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困境的长城汽车,迎来了新一轮人事变动。
8月11日,电厂记者获悉,长城汽车的管理团队发生变动:长城汽车高级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魏牌CEO李瑞峰将升任集团首席增长官CGO,统领长城汽车公司品牌及国际业务战略规划。
对此,长城汽车对电厂表示,此次调整是基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完善公司治理模式及运作机制,将有利于公司长期的稳定发展。此外,据36氪报道,长城汽车还取消了轮值总裁制度,此前接棒二号人物王凤英担任总裁的穆峰,将进一步出任长城汽车CEO,长城方面则表示暂时还未确认。
长城汽车大换血
长城汽车管理层正在进行一轮大换血。
7月24日,长城汽车曾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王凤英的书面辞职报告,其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总经理职务,将继续从事战略管理相关工作,此外,长城汽车还在公告中提及“王凤英已确认彼等与公司董事会并无意见分歧”。事实上,正是官方的这一补充信息让外界浮想联翩。
作为长城汽车的二号人物,王凤英于1991年加入公司,凭借初代皮卡的营销一战成名。2002年正式升任总经理,成为车圈唯一的女总裁。过去30余年,王凤英一直扮演魏建军搭档的角色,曾亲自操盘长城汽车战略规划与落地。
进入电动车时代,长城汽车的品牌影响力却逐渐暗淡。
反应在销量上,长城汽车从2016年跨入百万大关以来,逐渐走上下坡路,直到2020年才重新扭转局势,2021年,长城汽车总销量为128万台,过去5年,年复合增长率仅为3.56%。2022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总销量51.85万台,同比减少16.1%,新能源汽车销量6.36万辆,渗透率为12.3%。
按照长城汽车的规划,2025年,总销量目标为400万辆,其中,新能源渗透率要达到80%。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甚至一度让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在酒桌上失态,今年年初,他在魏牌的媒体晚宴上炮轰“新势力懂个屁”。对此,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对电厂表示,长城急了。不过,魏建军的焦虑却是新势力与自主车企共同造成的,毕竟,曾经一个战壕的队友,比亚迪全面领跑新能源汽车销量,吉利的新能源渗透率也已接近3成。
7月份,长城汽车的总销量为10.19万辆,同比增长11.3%,而比亚迪与吉利的销量分别为16.25万辆和12.26万辆,同比增长183%、23.53%。对比之下,长城汽车总销量远远落后。同期,蔚小理三大新势力的单月交付量也纷纷破万,而长城旗下定位高端电动车的魏牌,单月销量仅3034辆。
对此,魏建军一直认为,长城的产品没有问题,技术也都是杠杠的,之所以卖得不好,只是因为营销不到位。事实上,按照长城汽车内部的“魏王”搭档,魏建军主要聚焦产品与研发,统领品牌营销的一直都是王凤英。2020年7月,长城汽车宣布推出轮值总裁制度,王凤英开始逐渐被边缘化。
今年1月与7月,王凤英相继辞去执行董事、副董事长、战略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以及总经理的职务,截至目前,王凤英在长城汽车内部并无实职。与此同时,此前曾服务过江铃、欧拉、魏牌等多个品牌的营销口高管余飞也在7月从长城汽车离职,而上位的基本都是技术口高管。
比如,此前接棒王凤英担任副董事长的赵国庆,先后担任长城汽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技术中心副主任等职位,而接替王凤英出任长城汽车总经理的穆峰,也先后担任过长城研发负责人、商品战略负责人、整车业务负责人等职位,直到此次,长城汽车营销老将李瑞峰走马上任集团CGO。
按照长城汽车透露出的信息,本轮管理曾换血已基本结束,近期,新一届管理团队将集体亮相。
李瑞峰上任 治标不治本?
对于李瑞峰的任命,长城汽车抱有很大希望,按照官方说法就是,通过链接用户,实现市场增长。
作为长城汽车培养出的一名干将,李瑞峰2003年毕业后加入长城汽车,最早从基层销售起步,曾历任运营监管中心、市场管理中心、市场支援中心、体系监控中心、市场管理系统及销售管理中心负责人,2014年,正式出任长城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此后,曾两度出任长城旗下魏牌CEO。
不过,外界对于李瑞峰的认知,或许更多来自于其怒怼增程式电动车的戏码。此前,这位长城老将给人的印象是低调、儒雅。7月初,华为加持的问界M7发布后,余承东在微博上表示,增程式是当前最适合的新能源模式,不料,李瑞峰亲自下场手撕余承东,再次引发关于增程与混动的讨论。
事实上,增程式落后早已经是行业共识,甚至混动也不过是一种过渡路线,对此,业内普遍认为,李瑞峰此举蹭流量的嫌疑更重。一位长城汽车内部人士告诉电厂,这件事的确有蹭热度的成分在,但主要原因还是魏牌销售压力太大,毕竟,如果还按部就班地做品牌,可能更难起量了。
从结果来看,魏建军对于现在的李瑞峰应该是很满意的,此次高管团队调整,李瑞峰除了继续担任魏牌CEO之外,同时兼任长城汽车CGO,据电厂了解,包括哈弗、欧拉、坦克等品牌CEO也将向李瑞峰汇报。这意味着,长城汽车旗下品牌或将转变思路,甚至规模化复制魏牌的营销方式。
7月25日,魏牌拿铁DHT-PHEV上市发布会,李瑞峰带领魏牌上演了一番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全程吊打增程路线,并再度回怼友商,称自身的DHT混联技术才是全球最好的新能源技术。不过,一位接近高层的魏牌人士表示,并不看好新车的销量,主要在于内部战略摇摆,品牌定位不够清晰。
“去年主打的是智能汽车人,今年又改成零焦虑智能电动”,上述魏牌人士表示,频繁的定位变换,让内部配合难度变得更大。从用户的感知来看,伴随电池技术及基础设施的不断更新,里程焦虑其实已经越来越弱了,但上述人士透露,长城汽车内部向来如此,高层领导一拍脑袋就决定了。
某种程度上,长城汽车前总裁王凤英也深有同感,她在离职前接受CGTN采访时曾表示,相较于比亚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长城汽车缺乏顶层战略设计,总体来说,资本市场这一仗打得不是太好。
伴随王凤英的退场,对于品牌定义,长城汽车也决定推倒重来。比如,魏牌旗下此前一度畅销的网红车型VV5、VV6和VV7相继停产,取而代之的却是依托于智能DHT串并联打造的咖啡系列,上述魏牌人士表示,咖啡系列对应的其实就是VV系列,不过整体定价更高,最终销量比较惨淡。
从长城汽车的角度来看,这是魏牌在高端化上的新尝试,但对于用户来说,“隔三差五地换名字,而且又怪又长又拗口”,很不利于品牌认知的积累,“原来的VV6、VV7不香吗”,甚至有用户认为,如此做法,“品牌不黄没道理”。此前,为了打开魏牌市场销量,魏牌五年连续换了五次CEO。
至于现任CEO李瑞峰能撑多久,或许很难预测,但若销量不济,长城的耐心恐怕也不会很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