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价格雪崩?芯片为何暴涨和暴跌 ?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价格雪崩?芯片为何暴涨和暴跌 ?

“现在跌到600元的型号在2020年也许就只有6块钱。”

文|芯世相 

“200元到20元,降价幅度超80%”的新闻昨天在芯片圈、社交媒体刷屏,其实这颗芯片原本才卖6元。2021年的高价芯片L9369,如今降至600元,很多人不知道其2020年只要13元。

没想到芯片价雪崩的话题也会上“热搜”,更没想到IC打工人们喊了大半年的冷淡行情能在这个40℃的夏天沸腾出圈。吃瓜群众关心“芯片价格降成这样,会影响手机和汽车吗?”,很多人聊了半天可能也没弄明白,芯片价格雪崩背后的真实含义。

当暴涨情绪回归理性,“雪崩”便发生了。这与前两年求芯片而不得,一天一个价,一路飙涨的情形相去甚远,但崩塌并非一朝一夕。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芯片的涨与跌背后有着半导体行业自身的特性和复杂的时代背景,仅凭一组数据无法窥见全貌。如今芯片“情绪价值”的雪崩,让价格回归了理性,阅读本文,你将会了解:

芯片价格真的“雪崩” 了 吗 ?

芯片为何会暴涨和暴跌 ?

01、芯片价格 真的“雪崩” 了 吗 ?

ST(意法半导体)此次“喜”提媒体报道,两颗芯片榜上有名。时间从去年拉长至今年,L9369,据报道“市场报价一度上涨至3500元左右一个的芯片,2022年从高位下滑至600元左右一个,降价幅度超过80%。”,而STM32F103C8T6“在2021年价格维持在200元左右一个,目前售价仅为每个20元左右,只有最高价的十分之一。”

这跳楼机般的行情,看似惊心动魄,在芯片老司机眼里看来不过如此,便一语道破玄机:“现在跌到600元的型号在2020年也许就只有6块钱。”乍一看是夸张粗糙了点,但理不糙。200元下跌至20元的芯片,殊不知,它的常态价很可能会更低。

常态价指的是市场行情平稳,供需平衡的一种价格状态。

今年6月底我们曾记录ST暴跌行情(详情请阅读:《终端苦高价芯片久矣,今ST暴跌》),仅从3月到6月短短一段时间,STM32F103C8T6出现了拦腰降价(价格下跌约一半),而同系列的另一款芯片STM32F103RCT6从一季度的百元高位跌回2位数价格。

查询某现货市场平台历史报价,目前STM32F103C8T6已经降至12元左右,STM32F103RCT6降至37元左右。他们的常态价实际更低,STM32F103C8T6常态价在6元左右(2020年8月及以前),STM32F103RCT6常态价在10元左右(2020年8月及以前),降价后仍是常态价的2倍-3倍多。另一款芯片L9369,从13元的历史低价(2021年6月及以前)来看,L9369目前仍涨了40多倍。

“雪崩”指的是商品市场价格突然出现急剧下跌,“降幅超过80%”、“只有高价的十分之一”,对于芯片现货市场来说,并非新鲜事。

早在去年下半年,需求疲软、相关芯片市场价下跌就已经开始,面板、手机、笔电等频频传来库存过高,加之占芯片用量大头的手机需求大不如前,各类芯片现货价格开始出现平稳下滑;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联发科、高通、三星、戴尔等大厂砍单消息接连刷屏,面板驱动IC齐降价,部分手机TDDI芯片型号的市场价甚至跌穿原厂价格;

今年4月份,TI (德州仪器)的需求明显大量减少,已积累了较多库存,市场抛货情绪升温,降价接近常态价、拦腰降价、2000元到350元的跳水式跌价屡见不鲜;

热度长期霸榜的ST(意法半导体),其众多通用型MCU系列从去年下半年的高价无市,到今年开始价格大幅跌落,不少跌至 常态价附近,连带替代ST MCU的GD MCU价格也出现降价……毫不夸张地说,在今年上半年,多数暴涨过的芯片价格水位都被削了个遍。

