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化妆品产业实现工业4.0,“实用主义”指引下能完成“弯道超车”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化妆品产业实现工业4.0,“实用主义”指引下能完成“弯道超车”吗?

我们所有人,都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水中。

图片来源:Unsplash-Edz Norton

文|聚美丽 晓 伊

工业4.0(Industry 4.0)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于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一份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意在借助工业4.0的技术变革浪潮,使中国从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转变升级为制造强国。

从理念到实践,中间往往隔着很遥远的距离。基于中国人一贯秉持的“实用主义”,再结合化妆品产业在国内整个制造业体系中,并非有很大话语权的现状来看,或许很多业内的人对工业4.0并不关心,因为它“看似太高大上,不够落地”。

但事实上,比较有趣的是,在官方层面的最开始推进上,“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首个国内试点项目是落户在日化产业中进行的。

纲领性文件问世半年后,即2015年11月,位于江苏常熟的隆力奇举办了一场大会。会上宣布,国家工信部与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合作的工业4.0项目将在隆力奇试点,意在探索民营企业的创新之路,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自动化、信息化,实现智能化。

图片来自隆力奇官方网站,4.0工厂介绍部分

根据隆力奇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称,他们在2015年打造了日化行业无人操作的机器人工厂,其化妆品智能车间获批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承担省部级项目多项;2017年,通过国家工信部两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获得相关评定证书;2019年,与阿里云、二元工业科技公司合作,打造并发布了中国首款日化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奇云大脑”,获得工业互联网领域10多项专利等。

隆力奇公司董事长徐之伟在接受新华日报财经的采访时表示,“奇云大脑”的正式发布,将对日化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料数据、设备参数、MES系统数据等进行全面采集、深入挖掘和关联性分析。覆盖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准备、质量检测、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实现产品生产质量的提升。并且,将旗下的智能化4.0工厂进行供应链式链接,实现从点到面到网的再提升,打造中国日化行业具有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大供应链综合实体平台。

不过,时至今日,从媒体报道文章来看,隆力奇似乎在业内很少宣传关于工业4.0应用的内容,与企业一般在自身优势曝光度上的高调作风不太相符。

那么,工业4.0到底能给制造业带来什么变革?国内外化妆品产业还有什么样的工业4.0应用案例?在工业4.0方面,起步晚、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的中国有可能追上欧美发达国家吗?让我们逐个来了解一下。

 

工业4.0,这个名称的含义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关于工业革命的意义,我们在历史课上都学到过。每次工业革命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进步都是跨越性的,关键就在于革命性的新技术一次次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规模不断大幅度提升。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通过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开启了工业生产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厂流水线的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是20世纪后半期,计算机技术促进生产自动化;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进入21世纪后,以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所驱动的社会生产方式变革。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网站曾于2018年发布一篇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的文章,其中写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工厂内外的生产设备、产品及人员之间将连接在一起,收集分析相关信息,预判错误,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社会生产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产品生产方式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消费者的需求会及时地传递到工厂,而工厂也会更灵活地切换生产线以满足不同需求。这种灵活,就建立在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自动化设备,以及连接各个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物联网之上。

有句俗话叫“船大难掉头”,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大型公司、工厂的抗风险实力很强、组织架构完善,但往往决策链很长、反应速度缓慢,对于新事物的感知和自身调节不够敏锐。

而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与工业化完全结合后,类似“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可以让大型公司、工厂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都更加迅捷和高效。“成为一个灵活跳舞的胖子”,对这些公司来说或许不再是某种理想,而是社会生产力再次解放的成果。

那么,工业4.0的生产模式应该是怎样的?Odin Asgard曾在虎嗅发布一篇文章《原来中国的工业4.0供应链长这样》,其中提及联想(Lenovo)代表了工业4.0在供应链方面的前进方向。

以联想的PC业务为例,每天要接5000多笔新订单,80%以上是小于5台的个性化订单。而每天为这些订单制定生产计划,需要涵盖15000个产品型号,计算每个型号还涉及数万颗芯片、电容和机件物料,相关的人员、设备、物料、工序等非常复杂。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的结合下,可构成一套能够自主优化的工业4.0闭环生产系统。

图片内容来自虎嗅,作者为Odin Asgard

据介绍,联想的每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里,安排了数百个由传感器组成的大数据采集点,可以将各种与生产相关的细节数据记录下来,通过网络全部连接起来,实时传回云端,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通过改良生产方式,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此外,通过传感器收集的各种数据还能积累成大数据,经过算法分析后,能知道哪些工序容易出错、哪个机台效率不高,从而进行优化。

“前三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如果生产力的提升已经达到了,那基本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我们现在再去提升生产力,实际上是有难度的。工业4.0,也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实带来的更多是整个逻辑的改变。”西安交通大学特聘研究员何旺骁教授说道。

他表示,这个逻辑中包括了需求、生产、销售三个方面。从前,制造业生产商品,是以标准化的产品为主,提供到市场上给消费者选择。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把消费者的社交和信息获取量不断扩大,影响了他们对需求的判断,出现更多个性化,甚至定制化的需求。大数据形成的消费者画像传导到企业生产端,在工厂流水线设备提升的基础上,企业将真正“因人而异”的进行产品制造。而后在销售端,也会基于大数据、AI算法更有针对性的向消费者精准提供产品。

