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范围升级,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开启全新战略合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范围升级,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开启全新战略合作

合作范围大升级。

文|石油Link

作为石油石化界的两大超级巨头,中国石化和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简称“沙特阿美”)的动态一向引人关注,而两者的合作则更是强强联合、备受瞩目。

今年以来,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接连签订两份合作备忘录,其中一份以中国为合作主阵地,另一份则以沙特为合作主阵地。合作范围更是大升级,从石油石化项目投资到装备制造、再到新能源,几乎覆盖了石油石化企业的绝大多数热点领域。

01、合作关系更进一步

8月3日,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就在沙特的一揽子合作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范围覆盖石油石化项目投资、石油和炼化工程服务、物资供应、装备制造、碳补集、氢能等领域。

而就在今年3月8日,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已经签署过一份谅解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则是以国内为主阵地,合作范围包括中国石化现有炼油化工和未来扩建项目。

作为两大世界石油石化巨头,这两份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很难不引起人的注意。

实际上,两者的合作由来已久。

自2000年与沙特阿美展开第一次合作至今,中国石化已成为沙特最大的原油出口对象之一,并且在沙特投资额居中国企业第一位。

目前,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的合资企业共有3家,分别是位于中国境内的福建联合石化、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公司,以及位于沙特的延布阿美中石化炼油公司。

在石油工程领域,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公司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沙特阿美公司最大的陆上钻井承包商,钻机数量占其总量四分之一以上。

可以说,此前的合作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让两大巨头之间建立了可信任的合作模式和机制。

现在,随着两份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两大超级巨头将成为关系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

02、重要变化

那么,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选择在此时进一步加深合作关系,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实际上,近年来,无论是石油化工行业内部还是外部都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能源行业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在低碳背景下,整个能源行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外部压力。

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加强合作,或将有助于减轻经营压力、共同应对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难题。

此外,对比之前的合作项目和最新签署的两份备忘录,我们也发现两方的合作已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合作将向全领域、更深度发展。

此前二十余年,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的合作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一开始集中在原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方面,到初步尝试在部分领域建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合资项目。

而最新签署的两份合作备忘录显示:未来,在沙特的合作范围将覆盖到石油石化项目投资、石油和炼化工程服务、物资供应、装备制造、碳补集、氢能等领域,在中国的合作范围则包括中国石化现有炼油化工和未来扩建项目。

我们可以看出,合作范围几乎拓展到全领域,其中也包括一些关键领域,这也就意味着合作的深度进一步增加。双方对彼此的重要性已然升级,合作关系进入全新的阶段。

另一个重要变化,则是合作从传统能源进入到新能源阶段。

此前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领域,但现在合作范围已经拓展到氢能、碳捕集方面,这一点也值得引起注意。

实际上,在发展氢能方面,这两大公司都布局已久。

中国石化立志做“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自2019年以来已与国内多家能源企业展开合作。目前,已基本搭建起了一个完整的氢能产业链“骨架”。

沙特阿美则计划在2030年成为“世界级”的氢能供应商,其计划用使用天然气生产蓝氢,并转化为蓝氨输送至全球氢市场。

2020年9月,沙特阿美宣布向日本运送首批蓝氢。

除了蓝氢项目以外,沙特阿美还大规模探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生产绿氢技术。

在碳捕集方面,两家公司也都已取得进展。

今年1月底,中国石化全面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这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

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预计未来15年可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增产原油296.5万吨。

沙特阿美则从2010年起就开始探索各种二氧化碳捕集方法,目前,沙特阿美已经成为油气行业碳强度最低的公司之一。

2020年沙特阿美上游平均碳强度约为10.5千克/桶油当量,远低于世界平均碳排放强度——27千克/桶油当量。

目前,沙特最大的CCUS项目就位于Uthmaniyah油气田,碳捕捉量约为800万吨/年。

可见,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在氢能和碳捕集领域都有了一定的建树。

而将合作范围拓展至这两个方面,也更加体现了两者在发展氢能和碳捕集方面的决心,进一步的合作或将有助于两者更快的突破技术和抢占市场。

与此同时,随着两者合作深度及广度的增加,其合作也将向长期化发展。

03、发展新趋势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正是通过变化我们才能看出一些新的趋势。

一方面,双方都积极在引进来、走出去这件事上做出努力。

对于中国石化来说,引进来保障了优质原料的供应,对于下游石化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给国内带来了外资投资,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而走出去则在沙特开拓了更为多元化的市场,促进了技术的提升,增加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对于沙特阿美来说,引进了先进的技术服务、优质的合作伙伴,走出去则拓展了其在亚洲的能源供给和炼化市场。

与此同时,两者的合作也将为全球能源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资本流动,从而能够推进能源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低碳化大势所趋、不可违背。

在“双碳”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企业都在加速转型。有的大力发展光伏,有的押注风电,还有的转型做技术服务。

而氢能作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碳捕集作为绕不开的碳中和路径,都受到了两大巨头的高度重视,或许这两大领域将成为未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此外,孤雁难飞、孤掌难鸣。在面临行业发展的内外部压力下,抱团发展或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未来,我们或许能够看到更多大企业进行强强联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沙特阿美