今年以来,通用消费类芯片DDIC、MCU、电源管理IC、PA芯片等现货市场行情均呈现降价行情,而对比隔壁维持高价的汽车、工控类芯片市场,交期动辄52周,价格维持在三四位数以上的高价(常态价可能只有十几到几十块),已然是“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因此部分芯片价格大幅回归低位,并不能代表所有芯片的现状。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现货市场的芯片价在供需严重不匹配时,总能激起新的水花。

02、芯片为何暴涨和暴跌 ?

要弄清楚芯片价格为何涨跌,首先要明白这里指的价格是芯片在现货市场的价格。

在芯片分销体系里,一般大客户都由芯片原厂直接供货,也就是所谓的“出厂价”,对于大多数体量不大的中小客户,主要通过分销商和经销商渠道来获取芯片,这一部分芯片的价格就是我们所说的现货市场价格,而剧烈的涨与跌也是体现在这一环节。

那么核心问题来了:芯片市场价为什么会暴涨?

以往电子元器件分销圈子里,某颗芯片出现暴涨的诱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自然灾害(地震、海啸、山洪、火灾等),例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村田电容单价从原本0.00x美元涨成1美元;

人为炒作;新的需求突增,例如共享单车、疫情期间的额温枪等。

前有2019年华为断供事件引发的大规模备货,而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引发的连锁反应令半导体产业始料未及,各种地震、火灾、停电等“黑天鹅”事件又不断加码,直接牵紧每个人的神经。

疫情的封锁直接导致上游晶圆代工、封测等制造环节受到极大影响,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交期延长、发不完的涨价函是多数电子元器件的行情主旋律。从AKM、ST、NXP到TI,“翻涨十几倍”、“涨得比深圳的房价还快”均已上演过,不仅国外IC涨,可替代的国内IC也因原材料、封测成本上涨甚至一度买不到货。

经销商库存遭挤压,原厂交期又长,造就了高价芯片,有些终端厂商为保产能,急于出货,宁可花几倍的价钱也要买下这些芯片。在面对不确定的将来,大家在恐慌的情绪下都选择了“广积粮”。当对价格承压大的汽车、工控、医疗等客户为高价芯片买单的时候,当类似于“传车企加价800倍从黑市买芯片”的新闻在社交媒体刷屏的时候,芯片“暴涨”的氛围便已经形成。

有价格更有为高价买单的市场,现货市场的芯片成为了摇钱树,“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芯片价格的暴涨。另一方面,市场混乱,除经销商外,部分原厂与下游终端甚至也是囤货、炒货的一环。

至于暴跌行情,通胀成为2021-2022全球经济的关键词,没等上游晶圆厂的产能释放,下游需求先一步疲软,首当其冲的便是智能手机,仅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就下滑了7%,今年上半年我国智能机SoC终端出货量同比下降高达16.9%。

砍单潮来临,今年4月传出消费类电子芯片“面临30%的大幅砍单”,清库存的压力来到了芯片厂商,最终来到现货分销市场,芯片价格回归常态的进程比想象中快,市场恐慌性抛货四起,短时间的暴跌频繁发生,潮起潮落,一地鸡毛。

从现货市场角度看去,下游应用需求的冰与火直接与芯片行情挂钩,而影响需求的成因又太过复杂,因此芯片价格时涨时跌太正常不过,而不正常的是那些“情绪价值”,价格应趋于理性,暴涨才是失态。

03、结语

半导体行业有自身的周期性。从2021年的暴涨行情来看,从早期个位数的价格暴涨至200元,如今跌落至20元的价格,起伏间是下游需求一段时间由盛转衰的写照,而多数成熟制程下的通用芯片也经历了一个从紧缺到缓解的周期。与此同时,结构性缺货伴随,汽车、工控类芯片涨价势头尤在,全球汽车行业仍未摆脱“缺芯”的困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价格雪崩?芯片为何暴涨和暴跌 ?