因此,在何旺骁教授看来,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工业4.0变革中的一环。“我相信未来所有产业领域都会实现工业4.0,但对于化妆品产业,我个人不太看好的一点是,相比其他领域,中国化妆品企业整体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还没有出现很多能让国家领导层眼前一亮的东西,在产业内暂时也缺乏领跑于世界的潜力。”

● 以欧莱雅为例:跨国巨头的战略性重视与布局

化妆品产业中有工业4.0应用的案例吗?在跟科技相关的事物上,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巨头应该是走在中国企业前面的。所以,我们就先把目光投向跨国公司吧。

IBM公司曾在其官网上发布一则关于他们与欧莱雅集团合作的视频,标题为《欧莱雅+IBM:迎接工业4.0时代的大变革》。视频中展现了欧莱雅一家位于比利时利布拉蒙(Libramont)的工厂如何在生产车间通过工业4.0应用解决方案,进行数字化转型。

截图来自IBM网站

两位欧莱雅集团的管理人员,运营首席数字官(Operations Chief Digital Officer)Stephane Lannuzel、制造组织集团经理(Manufacturing Excellence Organization Group Manager)Olivier Chapel对此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我们拥有10亿消费者,每个人都各不相同,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获得根据自己的需求、肤色和肤质量身打造的产品。所以不断提高敏感程度,开发新的服务,保持高水平的产品服务,对我们来说势在必行。”Stephane Lannuzel说道。

在欧莱雅集团与IBM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后,IBM提供了一套Watson loT Platform解决方案,用于帮助欧莱雅集团收集来自生产线上各种传感器的所有数据。

“如果消费者希望获得定制化或者个性化的产品,作为交换,他们要允许这个平台收集自己的信息。多亏了这个平台,我们才能收集这些数据,然后把信息返回到包装线。”Olivier Chapel说道。

“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现在弄清楚了某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我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效率,改善运营绩效。”

IoT,是“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即为物联网。2015年,IBM公司宣布设立物联网事业部IBM Watson IoT,并表示未来4年将投资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2亿元)在该领域。

IBM Watson IoT大中华区高级技术销售经理谢炯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IBM整个IoT布局超出平台的概念,覆盖了软硬件的传感与连接、数据分析服务、解决方案等,能够从源头开始,将产品的服务闭环打通。这四大业务包括设备连接层(Device &Network)、平台层(Watson IoT Platform)、应用层(Application)、行业解决方案层(Solution)。

目前,IoT(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医疗、智慧城市、能源/电力、汽车、电子等不同行业。作为日化消费品行业,或许化妆品产业的跟进速度还没有那么迅速和普遍。不过,我们看到欧莱雅集团正在制造端落地,往工业4.0具有标志性的“大规模定制”摸索靠拢了。

2018年,欧莱雅集团提出新的愿景,要从美妆公司转型成为一家美妆科技公司。不论是公开信息披露的集团布局,还是在公开场合的高层演讲,都能看出欧莱雅对工业4.0带来的新科技在化妆品产业中应用的战略性重视。

面向消费者,他们不断通过旗下主流品牌,提供以人工智能科技为基础的相关应用服务或产品,包括AR虚拟染发、线上虚拟试妆、粉底液定制、口红色号定制、家用定制美妆护肤仪器、居家智能染发工具等等。

表格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增长黑盒

与消费者接触后,再通过AI(人工智能)的帮助,更加迅速高效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如欧莱雅(中国)首席消费者官卫吉峰在2019年T-EDGE 全球创新大会新消费分论坛上所说,“大数据分析成为消费者洞察的必备能力。我们每天会抓取到三万多完整公开的信息,比如消费者在美妆方面进行的讨论,或者对于我们产品的评价如何,我们通过大数据、AI来分析识别最新的趋势。”

而在工厂制造端,来自前端的消费者分析数据又通过IoT(物联网)与生产线形成互联传导,并且通过移动应用预测成品质量等具体解决车间流程痛点的方式,打造出更个性化、定制化的美妆产品。

今年3月,,欧莱雅中国25周年发展战略年度线上沟通会,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介绍欧莱雅中国CO-X共同进化模型时,工业4.0出现在五大驱动力中,属于一起创变(Co-invent)。

虽然从现有的信息看,我们还无法判断欧莱雅集团的工业4.0模式是否成熟、形成完整的闭环,但对中国化妆品企业而言,已有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性。

● 国内企业借力电商大数据,进行数字化转型

中国化妆品企业对工业4.0还完全没有感知吗?事实上也并非如此。

根据何旺骁教授的观点,工业4.0不仅体现在生产逻辑上,也包括销售逻辑。现阶段,中国化妆品企业的工业4.0应用,更多表现为通过大数据系统对消费者画像与需求进行分析,反馈到产品开发端。而这种能力一般不是企业内部建立,是通过外部合作获得的。

我们国内的商业大环境有时代发展的一些特点,互联网浪潮中形成的电商巨头,比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更强势,在媒体中的声量也更大。在提供交易平台的基础上,电商巨头还把庞大的消费者数据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希望借此对制造业进行C2B的赋能。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隆力奇,是以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着力点,撬动企业的工业4.0升级之外,其他的化妆品企业开始步入工业4.0,基本是从面向消费者的前端切入,在电商平台以大数据反推企业这个背景下逐渐成型的。

