃飞信转战微信。

其实功能的迭代,恰恰昭示了飞信背后运营方的战斗力难以比肩微信的运营方。众所周知,微信从诞生至今,都是张小龙带领的产研团队负责的。但是飞信背后却有多个主导者。

钛媒体曾援引飞信前员工消息称,飞信“是一个非典型委托代理机制样本”。中国移动只是飞信的投资方,飞信的开发方是神州泰岳,具体的运营又由互联网基地负责。至于飞信在各省的推广,则交由中国移动各省公司负责。

考虑到中国移动本身就没有太强的动力推动飞信进行移动化转型,如此多的利益方,显然也难以让飞信成长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基建”。

5G消息接棒

虽然飞信即将停止运营,但中国移动或许并不会认为自己的社交梦就此梦碎。早在2018年,中国移动就联合其他运营商以及智能手机厂商布局“5G消息”。2022年初,5G消息正式商用。

官方资料显示,5G消息是运营商的一种基础电信服务,基于IP技术实现业务体验的飞跃,支持的媒体格式更多,表现形式更丰富。

简而言之,5G消息就是基于手机号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在5G消息中发送图片、视频等内容,并且还可以和企业账号进行富媒体交互。

中国移动在2018年前后布局5G消息不是偶然,因为其看到了移动网络的升级浪潮,可能给社交市场带来一定的变革契机。

作为对比,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三张3G牌照。问世于2011年的微信,恰逢3G网络逐渐爆发,移动带宽提速,因而才可能给用户提供语音通话、照片分享等革命性的功能。

同样的道理,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运营商颁发5G牌照。考虑到5G网络具备高带宽、低延迟等优点,因此,其很可能进一步催生出新的社交平台。

但是诚如我们所见,尽管5G网络已经正式商用三年,但是其并没有给移动互联网注入太多的活力,不要说革新社交,即使是新的内容形式,都没能催生出来。

这很可能是因为受限于终端传感器的数量与性能,5G网络很难进一步赋能智能手机。举个简单的例子,虽然5G网络的高带宽更高,但是其并不会给我们的语音通话带来质变。

基于此,我们再来回望5G消息,就能发现其似乎又落入了飞信的后尘——表面上市拓宽了短信的功能边界,但对比微信等传统社交平台,其并不具备比较优势。

所以,问世半年以来,5G消息几乎没能在市场上掀起一点波澜。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为12.88亿。QuestMobile发布的《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6月末,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规模为11.9亿。交叉对比可以发现,微信几乎可以代表中国移动互联网。

考虑到微信对用户依旧有很强的粘性,在功能上没有核心竞争力的5G消息,或许也难逃飞信的宿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移动

5.8k
  • 中国移动杨杰会见苹果库克:深化5G消息、5G新通话合作
  • “数字孪生”仍在等待中国市场机会的爆发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飞信陨落,并没有惊醒运营商的社交梦

如果不洞悉飞信失败的内外因,运营商新的社交梦,或许依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文|新媒科技评论

微信曾经的“大哥”飞信,将成为历史的尘埃。

2022年7月15日,中国移动和飞信发布公告称,和飞信将于2022年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届时,用户将无法登陆以及使用和飞信。

随后,“和飞信将停止服务”的话题被众多怀旧的网友推上微博热搜榜。截止发稿,该话题共收获了3220万次阅读,众多网友纷纷表示,“勾起了自己大学和高中时代的回忆”。

虽然时至今日,微信已成为国民社交平台,但在微信诞生之前,飞信曾承载运营商的社交梦,并取得一定成绩。

不过站在2022年中这个时间节点回望,飞信败给微信也不是偶然。如果不洞悉飞信失败的内外因,运营商新的社交梦,或许依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曾是时代的宠儿

让我们把时间的轮盘拨回到2007年。此时,虽然QQ已经运营多年,但是受限于带宽以及终端发展水平,腾讯很难满足用户的即时通讯需求。

以2009年移动动感地带的网聊套餐为例,一个月28元,只拥有30MB的流量;套餐外流量资费为1元/MB。

由于流量资费过于高昂,大部分人都主动选择使用短信进行社交沟通。中国信息产业部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5921亿条,同比增长37.8%。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2007年5月,中国移动推出了可以免费发短信的飞信。官方资料显示,飞信用户可以在PC端、移动端,乃至WAP网页给其他手机用户免费发送短信,无论对方的手机是否连接网络,都能收到短信。

正是因为切中了用户的刚需,飞信开始迅速成长。有数据显示,2010年前后,飞信的注册用户超5亿,活跃用户数超9000万,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社交平台。

不过第二年,飞信就遇到了宿敌微信。2011年1月21日,腾讯正式推出即时通信软件微信。仅五个月时间,微信就收获约四五百万用户。2012年9月,微信官方发布消息称,“微信用户数突破2亿”。