“现在跌到600元的型号在2020年也许就只有6块钱。”

文|芯世相 

“200元到20元,降价幅度超80%”的新闻昨天在芯片圈、社交媒体刷屏,其实这颗芯片原本才卖6元。2021年的高价芯片L9369,如今降至600元,很多人不知道其2020年只要13元。

没想到芯片价雪崩的话题也会上“热搜”,更没想到IC打工人们喊了大半年的冷淡行情能在这个40℃的夏天沸腾出圈。吃瓜群众关心“芯片价格降成这样,会影响手机和汽车吗?”,很多人聊了半天可能也没弄明白,芯片价格雪崩背后的真实含义。

当暴涨情绪回归理性,“雪崩”便发生了。这与前两年求芯片而不得,一天一个价,一路飙涨的情形相去甚远,但崩塌并非一朝一夕。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芯片的涨与跌背后有着半导体行业自身的特性和复杂的时代背景,仅凭一组数据无法窥见全貌。如今芯片“情绪价值”的雪崩,让价格回归了理性,阅读本文,你将会了解:

芯片价格真的“雪崩” 了 吗 ?

芯片为何会暴涨和暴跌 ?

01、芯片价格 真的“雪崩” 了 吗 ?

ST(意法半导体)此次“喜”提媒体报道,两颗芯片榜上有名。时间从去年拉长至今年,L9369,据报道“市场报价一度上涨至3500元左右一个的芯片,2022年从高位下滑至600元左右一个,降价幅度超过80%。”,而STM32F103C8T6“在2021年价格维持在200元左右一个,目前售价仅为每个20元左右,只有最高价的十分之一。”

这跳楼机般的行情,看似惊心动魄,在芯片老司机眼里看来不过如此,便一语道破玄机:“现在跌到600元的型号在2020年也许就只有6块钱。”乍一看是夸张粗糙了点,但理不糙。200元下跌至20元的芯片,殊不知,它的常态价很可能会更低。

常态价指的是市场行情平稳,供需平衡的一种价格状态。

今年6月底我们曾记录ST暴跌行情(详情请阅读:《终端苦高价芯片久矣,今ST暴跌》),仅从3月到6月短短一段时间,STM32F103C8T6出现了拦腰降价(价格下跌约一半),而同系列的另一款芯片STM32F103RCT6从一季度的百元高位跌回2位数价格。

查询某现货市场平台历史报价,目前STM32F103C8T6已经降至12元左右,STM32F103RCT6降至37元左右。他们的常态价实际更低,STM32F103C8T6常态价在6元左右(2020年8月及以前),STM32F103RCT6常态价在10元左右(2020年8月及以前),降价后仍是常态价的2倍-3倍多。另一款芯片L9369,从13元的历史低价(2021年6月及以前)来看,L9369目前仍涨了40多倍。

“雪崩”指的是商品市场价格突然出现急剧下跌,“降幅超过80%”、“只有高价的十分之一”,对于芯片现货市场来说,并非新鲜事。

早在去年下半年,需求疲软、相关芯片市场价下跌就已经开始,面板、手机、笔电等频频传来库存过高,加之占芯片用量大头的手机需求大不如前,各类芯片现货价格开始出现平稳下滑;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联发科、高通、三星、戴尔等大厂砍单消息接连刷屏,面板驱动IC齐降价,部分手机TDDI芯片型号的市场价甚至跌穿原厂价格;

今年4月份,TI (德州仪器)的需求明显大量减少,已积累了较多库存,市场抛货情绪升温,降价接近常态价、拦腰降价、2000元到350元的跳水式跌价屡见不鲜;

热度长期霸榜的ST(意法半导体),其众多通用型MCU系列从去年下半年的高价无市,到今年开始价格大幅跌落,不少跌至 常态价附近,连带替代ST MCU的GD MCU价格也出现降价……毫不夸张地说,在今年上半年,多数暴涨过的芯片价格水位都被削了个遍。