TMIC(Tmall Innovation Center),即天猫新品创新中心,隶属于阿里巴巴集团。其官网宣称,TMIC能够帮助企业将新品孵化从18个月缩减到6个月。

截图来自TMIC新品创新中心网站

2021年3月,上海家化与TMIC在青浦跨越工厂举行了签约仪式。上海家化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秋生表示,TMIC拥有全面的消费者大数据、行业洞察及完整的新品孵化全链路,升级后的创新工厂2.0将推动上海家化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据媒体报道,TMIC会在产品孵化、上市前及整个运营过程中进行消费者洞察,通过精准的市场分析,加快产品开发过程,提高新品成功率。

此次双方合作的创新工厂2.0项目,还宣称将从新产线、新组织、新营销三个维度更深层次赋能上海家化,加速构建上海家化与TMIC新智造模式。

对于TMIC带来的赋能成果,上海家化2021年度财报中提到,通过数字化赋能,新品的研发周期从过往平均的12个月,缩短到现在的8.5个月。

年报中还写道:公司在产品开发上携手天猫创新中心,借助其知识库、孵化器等大数据分析功能,搭建优选赛道、人群画像、优选概念和配方以及平台优化,打造了产品开发方法论。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聆听消费者诉求和评论,收集消费者线上及线下的用户体验进行反哺。数字化驱动的产品开发创新模式,为公司与消费者价值共创提供了新的实证。

伽蓝集团与TMIC的合作更早,双方于2020年5月在伽蓝上海奉贤生产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C2B创新工厂。

媒体报道称,未来,C2B创新工厂将通过伽蓝的柔性供应链和TMIC大数据加速新品开发,实现小规模量产、试销新品、快速收集消费者反馈,并进行产品升级迭代。

对于创新工厂,伽蓝设置了三个衡量指标:一是满足小批量生产,预计从500支起做;二是可以快速更换生产线,实现30分钟切换;三是快速交付,从立项开发到投产3-6个月,从下单到交付7天达成。

伽蓝市场调研部相关人员对媒体表示,伽蓝与TMIC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伽蓝新品上市流程的数字化改造。通过数据赋能,打通了从消费者洞察、研发、品牌到供应链的全链路。

根据TMIC官方的数据,天猫新品销售增速均值达到77%,高于其他产品。在2020年,TMIC孵化出的爆款产品,累计成交额超过10亿元。

从产业属性上看,在整个制造业中,化妆品产业离高新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并不是很近,如工业4.0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产物都是在其他产业有了比较成熟的应用,化妆品产业才逐步跟进。

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是全产业的,是所有产业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以各个国家为单位划分来看待这种变革的深远影响,会发现前三次工业革命无一例外都引发了世界格局的变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凭借蒸汽机等技术成为“世界工厂”,造就“日不落帝国”的繁荣;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依靠大规模生产方式,推动钢铁、机械等产业崛起,成为世界工业及科技霸主;第三次工业革命,日本依托精益生产方式,在汽车、家电等行业快速崛起,20世纪80年代日本超过前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相应的战略措施和发展侧重点。德国最早提出工业4.0概念,《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中表示,德国的目的是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将产品、设备、资源与人连接起来,实现产品制造流程的自动化,构成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系统。

截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网站

而工业互联网,是美国企业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措施。工业互联网的目标,是通过感应器收集设备及零部件运行状况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和系统优化。其关键就在于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软件。

通用电气公司、电话电报公司(AT&T)、IBM公司、英特尔公司和思科公司等美国企业联合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共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的100家企业及机构加入其中,商定物联网标准化的基本框架和应用实践。

日本则在2015年提出了“机器人战略”,目标是利用云储存、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传统机器人升级改造成不需要驱动系统、可以与外部物体和人相连接的智能机器人。

那么,从历史进程上,错过前两次工业革命、后来才赶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中国,能追上欧美发达国家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吗?

2016年10月,麦肯锡(中国)咨询公司发布了一篇题为《中国工业4.0之路》的文章。文中表示,中国虽然在近30年书写了制造业的传奇,但生产力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即使是经过了15年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仅为主导发达国家的1/5。中国制造业过往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资本及对创新的模仿,但这些竞争优势如今正逐渐丧失。

麦肯锡访问了130位来自各行业的企业代表,调查显示,中国制造商对工业4.0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比美国、日本、德国的企业更为乐观,但对实施具体策略有较多疑虑。

麦肯锡还从数字化运营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态系统这三个维度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研究,举例表示,中国企业在价值链各职能环节上,都未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数字化管理工具;在组织架构、人才管理理念等仍不成熟,缺乏对工业4.0的必要支撑;以及,中国工业4.0生态系统的建设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在许多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

“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并没有像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那样由第三次工业革命逐渐过渡到第四次工业革命。许多中国企业仍处于工业2.0,甚至更低的水平。”文中的总结部分写道。(注:工业2.0,即电气化时代)

