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舜宇逆袭,老牌失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舜宇逆袭,老牌失守

净利腰斩的舜宇,能否靠傍上苹果翻身?

文|智东西 云鹏

编辑|心缘

在科技圈谈起郭明錤这个人,基本上大家都不陌生,前阵子他几句话让歌尔股价暴跌,又几句话让高通股价狂涨。

有人恨他恨得牙根痒痒,有人将他奉若神明,但不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曝料方面的确有两把刷子。

就在最近,郭明錤通过一篇简短的分析文章,直接将舜宇光学科技(后文简称舜宇)捧上了手机镜头行业“一哥”的位置,让舜宇坐上了行业的头把交椅。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根据郭明錤所言,舜宇已经成为苹果iPhone 14系列广角镜头的最主要供应商,占比超过中国台湾大立光和玉晶光。

广角镜头就是iPhone的主镜头,也是最贵的那枚镜头。他说,iPhone 14系列的广角镜头在今年下半年的产能将达到1.5亿颗。

郭明錤还补了一句,“未来舜宇光学取得任何苹果订单,都会以成为最主要供应商为目标。”

仅仅在一年之前,舜宇还在为入门级iPhone 13提供镜头,且占比不超过10%,而如今竟一跃成为最新iPhone的镜头主力供应商。

这背后,舜宇到底做对了什么?

此前舜宇的手机镜头出货份额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但成为苹果镜头的“主供”,才算是在硬实力上证明了自己。光学行业技术壁垒极强,大立光稳坐龙头多年,甚至多次对苹果出言不逊,今天,这位昔日霸主即将被中国大陆光学企业挑落马下?

在舜宇一步步杀入果链的背后,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找到舜宇知情人士进行深入挖掘,尝试发现表面之下的深层因素。舜宇的成功,也将会成为中国供应链企业崛起的很好蓝本。

01.练剑十余年,从有心无力到问鼎果链

实际上,舜宇进入果链,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从2021年至今,不断有供应链消息表明,舜宇已经开始为苹果的iPhone、iPad等产品供应部分镜头。

但这一次,郭明錤的曝料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是因为舜宇真正成为了新iPhone 14系列主镜头的最大供应商。

苹果去年总共卖了将近2.4亿部iPhone,能够成为新iPhone主镜头的核心供应商,其重要性以及“含金量”不言而喻。

未来iPhone大概率还将搭载潜望式镜头,而舜宇已经在潜望式镜头技术领域深耕多年,国内小米、OPPO、华为等头部厂商的潜望式镜头均由舜宇供应。郭明錤认为舜宇最快能在2024年拿到iPhone潜望式镜头订单。

舜宇未来在果链的想象空间,再次增大。

看到种种令人羡慕的成绩,我们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苹果会选择舜宇,相比中国台湾两大光学巨头,舜宇到底“香”在哪里?

郭明錤在分析中曾多次提到一个关键词——成本。但舜宇能够拿到苹果镜头订单,真的只是因为“便宜大碗”吗?

答案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舜宇知情人士告诉智东西,舜宇与苹果的合作,其实由来已久,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落地的节点,这背后,是巨大的投入和漫长的技术攻关历程。

苹果与舜宇最早接触的时间点,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那时苹果曾经表明过合作意愿,但无奈舜宇自身当时并没有做好准备,不论是技术还是产能方面都有不少课要补。2012年4月,舜宇刚刚在美国硅谷建立了分公司。

而当时海峡对岸的大立光,已经连续五年成为苹果iPhone手机镜头的核心供应商,凭借自身在塑料镜头领域的独家技术,令所有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回到舜宇这边,在突围高端智能手机镜头市场的路上,舜宇早期的几次关键收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前后,舜宇拿下了日本影像技术大厂柯尼卡美能达的手机镜头生产基地。

据了解,2014年舜宇上海光学成立,聘请了柯尼卡光学(上海)的员工,并收购了其在上海的现有生产设施、机器及软件。舜宇和柯尼卡的合作使舜宇上海光学成为了自家高像素手机镜头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2014年,荣耀6 Plus上采用的双800万像素镜头模组就由舜宇提供,这也是舜宇第一次与国内头部手机品牌进行合作。

