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回忆杀偶像王心凌能给《浪姐》带去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回忆杀偶像王心凌能给《浪姐》带去什么?

甜心教主夺冠!

文|文化产业新闻 黄捷

8月2日,#王心凌 总冠军#话题冲上热搜榜,凭借一首《爱你》重新火遍互联网的“甜心教主”王心凌众望所归,在《乘风破浪的姐姐3》(下简称《浪姐3》)中夺得总冠军,“C位出道”!紧接着央视官宣七夕晚会参演嘉宾,王心凌赫然其列,初登央视舞台。

几年前还以花边新闻与整容风波存在于互联网的王心凌,是凭借着什么赢得了观众的心?“回忆杀”系明星为何频频翻红?她的重新走红对眼下频频受冲击的文化市场又意味着什么?

甜心教主为何甜度不减?

王心凌于2003年发行首张专辑《Cyndi Begin》正式出道。次年发布第二张专辑《爱你》,同名主打歌《爱你》走红,并后续凭借出演多部电视剧、发行歌曲人气持续走高,是当时中国台湾歌坛有名的“四大三小”之一(即孙燕姿、蔡依林、萧亚轩、梁静茹、张韶涵、杨丞琳、王心凌)。

无论是个人知名度还是歌曲传唱度,王心凌虽不是当时流行乐坛的“顶流”,但应歌曲节奏明快简单、朗朗上口,都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每当歌曲的前奏响起、其颇为标志性的甜美装扮出现在荧幕上,都会唤醒无数观众的回忆。

可以说,当王心凌再次以典型的白衬衫格子裙出现在《浪姐3》的舞台上时,就冥冥中注定了她的翻红。

王心凌并非真正的“不老女神”,无情的岁月仍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在《浪姐3》 的舞台上的她,其表演状态与表演的质量,40岁的她与20年前初出茅庐、穿着学生制服裙唱跳《爱你》的王心凌并无太大差别。

气息稳定、舞蹈动作到位,种种肢体语言与神态都表现出了少女才有的青春活力。超高的表演质量加剧了对人们的冲击,在一贯不太关心时下流行什么综艺的中青年男性中刮起了一股“王心凌男孩”之风。

作品质量不减的王心凌才能用“高甜度”击中无数人的心。

除此之外,也有无数女观众纷纷感慨:原来40岁也可以继续做甜美女孩。

年龄焦虑一直是困扰所有人尤其是女性的一个巨大难题,岁月不会因为谁停下它的脚步,社会时钟为每一个人框定了每个阶段应该呈现的样子,似乎到了一定年纪就需要告别自己喜欢的东西,走向所谓的“成熟”。

而王心凌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难题:“如果我八十岁都还在拄着拐杖,还可以被叫甜心奶奶,不是也蛮好的吗?”

女性在王心凌看到了更多风格的可能性,年岁的增长不代表着人一定要走向什么方向、一定要放弃什么风格,而是可以从始至终、坚持自己所喜欢的、所热爱的。

在时下焦虑横行、浮躁的互联网空间中,40岁的甜心教主王心凌,给许多普通人带去了力量。

回忆杀明星不止王心凌一人

王心凌其实不是近年来翻红的明星的唯一一人。

在如今明星层出不穷、更新迭代极快的娱乐圈里,为什么过去的“老炮们”却总能重新博得市场与资本的喜爱呢?

无论是之前凭借健身直播走红的刘耕宏,在《浪姐1》中走红的伊能静、宁静,还是一发布新歌《最伟大的作品》就“血洗”各大平台的周杰伦,这些曾经已经在娱乐圈活动渐少的明星能够凭借着一两个舞台、一两部作品重回大众视野,达到一般明星难以企及的流量高度。

如今的娱乐圈由于更新迭代快,每年新出道的明星艺人奇多。如腾讯和爱奇艺自2018年后每年均会制作的选秀综艺节目《创造101》《青春有你》,参加节目的选手达百人以上,最后成团的艺人两个节目相加则达二十人,光两档节目都可以捧出过去好几个节目才能达到的艺人数量。

受众在众多的艺人底下分化成不同的粉丝群体,而社交媒体的发展则使得粉丝小群体内部的沟通和联系被大大加强了,粉丝对同一明星的黏度大大提升,与此同时,排外性也会加强,甚至出现不同明星的粉丝之间相互排斥、攻击的现象。很难再出现一个明星能够同时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追捧的现象。

艺人更新迭代快还带来一个后果:艺人质量不高。过短的训练时长和更加依赖营销的培养路径,导致艺人往往缺乏实质性的高水平练习,其专业能力比起过去的艺人大大折扣,难以俘获除了粉丝以外的观众的喜爱。他们的作品通常只在粉丝内部流行,无法创造很大的影响力。

而绝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都有过去当红明星的位置,比如周杰伦,比如王心凌,比如张韶涵。所以当“故人发新歌”往往会出现一夜翻红的现象。

此外,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段时期内所产生的文化产品的数量也有了爆炸性的增长。一首歌曲哪怕风靡一时,也很难达到过去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的景象。加之短视频平台的冲击,大量短、平、快的歌曲挤占流行乐的生态位。眼下已经很少有歌曲能再高度统一市场,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喜爱。

比起那个年年都有金曲的时代,近年来或许只有陈奕迅的《孤勇者》能够算得上有质也有传唱度的“经典曲目”。

王心凌等“回忆杀”系明星是否会成为文化市场救星?