“他们(麦肯锡)的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我们不能以美国的视角看中国,因为会看不懂。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在200年左右的时间内不断过渡完成的,而全世界只有中国在40年内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何旺骁教授说道。

他笑道:“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国,前苏联支持了我们很多军工体系,但我们的经济核心是农业。美国是在成为工业化国家后,用计算机做出了原子弹,而中国还在做茶叶蛋的时候,就拿手摇计算器,甚至是算盘做出了原子弹,这是中国发展有趣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我们才逐渐走上工业化进程,工业2.0(电气化)还没完全实现时,工业3.0(互联网)就已经同步开始了。”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在《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一书中,他阐述了自己对中国用一代人的时间经历四次工业革命的观察与看法。

张维为教授表示,从1978年开始到1995年前后,中国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完成了以纺织业等轻工业为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95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至少在产量的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2010年基本完成,以电力、内燃机、家用电器、石化工业和中高端基础设施为主。2001年,中国加入WTO组织,大大加快了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而中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爆发的,在时间上与西方也几乎同步。中国首次获准接入互联网是1994年,如果以此为起点,那到现在还没结束。这场工业革命以信息化和通信产业为代表,中国从2G时代旁观欧美的数字通信标准,到3G时代参与制定标准,再到4G时代中国三大运营商拿的都是中国标准的牌照,乃至今日5G时代在部分领域中开始领跑。

当下,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中国又展开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张维为教授认为,应该说中国已经超越欧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方阵”。

为什么在此赘述这些内容?因为历史发展原因,我们国人每谈及科学研究、高新技术等方面的话题,大部分人都会下意识觉得,中国是不如欧美发达国家的,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这种认知在各行各业都有,化妆品产业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没错,时间上的差距有时候是无法跨越的。如聚美丽此前发布的文章《中国化妆品原料,被国际公司扼住咽喉》中举例,我们国内诸多产业的原材料、核心技术都受制于人,要实现对欧美发达国家的赶超绝非易事。

不过,在大的发展背景上,如果以中国的前三次工业革命为历史经验来参考、借鉴,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一,中国在整体工业化进程上的速度是明显快于欧美的;二,我们不能以欧美的发展路径为标准来衡量、判断中国;三,在某些产业领域,中国实现领跑也并非不可能。

“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去做完欧美花了那么长时间才做完的事,肯定会存在一些体系上不健全的问题。但很有意思的是,从结果来看又好像没什么问题。比如我在医院的肿瘤科,以前大家开药,能感觉国产药和进口药的质量差距很明显,而现在市面上国产的原创药一个接一个,而且做得还挺不错。”何旺骁教授表示。

辉文生物创始人骆峰表示,在经济学上,有个词叫“后发优势”(即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的特殊有利条件),“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洗衣机,中国的消费者都没有看到过早期的洗衣机,就是一个桶,加点洗衣粉以后,用一根棍子在里面搅拌,每次加水要先把水抽干,然后再加进去。而我们开始接触到洗衣机时就是滚筒式的产品,直接跳过前期的发展阶段,到全自动的点位上。我们没有代差,直接一代就走过来了。”

在此补充一点,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家电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811亿元,生产规模稳居世界首位。其中,冰箱、冷柜、洗衣机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为50%~55%。

“所以我认为,在高端技术领域,比如人工智能,中国存在着弯道超车的可能性。”骆峰说道。

在这样的历史发展大背景下,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化妆品产业。所有产业都身处工业4.0的变革浪潮中,也许化妆品产业因为自带一部分时尚属性,对新科技的感知不甚敏锐。但从有限的信息中能看到,如欧莱雅这样的跨国巨头已经布局落地,并且基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以及自身雄厚的实力,可能领先于中国企业。而少部分中国企业,也在通过不同的路径,或与外部电商平台合作从消费者前端切入,或以官方合作项目改造供应链后端着手,赶上工业4.0的浪潮。

常有品牌创始人感叹,品牌难做。我们也常说,国际大牌的品牌力更强,品牌资产丰厚。那么,诸如兰蔻、雅诗兰黛、HR赫莲娜、资生堂、CPB等品牌,他们的品牌力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组成部分?消费者对他们的信赖与推崇从何而来?或许没有人能明确拆分清楚。就像品牌营销学的专家,迄今也没能研究出可口可乐为什么能成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除却品牌价值的“玄妙”之外,我们能看到的这些国际大牌背后的跨国公司实力,就是他们在科研、技术上的全面领先。显然,科学研究是一件“很慢的事情”,“它就像砌墙,着急也没用”。

在产业链中的基础研究到转化应用,从原料/材料上实现对跨国公司的追赶可能还需要不少时间,这是属于长周期规划上该做的事。基于这点来看,如果中国化妆品企业要尽快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工业4.0能给予的推动价值或许是很大的。

当然,不论短期或长期,企业关注或不关注,工业4.0都是大势所趋,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工业4.0及技术进步将如何深刻改变化妆品产业竞争格局?美妆企业如何依托跨学科的融合构建技术及品牌的护城河?聚美丽将由此展开系列探讨,在年度大会上呈现,邀您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 刘湘丽.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18

[2] Karel Eloot, 王平, 侯文皓, 吴听. 中国工业4.0之路[J]. McKinsey China, 2016

[3] 张维为. 这就是中国: 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化妆品产业实现工业4.0,“实用主义”指引下能完成“弯道超车”吗?

