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超级IP光环下的《盗墓笔记》也难逃“烂片”厄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超级IP光环下的《盗墓笔记》也难逃“烂片”厄运

尊重原著不代表一味讨好粉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张起灵”,众口难调之下,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只会对原著生搬硬套,或是一味只想着如何满足粉丝要求,最终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近日,《盗墓笔记》的上映,如同一颗深水炸弹,投进了沉闷的暑期电影市场。该片上映三天以来,总票房已破4亿元,成为今年暑期最卖座的影片。

然而,该片从人物设定到高潮情节再到两位男主角的感情戏,却遭到了来自原著书迷的一片恶评。这也一度出现了“赚了票房,失了口碑”的怪象。

票房现黑马之势 豆瓣评分仅4.9分

都说“否极泰来”,在经历过一个票房让人略失望的7月之后,8月5日,随着《盗墓笔记》的上映,暑期档呈现了一个逆势起飞的架势。

电影版《盗墓笔记》由李仁港执导,原著作者南派三叔亲任编剧,井柏然、鹿晗、马思纯、王景春等主演。讲述了醉心于古建筑的吴邪因偶然的机会在三叔吴三省带领下,与张起灵、阿宁、潘子、王胖子,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冒险故事。

凭借着《盗墓笔记》系列小说10年来积攒的粉丝,以及井柏然和鹿晗的人气,影片自上映以来票房便呈现黑马之势。8月4日20点开始,《盗墓笔记》通过四个小时的点映收得3863.4万的票房。8月5日上映第一天,该片的总票房就已达到2亿,成为今年暑期档首日票房冠军。到了8月7日更是顺利突破4亿元,这样的成绩,无疑给经历了接近一个月低迷的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被业内称之为今年暑期的救市力作。

但是,在火热票房背后,盗墓题材影片的口碑也遭遇两极分化。截至目前,《盗墓笔记》在豆瓣网评分只有4.9分。有网友评论:电影过于突出两位主角,反而忽略了如何讲好故事,是《盗墓笔记》比较遗憾的地方;影片虎头蛇尾,前面都挺好的,到了后半部分让人看得不知所云。

有IP护航,也难逃“烂片”厄运

观众一直对“盗墓”题材有热衷之情,去年,由陆川执导的《九层妖塔》最终斩获6.8亿元票房,去年年底上映的《寻龙诀》也取得了16.8亿元票房,足见该类型受欢迎的程度。去年,网剧版《盗墓笔记》虽然遭遇大批网友的吐槽,但是点击量却一直居高不下,最终以27.5亿的超高播放量,独占同年网剧收视率之巅。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南派三叔就开始在网上连载《盗墓笔记》。此后的八年间,他写成了九本《盗墓笔记》系列小说,总销量超过一千两百万册,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作家。然而,出场就自带百万读者粉丝的大IP电影,这一次却没能让它的“稻米”们满意。

“只是喜欢一本书而已,奈何人心横生枝蔓。衷心祝愿搅浑这本书和这个故事的所有人,包括作者,我等着你们众叛亲离,万劫不复。”这是知乎上一个用户的回答,语气怨忿。像这样来自原著党的愤怒指责比比皆是,“稻米”们或逐条考据电影对原著的改动,或截图吐槽特效,或质问主创为何要毁经典。

“说好的盗墓怎么变成最后爆发生化危机要拯救全世界?三叔的盗墓知识竟然比不上初出茅庐的吴邪?胖子为啥变成了阿宁手下的一个小翻译,而且戏份这么少?”电影在人物设定和情节走向上的巨大变动,让很多原著党大呼,这跟书里的内容完全不一样,结尾时反派人物突然良心发现改邪归正,这种生硬的转折也完全不能让人信服。

另外,影片中本该成为全片高潮的决斗戏,却成为观众吐槽的一大败笔。地宫的特效粗糙,让人出戏。最大反派蛇母的造型让人想起《封神传奇》中范冰冰的妲己造型。令人尴尬的还有片中两位男主角吴邪和张起灵的“感情戏”。开头与结尾两处两人擦肩而过的慢镜头,张起灵对吴邪“公主抱”,二人不时的深情对望,还有诸如“我要记住你,我把回忆还给你”这样的肉麻台词。不少观众也因此直呼:“这简直就是一部爱情片。”更有评论称:这是“国民级IP改编的错误示范”、“这个IP算是彻底毁了,眼累心更累。”

《盗墓笔记》这个大IP到底毁在哪?

