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王玉
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显示,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涨幅较前6个月回落0.4个百分点。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3.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投资、社消、工业数据均不及市场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
在主要指标中,基建投资可谓“一枝独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比1-6月加快0.3个百分点,是主要指标中唯一增速较前值加快的。
“从最近几个月政府释放的信号可以看出,基建稳增长的取向非常明显。”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界面新闻说。
他指出,在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逐步进入尾声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提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准财政的方式来弥补基建资金缺口,特别是非专项债覆盖的收益较低的项目,从而促进实物工作量尽快形成。
除以上两项工具外,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根据财政部数据,2022年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为21.82万亿元,截至6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为20.26万亿元,两者相减,意味着下半年还有1.55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发行空间。
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徐天辰预计,今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或在10%左右。在上述政策的支持下,“下半年会持续有项目上马,随着更多项目的开工建设,基建增速会逐步提升。”他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随着政策效应持续发挥,经济增速正在向潜在增长水平靠拢,预计三季度GDP有望回升到5%左右的水平。但进入四季度之后,随着基数抬升、政策效应减弱,内生动能偏弱等情形,如果没有政策加持,增速继续抬升的难度将加大。
地产投资降幅扩大
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滑6.4%,降幅比1-6月扩大1.0个百分点。
尽管各地在继续出台放松楼市的政策,但从最近公布的数据看,房地产市场表现仍然乏力。克尔瑞地产研究监测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金额同比下降49%,20家主流重点房企中仅有一家全口径销售金额同比为正。
央行周五发布的金融数据也显示居民购房意愿较弱,7月新增贷款中,居民中长期信贷为1486亿元,同比大幅少增2488亿元。
徐天辰认为,年内房地产投资难有大的起色,颓势甚至有可能延续到2023年一季度。
“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房企流动性和债务问题始终未能有效解决,一个直接的后果是房地产行业前端的拿地链条出现断裂,上半年土地成交价款接近腰斩。如果拿地出现问题,那么后续的开工、施工、竣工也都将受到冲击,房地产投资自然难以复苏。”他对界面新闻称。
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孙永乐表示,房地产投资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拖累项。在销售弱企稳、外部融资环境未出现明显改善以及房企投资较为谨慎的背景下,后期房地产投资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
1-7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上涨9.9%,涨幅比1-6月回落0.5个百分点。分析师表示,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不佳,以及去年同期的基数较高。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落3.2个百分点至52.0%,创今年以来最低水平。央行数据也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弱,7月企业新增加中长期贷款仅3459亿元,同比少增1478亿元。
徐天辰和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均认为,接下去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会继续下滑,他们给出两个理由:一是上游成本高,挤压制造业企业利润,进而影响投资,二是出口是我国制造业重要的需求来源,但外需后续存在放缓的可能,企业对于是否进一步投资将趋于谨慎。
不过,孙永乐表示,中国全产业链的优势仍会对下半年的出口形成一定支撑,这也会对后续制造业投资提供保障,再加上国内技术改造带来的提振,制造业投资将保持一定的韧性。
消费修复不及预期
虽然各地发布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未能够延续上月大幅反弹的步伐。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0%的增长。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在研究报告中指出,7月消费增速下滑主要是四方面的拖累,一是汽车类消费动力出现转弱;二是新冠疫情冲击下,旅游和出行类消费减少,三是房地产承压下,建筑和装修类消费减少;四是国际油价下行对石油及其制品类消费总值产生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9.7%,增速较上月放缓4.2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同比下降7.8%,降幅较上月扩大2.9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4.2%,增速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不过,郑后成提到,7月消费数据还是有亮点的,“在国际金价持续上行的背景下,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当月同比(增速)录得22.1%,较前值大幅上行14个百分点,创2021年7月以来新高。”
分析师普遍预计,年内消费增速大幅上行可能性较低。
“6、7月份主要靠积压需求和各地促消费刺激拉动……但疫情冲击下可支配收入增长显著放缓、失业率较高,可能是消费进一步复苏的主要制约。”徐天辰说。
郑后成表示,当前国内疫情散点式爆发,意味着疫情防控压力还将持续存在,对消费增速形成利空。
伍超明预计,社消全年增速可能在0%-2%左右,大幅低于去年。
“疫后服务业和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雇员工资缩水,将对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形成最大制约。最近在部分地区疫情又出现反复,可能导致的消费场景受限会对社零增速形成一定拖累。”他说。
工业生产景气度走弱
工业增加值方面,分三大门类看,7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2.7%,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5%,较上月大幅收窄6.2个百分点。
分析师指出,7月制造业PMI已显示工业生产景气度走弱。当月的制造业PMI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跌至临界点以下,其中,生产指数比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至49.8%。
浙商证券监测的高频数据也显示,7月,黑色系开工率、达产率、产量较上月均有较大幅度回落,纺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PMI更是明显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不过,消费相关行业生产韧性较强,汽车半钢胎开工率显著高于去年同期。
徐天辰表示,接下来应密切关注外需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美国货币紧缩和去库存对全球需求的影响将持续显现,或对我国的工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
伍超明也表示,工业生产向上空间面临制约。当前基建、制造业投资涨势较好,出口也保持韧性,这是利好工业生产的因素。但随着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步入回落通道,加上当前工业企业产存品库存高企,工业企业大概率将进入新一轮去库存周期,会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制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