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数科社 柠溪
雷军的资本神话又要多了一个。
7月6日,证监会回函批复成都趣睡科技有限股份公司的创业板IPO申请,并予以注册。这意味着这家小米系获得雷军关注与投资的公司,历经两年三轮问询终于走到了上市前的最后一步。
在小米系的公司中,趣睡科技一直标榜自己是非典型小米生态链企业,原因就在于跟其他小米系公司大张旗鼓在家电、小家电、数码等领域开疆拓土不同,趣睡科技走的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业务,主要是家居用品,核心是床垫。
根据IPO申请书显示,此次上市募集资金8.05亿,主要用于产品升级、营销拓展、研发、补充管理费用等用途。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4年,自营产品覆盖床垫、沙发、枕头等,成立半年后获得顺为资本的投资,是最早期的小米系公司之一。
但可惜的是在华米早已单飞、紫米等后来者都已经冲到上市门口的时候,趣睡科技这个小米系公司的老大哥,依然还在上市路途中苦苦挣扎,直到成立8年后才敲响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关键,此次证监会批复IPO注册申请也显得非常犹豫,因为在7月初趣睡科技最后一次更新IPO申请书的时候,还在不停解答证监会问询函关于企业与小米的合作,“是否存在被替代、下架或其他原因而终止合作的风险”这一问题。
这恰恰戳中了趣睡科技的短板。
确实,得益于小米的赋能,在发展之初趣睡科技速度很快,而且大有在家居市场帮助小米攻城略地的风采。但很快,随着小米线上线下渠道对于这类产品销量的饱和,趣睡科技连续三年的营收没有大幅度的上扬,甚至还处于不断下跌的状态。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趣睡科技营收分别为5.5亿元、4.8亿元以及4.7亿元。其中来自小米以及关联渠道的收入比例,虽然有所下滑,但最近一年也超过60%。
背靠小米这一大树,营收依然出现下滑,问题出现在哪里?
01丨未能复制奇迹
雷军自从小米成功之后就被冠以“投资天才”的标签,而他打造小米系公司的举动,也让这个标签实质化了很多。
比如做手表的华米,再比如做电池的紫米,做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等,其中光上市公司小米系已经跑出了4家,最终完成上市所有工作之后,趣睡科技应该是小米系第5家完成上市的企业。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5年小米系的顺为资本以及小米集团分别参与了趣睡科技的天使轮与Pre-A轮融资。截止招股书签署日,小米系合计拥有趣睡科技12%的股权,为后者的第一大机构股东。
一直以来雷军也希望用做石头科技的方式,推动趣睡科技发展,甚至超乎寻常在一个细分领域占领市场取得优势。
很可惜的是,用“粉丝+互联网管理+营销+科技投入”的打法,虽然能在扫地机器人领域捧出石头科技这样的巨头,但却搅不动家居市场这片沉闷的池水。
当时雷军进入这个市场,是看到这个市场尤其是床上用品市场增速的前景,认为这将打造睡眠经济的高峰。
《2021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从2002年到2019 年,中国床垫消费总额从306 亿元增长至768 亿元(CAGR 为12.2%,约合115 亿美元),2019年增速达13.1%,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床垫市场,而2022年,这个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
实际上,床垫作为舶来品,最早由舒达、席梦思等海外品牌引入。国内,过高的价格带或限制了海外品牌的市场份额。市场机构的数据显示,Top5的品牌加在一起,也不过占据不到20%的市场份额。
这意味着新兴品牌有广泛的前景,只要下功夫,未尝不可能在这样一个市场杀出一条鲶鱼来。而看起来这样竞争力分散、品牌不集中,而且消费者对于信息获取能力比较缺乏的市场,恰恰适合小米这种互联网化打法的企业和商业逻辑。
这也是雷军在趣睡科技成立之后,迅速投入巨资的决策出发点。
然而很遗憾的是趣睡科技并没有达到预期。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趣睡科技营收分别为5.5亿元、4.8亿元以及4.7亿元。关键这家公司主营产品不仅仅是床垫,根据记录的数据,包括床垫,沙发等家具以及枕头,床单等纺织品。
其中作为最主要产品的床垫,2020年的收入也只有2.22亿,占总收入比例46.39%。这已经是近几年来床垫单品收入的高峰期。
