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明日战记》硬核中国风,国产科幻电影支棱起来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明日战记》硬核中国风,国产科幻电影支棱起来了吗?

高开低走的《明日战记》,掀不起科幻热浪。

文 | 文化产业评论 周思艺

编审 | 时光

凭借前期的高燃宣传和金牌班底坐镇,号称“中国首部科幻机甲爽片”的《明日战记》于七夕开启点映并斩获了6300w+的单日票房,成为仅次于《独行月球》的暑期档种子选手。

不过,《明日战记》后续的表现却较为乏力,不仅票房一路下滑,豆瓣评分也仅拿到了6.4的入门分数。如今,猫眼对其作出的最终票房预测已经落至5.2亿,与其4.5亿港币的投资相比,想要回本(票房至少需达到11.6亿+)还有很长的距离。

△明日战记票房走势 来源:猫眼专业版

宣前映后,潮起朝落,明日战记为何票房失利?

作为国产电影中少见的科幻品类,《明日战记》在上映之初被寄予了颇多期望。

影片在2015年曾发布一支先导预告片,最初名叫《矛盾战争》。

△2015年先导物料

2017年2月在深圳开机,正式定名为《明日战记》。

△2017年先导物料

2018年,影片发布了先导预告,在这支预告片中,已经可以看到许多电影成片的精彩场面。

△2018年先导物料

2019年,影片再次发布了一支新的剧场版预告,增添了不少剧情线索。

△2019年先导物料

正当大家翘首以盼时,电影却因为制作、疫情、档期等因素,迟迟未上映,直至今年暑期档才与大家见面。对电影来说,可谓十年磨一剑,而对观众来说,也是攒足了期待。

回顾《明日战记》的营销动作,可以看到影片主要的预热发力期在上映前的半个月。主打的营销点有三个:其一是围绕古天乐的机甲情怀、科幻初心做文章,引发观众的共鸣;其二是展现影片的硬核制作,巨量投资,冠以“中国首部科幻机甲爽片”的名号;其三是以古天乐、刘青云、刘嘉玲、张家辉、谢君豪“四帝一后”的阵容撬动观众的热情。

除了微博和抖音强有力的话题引导,《明日战记》还在北京举办了观影礼,发动蓝V矩阵和大V媒体助阵宣传,古天乐通过视频连线讲述了幕后的故事,甚至变身抖音“翻纸”达人,不断为影片造势。

这些组合牌打下,影片的前期声望已经搭建了起来。在不少支持者的展望中,《明日战记》的票房数字或将超过十亿。但也有部分人持保留态度,把区间划到了5亿-10亿之间。

△豆瓣电影票房组员预测

电影的实际市场表现也印证了部分网友的预测,电影上映8天票房仅过3亿,口碑引流乏力,后续或会止步于5亿。

前有猛虎强压,后有追兵势起,《明日战记》档期竞争压力较大,在自身质量和口碑没有较大优势的情况下,很难突破10亿关卡,注定是部亏本的电影。

号称“中国首部科幻机甲爽片”的《明日战记》,为什么没能达到观众的期待呢?笔者作为买票入场的观众之一,或许可以评价一二。

首先,预期拉高,爽感不足。

本来以为有五六个剧本打底至少有个故事,但却只有命题作文般的一句话背景交代。

本来以为机甲大战会是全片的燃点,但无效晃动的镜头和煽情的BGM总是让人出戏。

本来以为刘嘉玲张家辉要贡献影帝影后级的表演,但其实只是贡献了影帝级的宣传。

作为一部爽片,爽感不足是致命伤。爽感可以按摩观众的感官,麻痹人的逻辑思维,但不够爽却会让人把注意力回归到逻辑与内容上,从而开始挑剔影片中的细节和硬伤。据说影片在上映前文戏删到了只剩框架,在我看来影片前三分之一的文戏甚至还可以继续精简,把“父女情”“兄弟情”“战地爱情”都抛到一边,把“人与机器人”的辩论全部放下,更快节奏地切入战斗模式。既然定位为爽片,那就一爽到底,不要挠痒痒似的抛出一个被无数科幻电影阐释了无数遍的问题,把观影体验拆得七荤八素。

其次,亮点有限,引力不足。

如果抛开糟糕的故事架构和输出较弱的明星阵容,影片最初宣传中的核心卖点是“机甲”“特效”。但客观而言,电影中的视觉特效可以说是无功无过,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看个热闹可以,但对于经验丰富的机甲迷和科幻迷而言却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网友对影片的评论大多是“特效用心了,但……”“如果不是看在它特效制作的诚意上……”便可见一斑。

显而易见,《明日战记》的核心卖点不足以支撑其预期的核心受众,其他亮点对普通观众而言,也无法让它和别的电影拉开差距,这也导致其在后续营销上较为乏力,能够带动的观众体量不大。

刑天舞干戚,穷奇御魑魅,中国机甲打开新思路了吗?

