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清风吹新绿 碧水映蓝天 城市更宜居——“三遗”之城成都都江堰的绿色生态答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清风吹新绿 碧水映蓝天 城市更宜居——“三遗”之城成都都江堰的绿色生态答卷

“生态宜居”正成为每个都江堰市民可触可感的现在和未来。

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满目的绿树……行走在都江堰街头,如画的景色宜人,清新的空气拂面,令人忍不住赞叹:都江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今年1至6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1天,优良率89%,同比增加8天,优良天数排名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均达到II类及以上标准,优良水体比例持续保持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稳定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作为四川省首批省级生态县,都江堰在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建设路上,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为发展理念、以“绿色”为秀美底蕴,打响了既要碧水蓝天,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随着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如今,市民能感受到的“生态”福利越来越多,“生态宜居”正成为每个都江堰市民可触可感的现在和未来。

蒲虹路 图片来源: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与蓝相依 清风漫卷白云飞

一年四季,各类别开生面的“风光摄影大赛”在社交平台轮番开赛。无论是午后碧空万里、云卷云舒,还是傍晚夕阳映照、霞光漫天,亦或远眺皑皑雪山、连绵起伏,不经意地一抬眼,天空总能一次次带给人们不同的惊喜。像这样在朋友圈里晒美景,已成为都江堰人的日常。“连雪山都从‘稀客’变成‘常客’了,作为都江堰市民,我骄傲得很!”提及居住环境,市民胡沙笑意盈盈。

胡沙的直观感受是都江堰市打响蓝天保卫战的生动注脚。近年来,都江堰市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大力开展协同降碳、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气“六大治气行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让市民乐享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企业绿色生产,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一环。走进位于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的四川中金医药包装有限公司,绿意盎然的厂区看不到烟尘、闻不到异味,厂区绿植满布,与远处的青山交相辉映。在车间内,医药包装材料生产线和“沸石转轮浓缩RC +RTO蓄热氧化”设备正快速运转。“生产产生的废气通过地沟排风系统集中收集后,输送到‘沸石转轮浓缩RC +RTO蓄热氧化’设备内进行处理,实现了环保绿色生产。”四川中金医药包装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经理任昌力说,“沸石转轮浓缩RC +RTO蓄热氧化”设备的废气处理效率高达95%,通过该设备处理,废气浓度从252mg/m3降至10.4mg/m3,远远低于全省印刷行业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60mg/m3。

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是一扇窗,折射出都江堰市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懈努力。在蓝天保卫战中,都江堰市还常态化开展了重型柴油车排气污染专项检查、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露天焚烧巡查等多项工作,分类施策、精准管控,全力守护“都江堰蓝”。

一个个治气“良方”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优势也逐渐变为发展优势。就在不久前,又一个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重磅消息传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入选成都市首批近零碳排放景区试点,将集成应用低碳技术、创新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挖掘节能降碳措施,完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积极探索总结具有都江堰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以试点为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为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蓝天白云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市都江堰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龚俊表示,都江堰市将持续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抓好臭氧污染防控、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企业集群整治和移动源管控,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努力实现“蓝天常见、雪山常现”。

都江堰水利工程 图片来源: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与水共生 碧水清流润古堰

作为天府源头、“三遗”之城的都江堰,因堰而起、因水而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担当起成都平原水源涵养地的重任。在碧水保卫战中,都江堰市把责任扛肩上,一如既往坚守“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初心,以抓铁有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将“水”这张“生态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打赢碧水保卫战,科技先行。”指着都江堰市饮用水水源视频监控中心大屏,成都市都江堰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王晋丹侃侃而谈。“2200米的全封闭脉冲式电子围栏、19套移动式电子围栏、210套视频监控设备和3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这些设施设备让我们实现了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控、全域实时覆盖监控。”监控中心大屏上,各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总磷、总氮、氨氮等指标滚动显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实时画面也滚动播放,切实筑牢了饮用水水源的全流域监管屏障。