我们所有人,都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水中。

图片来源:Unsplash-Edz Norton

文|聚美丽 晓 伊

工业4.0(Industry 4.0)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于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一份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意在借助工业4.0的技术变革浪潮,使中国从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转变升级为制造强国。

从理念到实践,中间往往隔着很遥远的距离。基于中国人一贯秉持的“实用主义”,再结合化妆品产业在国内整个制造业体系中,并非有很大话语权的现状来看,或许很多业内的人对工业4.0并不关心,因为它“看似太高大上,不够落地”。

但事实上,比较有趣的是,在官方层面的最开始推进上,“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首个国内试点项目是落户在日化产业中进行的。

纲领性文件问世半年后,即2015年11月,位于江苏常熟的隆力奇举办了一场大会。会上宣布,国家工信部与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合作的工业4.0项目将在隆力奇试点,意在探索民营企业的创新之路,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自动化、信息化,实现智能化。

图片来自隆力奇官方网站,4.0工厂介绍部分

根据隆力奇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称,他们在2015年打造了日化行业无人操作的机器人工厂,其化妆品智能车间获批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承担省部级项目多项;2017年,通过国家工信部两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获得相关评定证书;2019年,与阿里云、二元工业科技公司合作,打造并发布了中国首款日化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奇云大脑”,获得工业互联网领域10多项专利等。

隆力奇公司董事长徐之伟在接受新华日报财经的采访时表示,“奇云大脑”的正式发布,将对日化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料数据、设备参数、MES系统数据等进行全面采集、深入挖掘和关联性分析。覆盖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准备、质量检测、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实现产品生产质量的提升。并且,将旗下的智能化4.0工厂进行供应链式链接,实现从点到面到网的再提升,打造中国日化行业具有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大供应链综合实体平台。

不过,时至今日,从媒体报道文章来看,隆力奇似乎在业内很少宣传关于工业4.0应用的内容,与企业一般在自身优势曝光度上的高调作风不太相符。

那么,工业4.0到底能给制造业带来什么变革?国内外化妆品产业还有什么样的工业4.0应用案例?在工业4.0方面,起步晚、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的中国有可能追上欧美发达国家吗?让我们逐个来了解一下。

 

工业4.0,这个名称的含义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关于工业革命的意义,我们在历史课上都学到过。每次工业革命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进步都是跨越性的,关键就在于革命性的新技术一次次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规模不断大幅度提升。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通过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开启了工业生产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厂流水线的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是20世纪后半期,计算机技术促进生产自动化;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进入21世纪后,以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所驱动的社会生产方式变革。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网站曾于2018年发布一篇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的文章,其中写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工厂内外的生产设备、产品及人员之间将连接在一起,收集分析相关信息,预判错误,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社会生产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产品生产方式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消费者的需求会及时地传递到工厂,而工厂也会更灵活地切换生产线以满足不同需求。这种灵活,就建立在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自动化设备,以及连接各个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物联网之上。

有句俗话叫“船大难掉头”,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大型公司、工厂的抗风险实力很强、组织架构完善,但往往决策链很长、反应速度缓慢,对于新事物的感知和自身调节不够敏锐。

而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与工业化完全结合后,类似“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可以让大型公司、工厂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都更加迅捷和高效。“成为一个灵活跳舞的胖子”,对这些公司来说或许不再是某种理想,而是社会生产力再次解放的成果。

那么,工业4.0的生产模式应该是怎样的?Odin Asgard曾在虎嗅发布一篇文章《原来中国的工业4.0供应链长这样》,其中提及联想(Lenovo)代表了工业4.0在供应链方面的前进方向。

以联想的PC业务为例,每天要接5000多笔新订单,80%以上是小于5台的个性化订单。而每天为这些订单制定生产计划,需要涵盖15000个产品型号,计算每个型号还涉及数万颗芯片、电容和机件物料,相关的人员、设备、物料、工序等非常复杂。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的结合下,可构成一套能够自主优化的工业4.0闭环生产系统。

图片内容来自虎嗅,作者为Odin Asgard

据介绍,联想的每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里,安排了数百个由传感器组成的大数据采集点,可以将各种与生产相关的细节数据记录下来,通过网络全部连接起来,实时传回云端,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通过改良生产方式,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此外,通过传感器收集的各种数据还能积累成大数据,经过算法分析后,能知道哪些工序容易出错、哪个机台效率不高,从而进行优化。

“前三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如果生产力的提升已经达到了,那基本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我们现在再去提升生产力,实际上是有难度的。工业4.0,也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实带来的更多是整个逻辑的改变。”西安交通大学特聘研究员何旺骁教授说道。

他表示,这个逻辑中包括了需求、生产、销售三个方面。从前,制造业生产商品,是以标准化的产品为主,提供到市场上给消费者选择。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把消费者的社交和信息获取量不断扩大,影响了他们对需求的判断,出现更多个性化,甚至定制化的需求。大数据形成的消费者画像传导到企业生产端,在工厂流水线设备提升的基础上,企业将真正“因人而异”的进行产品制造。而后在销售端,也会基于大数据、AI算法更有针对性的向消费者精准提供产品。

