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Tomcontra
最近拿到了一台一汽丰田卡罗拉双擎 PREMIUM 版本的实车,花了五天的时间来进行了一下测试,正因为有充足的体验时间,所以我分成多个方面来分析下这款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车型。有关数据的内容我就不想说了,不妨照着自己的节奏,把这个车当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在闲适中听它的故事。
/ 有关外观:面由心生 /
第十一代卡罗拉双擎的外观相比汽油版车型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暂且不说其美丑是否符合每个人的审美要求,但卡罗拉双擎的前脸的确有“一发入魂”的气势。管你是美丽的花朵还是瘆人的毒蝎,在“潘多拉之盒”打开之前,你永远都会好奇里面装的是什么。
我曾经跟许多人说过:“丰田目前的外观设计,是去迎合 ‘未来的初心者’这一群人。能够给未来的几十年内,那些刚刚拿到驾照的人,或者想买一辆汽车给事业有成,心态刚刚开始成熟的人群一个‘一发入魂’的前脸。”
双擎的外观就做到了这一点。 贯通于前杠和两侧灯眉的大型镀铬装饰板让前脸非常有冲击性,一眼就让人觉得这个车 “不是善茬”。前脸下面的前唇部分也稍稍调整了下样式,改成了明显的运动风格(虽然对于风阻和下压力并无太大帮助)。
只可惜,对于这个车来说,三个地方破坏了整个车的风格一致性。
首先是侧面线条并不凌厉,尤其是侧面腰线的构成和侧裙上部的装饰条,整体风格又回到了老丰田车的模样。后面的尾灯虽然经过了熏黑处理,但中间的镀铬装饰板又让其回归了“中庸”这一看上去不会犯错的路线上,但对卡罗拉而言,这是错误的风格。
既然前脸已经开始走冲击力的路线了,索性就该好好设计一下侧面和尾部,让其更有一些冲击性才行。现在的感觉就像是把这个车一分为二了,前面是个活力十足的小伙子,后面则是有些上了岁数的中年人。
第二个地方就是这个车的中配有前后倒车雷达,但其他车款却没有这项配置。在国内的用车环境下,最起码装个后倒车雷达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在行人乱走的街区、摊贩乱停的公路上、停车位紧张的小区里,声音的提醒,远比倒车影像的判断要准确许多。
什么,你说这玩意儿可以在 4S 店或者外面加装?拜托,加装雷达可靠性、准确性暂且不说,就单说加装的雷达探头的外观,你要是黑色的车倒还好,要是个浅色车,前后杠上明显的 4 个黑点儿也是酸爽得不行……另外,加装雷达的走线也是个问题,数据线怎么走, 电怎么取,装完后会不会让车产生异响,这都是需要权衡一下的。
最后一个就是轮圈了。卡罗拉双擎的轮胎使用的是普利司通泰然者 205 55/R16 91V,胎压标配 2.3。205 的轮子对于这么个小车来说问题不大,91V 的载重、速度等级也算是相当不错了,但你这个 55/R16……明明车子的轴距达到 2700mm,但 55 扁平比的胎的视觉效果就有点儿小了,最起码顶配和次顶配,给个 50R17 的胎会让整体看上去舒服的多。
也许是因为换了 17 寸轮胎后,轮子的重量会加大,胎压需要打到 2.4 甚至 2.5,那这样整车的小震动会表现得过于丰富,最终工程师在舒适和美观中选择了前者。但我还是觉得应该提供多一个选择给买家。
/ 有关内饰和配置:人机工程学和配置用料如何取舍? /
不少评测文章看内部是看设计风格和所谓的用料情况的,这其实并不准确,虽然设计和用料的确很重要,但对于行车之人来说其实算不上最重要。一个车的内饰部分,最关键的一点是能否通过优秀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和合理的用料搭配来给人一种长期使用无困苦的感觉:若你开了很长时间后“感觉身体被掏空……”,那主机厂岂不是还得给车里备上几颗“十全大补丸”?