后来,大约在五年前左右,苹果与舜宇开始进行沟通对接,推动舜宇进行相关事宜的准备,比如让舜宇按照苹果的要求设计产线,并通过一些苹果的质量认证测试。

不知是不是巧合,2017年前后,正是大立光的“高光时刻”,其股价一度突破6000新台币,被封为“台湾股王”。苹果的行动颇有加紧培养“接班人”,压一压大立光气焰的意思。

当然,凡事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舜宇承接苹果订单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有一部分技术打磨成熟,可以落地,就会开始进行尝试。初期舜宇会承接一些较低端的镜头,比如iPad的镜头、入门级iPhone的前置镜头。

舜宇知情人士透露,他们曾经从美国挖来了非常熟悉苹果业务的大牛,因此与苹果的对接也走的更为顺利,少了很多“水土不服”的潜在隐患。

那么,通过苹果的“认证”,到底难在哪里?

实际上,这并非是简单攻克某一个问题可以解决的,苹果对于供应商整个生产流程的管理、产线建设的要求都有一系列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落到具体细节上,产品的良率和性能能否达到苹果的要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其实对于国内供应链企业来说,做出一个表现优秀的产品Demo(样例)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难就难在于,要在满足苹果这样数以亿计的出货量的前提下,保证良率和性能。

这道门槛就会拦住一大批人。

与苹果的对接过程,包括一系列详细复杂的讨论,涉及技术工艺本身、生产设备的配置以及工厂的建设。一个项目最终通过检验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

生产镜头,从本质上来看,是对于某种材料的高精密加工,因此生产工艺是光学企业非常核心的技术,对于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优化也是舜宇打入果链的过程中持续在做的事情。

就在舜宇与苹果的对接渐入佳境时,2018年年初,大立光股价突遭腰斩,当时明眼人都看到,一家大陆光学厂商正在崛起,它就是舜宇。

被大立光称霸十余年的苹果iPhone镜头供应链,第一次出现了一位极具潜力的挑战者。

▲近五年大立光、舜宇股价走势,截至8月17日,来源:谷歌财经

2021年年底股价高点时,舜宇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人民币,而当时大立光市值已经跌至700多亿人民币,约为舜宇的三分之一。

大立光并没有明显做错什么,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安卓严冬”重创净利,果链危机悄然潜伏

虽然今天舜宇在苹果这一边订单拿到手软,一度撼动了大立光的霸主地位,但放眼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舜宇面对的挑战却一点也不小。

在刚刚发布的半年度业绩公告中,舜宇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同比下降明显,净利润更是暴降49.48%,近乎“腰斩”。

▲舜宇2022年上半年业绩公告

从产品分类来看,手机相关产品的营收下降幅度最大,接近20%。去年同期舜宇手机相关产品的营收占比约为80%,因此其营收的变动对整体业务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

▲舜宇2022年上半年业绩公告

从今年初开始,安卓智能手机市场就频频涌现“砍单潮”,不同厂商的砍单幅度最大甚至超过了30%,消费电子市场的这场严冬,已经从去年冬天,延续到了今年秋天。

中国市场作为安卓智能手机的主力战场,更是在上半年频繁遭遇疫情的冲击,消费信心、购买力、用户的换机需求也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冲击。在舜宇的半年报中,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下降超过27%,降幅远超欧洲、北美等市场。

这样的市场大环境,给舜宇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从2021年全年财报中我们可以找到更细致的分析,舜宇提到,手机市场出现了终端配置规格下降的趋势,导致手机镜头和镜头模组的平均单价都有所下降。

虽然2021年手机镜头模组的出货量还有所增长,但难以抵消单价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降规、降配”对于利润的影响是更为明显的,这一点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就能看到。

舜宇知情人士透露,其实此前舜宇镜头业务做的好,营收和毛利都比较高,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安卓高端旗舰机都采用了舜宇的镜头,而现在很多安卓高端机的需求都在显著下降,摄像头规格甚至不增反降。

他说,以前舜宇的高端安卓镜头客户可能有七八家,但今天可能只剩下两三家,即使有一家是苹果,也不可能迅速弥补安卓市场留下的“大窟窿”,手机相关业务的整体规模依然是在缩小的。

