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而不强,吉利汽车上半年业绩整体表现“未如理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而不强,吉利汽车上半年业绩整体表现“未如理想”

大而不强,已成为吉利汽车当前的真实写照。

文|车市小说

8月18日,吉利汽车上半年财报正式发布。从财报中披露的各个版块业绩来看,这是一份并不怎么好看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581.84亿元,同比增长29%;但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净利润却同比减少了35%,为15.52亿元。其中,销售汽车及相关服务收入为492.03亿元,同比增加25.16%。

此外,财报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销售电池包及相关零件录得16.87亿元收入。不过即便如此,吉利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上半年,受原材料成本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比例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毛利率同比还是下降了2.6个百分点至14.6%。

对于上半年净利大幅下滑,据澎湃新闻援引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戴庆在业绩会上给出的解释称:“一方面是由于今年新增了正处于扩张期的极氪品牌;另一方面,吉利今年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带来了较高的股份支付费用”。

三费方面,上半年,吉利汽车销售成本为497.08亿元,同比增加了33.36%;研发费用支出32.65亿元,同比增长41.65%。

对于上半年业绩的整体表现,吉利汽车在公告中称:“未如理想”。

除了提及到了原材料上涨因素之外,吉利汽车也在公告中进一步解释称,由于投资66家极氪品牌直销店,分销及销售费用增加了29%。此外,因过往数年对研发大量投资,导致摊销费用增加上升至44%。对此,吉利汽车表示:“两者增加均使本报告期内盈利能力进一步受压”。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公告截图)

销量数据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实现销量61.38万辆,同比下跌3%。其中, 中国市场实现销量52.62万辆,同比下跌9%。出口销量8.76万辆,同比增长64%,占总销量的14.3%。新能源汽车销量10.97万辆(纯电车型8.58万辆,同比增长520%;插混车型销量为2.39万辆,同比增长192%),同比增长398%,占总销量的比例上升至18%。

对于这份销量成绩单,吉利汽车在财报中直言:“销售表现逊于管理层预期”。

同时,吉利汽车也给出解释称,“主要是由于部分城市疫情防控措施及全球芯片短缺阻碍生产及销售所致”。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具体来看,上半年,吉利、几何、极氪、领克、睿蓝分别实现销量50.03万辆、5.45万辆、1.90万辆、7.73万辆,以及1.73万辆。

对于这些品牌,吉利汽车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市场定位。“吉利”品牌作为旗下主流大众市场品;“几何”则作为纯电动车品牌;“领克”则作为与沃尔沃之间的合资品牌,以全球高端市场为目标客户;而睿蓝则作为与力帆之间的合资品牌,主要以换电市场为目标客户。

据财报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吉利汽车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多达1054家经销商;几何品牌拥有283家经销;领克拥有344家领克中心及4家领克空间;极氪则拥有3家极氪中心、111家极氪空间,以及19家交付中心。

由此可以清晰看出,吉利汽车虽然在品牌,以及车型数量上非常庞大,但从各个版块所在细分市场表现来看,明显属于“大而不强”。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分别来看,领克上半年实现销量77258辆,同比下跌28%。上半年,领克录得纯利润2亿元,同比减少了57%。

虽然背靠沃尔沃,使得领克在技术研发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从这些年其在终端市场表现来看,始终“雷声大雨点小”。

对此,吉利汽车在公告中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由于品牌缺乏纯电动车及新能源转型、智能汽车及供应链等领域的挑战所致”。

但是,在车事小说看来,一方面,领克品牌的潜在用户群体定位过于极端。通过其新车发布会、及车展期间的展台布局风格,以及车辆过于偏向运动不难发现,在领克的认知中,年轻群体要么是混迹各种夜场的“夜店青年”,要么就是“飙车党”。

此外,产品品控差也是领克身上的一大顽疾。从初期车主集体吐槽车机经常黑屏、卡顿难用之外,据车质网显示,诸如“车门饰板开裂”、“座椅安装不正”、“异响”等问题投诉比比皆是。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而对于全新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从其发展趋势来看,自从被首批用户集体维权过后,同样没有太显著起色。

据吉利汽车在财报中披露,极氪的经营成本及当期确认股份付款费用对吉利期内盈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上半年归属吉利汽车股权持有人溢利同比减少了35%至15.5亿元。

虽然极氪目前在终端市场表现平平,不过,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对其却抱有极大信心。

据安聪慧表示,极氪今年全年将交付超过7万辆,这也就意味着下半年极氪要交付5万辆。据其披露,极氪在上半年的毛利率为5%。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10月份,极氪将迎来第二款量产车型——极氪009。从近日公布的海报来看,极氪009设计风格可谓一言难尽。