总而言之,我认为对于内饰来说,优秀的人机工程学>良好地视线和储物空间>合理的用料>丰富的配置。所以,接下来我们从这四个方面分门别类地来说卡罗拉双擎这个车到底功力几何。
◆1◆. 人机工程学
作为新一代的 COROLLA,卡罗拉双擎的整体人机工程学还是秉承了丰田 系列车型的一些特征,只不过受于成本的原因,部分细节上仍然需要加强。首先前排座椅我是比较满意的,不过座椅的高度设定还是偏向于较高的家用型调校,但所谓“千金难买坐姿低”,卡罗拉前排座椅最大的问题, 就是其电动的六向调节范围设计的有些“反人类”,也许还被阉割了两向。这个座椅具有前后、上下、靠背的六个调节方向,而且还带腰部调节。但惟独大腿支撑部分不 可调节,所以一旦高度调节放到最下面,大腿支撑就显得过高了。
但丰田的这种电子控制杆的座椅我记得是可以调节大腿支撑的,以至于我刚上这个车子的时候还无意识的去调节大腿支撑。所以我更倾向于这个功能是被阉割了,而不是本身没有这个配置。不过好在这个座椅可以通过稍稍往上调节一点高度的方式来避免腿部的不舒 服,在这个高度下,可就没有一个比较贴地的坐姿了。除此以外,前排的座椅都在人机工程学上面都可以给高分。座椅的贴合性、 包裹性、都不错,腿部包裹性稍差但无伤大雅。难能可贵的是副驾驶虽然是手动调节,但调节杆都是十分宽大好找的,如果一个人在车上需要临时挪一下副驾驶座椅给后排腾腾空间,直接坐在驾驶席就可以完成。
车的中控台整体是平面式的,一个简单的上方曲线和中间交通阡陌的直线构成了简洁明快的中控设计。方向盘改为了三幅,增加了运动感,但中间的那个仿皮缝线的喇叭气囊盖可真是与整车风格不配,看上去很老气。所有拨杆和旋钮的操作感做的都不错,基本上可以实现盲 操,但有两个地方有些小问题:一个是空调的手动风量旋钮和 A/C 切换按钮,放在了空调 面板的最右边,这个位置就算是我这样的身高(175cm)也要往前探一下身子才能够到,但其实这两个按键反而是车里最常用到的。所以不妨调整一下空调面板的设计,或者就索性都上双区空调, 把风量控制放到中间,把右边的旋钮放给副驾驶。
另一个则是这个电子档杆了,设计的逻辑没问题,手感也不错。但这个档杆由于可以左右拨动,所以回弹的阻尼几乎没有就有些太没有高级感了。你用个空气阻尼桶代替弹簧不好么……反正有点儿太廉价了,没有手感。 后排从人机工程学上就没有前排的问题多了,作为紧凑型车,后排腿部空间是足够的,坐垫也挺柔软舒适的。后排座椅唯一的问题就是坐垫有点厚,导致身体被垫起来的比较高。于是身体就不由自主的想往下“出溜”着坐以防止顶头(虽然后排上 面有挖空处理),但这么坐的话腰部又不会得到有效的支撑了,所以未来如果改款的话, 不妨将后排的坐垫稍稍调低一点,或者将后排靠背角度更躺一点,会有更好的效果。 除了以上的一些小问题外,这个车的人机工程学就没啥太挑剔的了,平时用车啥的完全不会 受到影响,是个操作便利的内饰。哦等等,有个小地方忘记说了——中间空调出风口有些靠里,如果车主想买个空调手机夹来固定手机,注意要买个插头深一点的。
◆2◆. 视线和储物空间
之所以把这两个放在一起来说,是因为这两个因素是决定这个车“大或不大” 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所有的人机工程学都是我们触感的体验,而视线和储物空间则是从“视觉”上来让你获得精神满足。整个车的的视线上基本不会有任何阻挡,除了 A 柱下端和后视镜接触的位置有些档视线外(原因是后视镜还是放到了车窗角处,而没有放在车门上),前后排的所有位置的视线都是挺开扬的,无论坐在哪里都不会让你感觉十分压抑。