在这位知情人士看来,就算抛开疫情,安卓智能手机市场本身的需求就是在下降的,消费者的换机周期都在变长,这是无法忽视的因素。

除了来自行业大环境的挑战,舜宇的老对手,中国台湾的光学巨头大立光和玉晶光依然是不容忽视的两大对手。

实际上,大立光作为智能手机塑料镜头相关技术“开山鼻祖”级别的玩家,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积累是非常深厚的,也有着自己强大的专利壁垒。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大立光已经把你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直接、最高效的技术实现路径全都用专利封锁住了。如果其他厂商想要实现突破,必须要通过更复杂的方法来实现,技术难度会显著提升。

目前舜宇虽然在苹果镜头方面,实现了关键技术指标的追赶,并在成本方面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但就底层核心光学技术来看,与大立光之间还有不小的追赶空间。

玉晶光这边虽然技术实力不如大立光,但是在一些新兴领域走的很快,比如在VR领域,玉晶光是Meta即将推出的Quest 2 Pro的最主要镜头供应商。

未来苹果必然会推出VR/AR头显,届时谁能够拿到其镜头订单,这块蛋糕又将如何分配,舜宇、大立光、玉晶光之间大概率还会有一场激烈博弈。

在外部市场环境、老对手等因素之外,进入果链本身就是一件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事,这一点是一定要认清的。

对于苹果来说,保质保量地采购到更便宜的零部件一定是它想要的,因此苹果非常希望看到现在镜头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样苹果能够掌握更多议价权,并分散供应链的风险。

苹果“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已经为人熟知,在舜宇之后,苹果很可能会培养新的供应链企业,防止舜宇一家独大。舜宇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大立光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今天,苹果的确在舜宇困难的时候帮了一把,但同时,也很可能在价格上狠狠“宰了一刀”。苹果不愿意供应链一家独大,而供应链企业同样不能把身家性命完全寄托在苹果一家之上。

即将迈入“不惑”的舜宇,将如何挺过这个“冬天”?

一面是果链的高歌猛进,战绩斐然,一面是内外部压力重重,营收净利下降,赚钱更难。面对这样“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舜宇要如何破局?

虽然听起来有些“虚”,但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后,他们普遍都谈到了共同的一点,就是——技术,还是技术。

一定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面对任何挑战时都从容不迫。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喊口号”,但事实就是如此。

2021年,舜宇的研发投入为26.4亿元,同比增长5.7%,占总营收比重来到了7%。在手机镜头领域,舜宇设计了专为折叠屏手机设计的超薄超小手机镜头,同时像8P塑料镜头、玻塑混合镜头、2亿像素大底镜头、大底潜望式镜头等技术均已实现量产。

同时舜宇还自研了嵌入式软件技术、人脸识别算法,舜宇的视觉AI芯片也已经于去年完成了流片。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自研技术?就拿苹果来说,在各路消费电子厂商因为供应链技术进步放缓,产品体验缺乏创新而面临增长瓶颈的时候,苹果用自研芯片、自研系统、自家的软件生态告诉市场,手机、平板、电脑、耳机、手表的体验还远未到顶点。

大家都看到了苹果在市场严冬之下的逆势前行,看到了苹果产品的“暴利”,却忘了背后是巨大的研发投入、从硬件到软件全链条的自研技术在做支撑。

1976年,苹果公司在一座车库中成立了,八年后,在中国浙江余姚,舜宇的前身,余姚县第二光学仪器厂正式成立。

今天,苹果46岁了,而比苹果小8岁的舜宇也即将迈向“不惑之年”。

不禁令人感叹,舜宇取得今天成绩的背后,是将近40年的深厚积累,放眼整个果链,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舜宇给自己的定位是“名配角”,而苹果毫无疑问是整个科技产业舞台上的主角之一。这“两人”能够上演一台精彩的对手戏,与各自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舞台经验都密不可分。

舜宇两位创始人,叶辽宁和王文鉴的创业故事,早已成为行业内的一段佳话,在各路文章中多有出现,也无需多言。他们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果断的决策、执行的坚决、高效的管理,都令人印象深刻。

而他们对于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也至今影响着舜宇,成为舜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其实,这38年来,舜宇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做镜头这件事,做到极致。

面对当下的种种挑战,到底要怎么走?舜宇在年报中也给出了明确答案,总体来看,核心还是围绕技术创新。

对于现有业务,比如核心的手机镜头业务,改善工艺技术仍然会是重点方向。舜宇知情人士告诉智东西,其实手机镜头看似已经“走到尽头”,实际上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今天大部分手机镜头仍然是塑料镜片,有极少部分高端旗舰机采用了玻塑混合镜头,但玻璃镜片占比还很低。玻璃相比塑料,光学性能要更好,但加工难度也显著提升。