线上有“天眼”实时把控水源信息,线下也有专人进行常态化全天候巡察。都江堰市河长办紧紧依托河长制主抓手,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河长+巡河护河员+河道警长”的协同管护机制,自2018年至今,累计开展巡河27.77万次,完成问题整改3700余个。通过“人防+技防”综合施策,都江堰市构建起了“分级管控、预警为先、全域覆盖”监管防护体系,倾力守护成都平原的饮用水水源安全。

在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同时,水污染防治也从未停止。近年来,都江堰市水务局会同属地镇(街道)持续系统开展河湖“六清”行动,实施“亮河边”工程,累计清除临河建筑物9.55万平方米、河(渠)道淤泥14.5万立方米,清理行洪障碍物14.1万立方米和岸线垃圾、建渣16520吨,打捞河湖漂浮物1071吨,清掏河(渠)道1097.2千米,封堵整治入河排污口281处,河道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如今,都江堰市的许多河湖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处处向人们诉说着碧水保卫战的成效,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到都江堰观水、拜水、亲水。依托一江碧水,都江堰市做活了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水文章”,迈出了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的建设步伐,一幅水城共治、山水相依、城水相融的生态画卷正在清晰绘就。

“守护好一江碧水,任重道远,我们将持续保护好这一方生态空间。”王晋丹表示,聚焦水生态治理和水污染防治,都江堰市将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黑臭水体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持续保持金马河、沱江、锦江三大流域都江堰段水质稳定达标,打好碧水保卫战,真正实现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人民因水而乐。

雪山里的公园城市 图片来源: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与绿相伴 秀美山林怡人心

在蜿蜒的蒲虹路骑行,在高耸的赵公山徒步,在翠绿的玉垒山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都江堰市,户外休闲的生活方式不止一种,迎面扑来的绿色总是沁人心脾。森林葱郁,山脊延绵,三面环山的都江堰市生态家底“雄厚”——森林覆盖率达60.34%,稳居成都各区(市)县榜首,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扭角羚、云豹、藏酋猴、小熊猫、黑熊等野生动物和珙桐、连香、杜仲、银杏、红杉等野生植物也生活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绿肺之地。近年来,为了让绿肺更“绿”,都江堰市以山水为骨架,以绿色为基底,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更好地保育秀美山林。

打开手机“林长制巡护”APP,点击“开始巡护”,都江堰市玉堂街道赵公山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级副林长欧阳春一天的巡护工作就这样开始了。“在推行林长制后,我们的保护工作更全面了。”欧阳春表示,除了不时停下查看林木植被状况等,他还要向游客、村民宣传森林防灭火、野生动物保护等知识,定期检查森林防火蓄水池水位状态及区域内消防设施设备和物资等。

在都江堰市,像欧阳春一样的林长还有很多。据都江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副主任涂然介绍,目前都江堰市有市级林长13人、镇街级林长122人、社区级林长332人,社区监管员166人、护林员171人。通过建立市级、镇街级、社区级“三级”林长组织体系,林长制巡护工作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打通了森林资源管理“最后一公里”。“除林长常态化巡护外,都江堰市还建立了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对全市森林资源进行24小时不间断红外线热感监控,筑起了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固防线。”涂然表示。

污染防治做“减法”,生态修复做“加法”。今年以来,都江堰市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的生态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平方公里,持续恢复大熊猫栖息地面积6.67平方公里,并加大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内的巡护监测力度,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基本的民生需求,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见证着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享受着触手可及的绿色福利,都江堰市民的生态幸福感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感正逐步提升。市民江茜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影响着我的生活方式,现在出门我更多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不仅能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还能慢下脚步欣赏山清水秀、绿意萦绕的城市美景。”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市更宜居,这些环环相扣的美好变化,让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的规划蓝图逐步变成现实。苍穹之下,绿意之中,一个更美丽、更生态、更幸福的都江堰,正缓缓朝我们走来。