储物空间上面这个车是“有得有失”——方向盘左侧有个小盒子,可以放卡片、纸条一类的小物件;中控部分没有一个大的储物盒,按道理 E-CVT 的行星齿轮组结构应该不会占据太多原来变速箱位置的空间,但就是没有这么个盒子,让人有些失望,尤其是正在充电的手机啥的,没有地方放置;档杆下面一个小空位置,也就是能把车钥匙放 下,你就当它是个放钥匙的专用位置吧;水杯架够大,中间有个可以拿掉的挡板,并且挡板位置三级可调。但这是个“然并卵”的设置,实际上,小一些的水瓶(比如那些细长的矿泉 水瓶)并不能很稳定的被卡在中间,还是在水杯架的每个圆环中放入一个伸缩稳定卡比较好;眼镜盒保留了下来,这个要好评,现在很多车企竟然把眼镜盒简配了,不可理解。
前后排的侧门板都做了大量的挖空处理,能放不少东西,并且每个门板都有一个放水瓶的位置,相当不错,不过后排门板靠后的位置会被座椅挡住,不能放太高的东西;后备箱受制于电池位置,不可将后排座椅放倒,空间也受些影响,但开口大小和规整程度都不错,而且还有全尺寸备胎, 这些弥补了电池造成的不足,算是找平。
◆3◆. 内饰用料以及科技配置
有关用料和科技配置我就打算一起来说了,无它,都是堆料的东西,所以就看在这个成本下有什么东西吧。整个内饰以硬塑料为主,不过中控上方、手套箱上方、门板中间部分地区使用了 软质材料;方向盘上面有仿制缝线风格的装饰,整体做工不错,但轮圈的粗细稍有些粗,男士握着正好,女士可能稍有点大,不过中间那个仿皮的盖板真的是太 Low 了,改款赶紧换掉设计一个新外观吧。
中控的部分做工基本符合这个价位车型的基本要求,说到用料,很多人可能会嫌弃整个车里的塑料件过多。不过我个人这样认为:你上车能摸到 的地方,司机除了方向盘就是各个档杆;副驾驶除了手套箱外估计更没啥可以摸到的地方。 所以内饰上只要摸得到的地方都不是那么不舒服,对于廉价车来说,不妨省下一些钱放到汽车的动力系统上去,这样就可以有更好的动态体验。
按理说这个道理丰田中国应该是比我更清楚的,但科技配置上面丰田的分配就有些显得混乱:我拿到的是顶配版,按照视线的从左到右我们过一下科技配置——左边有电控后视镜带电动折叠,并且难能可贵的还是有锁车自动折叠;自动远光灯控制系统,也是为了提高价格而增加的配置。
然后是 VSC 车辆稳定控制系统,这个配置在国内争议很大,很多人都叫嚷“没有 ESP/VSC 的车不买”,好在卡罗拉双擎版本全系标配,算是堵住了这些人的嘴。但这个配置原理我先不讲,单有一点,不好的 ESP/VSC 你还不如没有呢,有了反而可能在危险时刻造成更大的伤害。
小型仪表盘和机械指针仪表,这个倒是要好好表扬一下丰田,中间显示屏的风格跟雷克萨斯非常接近,操作方式也和雷克萨斯基本相同,这一下, B 格就出来了,至少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当然, 操作过程也不算复杂,信息展示的也非常清晰。
自动防炫目后视镜以及车载侦测摄像头是非常实用的东西,给配置了算是良心。带导航、倒车影像的中控系统,支持触屏和实体按键,不过丰田你的中控还是趁早换成 支持 CarPlay 的吧,自己做的真心不实用。不说别的,就右侧那三个功能按钮,我玩了半天 也没用上,丰田真应该在中控的实用性上下下功夫。单区自动空调,这个就有点儿过分了,既然是顶配,不如去掉那些没用的配置,换个双区空调比较好。
还有Nano 纳米水离子净化系统,这个……又不是皇冠那样的豪华车,你上这么个玩意儿干嘛……座椅加热,因为是夏天,我没试,不过临时开了一下试试,很快就能有热度,做的不差。
/ 问问总结 /
总体来说,卡罗拉双擎的配置是有些混乱的,好的地方是真心不错,不过不合理的配置也不少,而且部分地方的小瑕疵也是有的。主机厂还是要严格把控车辆的细节关,并且对市场做一下准确的调研,在维持车辆成本和利润的同时多配置一些实用的内容,别学一些品牌只是为了堆配置而堆配置,才好在竞争惨烈的紧凑级车型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