▲Redmi K50至尊版使用的玻塑混合镜头

目前中国台湾光学巨头大立光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塑料镜头,因此舜宇可以将技术创新的重点放在玻塑混合镜头、纯玻璃镜头技术研发上。

据了解,目前玻璃镜头的加工甚至要涉及到“晶圆级玻璃技术(WLG)”,通俗的来理解,就是要用做半导体晶圆片的工艺来做玻璃镜片,其难度可想而知。

只有依靠这种生产工艺上的进一步提升,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舜宇才能够真正在所有高端镜头领域与大立光一较高下,依靠技术上的突破,实现技术的全球第一,而不止于出货份额的第一。

在细分技术领域,我们能够看到舜宇正在对特种镀膜、自由曲面、连续光学变焦、超精密模、新型封装等前沿技术进行积极探索。目前舜宇已经能够通过自研技术实现COB封装、主动对准(AA)以及测试一站式生产及流转,从而提升效率、提高良率。

当然,面对未来,智能汽车和元宇宙也是避不开的两条关键赛道。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以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加速发展,车载镜头、激光雷达等产品的市场空间也在快速扩大。

对于这些新兴领域,舜宇在年报中提到要加大研发投入,并探索新的技术孵化路径。

可以看到,在严冬之下,舜宇选择的突围方式,核心还是围绕技术创新寻找机会,对于所有科技企业来说,掌握核心技术,依然会成为过冬的关键。

结语:一个从追赶到超越的故事,浓缩了中国供应链企业血与泪

舜宇这次成为苹果iPhone 14系列主镜头的最大供应商,无疑证明了中国光学技术已经走到了全球前沿水平,这也是舜宇多年来努力结果的阶段性呈现。

这背后,需要对产业趋势的准确把握,更需要对于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中国供应链企业想要真正走上高端、走向全球,掌握核心技术还是硬道理。

当然,面对波诡云谲的消费电子市场,身处“危机四伏”又“充满机遇”的果链,舜宇成长的新阶段,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苹果

6.2k
  • 苹果公司:TikTok及字节跳动旗下应用在美国已不可用
  • TikTok已在美国苹果、谷歌应用商店下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舜宇逆袭,老牌失守

净利腰斩的舜宇,能否靠傍上苹果翻身?

文|智东西 云鹏

编辑|心缘

在科技圈谈起郭明錤这个人,基本上大家都不陌生,前阵子他几句话让歌尔股价暴跌,又几句话让高通股价狂涨。

有人恨他恨得牙根痒痒,有人将他奉若神明,但不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曝料方面的确有两把刷子。

就在最近,郭明錤通过一篇简短的分析文章,直接将舜宇光学科技(后文简称舜宇)捧上了手机镜头行业“一哥”的位置,让舜宇坐上了行业的头把交椅。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根据郭明錤所言,舜宇已经成为苹果iPhone 14系列广角镜头的最主要供应商,占比超过中国台湾大立光和玉晶光。

广角镜头就是iPhone的主镜头,也是最贵的那枚镜头。他说,iPhone 14系列的广角镜头在今年下半年的产能将达到1.5亿颗。

郭明錤还补了一句,“未来舜宇光学取得任何苹果订单,都会以成为最主要供应商为目标。”

仅仅在一年之前,舜宇还在为入门级iPhone 13提供镜头,且占比不超过10%,而如今竟一跃成为最新iPhone的镜头主力供应商。

这背后,舜宇到底做对了什么?

此前舜宇的手机镜头出货份额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但成为苹果镜头的“主供”,才算是在硬实力上证明了自己。光学行业技术壁垒极强,大立光稳坐龙头多年,甚至多次对苹果出言不逊,今天,这位昔日霸主即将被中国大陆光学企业挑落马下?

