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江西姐弟俩干出一个超级IPO,江波龙市值400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江西姐弟俩干出一个超级IPO,江波龙市值400亿

除了江波龙IPO,还有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超级独角兽正在赶来。

文|投资界PEdaily   张继文

一个不起眼的芯片IPO缔造了市值神话——

本周,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了注册制下创业板“存储第一股”。公司首日收盘报99.00元,涨幅77.83%,总市值408.74亿元。

江波龙背后站着一对江西双胞胎姐弟——蔡华波、蔡丽江。上世纪90年代,蔡华波从老家江西九江只身来到深圳闯荡,在华强北从一名电子元器件销售员做起。随后,蔡华波拉着双胞胎姐姐蔡丽江在深圳创立了江波龙。此后20余年,江波龙靠着存储芯片贸易起家,到自己研发手机、电脑、汽车等各类存储器,一年进账近100亿元人民币。

这是一条至关重要却被“卡脖子”的赛道。存储芯片,又被称为电子产品的“粮食”,是数据的载体。很长一段时间里,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巨头垄断国内存储器市场,如今国产存储芯片开始崛起——除了江波龙IPO,还有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超级独角兽赶来。

江西姐弟南下深圳,干出一个超级IPO,身家240亿

这是一对江西姐弟联手创业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深圳崛起成为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分销交易市场和集散地,电子厂遍地开花。当时,高中毕业的蔡华波只身南下深圳闯荡,进入当时的深圳市海洋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开始接触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分立元器件。当时,深圳华强北成为亚太知名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这里每天都上演着各种造富神话。

两年后,蔡华波在哥哥鼓励下开始筹谋做生意——做半导体贸易,并找来了姐姐蔡丽江。蔡丽江是蔡华波的双胞胎姐姐,二人同在1976 年出生。从江西华联外贸学院毕业后,蔡丽江也来到了深圳,在深圳一家公司担任设计工程师。1999年,蔡华波和蔡丽江正式成立了江波龙,这个名字取自蔡华波和姐姐蔡丽江的名字,以及1976年出生属龙的组合。

起初,受竞业条款限制,江波龙不能做分立元器件业务,只是帮客户代买Mask ROM(掩膜只读存储器)。那时,江波龙如果遇到产品技术问题大多是找兼职工程师解决,这也为后续的一次失误埋下了伏笔。

2002年,江波龙购买了一批昂贵的存储产品,没有注意到这批AND Flash与NAND Flash存在着很大技术差异。由于AND Flash读写速度慢并且没有主控芯片支持,卖家又拒绝退货,蔡华波眼瞅着几百万美金货款要打水漂,便只能想办法把这批货物做成产品。于是,蔡华波找到香港一家公司定制USB控制器芯片,组建技术团队来设计软件固件,开发出了全球第一个基于AND-NAND型闪存的U盘产品。

恰逢此时,苹果iPod大量采用NAND闪存替换微硬盘,导致市场上的闪存严重缺货,而江波龙这款替代产品成了香饽饽,很快吸引不少客户,不仅清仓积货,还扭亏为盈。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蔡华波曾回忆了这一段往事,并将一场危机定义为江波龙成长史中重要的转折点。此后,江波龙从存储贸易转型——做起了存储器的贴牌代工。

尝到了技术创新的甜头,蔡华波愈发重视技术研发投入。为了补足创始团队的技术短板,他曾三顾茅庐请来了公司现任副总经理李志雄。李志雄本科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专业,又拿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后在福建实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负责研发设计工作。自从加入江波龙后,李志雄亲自组建研发团队,并带领团队搭建起江波龙所有产品线。

在2010年前后,中国国产智能手机崛起之时,江波龙又开始主攻嵌入式存储芯片eMMC,并逐渐形成了全面的固件算法自主开发能力、集成封装设计能力和存储芯片测试能力,并培育出行业类存储品牌FORESEE。

很长一段时间里,江波龙很低调,直至2017年跨境收购了美光科技旗下的国际知名消费类存储品牌Lexar(雷克沙),在存储业界引起轰动。在这之后,江波龙顺势发力高端消费类存储市场,由此开始向技术型品牌公司升级。如今,江波龙拥有嵌入式存储、移动存储、固态硬盘及内存条4条产品线,提供消费级、工规级、车规级存储器以及行业存储软硬件应用解决方案。