今年以来,通用消费类芯片DDIC、MCU、电源管理IC、PA芯片等现货市场行情均呈现降价行情,而对比隔壁维持高价的汽车、工控类芯片市场,交期动辄52周,价格维持在三四位数以上的高价(常态价可能只有十几到几十块),已然是“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因此部分芯片价格大幅回归低位,并不能代表所有芯片的现状。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现货市场的芯片价在供需严重不匹配时,总能激起新的水花。

02、芯片为何暴涨和暴跌 ?

要弄清楚芯片价格为何涨跌,首先要明白这里指的价格是芯片在现货市场的价格。

在芯片分销体系里,一般大客户都由芯片原厂直接供货,也就是所谓的“出厂价”,对于大多数体量不大的中小客户,主要通过分销商和经销商渠道来获取芯片,这一部分芯片的价格就是我们所说的现货市场价格,而剧烈的涨与跌也是体现在这一环节。

那么核心问题来了:芯片市场价为什么会暴涨?

以往电子元器件分销圈子里,某颗芯片出现暴涨的诱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自然灾害(地震、海啸、山洪、火灾等),例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村田电容单价从原本0.00x美元涨成1美元;

人为炒作;新的需求突增,例如共享单车、疫情期间的额温枪等。

前有2019年华为断供事件引发的大规模备货,而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引发的连锁反应令半导体产业始料未及,各种地震、火灾、停电等“黑天鹅”事件又不断加码,直接牵紧每个人的神经。

疫情的封锁直接导致上游晶圆代工、封测等制造环节受到极大影响,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交期延长、发不完的涨价函是多数电子元器件的行情主旋律。从AKM、ST、NXP到TI,“翻涨十几倍”、“涨得比深圳的房价还快”均已上演过,不仅国外IC涨,可替代的国内IC也因原材料、封测成本上涨甚至一度买不到货。

经销商库存遭挤压,原厂交期又长,造就了高价芯片,有些终端厂商为保产能,急于出货,宁可花几倍的价钱也要买下这些芯片。在面对不确定的将来,大家在恐慌的情绪下都选择了“广积粮”。当对价格承压大的汽车、工控、医疗等客户为高价芯片买单的时候,当类似于“传车企加价800倍从黑市买芯片”的新闻在社交媒体刷屏的时候,芯片“暴涨”的氛围便已经形成。

有价格更有为高价买单的市场,现货市场的芯片成为了摇钱树,“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芯片价格的暴涨。另一方面,市场混乱,除经销商外,部分原厂与下游终端甚至也是囤货、炒货的一环。

至于暴跌行情,通胀成为2021-2022全球经济的关键词,没等上游晶圆厂的产能释放,下游需求先一步疲软,首当其冲的便是智能手机,仅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就下滑了7%,今年上半年我国智能机SoC终端出货量同比下降高达16.9%。

砍单潮来临,今年4月传出消费类电子芯片“面临30%的大幅砍单”,清库存的压力来到了芯片厂商,最终来到现货分销市场,芯片价格回归常态的进程比想象中快,市场恐慌性抛货四起,短时间的暴跌频繁发生,潮起潮落,一地鸡毛。

从现货市场角度看去,下游应用需求的冰与火直接与芯片行情挂钩,而影响需求的成因又太过复杂,因此芯片价格时涨时跌太正常不过,而不正常的是那些“情绪价值”,价格应趋于理性,暴涨才是失态。

03、结语

半导体行业有自身的周期性。从2021年的暴涨行情来看,从早期个位数的价格暴涨至200元,如今跌落至20元的价格,起伏间是下游需求一段时间由盛转衰的写照,而多数成熟制程下的通用芯片也经历了一个从紧缺到缓解的周期。与此同时,结构性缺货伴随,汽车、工控类芯片涨价势头尤在,全球汽车行业仍未摆脱“缺芯”的困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