有人说,一部IP作品究竟会不会大卖?那就看他的粉丝基数有多少。按理说,《盗墓笔记》这样已经营销了超过10年的超级IP,吸引观众的眼球并非难事,只是大陆市场的观众这么多年经过各种“没有观看就没有伤害”的神作洗礼,早已擦亮了眼球。

从剧版《盗墓笔记》《老九门》《怒江之战》再到电影版《盗笔》,同为国内探险文学一线旗手的南派三叔,虽然在人气上远超天下霸唱,但在作品影视化改编的道路上,却显得有些尴尬。《盗墓笔记》说到底,只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它面向的是几个主演的粉丝以及原著粉丝,只是难以掩盖的是该片创作上的捉襟见肘,甚至是整个浮夸至极的制作。看完此片的观众很难不将此片同去年大热的同类型作品《寻龙诀》做一番比较。

《寻龙诀》之所以成功,演员的表演,故事打磨的成熟度,编剧在创作时对于故事推进的线索铺陈,导演对于场面调度的掌控以及后期特效上的奇观等等元素都缺一不可。这正是好莱坞商业类型片长期引领业界的电影工业基础。遗憾的是华语商业电影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处在一个迷茫的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走入了岔路。

《盗墓笔记》无疑是个中代表,大卡司、大IP、大投资是否就能代表所谓的“大片”,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该片造成的观感如此之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制作上面欠缺诚意以及长期以来相当敷衍的剧本创作环节。

影片故事由南派三叔亲自参与创作,是独立于原著之外的故事,有些类似于前传性质的故事,但又套用了原著第一卷里的部分故事设定。然而,在这部电影里,几乎是冒险片、武侠片、奇幻片、科幻片、甚至是B级片的乱炖……这让剧本欠缺打磨的同时又加剧了故事本身设定的混乱。当然,影片中广告植入得也是low点十足。比如,作为盗墓世家的传人,三叔在出发前一分钟才发现下面人没有买头灯这些必需品,于是强行用京东白条进行了网购,并背诵了一段京东白条广告词......

IP改编 观众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讨好

“改编永远是一种痛,现在只要提起改编二字,所有人深恶痛绝,眼泪汪汪。”对此,南派三叔本人也深有感触。

近年来畅销小说改编电影风靡影视圈,其中很大原因是看中这类小说自带的强大粉丝群,然而,越多人喜欢,就意味这部电影的改编难度越大,往往是费尽心思把片子拍出来,却依然难以得到原著粉的认可。

然而,尊重原著不代表一味讨好粉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张起灵”,众口难调之下,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只会对原著生搬硬套,或是一味只想着如何满足粉丝要求,最终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到头来也没能拍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人物形象。

与其如此,倒不如拿下创作者自己的话语权,毕竟创作者首先是有创作权利的,他们有在片中实现自我想法的权利,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再有所创新,保有自己的想法,而非不顾实际情况,不负责任地一味迎合,别人想看什么,我就拍什么,这样作品才能拥有自己的灵魂,而非只是把小说搬到大银幕,这样才能把作品变成一部独立完整的电影。

当然,在实现自我想法的同时也要顾及市场,顾及用户感受,不要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而是要学会倾听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在创作时把观众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去满足市场需求,学会尊重观众,而不是讨好观众。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超级IP光环下的《盗墓笔记》也难逃“烂片”厄运

尊重原著不代表一味讨好粉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张起灵”,众口难调之下,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只会对原著生搬硬套,或是一味只想着如何满足粉丝要求,最终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近日,《盗墓笔记》的上映,如同一颗深水炸弹,投进了沉闷的暑期电影市场。该片上映三天以来,总票房已破4亿元,成为今年暑期最卖座的影片。

然而,该片从人物设定到高潮情节再到两位男主角的感情戏,却遭到了来自原著书迷的一片恶评。这也一度出现了“赚了票房,失了口碑”的怪象。

票房现黑马之势 豆瓣评分仅4.9分

都说“否极泰来”,在经历过一个票房让人略失望的7月之后,8月5日,随着《盗墓笔记》的上映,暑期档呈现了一个逆势起飞的架势。

电影版《盗墓笔记》由李仁港执导,原著作者南派三叔亲任编剧,井柏然、鹿晗、马思纯、王景春等主演。讲述了醉心于古建筑的吴邪因偶然的机会在三叔吴三省带领下,与张起灵、阿宁、潘子、王胖子,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冒险故事。

凭借着《盗墓笔记》系列小说10年来积攒的粉丝,以及井柏然和鹿晗的人气,影片自上映以来票房便呈现黑马之势。8月4日20点开始,《盗墓笔记》通过四个小时的点映收得3863.4万的票房。8月5日上映第一天,该片的总票房就已达到2亿,成为今年暑期档首日票房冠军。到了8月7日更是顺利突破4亿元,这样的成绩,无疑给经历了接近一个月低迷的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被业内称之为今年暑期的救市力作。

但是,在火热票房背后,盗墓题材影片的口碑也遭遇两极分化。截至目前,《盗墓笔记》在豆瓣网评分只有4.9分。有网友评论:电影过于突出两位主角,反而忽略了如何讲好故事,是《盗墓笔记》比较遗憾的地方;影片虎头蛇尾,前面都挺好的,到了后半部分让人看得不知所云。

有IP护航,也难逃“烂片”厄运

观众一直对“盗墓”题材有热衷之情,去年,由陆川执导的《九层妖塔》最终斩获6.8亿元票房,去年年底上映的《寻龙诀》也取得了16.8亿元票房,足见该类型受欢迎的程度。去年,网剧版《盗墓笔记》虽然遭遇大批网友的吐槽,但是点击量却一直居高不下,最终以27.5亿的超高播放量,独占同年网剧收视率之巅。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南派三叔就开始在网上连载《盗墓笔记》。此后的八年间,他写成了九本《盗墓笔记》系列小说,总销量超过一千两百万册,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作家。然而,出场就自带百万读者粉丝的大IP电影,这一次却没能让它的“稻米”们满意。