在江波龙成长过程中,同样可以看到VC/PE的身影。2018年-2019年,江波龙还罕见官宣过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元禾璞华、中芯聚源、鸿泰基金、传音控股、上凯创投、力合科创、泰科源等。其中,A+轮融资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领投方,斥资6亿元,为江波龙第二大股东。

如今,江波龙历经23年风雨终于登上了IPO敲钟舞台,蔡氏姐弟也收获了人生第一个IPO。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后,蔡华波和蔡丽江两人合计直接和间接控制24,600.00万股股份,占比59.58%,按照408.74亿的市值计算,蔡华波和蔡丽江坐拥超240亿身家。

靠卖存储器,年入近100亿,这条超级赛道火了

市值400亿,江波龙到底是做什么的?

招股书显示,自1999年成立,江波龙一直深耕Flash及DRAM存储器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国产半导体存储行业升级迭代的亲历者。公司存储器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计算机、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安防监控、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行业以及个人移动存储等领域,斩获了包括小米、字节跳动、中兴通讯、三星电子、亚马逊、沃尔玛、BestBuy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生意还不错——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江波龙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7.21亿元、72.76亿元、97.4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0.54%;净利润分别1.27亿元、2.76亿元以及10.1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82.42%。

从产品来看,江波龙已经形成了嵌入式存储、固态硬盘(SSD)、移动存储及内存条四大产品线,拥有行业类存储品牌FORESEE和国际高端消费类存储品牌 Lexar(雷克沙)。其中,公司超九成产品为NAND Flash,而嵌入式存储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占比营收接近50%。

2021年第一季度,存储产品市场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给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增量。但如今下游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市场需求有所回落,终端客户采取了更加谨慎的备货策略,这直接会影响上游芯片公司的业绩情况。对此,江波龙做出了预判:公司2022年 1-6 预计实现营业收入有所下滑。

外界好奇,在很多芯片新股破发的背景下,江波龙股价为何逆势上扬?这要从江波龙行业地位说起——当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巨头垄断国内存储器市场时,江波龙在细分领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根据 Omdia (IHS Markit)数据,2021 年 1-6 月,Lexar 存储卡全球市场份额位列第二名、Lexar 闪存盘(U 盘)全球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名。

更重要的是,江波龙背后,国产存储芯片行业正面临时史无前例的火爆。

一直以来,存储芯片被称为电子产品的“粮食”,是数据的载体,关乎着数据的安全。但这类芯片投资风险大,技术门槛高,因此国产存储芯片厂商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不敢轻易碰触这块“硬骨头”。

直到近些年,随着国家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全面发力,耗资巨大的国产化存储芯片开始崛起。2016年,长江存储横空出世,主要发展NAND flash;随后合肥长鑫存储正式诞生,专业从事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开始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国产替代征程。

其中,合肥长鑫存储在VC/PE圈炙手可热,每轮融资都是一场激烈的争夺战。2021年的C轮融资甚至出现了220家机构排队的盛况;今年2月,长鑫存储新增了19位股东,包括云锋基金、阳光保险、建信股权、TCL创投、人保资本、前海母基金、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深投控、水木投资、中邮保险、君和资本、东方资管、和谐健康、华登国际.....更是罕见出现了腾讯和阿里的身影。曾有机构合伙人感叹,这样的项目能投进去就赢了。

正如我们所见,常年被韩、日、美等巨头垄断的存储芯片,开始成为一片投资热土。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国内存储芯片就完成了超20笔融资,其中泽石科技、忆芯科技、得瑞领新、昕原半导体、知寸科技拿到了上亿融资。这些存储芯片公司背后,涌现出很多一线创投机构,不乏红杉中国、深创投、北极光创投、源码资本、碧桂园创投、联想之星、顺为资本、中科创星、耀途资本等知名机构。

不过,存储芯片国产化是一场艰难且漫长的征途。这场赛跑中,我们可以跟跑但绝对不能掉队。正如一位芯片老兵所说,“只要坚持下去,凭借我们的市场优势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