对比来看,2021年刚刚登陆A股的慕思股份,当年营收64.81亿元,净利润达到了6.86亿元。某种程度上,慕斯床垫利润都是趣睡科技相关床垫产品收入的3倍。
另一个国产床垫领军品牌喜临门去年全年的收入77.72亿元,净利润5.59亿元,其利润也远超趣睡科技在床垫领域的收入水平。
从体量来看,趣睡还未能占据一定的市场话语权。
02丨小米依赖症
雷军的小米系公司,或多或少都沾染了小米“说大话使小钱”的研发逻辑和注重设计与营销的商业思路。
就连号称小米系技术水平最高的华米,在财报上赤裸裸的10亿元库存,也印证着这家企业所对外宣传的自有品牌市场并不一定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而号称已经在芯片领域巨额投资的华米,从去年三季度开始,科研经费也急剧下降,引发媒体对于其芯片研发能力的质疑。
趣睡科技也是一样。
根据趣睡科技的招股书中,其最主要产品8H 乳胶床垫,采用了纯发泡结构,包装时可通过工艺压缩后,卷装在体积较小的盒子中,解决传统产品入户难的问题。
也就是说趣睡科技只是借助于发泡材料技术对产品进行了应用场景的改进,其实是一种利用颜值的产品设计和包装,并未涉及太多“科技”成分,而这种方式恰恰是小米及公司用得最多的一种产品研发模式。
某些极端评论认为,这是那些以外观设计见长,然后包装成科技感的小米系企业的通病。实际上跟小米系其他公司也一样,趣睡科技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是并不充分的。
根据趣睡科技的招股书,2019年-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630.92万元、614.86万元以及804.40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4%、1.28%以及1.70%。
其实哪怕在床垫这一个看起来没什么科技含量的产业,技术投入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
这是因为,睡眠经济的崛起给床垫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伴随对睡眠质量重视程度提升、老旧床垫面临更换,消费者更换床垫尤其是舒适床垫的意愿增强。要想满足消费者不断个性化的睡眠需求,床垫企业就必须在床垫承受单元的能力上进行突破,甚至进行黑科技的研发。
根据《2021 床垫新消费趋势报告》,接受调研的消费者家中床垫使用年限超过 10 年以上的占比仍然达到 17%,而美国 16 年床垫更换年限就已经缩短至 8 年;同时 47%的人群表示已经确定更换品牌或者已有购买计划,22.2%的人群想要换床垫但尚未行动。
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背后一定是科技能力的推动。
正是看到这样的趋势,以喜临门、慕思为代表的国产床垫企业,早已在这个领域投入重金,并开展了相应技术的研发,树立起专利的壁垒。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在中国床垫行业代表性企业中,喜临门获得发明专利数量823项,慕思410项,梦百合106项。
相比较而言,趣睡科技就比较惨。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底,趣睡科技已获授权专利194项,全部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截至2022年2月底,趣睡科技在申请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不过9项仍处于等待实审提案阶段。交叉测算可以发现,目前趣睡科技拥有的发明专利仅为个位数。
比如头部企业喜临门的Smart 1床垫,历经9年研发,可通过空气弹簧、智能匹配算法、睡姿识别感应等智慧技术,使床垫可以随睡姿实时调节软硬及舒适程度,提升17分钟的深度睡眠时间。
实际上,把趣睡科技所谓8H的小包装乳胶床垫,与喜临门、慕斯等这些大品牌充满黑科技的智能床垫放在一起,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就不言而喻。
这也是为什么趣睡科技打不开产品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趣睡科技也知道,因此他们正在进行调整。招股书显示,趣睡科技拟募资8.05亿元。其中4.62亿元用于全系列产品升级与营销拓展项目;1.93亿元用于家居研发中心建设项目;5321万元用于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项目;97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据了解,此处的“家居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指趣睡科技将建立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结构研发中心,“进而提升公司在家具家纺产品领域的产品研发优势”。