《明日战记》虽然在影片层面存在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中国本土第一部“机甲电影”,对其“探路者”的身份,还是应当给予一定的肯定。

“机甲”的概念源起于日本,随着日漫的全球热潮,这一词被直接引用于指代那些由人类操纵的大型战斗机器人,如高达、机动警察、新世纪福音战士就是机甲的典型代表。

△新世纪福音战士

但在发展中,由于创作者的不同理解和机甲迷的讨论碰撞,尤其是受欧美许多电影、动漫、游戏作品的影响,“机甲”这一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变得十分庞杂。

如游戏《光环》中的士官长S-117“约翰”,漫威电影中的“钢铁侠”,《环太平洋》中的“机甲猎人”,“终结者”系列中的T-800机器人,充满机械美感的“变形金刚”,人机融合的赛博格……都曾被一些人定义为是“机甲”。“中国机甲计划”的发起人孙世前在采访时则曾提到,变形金刚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概念设定不属于机甲,而是有着自主意识的智慧生命体。

△游戏《光环》中的士官长

其实,作为科幻电影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机甲”多数时候以两种主要的形态呈现:其一是我们熟知的战斗机器人,没有自主意识,而是通过智能计算机系统控制机体战斗,如《明日战记》中的刑天和穷奇。

△明日战记中的机甲

其二是为人类操纵者服务的机甲系统,通过机械增强人的单兵协调和作战能力,比如影片中古天乐和刘青云的钢铁铠甲。

△机甲让单兵作战能力加强

近年来,如何打造中国独特的机甲文化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在军事、游戏、装置、动漫、影视等领域,都涌现了一些新颖的机甲形象。

比如中国风机甲动漫品牌“摩动核”开发的吕布、敖丙、白起、干将等一系列产品;孙世前工作室与《和平精英》合作出品的“古神战甲”,科幻类IP作品集群《生肖金刚》等。

而《明日战记》中的巨型战斗机甲——爆裂王者“刑天”和狂暴使徒“穷奇”,则是国产科幻电影中对中国风机甲的首次展示。刑天是上古神话中与天为敌,身首异处的英雄,陶渊明以诗赞之“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穷奇则是《山海经》(《西次四经》)中的凶兽,传说身如虎,背有翅,十分凶恶。

影片将机甲命名为“刑天”“穷奇”,显示出一种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国科幻的鲜明意识。两个巨型机甲在造型上也与原型做了一定的勾连,穷奇动作迅猛,穷追烂打,如虎之势;刑天则势大力沉,“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战斗不休。

△穷奇

不过,也有一些观众认为,影片中的中国风机甲形象除了名字之外,在造型上并未展现太多的特色,就算改名N1、W2,也不会有违和感。这亦说明,机甲的中国化,不能停留在浅表层面,还需考虑很多要素,比如兽设造型的典型取材、精神气质的内核注入、图腾与科技感的平衡、审美与功能的和谐。

但不管怎样,《明日战记》仍然在机甲科幻领域为国产电影迈出了第一步。

类型、视效、主旨,国产科幻电影能媲美好莱坞吗?

从《外太空的莫扎特》到《独行月球》,再到《明日战记》,这个暑期档带着十足的科幻味。自2019年《流浪地球》打开中国科幻的大门后,国产科幻电影终于有了新的进益。

一方面是在类型上的丰富化和定位上的清晰化。

《外太空的莫扎特》是一部儿童奇幻片,主要面向青少年观众,用奇幻与现实的融合来反思两代人的矛盾;《独行月球》则是一部科幻喜剧,属于合家欢类型,沈腾在月球上上演中年独孤月的爆笑自救;《明日战记》首开科幻机甲,撬动了一定男性受众,冰冷酷炫的机甲反衬的是人的情义。

另一方面是在视效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

《独行月球》的特效由国内顶级特效公司MORE VFX制作,41000平米的置景、100%实景搭建月球基地、200吨石头磨成沙子做月面,4000多条虚拟镜头拍摄、5000万根金刚鼠毛发的真实还原……才让中国式的浪漫生发于月球之上。