《乘风破浪的姐姐》并非第一次走红的综艺,王心凌也不是第一位在此翻红、创造话题与热度的明星,《浪姐》恰恰是一直以来借助“回忆杀”明星抢夺收视率的能手。

但很明显,明星的翻红只能给它带来一时的流量与曝光度,无法拯救其持续走低的数据和持续增加的差评。

这不仅仅出现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一部已经积累了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综艺里,无论是已经拍了6季的《令人向往的生活》还是起初好评不断的《令人新的的offer》,其数据都在不断的走低,恶评不断,难以回到最初的高度。

哪怕节目组做了诸多努力,请回过去好评不断的嘉宾、更换场景与题材、请来时下当红或者有争议的明星,也无法改变其低靡的数据。

这个现象也不止出现在综艺领域,近年来还出现了大批翻拍的影视作品,如《动物世界》《深夜食堂》等。靠着情怀只能为这些作品创造出巨大的话题度,却无法改变最后糟糕、难以令观众与市场满意的结局。

所有节目组和制作方都在为了获取更多的赞助和广告费,往正片里加入生硬的广告片段,内容确实古板枯燥的重复过去的环节。例如常被大众调侃的《王牌对王牌》一个传声筒游戏玩了七季,再加上一个令人尴尬的煽情环节就凑成了几个小时长的节目。除了换了嘉宾,其他的丝毫没有改动。

最后的结局就是,失了观众,赢得了广告商。

依靠情怀永远无法真正的赢得市场,大众真正需要的是有质量有创新性的文化作品。

在文化市场成功的核心只有一个:内容为王。

妄图用回忆杀赢得文化市场是没有可能的,“回忆杀”系明星只能为优秀的作品锦上添花,而不是其决定性的因素。

与其考虑如何在节目中加入更多的广告,制作方更应该思考如何让作品更加打动人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回忆杀偶像王心凌能给《浪姐》带去什么?

甜心教主夺冠!

文|文化产业新闻 黄捷

8月2日,#王心凌 总冠军#话题冲上热搜榜,凭借一首《爱你》重新火遍互联网的“甜心教主”王心凌众望所归,在《乘风破浪的姐姐3》(下简称《浪姐3》)中夺得总冠军,“C位出道”!紧接着央视官宣七夕晚会参演嘉宾,王心凌赫然其列,初登央视舞台。

几年前还以花边新闻与整容风波存在于互联网的王心凌,是凭借着什么赢得了观众的心?“回忆杀”系明星为何频频翻红?她的重新走红对眼下频频受冲击的文化市场又意味着什么?

甜心教主为何甜度不减?

王心凌于2003年发行首张专辑《Cyndi Begin》正式出道。次年发布第二张专辑《爱你》,同名主打歌《爱你》走红,并后续凭借出演多部电视剧、发行歌曲人气持续走高,是当时中国台湾歌坛有名的“四大三小”之一(即孙燕姿、蔡依林、萧亚轩、梁静茹、张韶涵、杨丞琳、王心凌)。

无论是个人知名度还是歌曲传唱度,王心凌虽不是当时流行乐坛的“顶流”,但应歌曲节奏明快简单、朗朗上口,都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每当歌曲的前奏响起、其颇为标志性的甜美装扮出现在荧幕上,都会唤醒无数观众的回忆。

可以说,当王心凌再次以典型的白衬衫格子裙出现在《浪姐3》的舞台上时,就冥冥中注定了她的翻红。

王心凌并非真正的“不老女神”,无情的岁月仍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在《浪姐3》 的舞台上的她,其表演状态与表演的质量,40岁的她与20年前初出茅庐、穿着学生制服裙唱跳《爱你》的王心凌并无太大差别。

气息稳定、舞蹈动作到位,种种肢体语言与神态都表现出了少女才有的青春活力。超高的表演质量加剧了对人们的冲击,在一贯不太关心时下流行什么综艺的中青年男性中刮起了一股“王心凌男孩”之风。

作品质量不减的王心凌才能用“高甜度”击中无数人的心。

除此之外,也有无数女观众纷纷感慨:原来40岁也可以继续做甜美女孩。

年龄焦虑一直是困扰所有人尤其是女性的一个巨大难题,岁月不会因为谁停下它的脚步,社会时钟为每一个人框定了每个阶段应该呈现的样子,似乎到了一定年纪就需要告别自己喜欢的东西,走向所谓的“成熟”。

而王心凌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难题:“如果我八十岁都还在拄着拐杖,还可以被叫甜心奶奶,不是也蛮好的吗?”

