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米“慢半拍”?新玩家正面临老巨头的步步紧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米“慢半拍”?新玩家正面临老巨头的步步紧逼

小米入局自动驾驶,能“后发制人”吗?

文|家电网

近日,雷军向大众公布了小米造车计划的最新进展:自动驾驶团队规模已超过 500 人,首期投入 33 亿研发费用,计划于 2024 年冲到自动驾驶第一梯队。

自2021年3月宣布造车以来,小米造车已经过了500多天。

与此同时,电动车市场的局势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在刚刚过去的7月,跨界造车的新势力们的销量增长率已经被一些传统势力以及二线品牌超越。有不少行业人士表示,小米入局造车是否已经“慢半拍”?

真造车还是打“擦边球”?

2021年,小米确定造车,雷军亲自下场带队。之后,雷军表态,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不仅要动用百亿规模的资金,而且3-5年才能见效。而支撑雷军造车的这一想法,源于2020年底小米账上躺着1080亿元现金余额……

截至目前,小米系在智能汽车领域出手30余次,覆盖了传感器、芯片、感知算法、仿真技术、高精地图、高准定位、工具链、训练能力等领域。天眼查显示,2021年,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和小米集团密集扫货,出手汽车电子产品、汽车芯片、车载电源、车载芯片、智慧泊车,以及汽车级芯片等各个环节,速度不亚于华为哈勃。今年,小米更是投资锂离子电池材料、雷达激光、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等多家相关企业。

有专家表示,这些乍一看都是目前炙手可热的行业,但反过来讲,除了传感器、芯片还称得上是造车时的零部件外,其他领域都跟一台车的生产制造关系不太大。

这一系列操作,其实与大洋彼岸的苹果有几分相似。2013年,苹果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推出“iOS in the Car”计划,打造出一款车载多媒体娱乐系统“CarPlay”,用户只需要将iPhone连接到启用了CarPlay的汽车,便可支持“电话”、“音乐”、“地图”、“信息”和第三方音频应用程序,并可通过Siri,汽车触摸屏进行控制。苹果真正开始制造一款属于自己汽车,是从库克时代才正式开始。然而,即便像苹果这样在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公司,其测试车也直至今年才开始测试上路。

有行业人士表示,汽车不像手机,每年都有迭代出新品。汽车是耐用消费品,购买之后通常会用5年时间以上,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容不下太多汽车品牌。对比海外市场,市场中也只有10家品牌的车企能存活下来。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大同小异,很多品牌也选择产业链代工,这就意味着只要有品牌,别人能提供的东西,其他品牌都能提供,差异性非常小。这对于车企品牌来说,市场竞争将非常大。

从这一背景来看,小米的“剑走偏锋”也不无道理,目前主流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都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市场规模,从供应链、生产线到销售渠道都有相对成熟的体系。小米虽然在手机、家电等领域的成功有目共睹,但汽车产业的风险要明显更高,对于资本的加持更加看重,而选择在赛道不那么拥挤且是行业未来大趋势的自动驾驶方面发力,说是打算“四两拨千斤”更为合适。

主业失火?

据悉,雷军曾表态,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不仅要动用百亿规模的资金,而且3-5年才能见效。而支撑雷军造车的这一想法,源于2020年底小米账上躺着1080亿元现金余额,还有小米手机在全球市场的占比。

但是今年,小米手机的市占率却出现了下滑。

BanklessTimes数据显示,2022年Q1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112亿台,同比下降8.9%,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其中,苹果是今年唯一一家实现正增长的厂商,与去年同期相比,苹果的市场占有率增长了2.2%。而小米手机出货量为399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12.7%。去年同期,小米的这两个数据则分别是4860万台,14.1%。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降至2.87亿部,这是自2020年第二季度疫情首次爆发以来的最低数字。其中,小米以3960万部的出货量位居第三,相比去年同期出货量下降了25%,市占排名也再次被苹果反超,从第二落至第三。国内市场方面,小米二季度出货量为1060万台,同比下降16%。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小米手机的发展也已经触到天花板。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出行需求爆发增长的当下,小米做汽车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方向。要想继续“喂饱”小米这个大企业,雷军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

磕绊前行

不过,小米要踏入的领域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首先是经验的缺失,8月10日,Green Hills Software首席执行官丹·奥多德(Dan O‘Dowd)资助的“黎明组织”发布了一个特斯拉FSD的测试视频。在这个32秒的视频中,开启FSD模式的特斯拉在遇到儿童身形大小的人体模型时并未刹停,而是径直撞了上去,并造成了损坏。8月11日,一段“小鹏P7在高架上撞人”的视频登上了热搜,这将小鹏辅助驾驶推上了风口浪尖。据网传消息显示,事故中的小鹏P7车主开启了LCC道路居中辅助功能,该功能可实现智能识别并实现避让、跟车距离合适,防加塞能力强、刹车舒缓、加速平顺等功能。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造车新势力们,都在自动驾驶功能上跌过跟头。

辅助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尚且如此严重,何况自动驾驶。

其次是可能发生的多次失败,即便是苹果,从2015年造车至今的7年,也是经历数次失败、项目解散、人员重组等危机。小米是否能有承担这些考验的资本,实在令人担忧。

有业内人士称,汽车市场整体很大,真正能够容纳多少品牌,需要关注。“新能源汽车上,海外除了特斯拉,其他品牌也没有听过,中国为什么会有10家以上品牌出现,值得思考。而在激烈竞争下,相信留下来的造车品牌也不会很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6.6k
  • 小米正式进军韩国市场,计划开设线下实体店
  • 小米正式进军韩国市场,计划开设线下实体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米“慢半拍”?新玩家正面临老巨头的步步紧逼

小米入局自动驾驶,能“后发制人”吗?