半导体开始淘汰赛:有人市值暴涨,有人迎来倒闭

国产存储芯片的火热只是一缕缩影。最近,EDA、CPU、国产半导体设备等“卡脖子”领域迎来一波上市潮,市值大涨的一幕幕历历在目。

就在本周五(8月5日),国产EDA软件厂商广立微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截至首日收盘,广立微报148.35元,涨幅155.78%,总市值296.70亿元。成立于2003年,广立微总部位于杭州,在良率分析和良率提升的软硬件、测试结构、生成软件方面都非常具有竞争力,他们的良率分析和工艺检测的测试机做得特别好,产品很早进入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厂。

而同处于EDA赛道的华大九天也刚刚完成了IPO敲钟。7月28日,国产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在创业板上市,从上市首日开始便一路走强。上市仅仅 6 天,华大九天股价已较32.69元/股的发行价上涨了超200%,最新市值超680亿。

被誉为国产芯片命门的CPU,同样热闹。今年6月,脱胎于中国科学院的国产CPU企业龙芯中科登陆科创板,成为国产CPU第一股。作为龙芯中科的掌舵者,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胡伟武于2001年带领着研发团队在中科院成立了龙芯课题组,并自主研发的第一枚通用CPU“龙芯1号”,终结了国产计算机没有自主CPU芯片的历史。此后20余年时间,龙芯中科成为国内自主CPU的引领者。上市后,龙芯中科股价波动上涨,现市值超430亿元。

接下来,CPU赛道还将迎来一个巨无霸IPO——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的海光信息为中科院系公司,产品主要包含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8月初,海光信息已经完成申购,发行定价为36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315.18倍,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117.73倍)。如按发行后总股本计算,海光信息本次发行市值高达836.76亿元,有望成为今年以来科创板发行市值最高的股票。

更早之前,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拓荆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大涨28%,一举打破了今年上半年新股破发的魔咒,最新市值超330亿;还有靠模拟芯片起家的纳芯微,股价也在波动中上涨,现市值超450亿,远超上市首日270亿市值。

过去半年,二级市场半导体企业犹如过山车。早前破发的一幕幕令人揪心,但从4月份开始,半导体企业股价开始回升,尤其是设备、材料和设计领域等核心领域的上市公司市值基本回到了去年年底的水平,破发情况也大大减少。

这些细分领域在二级市场的火热表现,也会传导至一级市场。在上述几大领域,头部项目十分抢手,尤其是半导体设备类的项目十分难抢,有的头部项目甚至要反向尽调投资机构。“我们合伙人要上台给创始人团队讲PPT,展现我们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深度。”一位来自上海的芯片投资人赵明说,一些从消费转向芯片赛道的投资机构,根本没机会拿到竞标资格,竞争十分残酷。

但整体而言,VC/PE对于半导体领域出手逐步回归理性。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些烧钱模式、没有正现金流的芯片创业公司开始面临巨大挑战——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一家明星GPU独角兽传出融资进展不顺的消息,此前估值飞涨、明星投资机构扎堆儿;还有一家仍然烧钱独角兽芯片公司,虽然刚刚完成融资,却被FA爆料一直拖欠着中介服务费;更有一些半导体公司创始人放下姿态,愿意接受估值平轮;还有一家B轮融资两个亿的芯片创业公司,传出破产消息。

显然,半导体淘汰赛开始了。近期,知情人士在社交媒体爆料,Arm CPU初创企业启灵芯即将重组。援引雷峰网报道,从一接近启灵芯的业内人士了解到,启灵芯目前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目前处于暂停运营的状态。资料显示,启灵芯于今年1月成立,曾完成总计约 6 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和 A 轮融资。投资界试图进一步核实公司现状,但截止发稿前尚未有最新回复。

“今年下半年还会有更多芯片公司因为融资不善而关门。”上海一位长期关注半导体的投资人坦言,随着一级市场收缩,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在进入洗牌期,一方面头部公司正在跑出来,另一方面腰部以下的项目渐渐消失。

国中资本首席合伙人、董事长施安平此前向投资界表示,未来的2-3年很有可能是最佳并购潮。眼下,各个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已经陆续登上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增强,而一级市场的初创公司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更有经营不善的公司面临倒闭的情况。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机会应该来自并购重组,而不是扶持一批批独立IPO的小苗子。

半导体创业最糟糕的时候还没到来。众多投资人对芯片公司创始人的建议,“拿得起,放得下,适当接受并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江波龙