因此,在何旺骁教授看来,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工业4.0变革中的一环。“我相信未来所有产业领域都会实现工业4.0,但对于化妆品产业,我个人不太看好的一点是,相比其他领域,中国化妆品企业整体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还没有出现很多能让国家领导层眼前一亮的东西,在产业内暂时也缺乏领跑于世界的潜力。”

● 以欧莱雅为例:跨国巨头的战略性重视与布局

化妆品产业中有工业4.0应用的案例吗?在跟科技相关的事物上,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巨头应该是走在中国企业前面的。所以,我们就先把目光投向跨国公司吧。

IBM公司曾在其官网上发布一则关于他们与欧莱雅集团合作的视频,标题为《欧莱雅+IBM:迎接工业4.0时代的大变革》。视频中展现了欧莱雅一家位于比利时利布拉蒙(Libramont)的工厂如何在生产车间通过工业4.0应用解决方案,进行数字化转型。

截图来自IBM网站

两位欧莱雅集团的管理人员,运营首席数字官(Operations Chief Digital Officer)Stephane Lannuzel、制造组织集团经理(Manufacturing Excellence Organization Group Manager)Olivier Chapel对此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我们拥有10亿消费者,每个人都各不相同,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获得根据自己的需求、肤色和肤质量身打造的产品。所以不断提高敏感程度,开发新的服务,保持高水平的产品服务,对我们来说势在必行。”Stephane Lannuzel说道。

在欧莱雅集团与IBM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后,IBM提供了一套Watson loT Platform解决方案,用于帮助欧莱雅集团收集来自生产线上各种传感器的所有数据。

“如果消费者希望获得定制化或者个性化的产品,作为交换,他们要允许这个平台收集自己的信息。多亏了这个平台,我们才能收集这些数据,然后把信息返回到包装线。”Olivier Chapel说道。

“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现在弄清楚了某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我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效率,改善运营绩效。”

IoT,是“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即为物联网。2015年,IBM公司宣布设立物联网事业部IBM Watson IoT,并表示未来4年将投资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2亿元)在该领域。

IBM Watson IoT大中华区高级技术销售经理谢炯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IBM整个IoT布局超出平台的概念,覆盖了软硬件的传感与连接、数据分析服务、解决方案等,能够从源头开始,将产品的服务闭环打通。这四大业务包括设备连接层(Device &Network)、平台层(Watson IoT Platform)、应用层(Application)、行业解决方案层(Solution)。

目前,IoT(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医疗、智慧城市、能源/电力、汽车、电子等不同行业。作为日化消费品行业,或许化妆品产业的跟进速度还没有那么迅速和普遍。不过,我们看到欧莱雅集团正在制造端落地,往工业4.0具有标志性的“大规模定制”摸索靠拢了。

2018年,欧莱雅集团提出新的愿景,要从美妆公司转型成为一家美妆科技公司。不论是公开信息披露的集团布局,还是在公开场合的高层演讲,都能看出欧莱雅对工业4.0带来的新科技在化妆品产业中应用的战略性重视。

面向消费者,他们不断通过旗下主流品牌,提供以人工智能科技为基础的相关应用服务或产品,包括AR虚拟染发、线上虚拟试妆、粉底液定制、口红色号定制、家用定制美妆护肤仪器、居家智能染发工具等等。

表格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增长黑盒

与消费者接触后,再通过AI(人工智能)的帮助,更加迅速高效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如欧莱雅(中国)首席消费者官卫吉峰在2019年T-EDGE 全球创新大会新消费分论坛上所说,“大数据分析成为消费者洞察的必备能力。我们每天会抓取到三万多完整公开的信息,比如消费者在美妆方面进行的讨论,或者对于我们产品的评价如何,我们通过大数据、AI来分析识别最新的趋势。”

而在工厂制造端,来自前端的消费者分析数据又通过IoT(物联网)与生产线形成互联传导,并且通过移动应用预测成品质量等具体解决车间流程痛点的方式,打造出更个性化、定制化的美妆产品。

今年3月,,欧莱雅中国25周年发展战略年度线上沟通会,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介绍欧莱雅中国CO-X共同进化模型时,工业4.0出现在五大驱动力中,属于一起创变(Co-invent)。

虽然从现有的信息看,我们还无法判断欧莱雅集团的工业4.0模式是否成熟、形成完整的闭环,但对中国化妆品企业而言,已有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性。

● 国内企业借力电商大数据,进行数字化转型

中国化妆品企业对工业4.0还完全没有感知吗?事实上也并非如此。

根据何旺骁教授的观点,工业4.0不仅体现在生产逻辑上,也包括销售逻辑。现阶段,中国化妆品企业的工业4.0应用,更多表现为通过大数据系统对消费者画像与需求进行分析,反馈到产品开发端。而这种能力一般不是企业内部建立,是通过外部合作获得的。

我们国内的商业大环境有时代发展的一些特点,互联网浪潮中形成的电商巨头,比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更强势,在媒体中的声量也更大。在提供交易平台的基础上,电商巨头还把庞大的消费者数据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希望借此对制造业进行C2B的赋能。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隆力奇,是以智能化生产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着力点,撬动企业的工业4.0升级之外,其他的化妆品企业开始步入工业4.0,基本是从面向消费者的前端切入,在电商平台以大数据反推企业这个背景下逐渐成型的。