在舜宇一步步杀入果链的背后,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找到舜宇知情人士进行深入挖掘,尝试发现表面之下的深层因素。舜宇的成功,也将会成为中国供应链企业崛起的很好蓝本。

01.练剑十余年,从有心无力到问鼎果链

实际上,舜宇进入果链,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从2021年至今,不断有供应链消息表明,舜宇已经开始为苹果的iPhone、iPad等产品供应部分镜头。

但这一次,郭明錤的曝料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是因为舜宇真正成为了新iPhone 14系列主镜头的最大供应商。

苹果去年总共卖了将近2.4亿部iPhone,能够成为新iPhone主镜头的核心供应商,其重要性以及“含金量”不言而喻。

未来iPhone大概率还将搭载潜望式镜头,而舜宇已经在潜望式镜头技术领域深耕多年,国内小米、OPPO、华为等头部厂商的潜望式镜头均由舜宇供应。郭明錤认为舜宇最快能在2024年拿到iPhone潜望式镜头订单。

舜宇未来在果链的想象空间,再次增大。

看到种种令人羡慕的成绩,我们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苹果会选择舜宇,相比中国台湾两大光学巨头,舜宇到底“香”在哪里?

郭明錤在分析中曾多次提到一个关键词——成本。但舜宇能够拿到苹果镜头订单,真的只是因为“便宜大碗”吗?

答案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舜宇知情人士告诉智东西,舜宇与苹果的合作,其实由来已久,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落地的节点,这背后,是巨大的投入和漫长的技术攻关历程。

苹果与舜宇最早接触的时间点,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那时苹果曾经表明过合作意愿,但无奈舜宇自身当时并没有做好准备,不论是技术还是产能方面都有不少课要补。2012年4月,舜宇刚刚在美国硅谷建立了分公司。

而当时海峡对岸的大立光,已经连续五年成为苹果iPhone手机镜头的核心供应商,凭借自身在塑料镜头领域的独家技术,令所有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回到舜宇这边,在突围高端智能手机镜头市场的路上,舜宇早期的几次关键收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前后,舜宇拿下了日本影像技术大厂柯尼卡美能达的手机镜头生产基地。

据了解,2014年舜宇上海光学成立,聘请了柯尼卡光学(上海)的员工,并收购了其在上海的现有生产设施、机器及软件。舜宇和柯尼卡的合作使舜宇上海光学成为了自家高像素手机镜头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2014年,荣耀6 Plus上采用的双800万像素镜头模组就由舜宇提供,这也是舜宇第一次与国内头部手机品牌进行合作。

后来,大约在五年前左右,苹果与舜宇开始进行沟通对接,推动舜宇进行相关事宜的准备,比如让舜宇按照苹果的要求设计产线,并通过一些苹果的质量认证测试。

不知是不是巧合,2017年前后,正是大立光的“高光时刻”,其股价一度突破6000新台币,被封为“台湾股王”。苹果的行动颇有加紧培养“接班人”,压一压大立光气焰的意思。

当然,凡事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舜宇承接苹果订单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有一部分技术打磨成熟,可以落地,就会开始进行尝试。初期舜宇会承接一些较低端的镜头,比如iPad的镜头、入门级iPhone的前置镜头。

舜宇知情人士透露,他们曾经从美国挖来了非常熟悉苹果业务的大牛,因此与苹果的对接也走的更为顺利,少了很多“水土不服”的潜在隐患。

那么,通过苹果的“认证”,到底难在哪里?

实际上,这并非是简单攻克某一个问题可以解决的,苹果对于供应商整个生产流程的管理、产线建设的要求都有一系列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落到具体细节上,产品的良率和性能能否达到苹果的要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其实对于国内供应链企业来说,做出一个表现优秀的产品Demo(样例)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难就难在于,要在满足苹果这样数以亿计的出货量的前提下,保证良率和性能。

这道门槛就会拦住一大批人。

与苹果的对接过程,包括一系列详细复杂的讨论,涉及技术工艺本身、生产设备的配置以及工厂的建设。一个项目最终通过检验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

生产镜头,从本质上来看,是对于某种材料的高精密加工,因此生产工艺是光学企业非常核心的技术,对于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优化也是舜宇打入果链的过程中持续在做的事情。

就在舜宇与苹果的对接渐入佳境时,2018年年初,大立光股价突遭腰斩,当时明眼人都看到,一家大陆光学厂商正在崛起,它就是舜宇。

被大立光称霸十余年的苹果iPhone镜头供应链,第一次出现了一位极具潜力的挑战者。

▲近五年大立光、舜宇股价走势,截至8月17日,来源:谷歌财经

2021年年底股价高点时,舜宇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人民币,而当时大立光市值已经跌至700多亿人民币,约为舜宇的三分之一。

大立光并没有明显做错什么,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安卓严冬”重创净利,果链危机悄然潜伏