与高歌猛进的微信形成截然反差,飞信开始逐步走向没落。

飞信的运营公司神州泰岳的经营数据显示,2008年,飞信为后者贡献了76.97%的利润,但是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15%。北京商报也曾报道,2015年4月,手机飞信人均业务量仅为29条,相较于2014年末的42条下降30.95%。

飞信输得不冤

虽然得益于中国移动的赋能,飞信免费发短信的产品创新,准确地切中了用户的刚需,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移动背后的种种利益博弈,也为日后飞信覆灭埋下了伏笔。

财报显示,2007年,中国移动营收3569.59亿元,同比增长20.9%;净利润871亿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增值业务营收916.09亿元,同比增长32.2%,占营运收入的比重达到25.7%,短信业务收入为419.35亿元,短信普及率达94.6%。

可以说,中国移动已经通过短信业务为基础,“移动梦网”等业务为增长极,探索出了一条可以躺着赚钱的成长路径。在此路径下,中国移动和核心目标不是进行移动化转型,而是需要不断地拉取新用户使用自家的短信业务。

事实上,这正是飞信的首要目的。前文提到,飞信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免费发短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特权”只针对中国移动生态内的闭环沟通。电信和联通的用户不光不能注册飞信,飞信给此二者用户发短信还要收费。

在此背景下,中国移动也确实不断地吸引电信和网通的用户。2007年,电信和网通的用户流失量为682万,而中国移动则高歌猛进,全年增长6810.7万户,用户总数达3.69亿。

虽然2012年5月,飞信彻底向电信和联通开放,但是很遗憾,此时微信即将拥有2亿用户。

微信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超越飞信,不光是因为飞信固步自封,也与腾讯为微信打造众多创新性功能有一定联系。

以视频通话功能为例,微信最早于2012年7月19日上线该功能。直到2013年12月,飞信才上线类似的功能。考虑到微信还迎合用户的喜好,加入了摇一摇、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等可以增加使用时长和打开率的功能。因此,用户会很自然地抛弃飞信转战微信。

其实功能的迭代,恰恰昭示了飞信背后运营方的战斗力难以比肩微信的运营方。众所周知,微信从诞生至今,都是张小龙带领的产研团队负责的。但是飞信背后却有多个主导者。

钛媒体曾援引飞信前员工消息称,飞信“是一个非典型委托代理机制样本”。中国移动只是飞信的投资方,飞信的开发方是神州泰岳,具体的运营又由互联网基地负责。至于飞信在各省的推广,则交由中国移动各省公司负责。

考虑到中国移动本身就没有太强的动力推动飞信进行移动化转型,如此多的利益方,显然也难以让飞信成长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基建”。

5G消息接棒

虽然飞信即将停止运营,但中国移动或许并不会认为自己的社交梦就此梦碎。早在2018年,中国移动就联合其他运营商以及智能手机厂商布局“5G消息”。2022年初,5G消息正式商用。

官方资料显示,5G消息是运营商的一种基础电信服务,基于IP技术实现业务体验的飞跃,支持的媒体格式更多,表现形式更丰富。

简而言之,5G消息就是基于手机号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在5G消息中发送图片、视频等内容,并且还可以和企业账号进行富媒体交互。

中国移动在2018年前后布局5G消息不是偶然,因为其看到了移动网络的升级浪潮,可能给社交市场带来一定的变革契机。

作为对比,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三张3G牌照。问世于2011年的微信,恰逢3G网络逐渐爆发,移动带宽提速,因而才可能给用户提供语音通话、照片分享等革命性的功能。

同样的道理,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运营商颁发5G牌照。考虑到5G网络具备高带宽、低延迟等优点,因此,其很可能进一步催生出新的社交平台。

但是诚如我们所见,尽管5G网络已经正式商用三年,但是其并没有给移动互联网注入太多的活力,不要说革新社交,即使是新的内容形式,都没能催生出来。

这很可能是因为受限于终端传感器的数量与性能,5G网络很难进一步赋能智能手机。举个简单的例子,虽然5G网络的高带宽更高,但是其并不会给我们的语音通话带来质变。

基于此,我们再来回望5G消息,就能发现其似乎又落入了飞信的后尘——表面上市拓宽了短信的功能边界,但对比微信等传统社交平台,其并不具备比较优势。

所以,问世半年以来,5G消息几乎没能在市场上掀起一点波澜。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为12.88亿。QuestMobile发布的《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6月末,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规模为11.9亿。交叉对比可以发现,微信几乎可以代表中国移动互联网。

考虑到微信对用户依旧有很强的粘性,在功能上没有核心竞争力的5G消息,或许也难逃飞信的宿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