尤其前脸超大镀铬饰板,视觉效果像极了包了一块“尿不湿”。海报发布后,网端评论中除了少部分认为这是设计突破之外,更多的则是表示难以接受这样设计风格。这其中,包括了多位知名车评人也通过社交平台表示对极氪009设计难以理解。

同样,安聪慧则对极氪009很有信心,他认为,10月份发布的极氪009将会带来更好的毛利水平。

展望未来,在大方向方面,吉利汽车称将加快新能源及智能汽车转型。

在具体措施方面,吉利汽车表示将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在总销量中占比,新产品的数量在未来数年将维持在高水平。管理团队将尽力实现2022年全年销量实现165万辆(同比增长24%)的目标。

按照吉利汽车在公告中披露的新产品规划,下半年,吉利品牌发布全新博越L、星越L雷神Hi·P插混车型;几何品牌发布G6纯电轿车和M6纯电SUV;极氪则除了前文提及的极氪009之外,还将发布极氪001 Plus;领克则将发布01、03、05及09四款E-Motive智能插混及混动车型。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在车事小说看来,对于吉利汽车上半年这份业绩单,确实也很难找出亮点。

尤其是在销量方面,在多个品牌、多款在售车型基础上,仅在国内市场销售出52.62万辆新车。以至于,在吉利汽车官方通稿中,不得不将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幅单独拿出来做标题。

398%的增幅固然很高,但同时也将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上半年的惨淡基数摆上台面进行了公开暴晒。吉利汽车上半年旗下多个品牌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才仅仅10万辆出头,还不及比亚迪单月销量。

此外,增收却利润大幅下滑,也表明吉利汽车运营的基本面出现下行趋势。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事实上,近年来,吉利也是越来越“不务正业”,例如:发射卫星、造手机、投资飞行器等。此外,对外合作也是非常“杂乱”:与百度合作,生产制造“集度”;与戴姆勒合作,生产制造Smart;今年5月份更是收购了34.02%雷诺韩国公司股份;此外,还曾官宣与FF签署协议,不仅投资FF,还准备代工。

面对不断壮大的业务版图,或许连吉利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到哪里去。

但现成的案例则是,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车企巨头们用其百年发展经历早已证明,砍掉枝枝蔓蔓,回归到造车初心才是唯一且正确的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吉利汽车

4.8k
  • 港股汽车股延续涨势,吉利汽车涨超6%
  • 吉利汽车:浙江乘用车拟1.2亿元收购宁波乘用车之全部股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而不强,吉利汽车上半年业绩整体表现“未如理想”

大而不强,已成为吉利汽车当前的真实写照。

文|车市小说

8月18日,吉利汽车上半年财报正式发布。从财报中披露的各个版块业绩来看,这是一份并不怎么好看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581.84亿元,同比增长29%;但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净利润却同比减少了35%,为15.52亿元。其中,销售汽车及相关服务收入为492.03亿元,同比增加25.16%。

此外,财报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销售电池包及相关零件录得16.87亿元收入。不过即便如此,吉利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上半年,受原材料成本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比例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毛利率同比还是下降了2.6个百分点至14.6%。

对于上半年净利大幅下滑,据澎湃新闻援引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戴庆在业绩会上给出的解释称:“一方面是由于今年新增了正处于扩张期的极氪品牌;另一方面,吉利今年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带来了较高的股份支付费用”。

三费方面,上半年,吉利汽车销售成本为497.08亿元,同比增加了33.36%;研发费用支出32.65亿元,同比增长41.65%。

对于上半年业绩的整体表现,吉利汽车在公告中称:“未如理想”。

除了提及到了原材料上涨因素之外,吉利汽车也在公告中进一步解释称,由于投资66家极氪品牌直销店,分销及销售费用增加了29%。此外,因过往数年对研发大量投资,导致摊销费用增加上升至44%。对此,吉利汽车表示:“两者增加均使本报告期内盈利能力进一步受压”。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公告截图)

销量数据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实现销量61.38万辆,同比下跌3%。其中, 中国市场实现销量52.62万辆,同比下跌9%。出口销量8.76万辆,同比增长64%,占总销量的14.3%。新能源汽车销量10.97万辆(纯电车型8.58万辆,同比增长520%;插混车型销量为2.39万辆,同比增长192%),同比增长398%,占总销量的比例上升至18%。

对于这份销量成绩单,吉利汽车在财报中直言:“销售表现逊于管理层预期”。

同时,吉利汽车也给出解释称,“主要是由于部分城市疫情防控措施及全球芯片短缺阻碍生产及销售所致”。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具体来看,上半年,吉利、几何、极氪、领克、睿蓝分别实现销量50.03万辆、5.45万辆、1.90万辆、7.73万辆,以及1.73万辆。