文|家电网

近日,雷军向大众公布了小米造车计划的最新进展:自动驾驶团队规模已超过 500 人,首期投入 33 亿研发费用,计划于 2024 年冲到自动驾驶第一梯队。

自2021年3月宣布造车以来,小米造车已经过了500多天。

与此同时,电动车市场的局势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在刚刚过去的7月,跨界造车的新势力们的销量增长率已经被一些传统势力以及二线品牌超越。有不少行业人士表示,小米入局造车是否已经“慢半拍”?

真造车还是打“擦边球”?

2021年,小米确定造车,雷军亲自下场带队。之后,雷军表态,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不仅要动用百亿规模的资金,而且3-5年才能见效。而支撑雷军造车的这一想法,源于2020年底小米账上躺着1080亿元现金余额……

截至目前,小米系在智能汽车领域出手30余次,覆盖了传感器、芯片、感知算法、仿真技术、高精地图、高准定位、工具链、训练能力等领域。天眼查显示,2021年,长江小米产业基金和小米集团密集扫货,出手汽车电子产品、汽车芯片、车载电源、车载芯片、智慧泊车,以及汽车级芯片等各个环节,速度不亚于华为哈勃。今年,小米更是投资锂离子电池材料、雷达激光、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等多家相关企业。

有专家表示,这些乍一看都是目前炙手可热的行业,但反过来讲,除了传感器、芯片还称得上是造车时的零部件外,其他领域都跟一台车的生产制造关系不太大。

这一系列操作,其实与大洋彼岸的苹果有几分相似。2013年,苹果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推出“iOS in the Car”计划,打造出一款车载多媒体娱乐系统“CarPlay”,用户只需要将iPhone连接到启用了CarPlay的汽车,便可支持“电话”、“音乐”、“地图”、“信息”和第三方音频应用程序,并可通过Siri,汽车触摸屏进行控制。苹果真正开始制造一款属于自己汽车,是从库克时代才正式开始。然而,即便像苹果这样在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公司,其测试车也直至今年才开始测试上路。

有行业人士表示,汽车不像手机,每年都有迭代出新品。汽车是耐用消费品,购买之后通常会用5年时间以上,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容不下太多汽车品牌。对比海外市场,市场中也只有10家品牌的车企能存活下来。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大同小异,很多品牌也选择产业链代工,这就意味着只要有品牌,别人能提供的东西,其他品牌都能提供,差异性非常小。这对于车企品牌来说,市场竞争将非常大。

从这一背景来看,小米的“剑走偏锋”也不无道理,目前主流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都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市场规模,从供应链、生产线到销售渠道都有相对成熟的体系。小米虽然在手机、家电等领域的成功有目共睹,但汽车产业的风险要明显更高,对于资本的加持更加看重,而选择在赛道不那么拥挤且是行业未来大趋势的自动驾驶方面发力,说是打算“四两拨千斤”更为合适。

主业失火?

据悉,雷军曾表态,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不仅要动用百亿规模的资金,而且3-5年才能见效。而支撑雷军造车的这一想法,源于2020年底小米账上躺着1080亿元现金余额,还有小米手机在全球市场的占比。

但是今年,小米手机的市占率却出现了下滑。

BanklessTimes数据显示,2022年Q1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112亿台,同比下降8.9%,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其中,苹果是今年唯一一家实现正增长的厂商,与去年同期相比,苹果的市场占有率增长了2.2%。而小米手机出货量为399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12.7%。去年同期,小米的这两个数据则分别是4860万台,14.1%。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降至2.87亿部,这是自2020年第二季度疫情首次爆发以来的最低数字。其中,小米以3960万部的出货量位居第三,相比去年同期出货量下降了25%,市占排名也再次被苹果反超,从第二落至第三。国内市场方面,小米二季度出货量为1060万台,同比下降16%。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小米手机的发展也已经触到天花板。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出行需求爆发增长的当下,小米做汽车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方向。要想继续“喂饱”小米这个大企业,雷军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

磕绊前行

不过,小米要踏入的领域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首先是经验的缺失,8月10日,Green Hills Software首席执行官丹·奥多德(Dan O‘Dowd)资助的“黎明组织”发布了一个特斯拉FSD的测试视频。在这个32秒的视频中,开启FSD模式的特斯拉在遇到儿童身形大小的人体模型时并未刹停,而是径直撞了上去,并造成了损坏。8月11日,一段“小鹏P7在高架上撞人”的视频登上了热搜,这将小鹏辅助驾驶推上了风口浪尖。据网传消息显示,事故中的小鹏P7车主开启了LCC道路居中辅助功能,该功能可实现智能识别并实现避让、跟车距离合适,防加塞能力强、刹车舒缓、加速平顺等功能。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造车新势力们,都在自动驾驶功能上跌过跟头。

辅助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尚且如此严重,何况自动驾驶。

其次是可能发生的多次失败,即便是苹果,从2015年造车至今的7年,也是经历数次失败、项目解散、人员重组等危机。小米是否能有承担这些考验的资本,实在令人担忧。

有业内人士称,汽车市场整体很大,真正能够容纳多少品牌,需要关注。“新能源汽车上,海外除了特斯拉,其他品牌也没有听过,中国为什么会有10家以上品牌出现,值得思考。而在激烈竞争下,相信留下来的造车品牌也不会很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