  • 江波龙:第二大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拟减持不超149.75万股公司股份
  • 短债压力大、现金比率不足0.2,江波龙(301308.SZ)业绩增长难获资本市场认可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江西姐弟俩干出一个超级IPO,江波龙市值400亿

除了江波龙IPO,还有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超级独角兽正在赶来。

文|投资界PEdaily   张继文

一个不起眼的芯片IPO缔造了市值神话——

本周,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了注册制下创业板“存储第一股”。公司首日收盘报99.00元,涨幅77.83%,总市值408.74亿元。

江波龙背后站着一对江西双胞胎姐弟——蔡华波、蔡丽江。上世纪90年代,蔡华波从老家江西九江只身来到深圳闯荡,在华强北从一名电子元器件销售员做起。随后,蔡华波拉着双胞胎姐姐蔡丽江在深圳创立了江波龙。此后20余年,江波龙靠着存储芯片贸易起家,到自己研发手机、电脑、汽车等各类存储器,一年进账近100亿元人民币。

这是一条至关重要却被“卡脖子”的赛道。存储芯片,又被称为电子产品的“粮食”,是数据的载体。很长一段时间里,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巨头垄断国内存储器市场,如今国产存储芯片开始崛起——除了江波龙IPO,还有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超级独角兽赶来。

江西姐弟南下深圳,干出一个超级IPO,身家240亿

这是一对江西姐弟联手创业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深圳崛起成为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分销交易市场和集散地,电子厂遍地开花。当时,高中毕业的蔡华波只身南下深圳闯荡,进入当时的深圳市海洋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开始接触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分立元器件。当时,深圳华强北成为亚太知名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这里每天都上演着各种造富神话。

两年后,蔡华波在哥哥鼓励下开始筹谋做生意——做半导体贸易,并找来了姐姐蔡丽江。蔡丽江是蔡华波的双胞胎姐姐,二人同在1976 年出生。从江西华联外贸学院毕业后,蔡丽江也来到了深圳,在深圳一家公司担任设计工程师。1999年,蔡华波和蔡丽江正式成立了江波龙,这个名字取自蔡华波和姐姐蔡丽江的名字,以及1976年出生属龙的组合。

起初,受竞业条款限制,江波龙不能做分立元器件业务,只是帮客户代买Mask ROM(掩膜只读存储器)。那时,江波龙如果遇到产品技术问题大多是找兼职工程师解决,这也为后续的一次失误埋下了伏笔。

2002年,江波龙购买了一批昂贵的存储产品,没有注意到这批AND Flash与NAND Flash存在着很大技术差异。由于AND Flash读写速度慢并且没有主控芯片支持,卖家又拒绝退货,蔡华波眼瞅着几百万美金货款要打水漂,便只能想办法把这批货物做成产品。于是,蔡华波找到香港一家公司定制USB控制器芯片,组建技术团队来设计软件固件,开发出了全球第一个基于AND-NAND型闪存的U盘产品。

恰逢此时,苹果iPod大量采用NAND闪存替换微硬盘,导致市场上的闪存严重缺货,而江波龙这款替代产品成了香饽饽,很快吸引不少客户,不仅清仓积货,还扭亏为盈。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蔡华波曾回忆了这一段往事,并将一场危机定义为江波龙成长史中重要的转折点。此后,江波龙从存储贸易转型——做起了存储器的贴牌代工。

尝到了技术创新的甜头,蔡华波愈发重视技术研发投入。为了补足创始团队的技术短板,他曾三顾茅庐请来了公司现任副总经理李志雄。李志雄本科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专业,又拿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后在福建实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负责研发设计工作。自从加入江波龙后,李志雄亲自组建研发团队,并带领团队搭建起江波龙所有产品线。

在2010年前后,中国国产智能手机崛起之时,江波龙又开始主攻嵌入式存储芯片eMMC,并逐渐形成了全面的固件算法自主开发能力、集成封装设计能力和存储芯片测试能力,并培育出行业类存储品牌FORESEE。

很长一段时间里,江波龙很低调,直至2017年跨境收购了美光科技旗下的国际知名消费类存储品牌Lexar(雷克沙),在存储业界引起轰动。在这之后,江波龙顺势发力高端消费类存储市场,由此开始向技术型品牌公司升级。如今,江波龙拥有嵌入式存储、移动存储、固态硬盘及内存条4条产品线,提供消费级、工规级、车规级存储器以及行业存储软硬件应用解决方案。