对于这些品牌,吉利汽车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市场定位。“吉利”品牌作为旗下主流大众市场品;“几何”则作为纯电动车品牌;“领克”则作为与沃尔沃之间的合资品牌,以全球高端市场为目标客户;而睿蓝则作为与力帆之间的合资品牌,主要以换电市场为目标客户。

据财报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吉利汽车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多达1054家经销商;几何品牌拥有283家经销;领克拥有344家领克中心及4家领克空间;极氪则拥有3家极氪中心、111家极氪空间,以及19家交付中心。

由此可以清晰看出,吉利汽车虽然在品牌,以及车型数量上非常庞大,但从各个版块所在细分市场表现来看,明显属于“大而不强”。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分别来看,领克上半年实现销量77258辆,同比下跌28%。上半年,领克录得纯利润2亿元,同比减少了57%。

虽然背靠沃尔沃,使得领克在技术研发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从这些年其在终端市场表现来看,始终“雷声大雨点小”。

对此,吉利汽车在公告中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由于品牌缺乏纯电动车及新能源转型、智能汽车及供应链等领域的挑战所致”。

但是,在车事小说看来,一方面,领克品牌的潜在用户群体定位过于极端。通过其新车发布会、及车展期间的展台布局风格,以及车辆过于偏向运动不难发现,在领克的认知中,年轻群体要么是混迹各种夜场的“夜店青年”,要么就是“飙车党”。

此外,产品品控差也是领克身上的一大顽疾。从初期车主集体吐槽车机经常黑屏、卡顿难用之外,据车质网显示,诸如“车门饰板开裂”、“座椅安装不正”、“异响”等问题投诉比比皆是。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而对于全新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从其发展趋势来看,自从被首批用户集体维权过后,同样没有太显著起色。

据吉利汽车在财报中披露,极氪的经营成本及当期确认股份付款费用对吉利期内盈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上半年归属吉利汽车股权持有人溢利同比减少了35%至15.5亿元。

虽然极氪目前在终端市场表现平平,不过,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对其却抱有极大信心。

据安聪慧表示,极氪今年全年将交付超过7万辆,这也就意味着下半年极氪要交付5万辆。据其披露,极氪在上半年的毛利率为5%。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10月份,极氪将迎来第二款量产车型——极氪009。从近日公布的海报来看,极氪009设计风格可谓一言难尽。

尤其前脸超大镀铬饰板,视觉效果像极了包了一块“尿不湿”。海报发布后,网端评论中除了少部分认为这是设计突破之外,更多的则是表示难以接受这样设计风格。这其中,包括了多位知名车评人也通过社交平台表示对极氪009设计难以理解。

同样,安聪慧则对极氪009很有信心,他认为,10月份发布的极氪009将会带来更好的毛利水平。

展望未来,在大方向方面,吉利汽车称将加快新能源及智能汽车转型。

在具体措施方面,吉利汽车表示将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在总销量中占比,新产品的数量在未来数年将维持在高水平。管理团队将尽力实现2022年全年销量实现165万辆(同比增长24%)的目标。

按照吉利汽车在公告中披露的新产品规划,下半年,吉利品牌发布全新博越L、星越L雷神Hi·P插混车型;几何品牌发布G6纯电轿车和M6纯电SUV;极氪则除了前文提及的极氪009之外,还将发布极氪001 Plus;领克则将发布01、03、05及09四款E-Motive智能插混及混动车型。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在车事小说看来,对于吉利汽车上半年这份业绩单,确实也很难找出亮点。

尤其是在销量方面,在多个品牌、多款在售车型基础上,仅在国内市场销售出52.62万辆新车。以至于,在吉利汽车官方通稿中,不得不将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幅单独拿出来做标题。

398%的增幅固然很高,但同时也将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上半年的惨淡基数摆上台面进行了公开暴晒。吉利汽车上半年旗下多个品牌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才仅仅10万辆出头,还不及比亚迪单月销量。

此外,增收却利润大幅下滑,也表明吉利汽车运营的基本面出现下行趋势。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事实上,近年来,吉利也是越来越“不务正业”,例如:发射卫星、造手机、投资飞行器等。此外,对外合作也是非常“杂乱”:与百度合作,生产制造“集度”;与戴姆勒合作,生产制造Smart;今年5月份更是收购了34.02%雷诺韩国公司股份;此外,还曾官宣与FF签署协议,不仅投资FF,还准备代工。

面对不断壮大的业务版图,或许连吉利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到哪里去。

但现成的案例则是,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车企巨头们用其百年发展经历早已证明,砍掉枝枝蔓蔓,回归到造车初心才是唯一且正确的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