3.7k
  • 汽车早报|石破茂回应特朗普不满美国车在日销量惨淡;特斯拉多头警告公司面临“红色警报”时刻
  • 比亚迪与沙特阿美宣布就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展合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范围升级,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开启全新战略合作

合作范围大升级。

文|石油Link

作为石油石化界的两大超级巨头,中国石化和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简称“沙特阿美”)的动态一向引人关注,而两者的合作则更是强强联合、备受瞩目。

今年以来,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接连签订两份合作备忘录,其中一份以中国为合作主阵地,另一份则以沙特为合作主阵地。合作范围更是大升级,从石油石化项目投资到装备制造、再到新能源,几乎覆盖了石油石化企业的绝大多数热点领域。

01、合作关系更进一步

8月3日,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就在沙特的一揽子合作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范围覆盖石油石化项目投资、石油和炼化工程服务、物资供应、装备制造、碳补集、氢能等领域。

而就在今年3月8日,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已经签署过一份谅解备忘录。这份备忘录则是以国内为主阵地,合作范围包括中国石化现有炼油化工和未来扩建项目。

作为两大世界石油石化巨头,这两份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很难不引起人的注意。

实际上,两者的合作由来已久。

自2000年与沙特阿美展开第一次合作至今,中国石化已成为沙特最大的原油出口对象之一,并且在沙特投资额居中国企业第一位。

目前,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的合资企业共有3家,分别是位于中国境内的福建联合石化、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公司,以及位于沙特的延布阿美中石化炼油公司。

在石油工程领域,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公司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沙特阿美公司最大的陆上钻井承包商,钻机数量占其总量四分之一以上。

可以说,此前的合作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让两大巨头之间建立了可信任的合作模式和机制。

现在,随着两份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两大超级巨头将成为关系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

02、重要变化

那么,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选择在此时进一步加深合作关系,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实际上,近年来,无论是石油化工行业内部还是外部都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能源行业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在低碳背景下,整个能源行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外部压力。

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加强合作,或将有助于减轻经营压力、共同应对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难题。

此外,对比之前的合作项目和最新签署的两份备忘录,我们也发现两方的合作已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合作将向全领域、更深度发展。

此前二十余年,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的合作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一开始集中在原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方面,到初步尝试在部分领域建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合资项目。

而最新签署的两份合作备忘录显示:未来,在沙特的合作范围将覆盖到石油石化项目投资、石油和炼化工程服务、物资供应、装备制造、碳补集、氢能等领域,在中国的合作范围则包括中国石化现有炼油化工和未来扩建项目。

我们可以看出,合作范围几乎拓展到全领域,其中也包括一些关键领域,这也就意味着合作的深度进一步增加。双方对彼此的重要性已然升级,合作关系进入全新的阶段。

另一个重要变化,则是合作从传统能源进入到新能源阶段。

此前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领域,但现在合作范围已经拓展到氢能、碳捕集方面,这一点也值得引起注意。

实际上,在发展氢能方面,这两大公司都布局已久。

中国石化立志做“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自2019年以来已与国内多家能源企业展开合作。目前,已基本搭建起了一个完整的氢能产业链“骨架”。

沙特阿美则计划在2030年成为“世界级”的氢能供应商,其计划用使用天然气生产蓝氢,并转化为蓝氨输送至全球氢市场。

2020年9月,沙特阿美宣布向日本运送首批蓝氢。

除了蓝氢项目以外,沙特阿美还大规模探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生产绿氢技术。

在碳捕集方面,两家公司也都已取得进展。

今年1月底,中国石化全面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这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

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预计未来15年可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增产原油296.5万吨。

沙特阿美则从2010年起就开始探索各种二氧化碳捕集方法,目前,沙特阿美已经成为油气行业碳强度最低的公司之一。

2020年沙特阿美上游平均碳强度约为10.5千克/桶油当量,远低于世界平均碳排放强度——27千克/桶油当量。

目前,沙特最大的CCUS项目就位于Uthmaniyah油气田,碳捕捉量约为800万吨/年。

可见,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在氢能和碳捕集领域都有了一定的建树。

而将合作范围拓展至这两个方面,也更加体现了两者在发展氢能和碳捕集方面的决心,进一步的合作或将有助于两者更快的突破技术和抢占市场。

与此同时,随着两者合作深度及广度的增加,其合作也将向长期化发展。

03、发展新趋势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正是通过变化我们才能看出一些新的趋势。

一方面,双方都积极在引进来、走出去这件事上做出努力。

对于中国石化来说,引进来保障了优质原料的供应,对于下游石化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给国内带来了外资投资,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而走出去则在沙特开拓了更为多元化的市场,促进了技术的提升,增加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对于沙特阿美来说,引进了先进的技术服务、优质的合作伙伴,走出去则拓展了其在亚洲的能源供给和炼化市场。

与此同时,两者的合作也将为全球能源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资本流动,从而能够推进能源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低碳化大势所趋、不可违背。

在“双碳”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企业都在加速转型。有的大力发展光伏,有的押注风电,还有的转型做技术服务。

而氢能作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碳捕集作为绕不开的碳中和路径,都受到了两大巨头的高度重视,或许这两大领域将成为未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此外,孤雁难飞、孤掌难鸣。在面临行业发展的内外部压力下,抱团发展或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未来,我们或许能够看到更多大企业进行强强联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