在江波龙成长过程中,同样可以看到VC/PE的身影。2018年-2019年,江波龙还罕见官宣过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元禾璞华、中芯聚源、鸿泰基金、传音控股、上凯创投、力合科创、泰科源等。其中,A+轮融资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领投方,斥资6亿元,为江波龙第二大股东。

如今,江波龙历经23年风雨终于登上了IPO敲钟舞台,蔡氏姐弟也收获了人生第一个IPO。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后,蔡华波和蔡丽江两人合计直接和间接控制24,600.00万股股份,占比59.58%,按照408.74亿的市值计算,蔡华波和蔡丽江坐拥超240亿身家。

靠卖存储器,年入近100亿,这条超级赛道火了

市值400亿,江波龙到底是做什么的?

招股书显示,自1999年成立,江波龙一直深耕Flash及DRAM存储器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国产半导体存储行业升级迭代的亲历者。公司存储器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计算机、通信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安防监控、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行业以及个人移动存储等领域,斩获了包括小米、字节跳动、中兴通讯、三星电子、亚马逊、沃尔玛、BestBuy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生意还不错——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江波龙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7.21亿元、72.76亿元、97.4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0.54%;净利润分别1.27亿元、2.76亿元以及10.1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82.42%。

从产品来看,江波龙已经形成了嵌入式存储、固态硬盘(SSD)、移动存储及内存条四大产品线,拥有行业类存储品牌FORESEE和国际高端消费类存储品牌 Lexar(雷克沙)。其中,公司超九成产品为NAND Flash,而嵌入式存储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占比营收接近50%。

2021年第一季度,存储产品市场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给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增量。但如今下游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市场需求有所回落,终端客户采取了更加谨慎的备货策略,这直接会影响上游芯片公司的业绩情况。对此,江波龙做出了预判:公司2022年 1-6 预计实现营业收入有所下滑。

外界好奇,在很多芯片新股破发的背景下,江波龙股价为何逆势上扬?这要从江波龙行业地位说起——当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巨头垄断国内存储器市场时,江波龙在细分领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根据 Omdia (IHS Markit)数据,2021 年 1-6 月,Lexar 存储卡全球市场份额位列第二名、Lexar 闪存盘(U 盘)全球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名。

更重要的是,江波龙背后,国产存储芯片行业正面临时史无前例的火爆。

一直以来,存储芯片被称为电子产品的“粮食”,是数据的载体,关乎着数据的安全。但这类芯片投资风险大,技术门槛高,因此国产存储芯片厂商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不敢轻易碰触这块“硬骨头”。

直到近些年,随着国家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全面发力,耗资巨大的国产化存储芯片开始崛起。2016年,长江存储横空出世,主要发展NAND flash;随后合肥长鑫存储正式诞生,专业从事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开始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国产替代征程。

其中,合肥长鑫存储在VC/PE圈炙手可热,每轮融资都是一场激烈的争夺战。2021年的C轮融资甚至出现了220家机构排队的盛况;今年2月,长鑫存储新增了19位股东,包括云锋基金、阳光保险、建信股权、TCL创投、人保资本、前海母基金、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深投控、水木投资、中邮保险、君和资本、东方资管、和谐健康、华登国际.....更是罕见出现了腾讯和阿里的身影。曾有机构合伙人感叹,这样的项目能投进去就赢了。

正如我们所见,常年被韩、日、美等巨头垄断的存储芯片,开始成为一片投资热土。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国内存储芯片就完成了超20笔融资,其中泽石科技、忆芯科技、得瑞领新、昕原半导体、知寸科技拿到了上亿融资。这些存储芯片公司背后,涌现出很多一线创投机构,不乏红杉中国、深创投、北极光创投、源码资本、碧桂园创投、联想之星、顺为资本、中科创星、耀途资本等知名机构。

不过,存储芯片国产化是一场艰难且漫长的征途。这场赛跑中,我们可以跟跑但绝对不能掉队。正如一位芯片老兵所说,“只要坚持下去,凭借我们的市场优势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