大熊猫 图片来源: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清风吹新绿 碧水映蓝天 城市更宜居——“三遗”之城成都都江堰的绿色生态答卷

“生态宜居”正成为每个都江堰市民可触可感的现在和未来。

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满目的绿树……行走在都江堰街头,如画的景色宜人,清新的空气拂面,令人忍不住赞叹:都江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今年1至6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1天,优良率89%,同比增加8天,优良天数排名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均达到II类及以上标准,优良水体比例持续保持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稳定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作为四川省首批省级生态县,都江堰在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建设路上,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为发展理念、以“绿色”为秀美底蕴,打响了既要碧水蓝天,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随着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如今,市民能感受到的“生态”福利越来越多,“生态宜居”正成为每个都江堰市民可触可感的现在和未来。

蒲虹路 图片来源: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与蓝相依 清风漫卷白云飞

一年四季,各类别开生面的“风光摄影大赛”在社交平台轮番开赛。无论是午后碧空万里、云卷云舒,还是傍晚夕阳映照、霞光漫天,亦或远眺皑皑雪山、连绵起伏,不经意地一抬眼,天空总能一次次带给人们不同的惊喜。像这样在朋友圈里晒美景,已成为都江堰人的日常。“连雪山都从‘稀客’变成‘常客’了,作为都江堰市民,我骄傲得很!”提及居住环境,市民胡沙笑意盈盈。

胡沙的直观感受是都江堰市打响蓝天保卫战的生动注脚。近年来,都江堰市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大力开展协同降碳、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气“六大治气行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让市民乐享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企业绿色生产,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一环。走进位于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的四川中金医药包装有限公司,绿意盎然的厂区看不到烟尘、闻不到异味,厂区绿植满布,与远处的青山交相辉映。在车间内,医药包装材料生产线和“沸石转轮浓缩RC +RTO蓄热氧化”设备正快速运转。“生产产生的废气通过地沟排风系统集中收集后,输送到‘沸石转轮浓缩RC +RTO蓄热氧化’设备内进行处理,实现了环保绿色生产。”四川中金医药包装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经理任昌力说,“沸石转轮浓缩RC +RTO蓄热氧化”设备的废气处理效率高达95%,通过该设备处理,废气浓度从252mg/m3降至10.4mg/m3,远远低于全省印刷行业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60mg/m3。

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是一扇窗,折射出都江堰市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懈努力。在蓝天保卫战中,都江堰市还常态化开展了重型柴油车排气污染专项检查、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露天焚烧巡查等多项工作,分类施策、精准管控,全力守护“都江堰蓝”。

一个个治气“良方”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优势也逐渐变为发展优势。就在不久前,又一个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重磅消息传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入选成都市首批近零碳排放景区试点,将集成应用低碳技术、创新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挖掘节能降碳措施,完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积极探索总结具有都江堰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以试点为引领促进经济社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为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蓝天白云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都市都江堰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龚俊表示,都江堰市将持续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抓好臭氧污染防控、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企业集群整治和移动源管控,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努力实现“蓝天常见、雪山常现”。

都江堰水利工程 图片来源: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与水共生 碧水清流润古堰

作为天府源头、“三遗”之城的都江堰,因堰而起、因水而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担当起成都平原水源涵养地的重任。在碧水保卫战中,都江堰市把责任扛肩上,一如既往坚守“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初心,以抓铁有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将“水”这张“生态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打赢碧水保卫战,科技先行。”指着都江堰市饮用水水源视频监控中心大屏,成都市都江堰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王晋丹侃侃而谈。“2200米的全封闭脉冲式电子围栏、19套移动式电子围栏、210套视频监控设备和3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这些设施设备让我们实现了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控、全域实时覆盖监控。”监控中心大屏上,各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总磷、总氮、氨氮等指标滚动显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实时画面也滚动播放,切实筑牢了饮用水水源的全流域监管屏障。