TMIC(Tmall Innovation Center),即天猫新品创新中心,隶属于阿里巴巴集团。其官网宣称,TMIC能够帮助企业将新品孵化从18个月缩减到6个月。

截图来自TMIC新品创新中心网站

2021年3月,上海家化与TMIC在青浦跨越工厂举行了签约仪式。上海家化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秋生表示,TMIC拥有全面的消费者大数据、行业洞察及完整的新品孵化全链路,升级后的创新工厂2.0将推动上海家化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据媒体报道,TMIC会在产品孵化、上市前及整个运营过程中进行消费者洞察,通过精准的市场分析,加快产品开发过程,提高新品成功率。

此次双方合作的创新工厂2.0项目,还宣称将从新产线、新组织、新营销三个维度更深层次赋能上海家化,加速构建上海家化与TMIC新智造模式。

对于TMIC带来的赋能成果,上海家化2021年度财报中提到,通过数字化赋能,新品的研发周期从过往平均的12个月,缩短到现在的8.5个月。

年报中还写道:公司在产品开发上携手天猫创新中心,借助其知识库、孵化器等大数据分析功能,搭建优选赛道、人群画像、优选概念和配方以及平台优化,打造了产品开发方法论。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聆听消费者诉求和评论,收集消费者线上及线下的用户体验进行反哺。数字化驱动的产品开发创新模式,为公司与消费者价值共创提供了新的实证。

伽蓝集团与TMIC的合作更早,双方于2020年5月在伽蓝上海奉贤生产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C2B创新工厂。

媒体报道称,未来,C2B创新工厂将通过伽蓝的柔性供应链和TMIC大数据加速新品开发,实现小规模量产、试销新品、快速收集消费者反馈,并进行产品升级迭代。

对于创新工厂,伽蓝设置了三个衡量指标:一是满足小批量生产,预计从500支起做;二是可以快速更换生产线,实现30分钟切换;三是快速交付,从立项开发到投产3-6个月,从下单到交付7天达成。

伽蓝市场调研部相关人员对媒体表示,伽蓝与TMIC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伽蓝新品上市流程的数字化改造。通过数据赋能,打通了从消费者洞察、研发、品牌到供应链的全链路。

根据TMIC官方的数据,天猫新品销售增速均值达到77%,高于其他产品。在2020年,TMIC孵化出的爆款产品,累计成交额超过10亿元。

从产业属性上看,在整个制造业中,化妆品产业离高新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并不是很近,如工业4.0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产物都是在其他产业有了比较成熟的应用,化妆品产业才逐步跟进。

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是全产业的,是所有产业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以各个国家为单位划分来看待这种变革的深远影响,会发现前三次工业革命无一例外都引发了世界格局的变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凭借蒸汽机等技术成为“世界工厂”,造就“日不落帝国”的繁荣;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依靠大规模生产方式,推动钢铁、机械等产业崛起,成为世界工业及科技霸主;第三次工业革命,日本依托精益生产方式,在汽车、家电等行业快速崛起,20世纪80年代日本超过前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相应的战略措施和发展侧重点。德国最早提出工业4.0概念,《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中表示,德国的目的是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将产品、设备、资源与人连接起来,实现产品制造流程的自动化,构成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系统。

截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网站

而工业互联网,是美国企业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措施。工业互联网的目标,是通过感应器收集设备及零部件运行状况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和系统优化。其关键就在于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软件。

通用电气公司、电话电报公司(AT&T)、IBM公司、英特尔公司和思科公司等美国企业联合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共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的100家企业及机构加入其中,商定物联网标准化的基本框架和应用实践。

日本则在2015年提出了“机器人战略”,目标是利用云储存、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传统机器人升级改造成不需要驱动系统、可以与外部物体和人相连接的智能机器人。

那么,从历史进程上,错过前两次工业革命、后来才赶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中国,能追上欧美发达国家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吗?

2016年10月,麦肯锡(中国)咨询公司发布了一篇题为《中国工业4.0之路》的文章。文中表示,中国虽然在近30年书写了制造业的传奇,但生产力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即使是经过了15年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仅为主导发达国家的1/5。中国制造业过往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资本及对创新的模仿,但这些竞争优势如今正逐渐丧失。

麦肯锡访问了130位来自各行业的企业代表,调查显示,中国制造商对工业4.0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比美国、日本、德国的企业更为乐观,但对实施具体策略有较多疑虑。

麦肯锡还从数字化运营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态系统这三个维度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研究,举例表示,中国企业在价值链各职能环节上,都未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数字化管理工具;在组织架构、人才管理理念等仍不成熟,缺乏对工业4.0的必要支撑;以及,中国工业4.0生态系统的建设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在许多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

“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并没有像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那样由第三次工业革命逐渐过渡到第四次工业革命。许多中国企业仍处于工业2.0,甚至更低的水平。”文中的总结部分写道。(注:工业2.0,即电气化时代)

“他们(麦肯锡)的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我们不能以美国的视角看中国,因为会看不懂。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在200年左右的时间内不断过渡完成的,而全世界只有中国在40年内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何旺骁教授说道。

