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周六表示,市场主体信心不足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短期经济增长,更影响中长期发展的后劲。
他认为,解决市场主体信心不足的问题要从精准防疫、进一步扩大内需、提升政策透明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关键领域改革等五个方面入手。
张军扩在当天举行的“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称,一项对万家企业的跟踪调查显示,今年6月,企业发展信心指数仅为46.1,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50)水平,二季度的平均值甚至低于2020年3月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
不仅如此,上述调查还显示,未来一段时间计划增加投资的企业占比仅为26%,比去年底的38.2%下降了12.2个百分点,而多年来正常水平一般不低于40%。
“更值得警惕的是,不少企业不仅调整或延缓了投资扩产计划,更选择了一种观望、等待、躺平甚至破产关门的态度。”张军扩说,与此同时, 受就业压力加大、收入增长放缓、疫情管控不确定性长时间持续等因素影响,消费者信心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较上月明显好转,但上半年整体来看,同比下降0.7%,未能扭转负增长的局面。
张军扩指出,企业信心和投资不足不仅影响短期经济增长,更影响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后劲,甚至可能成为导致经济社会风险的重要诱因。
“最近出现的村镇银行问题、断供问题等,其深层原因也与市场主体信心不足有关。所以,信心比金子更加重要,稳增长必须首先稳信心。”他说。
张军扩表示,解决市场主体信心不足首先要精准高效地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他表示,下半年稳增长、稳信心,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是关键。必须全面理解和切实贯彻中央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精神和要求,切实做到统筹兼顾,而不能简单化,要杜绝防疫层层加码,特别是要坚决杜绝简单化的封城做法,尽量减少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干扰。
其次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不仅要通过各种救助措施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更需要促进需求恢复,让市场主体有订单、有收入、有钱挣。
“虽然6月份以来内需呈现恢复性增长,但无论从恢复的强度和可持续性来讲,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努力还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要努力保持扩内需特别是促进投资的政策力度。”张军扩说。
第三是提升政策的透明性和可预期性。他表示,政策出台要充分考虑对企业的影响,给企业调整留下一个必要的合理的过渡期。如果由于特殊因素、特殊原因需要在短期内改变政策,就要考虑对那些合法合规经营而纯粹由于政策变化造成损失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张军扩表示,这项工作仍存在不小的进步空间,尤其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突破,比如一些地方新官不理旧账,拖欠企业账款的问题等等。
此外,他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开放取得更多更大的进展。他指出,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一些重要改革的进展还不尽如人意。
“比如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比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切实打破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各种隐性壁垒和隐性歧视等等改革的要求,要么进展相对比较慢,要么虽有进展,但市场主体的改善还不是特别显著。”张军扩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