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初晓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孜孜以求者,刻画年轮。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而在济宁市兖州区的发展史上,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从年初“二次创业”的提出,到如今工业强县的入选,在百年变局、世纪疫情的交织影响下,兖州经历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负重转型,更体现了舍与得的果断抉择、破与立的蓄势聚能、稳与进的坚韧步伐。
眺望前行路,锚定“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目标,聚焦“四个定位”,兖州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然明晰。
工业强兖
当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工业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二季度稳定工业增长将进一步承压。在工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兖州又当如何实现逆势上扬,正向拉动全国工业经济复苏?
答案或许可以从兖州以“政策+产业”双轮驱动力为工业强区建设赋能的战略中,窥得一番究竟。
从政策端来看,兖州坚持推进经济实体化,印发《济宁市制造强市建设兖州区指挥部实施方案》,组建“1+5+9”工作架构,完善“三库一档案”,成立镇街驻企攀登小组,建立“市区镇企”四位一体推进机制。实施攀登企业扩规,由34家扩展到76家,强企工程效果显著。
从产业端来看,新兴产业在市场、产品、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增长潜力,主导未来市场的产业格局越发清晰。兖州从产业端持续发力,建设全链条矩阵,培育核心产业集群,将工作核心由“重点企业体量膨胀”向“培育核心产业链条”延伸,突出抓好“2+2”优势产业集群提升。
为此,兖州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绘制兖州造纸、数控机床、农机和锂电池4个产业的产业图谱;联合海纳汇中国软件行业生态联盟研究制定兖州智能制造加速器落地方案;组织专班围绕宁德时代上下游产业链开展本土企业及招商企业梳理。
依托助企攀登的深入实施以及四大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兖州工业经济也将展现出更为强劲的动力。未来,工业强区仍旧是兖州发展的核心所在。
人才归兖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并向技术前沿迈进,迅速增长的科技创新的需求,要求有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与之适配,对于兖州的工业转型发展而言,更是如此。
近年来,兖州树牢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实施人才归“兖”行动,充分挖掘乡情资源,创新组建天南海北“兖州人”人才库,搭建联系在外人才沟通平台,大力回引在外人才创新创业,激活在外人才“一池春水”。
立足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兖州未来将继续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和产学研深度合作,全面激活区域创新源动力。
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积极落实人才支持政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链条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为区域创新注入源动力。同时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泰山学者、院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形成企业提出研发课题-人才进行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企业产品创新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兖州区先后引进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10余名,共聘请17名高校院所专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为支撑”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引进“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设立分支机构、研究中心、产业基地。
其中,太阳纸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制浆造纸工程专陈克复院士团队长期合作,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把传统造纸引领到生物质材料应用前沿,先后荣获国家科学进步一、二等奖,科技引领造纸产业链孕育新业态。经典重工集团则成功对接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攻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绿色智能建造关键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冰瀑”钢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以来,兖州区先后引进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10余家高校院所与本地企业签约共建各类创新平台,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3家企业入选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获批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1家,同时,兖州也在推动人才、技术和成果等优质创新要素向助企攀登企业倾斜,当下全区76家“攀登工程”企业全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通过深入企业、解读政策、破解难题,兖州区逐步实现人力资本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从而助力企业实现攀登目标,加快产业集群培育,挺起兖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动能焕兖
在攻坚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今年年初,济宁市印发《2022年全市能源工作要点》,要求深入实施能源保障能力提升、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能源领域深化改革三大工程,以在这场山东省动能转换试验中产生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这也意味着,动能转换将成为兖州未来发展的关键。
根据济宁市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工作要求,兖州区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严控新增能耗煤耗,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力争在全市能耗双控和煤炭压减工作中做出更大的“兖州贡献”。
以企业技术改造为重要支撑,兖州区全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推进现有产业扩能增产、提档升级。同时,深入挖掘技改潜能,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数字化改造技改提升三大工程,对总投资269亿元的102个技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27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52个续建项目顺利推进。1-4月份,全区制造业技改投资完成28.9亿元,位居全市前列,同比增长11.4%,高于济宁市6个百分点。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新旧动能转换不仅要淘汰“旧”,更要以“新”为“旧”赋能,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兖州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绿色智造”引领传统行业的转型之路。
当下,兖州以自主创新驱动企业的节能环保,引导企业加快绿色化改造,着力打造一批绿色制造示范标杆,同时助力华春新能源等光伏智能制造企业迎合智慧能源时代的新趋势,开发“‘太阳能+’多能互补”等工业绿色动能,使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征程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展望“十四五”时期,兖州还将继续凭借其坚强的韧性和长远的目光,锚定“工业立区、工业强区”战略定位,唯旗是夺,推动全区跨越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谱写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