虽然今天舜宇在苹果这一边订单拿到手软,一度撼动了大立光的霸主地位,但放眼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舜宇面对的挑战却一点也不小。

在刚刚发布的半年度业绩公告中,舜宇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同比下降明显,净利润更是暴降49.48%,近乎“腰斩”。

▲舜宇2022年上半年业绩公告

从产品分类来看,手机相关产品的营收下降幅度最大,接近20%。去年同期舜宇手机相关产品的营收占比约为80%,因此其营收的变动对整体业务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

▲舜宇2022年上半年业绩公告

从今年初开始,安卓智能手机市场就频频涌现“砍单潮”,不同厂商的砍单幅度最大甚至超过了30%,消费电子市场的这场严冬,已经从去年冬天,延续到了今年秋天。

中国市场作为安卓智能手机的主力战场,更是在上半年频繁遭遇疫情的冲击,消费信心、购买力、用户的换机需求也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冲击。在舜宇的半年报中,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下降超过27%,降幅远超欧洲、北美等市场。

这样的市场大环境,给舜宇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从2021年全年财报中我们可以找到更细致的分析,舜宇提到,手机市场出现了终端配置规格下降的趋势,导致手机镜头和镜头模组的平均单价都有所下降。

虽然2021年手机镜头模组的出货量还有所增长,但难以抵消单价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降规、降配”对于利润的影响是更为明显的,这一点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中就能看到。

舜宇知情人士透露,其实此前舜宇镜头业务做的好,营收和毛利都比较高,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安卓高端旗舰机都采用了舜宇的镜头,而现在很多安卓高端机的需求都在显著下降,摄像头规格甚至不增反降。

他说,以前舜宇的高端安卓镜头客户可能有七八家,但今天可能只剩下两三家,即使有一家是苹果,也不可能迅速弥补安卓市场留下的“大窟窿”,手机相关业务的整体规模依然是在缩小的。

在这位知情人士看来,就算抛开疫情,安卓智能手机市场本身的需求就是在下降的,消费者的换机周期都在变长,这是无法忽视的因素。

除了来自行业大环境的挑战,舜宇的老对手,中国台湾的光学巨头大立光和玉晶光依然是不容忽视的两大对手。

实际上,大立光作为智能手机塑料镜头相关技术“开山鼻祖”级别的玩家,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积累是非常深厚的,也有着自己强大的专利壁垒。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大立光已经把你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直接、最高效的技术实现路径全都用专利封锁住了。如果其他厂商想要实现突破,必须要通过更复杂的方法来实现,技术难度会显著提升。

目前舜宇虽然在苹果镜头方面,实现了关键技术指标的追赶,并在成本方面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但就底层核心光学技术来看,与大立光之间还有不小的追赶空间。

玉晶光这边虽然技术实力不如大立光,但是在一些新兴领域走的很快,比如在VR领域,玉晶光是Meta即将推出的Quest 2 Pro的最主要镜头供应商。

未来苹果必然会推出VR/AR头显,届时谁能够拿到其镜头订单,这块蛋糕又将如何分配,舜宇、大立光、玉晶光之间大概率还会有一场激烈博弈。

在外部市场环境、老对手等因素之外,进入果链本身就是一件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事,这一点是一定要认清的。

对于苹果来说,保质保量地采购到更便宜的零部件一定是它想要的,因此苹果非常希望看到现在镜头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样苹果能够掌握更多议价权,并分散供应链的风险。

苹果“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已经为人熟知,在舜宇之后,苹果很可能会培养新的供应链企业,防止舜宇一家独大。舜宇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大立光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今天,苹果的确在舜宇困难的时候帮了一把,但同时,也很可能在价格上狠狠“宰了一刀”。苹果不愿意供应链一家独大,而供应链企业同样不能把身家性命完全寄托在苹果一家之上。

即将迈入“不惑”的舜宇,将如何挺过这个“冬天”?

一面是果链的高歌猛进,战绩斐然,一面是内外部压力重重,营收净利下降,赚钱更难。面对这样“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舜宇要如何破局?