△《独行月球》特效制作特辑

《明日战记》由“天下一ONECOOL”特效公司制作,剧组透露“电影使用了超过1700个特效镜头,占据全片百分之九十,超出以往亚洲电影所做的数量。”因为中国团队的不懈努力,即便从一张白纸开始,也能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科幻世界。

△《明日战记》全视角制作特辑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中国团队则首次在外景地现场实现动捕虚拟拍摄,完成了“莫扎特”这一兼具毛绒质感和熊猫萌态的形象。以往,导演和演员需要去想象虚拟角色的长相、位置、跑动路线来完成拍摄,而More VFX团队研发的系统可以让导演和摄像在拍摄现场直接看到莫扎特,从而更好地实现真人与虚拟角色的配合。

△《外太空的莫扎特》莫扎特

△“莫扎特”制作花絮

类型上的多元和视效上的进步无疑提振了许多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信心,同时也引来不少质疑。

一部分网友认为,即便宣传的天花乱坠,但中国电影的特效仍然比不上数年前好莱坞电影的水平,遑论科幻巅峰。

另一部分观众则强调,国产科幻电影或许在特效上有所进步,但科幻内涵仍然匮乏,没有给人太多惊喜。比如《独行月球》的平凡英雄拯救世界,过于典正;《外太空的莫扎特》的教育反思,直白而空泛;《明日战记》的地球环境保护,也只是一个没有深刻洞察的空壳。

△评分低迷的国产科幻电影

这些声音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脱离实际唱衰,不观左右激进的观点则不可取,国产科幻电影产业需要的更多是思维理念上的革新和工业美学上的升级,而这终究是历时久远的修行,需要更多的创作者和更多的作品来不断积累经验,百炼成钢。

结语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丁亚平所说,好的科幻电影“不应该止步于对科技力量的无限认同,不应该服从于星辰大海的丛林法则”,而应当在超人类的世界中审视人性,反思文明,接纳更多的哲学命题与悲剧力量。

就像《月球》里试问,一个被赋予了情感与心智的机器人,也会感受到最极致的孤独吗?就像《天鹅挽歌》里问询,如果克隆人在生命消亡时能够将爱与记忆延续下去,你是否能接受它成为你或你的另一半?就像《银翼杀手》里复制人在雨中独白“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你是否也会一瞬间被触动?

编辑 | 半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明日战记》硬核中国风,国产科幻电影支棱起来了吗?

高开低走的《明日战记》,掀不起科幻热浪。

文 | 文化产业评论 周思艺

编审 | 时光

凭借前期的高燃宣传和金牌班底坐镇,号称“中国首部科幻机甲爽片”的《明日战记》于七夕开启点映并斩获了6300w+的单日票房,成为仅次于《独行月球》的暑期档种子选手。

不过,《明日战记》后续的表现却较为乏力,不仅票房一路下滑,豆瓣评分也仅拿到了6.4的入门分数。如今,猫眼对其作出的最终票房预测已经落至5.2亿,与其4.5亿港币的投资相比,想要回本(票房至少需达到11.6亿+)还有很长的距离。

△明日战记票房走势 来源:猫眼专业版

宣前映后,潮起朝落,明日战记为何票房失利?

作为国产电影中少见的科幻品类,《明日战记》在上映之初被寄予了颇多期望。

影片在2015年曾发布一支先导预告片,最初名叫《矛盾战争》。

△2015年先导物料

2017年2月在深圳开机,正式定名为《明日战记》。

△2017年先导物料

2018年,影片发布了先导预告,在这支预告片中,已经可以看到许多电影成片的精彩场面。

△2018年先导物料

2019年,影片再次发布了一支新的剧场版预告,增添了不少剧情线索。

△2019年先导物料

正当大家翘首以盼时,电影却因为制作、疫情、档期等因素,迟迟未上映,直至今年暑期档才与大家见面。对电影来说,可谓十年磨一剑,而对观众来说,也是攒足了期待。

回顾《明日战记》的营销动作,可以看到影片主要的预热发力期在上映前的半个月。主打的营销点有三个:其一是围绕古天乐的机甲情怀、科幻初心做文章,引发观众的共鸣;其二是展现影片的硬核制作,巨量投资,冠以“中国首部科幻机甲爽片”的名号;其三是以古天乐、刘青云、刘嘉玲、张家辉、谢君豪“四帝一后”的阵容撬动观众的热情。

除了微博和抖音强有力的话题引导,《明日战记》还在北京举办了观影礼,发动蓝V矩阵和大V媒体助阵宣传,古天乐通过视频连线讲述了幕后的故事,甚至变身抖音“翻纸”达人,不断为影片造势。