女性在王心凌看到了更多风格的可能性,年岁的增长不代表着人一定要走向什么方向、一定要放弃什么风格,而是可以从始至终、坚持自己所喜欢的、所热爱的。

在时下焦虑横行、浮躁的互联网空间中,40岁的甜心教主王心凌,给许多普通人带去了力量。

回忆杀明星不止王心凌一人

王心凌其实不是近年来翻红的明星的唯一一人。

在如今明星层出不穷、更新迭代极快的娱乐圈里,为什么过去的“老炮们”却总能重新博得市场与资本的喜爱呢?

无论是之前凭借健身直播走红的刘耕宏,在《浪姐1》中走红的伊能静、宁静,还是一发布新歌《最伟大的作品》就“血洗”各大平台的周杰伦,这些曾经已经在娱乐圈活动渐少的明星能够凭借着一两个舞台、一两部作品重回大众视野,达到一般明星难以企及的流量高度。

如今的娱乐圈由于更新迭代快,每年新出道的明星艺人奇多。如腾讯和爱奇艺自2018年后每年均会制作的选秀综艺节目《创造101》《青春有你》,参加节目的选手达百人以上,最后成团的艺人两个节目相加则达二十人,光两档节目都可以捧出过去好几个节目才能达到的艺人数量。

受众在众多的艺人底下分化成不同的粉丝群体,而社交媒体的发展则使得粉丝小群体内部的沟通和联系被大大加强了,粉丝对同一明星的黏度大大提升,与此同时,排外性也会加强,甚至出现不同明星的粉丝之间相互排斥、攻击的现象。很难再出现一个明星能够同时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追捧的现象。

艺人更新迭代快还带来一个后果:艺人质量不高。过短的训练时长和更加依赖营销的培养路径,导致艺人往往缺乏实质性的高水平练习,其专业能力比起过去的艺人大大折扣,难以俘获除了粉丝以外的观众的喜爱。他们的作品通常只在粉丝内部流行,无法创造很大的影响力。

而绝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都有过去当红明星的位置,比如周杰伦,比如王心凌,比如张韶涵。所以当“故人发新歌”往往会出现一夜翻红的现象。

此外,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段时期内所产生的文化产品的数量也有了爆炸性的增长。一首歌曲哪怕风靡一时,也很难达到过去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的景象。加之短视频平台的冲击,大量短、平、快的歌曲挤占流行乐的生态位。眼下已经很少有歌曲能再高度统一市场,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喜爱。

比起那个年年都有金曲的时代,近年来或许只有陈奕迅的《孤勇者》能够算得上有质也有传唱度的“经典曲目”。

王心凌等“回忆杀”系明星是否会成为文化市场救星?

《乘风破浪的姐姐》并非第一次走红的综艺,王心凌也不是第一位在此翻红、创造话题与热度的明星,《浪姐》恰恰是一直以来借助“回忆杀”明星抢夺收视率的能手。

但很明显,明星的翻红只能给它带来一时的流量与曝光度,无法拯救其持续走低的数据和持续增加的差评。

这不仅仅出现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一部已经积累了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综艺里,无论是已经拍了6季的《令人向往的生活》还是起初好评不断的《令人新的的offer》,其数据都在不断的走低,恶评不断,难以回到最初的高度。

哪怕节目组做了诸多努力,请回过去好评不断的嘉宾、更换场景与题材、请来时下当红或者有争议的明星,也无法改变其低靡的数据。

这个现象也不止出现在综艺领域,近年来还出现了大批翻拍的影视作品,如《动物世界》《深夜食堂》等。靠着情怀只能为这些作品创造出巨大的话题度,却无法改变最后糟糕、难以令观众与市场满意的结局。

所有节目组和制作方都在为了获取更多的赞助和广告费,往正片里加入生硬的广告片段,内容确实古板枯燥的重复过去的环节。例如常被大众调侃的《王牌对王牌》一个传声筒游戏玩了七季,再加上一个令人尴尬的煽情环节就凑成了几个小时长的节目。除了换了嘉宾,其他的丝毫没有改动。

最后的结局就是,失了观众,赢得了广告商。

依靠情怀永远无法真正的赢得市场,大众真正需要的是有质量有创新性的文化作品。

在文化市场成功的核心只有一个:内容为王。

妄图用回忆杀赢得文化市场是没有可能的,“回忆杀”系明星只能为优秀的作品锦上添花,而不是其决定性的因素。

与其考虑如何在节目中加入更多的广告,制作方更应该思考如何让作品更加打动人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