虽然听起来有些“虚”,但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后,他们普遍都谈到了共同的一点,就是——技术,还是技术。

一定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面对任何挑战时都从容不迫。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喊口号”,但事实就是如此。

2021年,舜宇的研发投入为26.4亿元,同比增长5.7%,占总营收比重来到了7%。在手机镜头领域,舜宇设计了专为折叠屏手机设计的超薄超小手机镜头,同时像8P塑料镜头、玻塑混合镜头、2亿像素大底镜头、大底潜望式镜头等技术均已实现量产。

同时舜宇还自研了嵌入式软件技术、人脸识别算法,舜宇的视觉AI芯片也已经于去年完成了流片。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自研技术?就拿苹果来说,在各路消费电子厂商因为供应链技术进步放缓,产品体验缺乏创新而面临增长瓶颈的时候,苹果用自研芯片、自研系统、自家的软件生态告诉市场,手机、平板、电脑、耳机、手表的体验还远未到顶点。

大家都看到了苹果在市场严冬之下的逆势前行,看到了苹果产品的“暴利”,却忘了背后是巨大的研发投入、从硬件到软件全链条的自研技术在做支撑。

1976年,苹果公司在一座车库中成立了,八年后,在中国浙江余姚,舜宇的前身,余姚县第二光学仪器厂正式成立。

今天,苹果46岁了,而比苹果小8岁的舜宇也即将迈向“不惑之年”。

不禁令人感叹,舜宇取得今天成绩的背后,是将近40年的深厚积累,放眼整个果链,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舜宇给自己的定位是“名配角”,而苹果毫无疑问是整个科技产业舞台上的主角之一。这“两人”能够上演一台精彩的对手戏,与各自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舞台经验都密不可分。

舜宇两位创始人,叶辽宁和王文鉴的创业故事,早已成为行业内的一段佳话,在各路文章中多有出现,也无需多言。他们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果断的决策、执行的坚决、高效的管理,都令人印象深刻。

而他们对于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也至今影响着舜宇,成为舜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其实,这38年来,舜宇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做镜头这件事,做到极致。

面对当下的种种挑战,到底要怎么走?舜宇在年报中也给出了明确答案,总体来看,核心还是围绕技术创新。

对于现有业务,比如核心的手机镜头业务,改善工艺技术仍然会是重点方向。舜宇知情人士告诉智东西,其实手机镜头看似已经“走到尽头”,实际上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今天大部分手机镜头仍然是塑料镜片,有极少部分高端旗舰机采用了玻塑混合镜头,但玻璃镜片占比还很低。玻璃相比塑料,光学性能要更好,但加工难度也显著提升。

▲Redmi K50至尊版使用的玻塑混合镜头

目前中国台湾光学巨头大立光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塑料镜头,因此舜宇可以将技术创新的重点放在玻塑混合镜头、纯玻璃镜头技术研发上。

据了解,目前玻璃镜头的加工甚至要涉及到“晶圆级玻璃技术(WLG)”,通俗的来理解,就是要用做半导体晶圆片的工艺来做玻璃镜片,其难度可想而知。

只有依靠这种生产工艺上的进一步提升,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舜宇才能够真正在所有高端镜头领域与大立光一较高下,依靠技术上的突破,实现技术的全球第一,而不止于出货份额的第一。

在细分技术领域,我们能够看到舜宇正在对特种镀膜、自由曲面、连续光学变焦、超精密模、新型封装等前沿技术进行积极探索。目前舜宇已经能够通过自研技术实现COB封装、主动对准(AA)以及测试一站式生产及流转,从而提升效率、提高良率。

当然,面对未来,智能汽车和元宇宙也是避不开的两条关键赛道。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以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加速发展,车载镜头、激光雷达等产品的市场空间也在快速扩大。

对于这些新兴领域,舜宇在年报中提到要加大研发投入,并探索新的技术孵化路径。

可以看到,在严冬之下,舜宇选择的突围方式,核心还是围绕技术创新寻找机会,对于所有科技企业来说,掌握核心技术,依然会成为过冬的关键。

结语:一个从追赶到超越的故事,浓缩了中国供应链企业血与泪

舜宇这次成为苹果iPhone 14系列主镜头的最大供应商,无疑证明了中国光学技术已经走到了全球前沿水平,这也是舜宇多年来努力结果的阶段性呈现。

这背后,需要对产业趋势的准确把握,更需要对于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中国供应链企业想要真正走上高端、走向全球,掌握核心技术还是硬道理。

当然,面对波诡云谲的消费电子市场,身处“危机四伏”又“充满机遇”的果链,舜宇成长的新阶段,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