这些组合牌打下,影片的前期声望已经搭建了起来。在不少支持者的展望中,《明日战记》的票房数字或将超过十亿。但也有部分人持保留态度,把区间划到了5亿-10亿之间。

△豆瓣电影票房组员预测

电影的实际市场表现也印证了部分网友的预测,电影上映8天票房仅过3亿,口碑引流乏力,后续或会止步于5亿。

前有猛虎强压,后有追兵势起,《明日战记》档期竞争压力较大,在自身质量和口碑没有较大优势的情况下,很难突破10亿关卡,注定是部亏本的电影。

号称“中国首部科幻机甲爽片”的《明日战记》,为什么没能达到观众的期待呢?笔者作为买票入场的观众之一,或许可以评价一二。

首先,预期拉高,爽感不足。

本来以为有五六个剧本打底至少有个故事,但却只有命题作文般的一句话背景交代。

本来以为机甲大战会是全片的燃点,但无效晃动的镜头和煽情的BGM总是让人出戏。

本来以为刘嘉玲张家辉要贡献影帝影后级的表演,但其实只是贡献了影帝级的宣传。

作为一部爽片,爽感不足是致命伤。爽感可以按摩观众的感官,麻痹人的逻辑思维,但不够爽却会让人把注意力回归到逻辑与内容上,从而开始挑剔影片中的细节和硬伤。据说影片在上映前文戏删到了只剩框架,在我看来影片前三分之一的文戏甚至还可以继续精简,把“父女情”“兄弟情”“战地爱情”都抛到一边,把“人与机器人”的辩论全部放下,更快节奏地切入战斗模式。既然定位为爽片,那就一爽到底,不要挠痒痒似的抛出一个被无数科幻电影阐释了无数遍的问题,把观影体验拆得七荤八素。

其次,亮点有限,引力不足。

如果抛开糟糕的故事架构和输出较弱的明星阵容,影片最初宣传中的核心卖点是“机甲”“特效”。但客观而言,电影中的视觉特效可以说是无功无过,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看个热闹可以,但对于经验丰富的机甲迷和科幻迷而言却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网友对影片的评论大多是“特效用心了,但……”“如果不是看在它特效制作的诚意上……”便可见一斑。

显而易见,《明日战记》的核心卖点不足以支撑其预期的核心受众,其他亮点对普通观众而言,也无法让它和别的电影拉开差距,这也导致其在后续营销上较为乏力,能够带动的观众体量不大。

刑天舞干戚,穷奇御魑魅,中国机甲打开新思路了吗?

《明日战记》虽然在影片层面存在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中国本土第一部“机甲电影”,对其“探路者”的身份,还是应当给予一定的肯定。

“机甲”的概念源起于日本,随着日漫的全球热潮,这一词被直接引用于指代那些由人类操纵的大型战斗机器人,如高达、机动警察、新世纪福音战士就是机甲的典型代表。

△新世纪福音战士

但在发展中,由于创作者的不同理解和机甲迷的讨论碰撞,尤其是受欧美许多电影、动漫、游戏作品的影响,“机甲”这一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变得十分庞杂。

如游戏《光环》中的士官长S-117“约翰”,漫威电影中的“钢铁侠”,《环太平洋》中的“机甲猎人”,“终结者”系列中的T-800机器人,充满机械美感的“变形金刚”,人机融合的赛博格……都曾被一些人定义为是“机甲”。“中国机甲计划”的发起人孙世前在采访时则曾提到,变形金刚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概念设定不属于机甲,而是有着自主意识的智慧生命体。

△游戏《光环》中的士官长

其实,作为科幻电影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机甲”多数时候以两种主要的形态呈现:其一是我们熟知的战斗机器人,没有自主意识,而是通过智能计算机系统控制机体战斗,如《明日战记》中的刑天和穷奇。

△明日战记中的机甲

其二是为人类操纵者服务的机甲系统,通过机械增强人的单兵协调和作战能力,比如影片中古天乐和刘青云的钢铁铠甲。

△机甲让单兵作战能力加强

近年来,如何打造中国独特的机甲文化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在军事、游戏、装置、动漫、影视等领域,都涌现了一些新颖的机甲形象。