半导体开始淘汰赛:有人市值暴涨,有人迎来倒闭

国产存储芯片的火热只是一缕缩影。最近,EDA、CPU、国产半导体设备等“卡脖子”领域迎来一波上市潮,市值大涨的一幕幕历历在目。

就在本周五(8月5日),国产EDA软件厂商广立微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截至首日收盘,广立微报148.35元,涨幅155.78%,总市值296.70亿元。成立于2003年,广立微总部位于杭州,在良率分析和良率提升的软硬件、测试结构、生成软件方面都非常具有竞争力,他们的良率分析和工艺检测的测试机做得特别好,产品很早进入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厂。

而同处于EDA赛道的华大九天也刚刚完成了IPO敲钟。7月28日,国产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在创业板上市,从上市首日开始便一路走强。上市仅仅 6 天,华大九天股价已较32.69元/股的发行价上涨了超200%,最新市值超680亿。

被誉为国产芯片命门的CPU,同样热闹。今年6月,脱胎于中国科学院的国产CPU企业龙芯中科登陆科创板,成为国产CPU第一股。作为龙芯中科的掌舵者,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胡伟武于2001年带领着研发团队在中科院成立了龙芯课题组,并自主研发的第一枚通用CPU“龙芯1号”,终结了国产计算机没有自主CPU芯片的历史。此后20余年时间,龙芯中科成为国内自主CPU的引领者。上市后,龙芯中科股价波动上涨,现市值超430亿元。

接下来,CPU赛道还将迎来一个巨无霸IPO——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的海光信息为中科院系公司,产品主要包含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8月初,海光信息已经完成申购,发行定价为36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315.18倍,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117.73倍)。如按发行后总股本计算,海光信息本次发行市值高达836.76亿元,有望成为今年以来科创板发行市值最高的股票。

更早之前,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拓荆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大涨28%,一举打破了今年上半年新股破发的魔咒,最新市值超330亿;还有靠模拟芯片起家的纳芯微,股价也在波动中上涨,现市值超450亿,远超上市首日270亿市值。

过去半年,二级市场半导体企业犹如过山车。早前破发的一幕幕令人揪心,但从4月份开始,半导体企业股价开始回升,尤其是设备、材料和设计领域等核心领域的上市公司市值基本回到了去年年底的水平,破发情况也大大减少。

这些细分领域在二级市场的火热表现,也会传导至一级市场。在上述几大领域,头部项目十分抢手,尤其是半导体设备类的项目十分难抢,有的头部项目甚至要反向尽调投资机构。“我们合伙人要上台给创始人团队讲PPT,展现我们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深度。”一位来自上海的芯片投资人赵明说,一些从消费转向芯片赛道的投资机构,根本没机会拿到竞标资格,竞争十分残酷。

但整体而言,VC/PE对于半导体领域出手逐步回归理性。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些烧钱模式、没有正现金流的芯片创业公司开始面临巨大挑战——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一家明星GPU独角兽传出融资进展不顺的消息,此前估值飞涨、明星投资机构扎堆儿;还有一家仍然烧钱独角兽芯片公司,虽然刚刚完成融资,却被FA爆料一直拖欠着中介服务费;更有一些半导体公司创始人放下姿态,愿意接受估值平轮;还有一家B轮融资两个亿的芯片创业公司,传出破产消息。

显然,半导体淘汰赛开始了。近期,知情人士在社交媒体爆料,Arm CPU初创企业启灵芯即将重组。援引雷峰网报道,从一接近启灵芯的业内人士了解到,启灵芯目前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目前处于暂停运营的状态。资料显示,启灵芯于今年1月成立,曾完成总计约 6 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和 A 轮融资。投资界试图进一步核实公司现状,但截止发稿前尚未有最新回复。

“今年下半年还会有更多芯片公司因为融资不善而关门。”上海一位长期关注半导体的投资人坦言,随着一级市场收缩,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在进入洗牌期,一方面头部公司正在跑出来,另一方面腰部以下的项目渐渐消失。

国中资本首席合伙人、董事长施安平此前向投资界表示,未来的2-3年很有可能是最佳并购潮。眼下,各个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已经陆续登上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增强,而一级市场的初创公司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更有经营不善的公司面临倒闭的情况。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机会应该来自并购重组,而不是扶持一批批独立IPO的小苗子。

半导体创业最糟糕的时候还没到来。众多投资人对芯片公司创始人的建议,“拿得起,放得下,适当接受并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