线上有“天眼”实时把控水源信息,线下也有专人进行常态化全天候巡察。都江堰市河长办紧紧依托河长制主抓手,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河长+巡河护河员+河道警长”的协同管护机制,自2018年至今,累计开展巡河27.77万次,完成问题整改3700余个。通过“人防+技防”综合施策,都江堰市构建起了“分级管控、预警为先、全域覆盖”监管防护体系,倾力守护成都平原的饮用水水源安全。

在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同时,水污染防治也从未停止。近年来,都江堰市水务局会同属地镇(街道)持续系统开展河湖“六清”行动,实施“亮河边”工程,累计清除临河建筑物9.55万平方米、河(渠)道淤泥14.5万立方米,清理行洪障碍物14.1万立方米和岸线垃圾、建渣16520吨,打捞河湖漂浮物1071吨,清掏河(渠)道1097.2千米,封堵整治入河排污口281处,河道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如今,都江堰市的许多河湖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处处向人们诉说着碧水保卫战的成效,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到都江堰观水、拜水、亲水。依托一江碧水,都江堰市做活了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水文章”,迈出了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的建设步伐,一幅水城共治、山水相依、城水相融的生态画卷正在清晰绘就。

“守护好一江碧水,任重道远,我们将持续保护好这一方生态空间。”王晋丹表示,聚焦水生态治理和水污染防治,都江堰市将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黑臭水体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持续保持金马河、沱江、锦江三大流域都江堰段水质稳定达标,打好碧水保卫战,真正实现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人民因水而乐。

雪山里的公园城市 图片来源: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与绿相伴 秀美山林怡人心

在蜿蜒的蒲虹路骑行,在高耸的赵公山徒步,在翠绿的玉垒山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都江堰市,户外休闲的生活方式不止一种,迎面扑来的绿色总是沁人心脾。森林葱郁,山脊延绵,三面环山的都江堰市生态家底“雄厚”——森林覆盖率达60.34%,稳居成都各区(市)县榜首,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扭角羚、云豹、藏酋猴、小熊猫、黑熊等野生动物和珙桐、连香、杜仲、银杏、红杉等野生植物也生活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绿肺之地。近年来,为了让绿肺更“绿”,都江堰市以山水为骨架,以绿色为基底,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更好地保育秀美山林。

打开手机“林长制巡护”APP,点击“开始巡护”,都江堰市玉堂街道赵公山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级副林长欧阳春一天的巡护工作就这样开始了。“在推行林长制后,我们的保护工作更全面了。”欧阳春表示,除了不时停下查看林木植被状况等,他还要向游客、村民宣传森林防灭火、野生动物保护等知识,定期检查森林防火蓄水池水位状态及区域内消防设施设备和物资等。

在都江堰市,像欧阳春一样的林长还有很多。据都江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副主任涂然介绍,目前都江堰市有市级林长13人、镇街级林长122人、社区级林长332人,社区监管员166人、护林员171人。通过建立市级、镇街级、社区级“三级”林长组织体系,林长制巡护工作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打通了森林资源管理“最后一公里”。“除林长常态化巡护外,都江堰市还建立了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对全市森林资源进行24小时不间断红外线热感监控,筑起了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固防线。”涂然表示。

污染防治做“减法”,生态修复做“加法”。今年以来,都江堰市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的生态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平方公里,持续恢复大熊猫栖息地面积6.67平方公里,并加大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内的巡护监测力度,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基本的民生需求,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见证着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享受着触手可及的绿色福利,都江堰市民的生态幸福感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感正逐步提升。市民江茜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影响着我的生活方式,现在出门我更多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不仅能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还能慢下脚步欣赏山清水秀、绿意萦绕的城市美景。”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市更宜居,这些环环相扣的美好变化,让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的规划蓝图逐步变成现实。苍穹之下,绿意之中,一个更美丽、更生态、更幸福的都江堰,正缓缓朝我们走来。

大熊猫 图片来源: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