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之间的竞争已经下沉到社区便利店。
8月8日,主打“掌上便利店”的闪电购正式宣布完成2.67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领投者为阿里巴巴。同时,阿里已经成为其管理团队之外的单一最大股东。闪电购CEO王永森和COO邬强强都在阿里待了十年以上,曾带过聚划算等平台业务,是阿里上市后第一波离职创业的中高管。
闪电购成立于2014年,主打一小时送达,模式是和周围的便利店、水果店等合作,店铺进驻闪电购平台,用户在App上下单,然后商家配送。CEO王永森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他们的平均配达时间已经缩短到29分钟。
在两年时间内,闪电购不断获得资本市场认可。2015年1月,A轮由经纬创投和元璟联合投资了千万美元;同年6月,又获得了顺为资本和H Capital领投的2500万美元B轮融资。
融资完成后,闪电购将获得多项阿里资源支持,包括:手淘里“手淘便利店”的流量入口、菜鸟的仓储物流、阿里巴巴大数据的分析能力等。同时,闪电购将补齐阿里巴巴最后一公里运营的短板,与天猫超市次日达服务互为补充。
最新的数据是,闪电购已经开通了北、上、广、深、苏、杭六个城市的基础服务,下单用户在六七百万之间,入驻店铺总数约为1万家。核心店铺1000家。15年单日最高峰值曾达到10万单,复购率约为40%-50%。阿里巴巴的运营经验成功复制到了闪电购的扩张中。
“闪电购想让每个便利店变成一个小仓库,为社区周边人群提供服务。每天二三十单的单量,便利店自己完全有运力承担。”王永森说,“对于那些希望通过互联网改变自己经营状况的便利店,闪电购能帮助他们升级商品、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把全球尖货、高品质零食、水果生鲜等快速送到用户手上。”
这等于是在线上给商家开设了一个虚拟货架。
相比于传统的B2C平台,王永森认为生鲜快消品一定是O2O模式更有潜力。消费者希望的是即买即到,而不是一次性买一大批屯在家里。
对于商品品类,王永森无意与电商巨头争抢3C、服装等高客单价商品,而是专注于单品爆款,和那些经常能在便利店里看到的快消和生鲜,目前平均客单价为50元。
在线下,闪电购有一套300人左右的运营人员。平均1人负责5-10家店。用户在下单后,每家店必须在5分钟之内接单,10分钟内完成捡货;在物流上,闪电购从早期的自建物流重模式,已经开始慢慢向联合物流的方式转变,目前已经与饿了么的蜂鸟物流、达达物流等达成合作。由于便利店购物时间段是分散的,很多商家自己就能够负担。
按照王永森的计划,今年年底,闪电购通过招聘城市代理的方式,深度运营城市达到10个;在未来3年时间内,闪电购将开遍全国100个一、二线城市。同时,闪电购将为便利店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大数据运营服务。
不过,目前闪电购上的商品品类仍然较为简单,水果生鲜的进货渠道也是当地的批发市场。如何优化商品品类、控制产品质量,直至建立自己的一套货品标准,是闪电购下一阶段的功课。界面新闻记者在下单时,也曾出现商品断货,和附近便利店打烊的情况。
另外,闪电购的这种模式和爱鲜蜂、拍到家等的模式差别不大,区别在于闪电购只做平台、没有自建物流。而就在一个月前,爱鲜蜂刚刚传出裁员传闻。王永森自己也承认,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需要不断调整步伐。
有知乎用户分析认为,闪电购并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壁垒,“闪电购要想从O2O大局中杀出来,核心的一点是一定要紧密整合线下的服务商(供货商),或者垄断客户的支付方式。而闪电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从今年开始,不断有传统线下卖家和电商巨头合作案例。2016年7月,华润万家投资新美大,旗下上万家门店搬入美团外卖;2016年6月,京东收购1号店,和零售巨头沃尔玛展开合作,资源抢夺越发明显。王永森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已经是一个生态共建的时代,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