他笑道:“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国,前苏联支持了我们很多军工体系,但我们的经济核心是农业。美国是在成为工业化国家后,用计算机做出了原子弹,而中国还在做茶叶蛋的时候,就拿手摇计算器,甚至是算盘做出了原子弹,这是中国发展有趣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我们才逐渐走上工业化进程,工业2.0(电气化)还没完全实现时,工业3.0(互联网)就已经同步开始了。”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在《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一书中,他阐述了自己对中国用一代人的时间经历四次工业革命的观察与看法。

张维为教授表示,从1978年开始到1995年前后,中国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完成了以纺织业等轻工业为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95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至少在产量的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2010年基本完成,以电力、内燃机、家用电器、石化工业和中高端基础设施为主。2001年,中国加入WTO组织,大大加快了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而中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爆发的,在时间上与西方也几乎同步。中国首次获准接入互联网是1994年,如果以此为起点,那到现在还没结束。这场工业革命以信息化和通信产业为代表,中国从2G时代旁观欧美的数字通信标准,到3G时代参与制定标准,再到4G时代中国三大运营商拿的都是中国标准的牌照,乃至今日5G时代在部分领域中开始领跑。

当下,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中国又展开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信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张维为教授认为,应该说中国已经超越欧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方阵”。

为什么在此赘述这些内容?因为历史发展原因,我们国人每谈及科学研究、高新技术等方面的话题,大部分人都会下意识觉得,中国是不如欧美发达国家的,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这种认知在各行各业都有,化妆品产业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没错,时间上的差距有时候是无法跨越的。如聚美丽此前发布的文章《中国化妆品原料,被国际公司扼住咽喉》中举例,我们国内诸多产业的原材料、核心技术都受制于人,要实现对欧美发达国家的赶超绝非易事。

不过,在大的发展背景上,如果以中国的前三次工业革命为历史经验来参考、借鉴,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一,中国在整体工业化进程上的速度是明显快于欧美的;二,我们不能以欧美的发展路径为标准来衡量、判断中国;三,在某些产业领域,中国实现领跑也并非不可能。

“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去做完欧美花了那么长时间才做完的事,肯定会存在一些体系上不健全的问题。但很有意思的是,从结果来看又好像没什么问题。比如我在医院的肿瘤科,以前大家开药,能感觉国产药和进口药的质量差距很明显,而现在市面上国产的原创药一个接一个,而且做得还挺不错。”何旺骁教授表示。

辉文生物创始人骆峰表示,在经济学上,有个词叫“后发优势”(即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的特殊有利条件),“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洗衣机,中国的消费者都没有看到过早期的洗衣机,就是一个桶,加点洗衣粉以后,用一根棍子在里面搅拌,每次加水要先把水抽干,然后再加进去。而我们开始接触到洗衣机时就是滚筒式的产品,直接跳过前期的发展阶段,到全自动的点位上。我们没有代差,直接一代就走过来了。”

在此补充一点,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家电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811亿元,生产规模稳居世界首位。其中,冰箱、冷柜、洗衣机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为50%~55%。

“所以我认为,在高端技术领域,比如人工智能,中国存在着弯道超车的可能性。”骆峰说道。

在这样的历史发展大背景下,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化妆品产业。所有产业都身处工业4.0的变革浪潮中,也许化妆品产业因为自带一部分时尚属性,对新科技的感知不甚敏锐。但从有限的信息中能看到,如欧莱雅这样的跨国巨头已经布局落地,并且基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以及自身雄厚的实力,可能领先于中国企业。而少部分中国企业,也在通过不同的路径,或与外部电商平台合作从消费者前端切入,或以官方合作项目改造供应链后端着手,赶上工业4.0的浪潮。

常有品牌创始人感叹,品牌难做。我们也常说,国际大牌的品牌力更强,品牌资产丰厚。那么,诸如兰蔻、雅诗兰黛、HR赫莲娜、资生堂、CPB等品牌,他们的品牌力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组成部分?消费者对他们的信赖与推崇从何而来?或许没有人能明确拆分清楚。就像品牌营销学的专家,迄今也没能研究出可口可乐为什么能成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除却品牌价值的“玄妙”之外,我们能看到的这些国际大牌背后的跨国公司实力,就是他们在科研、技术上的全面领先。显然,科学研究是一件“很慢的事情”,“它就像砌墙,着急也没用”。

在产业链中的基础研究到转化应用,从原料/材料上实现对跨国公司的追赶可能还需要不少时间,这是属于长周期规划上该做的事。基于这点来看,如果中国化妆品企业要尽快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工业4.0能给予的推动价值或许是很大的。

当然,不论短期或长期,企业关注或不关注,工业4.0都是大势所趋,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工业4.0及技术进步将如何深刻改变化妆品产业竞争格局?美妆企业如何依托跨学科的融合构建技术及品牌的护城河?聚美丽将由此展开系列探讨,在年度大会上呈现,邀您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 刘湘丽.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18

[2] Karel Eloot, 王平, 侯文皓, 吴听. 中国工业4.0之路[J]. McKinsey China, 2016

[3] 张维为. 这就是中国: 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