“只是喜欢一本书而已,奈何人心横生枝蔓。衷心祝愿搅浑这本书和这个故事的所有人,包括作者,我等着你们众叛亲离,万劫不复。”这是知乎上一个用户的回答,语气怨忿。像这样来自原著党的愤怒指责比比皆是,“稻米”们或逐条考据电影对原著的改动,或截图吐槽特效,或质问主创为何要毁经典。

“说好的盗墓怎么变成最后爆发生化危机要拯救全世界?三叔的盗墓知识竟然比不上初出茅庐的吴邪?胖子为啥变成了阿宁手下的一个小翻译,而且戏份这么少?”电影在人物设定和情节走向上的巨大变动,让很多原著党大呼,这跟书里的内容完全不一样,结尾时反派人物突然良心发现改邪归正,这种生硬的转折也完全不能让人信服。

另外,影片中本该成为全片高潮的决斗戏,却成为观众吐槽的一大败笔。地宫的特效粗糙,让人出戏。最大反派蛇母的造型让人想起《封神传奇》中范冰冰的妲己造型。令人尴尬的还有片中两位男主角吴邪和张起灵的“感情戏”。开头与结尾两处两人擦肩而过的慢镜头,张起灵对吴邪“公主抱”,二人不时的深情对望,还有诸如“我要记住你,我把回忆还给你”这样的肉麻台词。不少观众也因此直呼:“这简直就是一部爱情片。”更有评论称:这是“国民级IP改编的错误示范”、“这个IP算是彻底毁了,眼累心更累。”

《盗墓笔记》这个大IP到底毁在哪?

有人说,一部IP作品究竟会不会大卖?那就看他的粉丝基数有多少。按理说,《盗墓笔记》这样已经营销了超过10年的超级IP,吸引观众的眼球并非难事,只是大陆市场的观众这么多年经过各种“没有观看就没有伤害”的神作洗礼,早已擦亮了眼球。

从剧版《盗墓笔记》《老九门》《怒江之战》再到电影版《盗笔》,同为国内探险文学一线旗手的南派三叔,虽然在人气上远超天下霸唱,但在作品影视化改编的道路上,却显得有些尴尬。《盗墓笔记》说到底,只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它面向的是几个主演的粉丝以及原著粉丝,只是难以掩盖的是该片创作上的捉襟见肘,甚至是整个浮夸至极的制作。看完此片的观众很难不将此片同去年大热的同类型作品《寻龙诀》做一番比较。

《寻龙诀》之所以成功,演员的表演,故事打磨的成熟度,编剧在创作时对于故事推进的线索铺陈,导演对于场面调度的掌控以及后期特效上的奇观等等元素都缺一不可。这正是好莱坞商业类型片长期引领业界的电影工业基础。遗憾的是华语商业电影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处在一个迷茫的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走入了岔路。

《盗墓笔记》无疑是个中代表,大卡司、大IP、大投资是否就能代表所谓的“大片”,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该片造成的观感如此之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制作上面欠缺诚意以及长期以来相当敷衍的剧本创作环节。

影片故事由南派三叔亲自参与创作,是独立于原著之外的故事,有些类似于前传性质的故事,但又套用了原著第一卷里的部分故事设定。然而,在这部电影里,几乎是冒险片、武侠片、奇幻片、科幻片、甚至是B级片的乱炖……这让剧本欠缺打磨的同时又加剧了故事本身设定的混乱。当然,影片中广告植入得也是low点十足。比如,作为盗墓世家的传人,三叔在出发前一分钟才发现下面人没有买头灯这些必需品,于是强行用京东白条进行了网购,并背诵了一段京东白条广告词......

IP改编 观众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讨好

“改编永远是一种痛,现在只要提起改编二字,所有人深恶痛绝,眼泪汪汪。”对此,南派三叔本人也深有感触。

近年来畅销小说改编电影风靡影视圈,其中很大原因是看中这类小说自带的强大粉丝群,然而,越多人喜欢,就意味这部电影的改编难度越大,往往是费尽心思把片子拍出来,却依然难以得到原著粉的认可。

然而,尊重原著不代表一味讨好粉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张起灵”,众口难调之下,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只会对原著生搬硬套,或是一味只想着如何满足粉丝要求,最终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到头来也没能拍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人物形象。

与其如此,倒不如拿下创作者自己的话语权,毕竟创作者首先是有创作权利的,他们有在片中实现自我想法的权利,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再有所创新,保有自己的想法,而非不顾实际情况,不负责任地一味迎合,别人想看什么,我就拍什么,这样作品才能拥有自己的灵魂,而非只是把小说搬到大银幕,这样才能把作品变成一部独立完整的电影。

当然,在实现自我想法的同时也要顾及市场,顾及用户感受,不要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而是要学会倾听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在创作时把观众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去满足市场需求,学会尊重观众,而不是讨好观众。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微信(ID:chuangyiyu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