然而,这只是一种补救措施,而上市之后才重视研发,这种表态到底最后有多少能落到实处,还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趣睡科技对于小米渠道的依赖实在太过严重。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趣睡科技线上渠道的销售占比均超96%。在这其中,尤以小米渠道的贡献最为显著。2019年-2021年,趣睡科技来自小米系列线上平台的营收分别为4.18亿元、3.27亿元以及2.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5.69%、68.43%以及61.41%。
报告期内,小米集团均为趣睡科技的最大销售客户。2020年与2021年,小米集团也是趣睡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之一,趣睡科技向小米集团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均在5%以上。
这种打法在家居产品领域是大忌,因为以床品为代表的家居产品,是一种消费者体验性在先成本考虑在后的产品。
换句话说,消费者体验这个产品的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了他购买的决策。因此纯线上渠道对于这种产品的推动,远远不如线上线下渠道相结合来的显著。
正因如此,这两年国产床品品牌市场份额激增,是跟他们疯狂开设线下门店的趋势相吻合的。
根据泛家居网2014-2019年研究数据显示,慕思、喜临门、顾家、芝华仕、梦百合、穗宝 6 家内资品牌2019年门店数量合计分别为5242/8004/11393家,同期外资品牌3S+金可儿合计门店数量为668/2330/2925家,内资品牌在网点密度上已经大幅领跑,也因此喜临门、敏华、顾家、梦百合龙头上市品牌份额持续提升。
所以,完全依赖小米线上渠道的趣睡科技,在床品这个细分市场销售收入和利润完败,就是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
03丨不断“提现”的雷军
种种迹象表明,雷军已经逐渐失去耐心了。
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虽然顺为资本一直在背后关注支持着这家企业,但也许是看到了前景并不明朗,雷军在其中已经经历了几轮套现。当下,小米间接和直接持有的资本已经降到了12%,很可能在解禁之后雷军会进一步套现,最终将其变成一个战略投资者。
从天使轮到现在,顺为资本已经陪跑趣睡科技超过7年时间,到临近上市之前,雷军已经迫不及待准备变现。
招股书显示从2015年雷军入股到现在,他旗下的顺为资本所持有的趣睡科技股份,已经发生过7次股权转让。最早一次可以追寻到2017年5月。
如果说第1次股权转让,是把一小部分股份转给了喜临门,还算是引入行业战略投资的话,后面6次雷军全是将这家公司的股份转移给了其他的投资机构,就有在上市前变现的嫌疑。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开始2年半的时间里,雷军一共进行了7次套现,合计套现超1.9亿元。除去最新为了上市进行的入股增资花出的近900万元成本,雷军在这几次股权转让中已经赚了超1.8亿元。
而根据招股说明书,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作为雷军的关联企业,还持有趣睡科技超过12%的股份,是第一大机构股东。如果上市后解禁,他们还可以在二级市场获取到超过2.5亿元的收入。
换句话说,雷军在前后投出可能接近2000万的投资成本后,在趣睡科技身上最终会赚取超过4亿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雷军投资的第一家小米产业链公司华米科技,上市4年多来累计被套现18亿元;石头科技上市后,顺为资本于2021年3月16日至4月14日,率先减持了50万股,粗算下来也接近5亿元。
雷军不愧为被称为投资天才的资本高手。
事实上,也并非任何一家企业抱住小米这个大腿就能一飞冲天。在适合互联网思维发展的领域,小米的惯用打法无疑会产生很大价值,但在偏传统领域,同样的逻辑可能并不适用。
如何将小米的优势结合传统领域的特点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或许才是所有小米投资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