比如中国风机甲动漫品牌“摩动核”开发的吕布、敖丙、白起、干将等一系列产品;孙世前工作室与《和平精英》合作出品的“古神战甲”,科幻类IP作品集群《生肖金刚》等。

而《明日战记》中的巨型战斗机甲——爆裂王者“刑天”和狂暴使徒“穷奇”,则是国产科幻电影中对中国风机甲的首次展示。刑天是上古神话中与天为敌,身首异处的英雄,陶渊明以诗赞之“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穷奇则是《山海经》(《西次四经》)中的凶兽,传说身如虎,背有翅,十分凶恶。

影片将机甲命名为“刑天”“穷奇”,显示出一种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国科幻的鲜明意识。两个巨型机甲在造型上也与原型做了一定的勾连,穷奇动作迅猛,穷追烂打,如虎之势;刑天则势大力沉,“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战斗不休。

△穷奇

不过,也有一些观众认为,影片中的中国风机甲形象除了名字之外,在造型上并未展现太多的特色,就算改名N1、W2,也不会有违和感。这亦说明,机甲的中国化,不能停留在浅表层面,还需考虑很多要素,比如兽设造型的典型取材、精神气质的内核注入、图腾与科技感的平衡、审美与功能的和谐。

但不管怎样,《明日战记》仍然在机甲科幻领域为国产电影迈出了第一步。

类型、视效、主旨,国产科幻电影能媲美好莱坞吗?

从《外太空的莫扎特》到《独行月球》,再到《明日战记》,这个暑期档带着十足的科幻味。自2019年《流浪地球》打开中国科幻的大门后,国产科幻电影终于有了新的进益。

一方面是在类型上的丰富化和定位上的清晰化。

《外太空的莫扎特》是一部儿童奇幻片,主要面向青少年观众,用奇幻与现实的融合来反思两代人的矛盾;《独行月球》则是一部科幻喜剧,属于合家欢类型,沈腾在月球上上演中年独孤月的爆笑自救;《明日战记》首开科幻机甲,撬动了一定男性受众,冰冷酷炫的机甲反衬的是人的情义。

另一方面是在视效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

《独行月球》的特效由国内顶级特效公司MORE VFX制作,41000平米的置景、100%实景搭建月球基地、200吨石头磨成沙子做月面,4000多条虚拟镜头拍摄、5000万根金刚鼠毛发的真实还原……才让中国式的浪漫生发于月球之上。

△《独行月球》特效制作特辑

《明日战记》由“天下一ONECOOL”特效公司制作,剧组透露“电影使用了超过1700个特效镜头,占据全片百分之九十,超出以往亚洲电影所做的数量。”因为中国团队的不懈努力,即便从一张白纸开始,也能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科幻世界。

△《明日战记》全视角制作特辑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中国团队则首次在外景地现场实现动捕虚拟拍摄,完成了“莫扎特”这一兼具毛绒质感和熊猫萌态的形象。以往,导演和演员需要去想象虚拟角色的长相、位置、跑动路线来完成拍摄,而More VFX团队研发的系统可以让导演和摄像在拍摄现场直接看到莫扎特,从而更好地实现真人与虚拟角色的配合。

△《外太空的莫扎特》莫扎特

△“莫扎特”制作花絮

类型上的多元和视效上的进步无疑提振了许多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信心,同时也引来不少质疑。

一部分网友认为,即便宣传的天花乱坠,但中国电影的特效仍然比不上数年前好莱坞电影的水平,遑论科幻巅峰。

另一部分观众则强调,国产科幻电影或许在特效上有所进步,但科幻内涵仍然匮乏,没有给人太多惊喜。比如《独行月球》的平凡英雄拯救世界,过于典正;《外太空的莫扎特》的教育反思,直白而空泛;《明日战记》的地球环境保护,也只是一个没有深刻洞察的空壳。

△评分低迷的国产科幻电影

这些声音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脱离实际唱衰,不观左右激进的观点则不可取,国产科幻电影产业需要的更多是思维理念上的革新和工业美学上的升级,而这终究是历时久远的修行,需要更多的创作者和更多的作品来不断积累经验,百炼成钢。

结语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丁亚平所说,好的科幻电影“不应该止步于对科技力量的无限认同,不应该服从于星辰大海的丛林法则”,而应当在超人类的世界中审视人性,反思文明,接纳更多的哲学命题与悲剧力量。

就像《月球》里试问,一个被赋予了情感与心智的机器人,也会感受到最极致的孤独吗?就像《天鹅挽歌》里问询,如果克隆人在生命消亡时能够将爱与记忆延续下去,你是否能接受它成为你或你的另一半?就像《银翼杀手》里复制人在雨中独白“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你是否也会一瞬间被触动?

编辑 | 半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