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嘴硬”的长城汽车,还能逞强多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嘴硬”的长城汽车,还能逞强多久?

长城汽车想要重回高光时刻还有一段路途要摸索。

文|蓝莓财经

一般情况下,同行之间正常的商业竞争也是屡见不鲜,但同业竞争中企业高管亲自下场“手撕”同行放在哪国都是罕见的,不久前长城汽车旗下子品牌魏牌CEO李瑞峰就在微博上演了这令人讶异的一幕。

导火索是日前为华为余承东就问界汽车受市场追捧而对“增程式系统落后与否”的话题进行了公开探讨,他表示:目前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

一直对此持相反意见的李瑞峰立马“憋不住”了,直接在微博上“开撕”余承东:“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并在微博文案后加了一个话题词“余承东称增程车不够先进是胡扯”。

行事作风如此高调的李瑞峰,或许正是遭受从长城汽车的高光时刻跌落“神坛”后的无法适应,也或许是“嘴硬”着在多重隐患下强撑表面风光。

资本散场后的股价腰斩

自从去年10月创出了69.8元的历史最高点后,长城汽车的股价便一路走低,截至8月4日收盘,长城汽车股价仅为33.81元/股,成交量为35.28万手,成交额为12.24亿元,换手率为0.58%,和高点相比,长城汽车股价已近腰斩,市值更是大幅缩水。

同时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长城汽车自7月底以来就陆续被沪股通大额减持,从7月27日以来至8月2日,长城汽车已累计被沪股通减持约500万股,截止8月2日最新持股量为4,339.46万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0.70%。

长城汽车在过去的数个月里股价暴跌、市值大幅缩水、陆续被机构大额减持,可谓是惨遭资本的“抛弃”,或许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长城汽车的未来,市场也在担忧。

高光不再,销量黯淡收场?

曾何几时在2021年上半年是属于长城汽车的高光时刻,在此期间销量逾60万台,同比增长53.68%,旗下子品牌哈弗大狗、坦克300、欧拉好猫等系列车型的不断畅销,证明了长城汽车在汽车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一度成为拉动长城汽车股价节节高升的原动力。

也许是因为长城汽车的股票价格飙升和新车的销量不断见长,让向来不常显露山水的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有信心的在2021年6月战略发布会上高调表示,宣布2025年长城汽车的目标为年销400万辆车,其中新能源车占80%,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还称长城汽车将于5年内在纯电动、氢能、混合动力、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投入1,000亿元。

令人尴尬的是,在这个雄心壮志的宣言广而告之知后,长城汽车却遭遇了销售同比下降的窘境。据其当时发布的销售简报可知,2021年8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74,257辆,同比下滑17%;9月销售新车86,723辆,同比下滑15.01%;10月销售新车112,069辆,同比下滑17.33%,下滑幅度创下当期近三个月新高。

虽然可以理解在车企普遍缺芯的大背景下,车企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长城汽车新车发布后销量下滑幅度超出了行业平均水平,在自主品牌中也是排名末尾。同期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受缺芯短期影响,2021年10月国内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97.8万辆,较2020年同期下滑4.8%,10月终端零售销量为171.7万辆,同比下滑13.9%。

想要再打造爆款车型却在汽车市场上节节败退失去原动力,也就不难推测出长城汽车已不覆高光时刻,自然也就会失去资本的聚焦了。

成本管控能力存疑

长城汽车被资本担忧的背后,或许也面临着成本管控能力的问题。

长城汽车在过去几年里营收水平一直在上升,但是净利润却波动幅度却不太稳定,据其财报,长城汽车在2013年-2016年期间净利润仍保持着高增长,分别为82.32亿、80.41亿、80.6亿、105.54亿。但是到了2017年,净利润骤降到了50.27亿元。对此,长城汽车方面称,主要是因为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增长。此后,长城汽车的盈利能力不再破百亿,基本维持在50亿元上下波动,2021年算是近5年来净利润最高水平,但与2016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近几年长城汽车的营业成本都在攀升。在2021年,其营业成本达1,143.67亿元,同比增长33.71%。拆分来看,特别是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方面,除了财务费用之外都有增长。其中,管理费用增幅高达58.39%,达到40.43亿元;研发费用增至44.9亿元,增幅达46.36%;销售费用达51.92亿元,增幅达26.53%。

营收增长趋势不及成本增长水平的尴尬情形也出现在了长城汽车一季度的财报上:长城汽车的营业总成本为327.34亿元,同比增长9.51%,快于营业收入增速,其中管理费用为11.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4%;研发费用为13.24亿元,同比增长45.77%。

多品牌战略转型道阻且忧

一直以来SUV车型是长城汽车的主打战场,但自从被特斯拉Model Y赶超之后便瞄准了新能源汽车赛道。

“欧拉”这个以可爱复古路线、面向都市女白领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曾得益于“她经济”的影响,为长城汽车带动了一部分收入,但在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其热销车型黑猫、白猫在今年2月的接单上已经戛然而止。

实际上,除了欧拉之外,长城汽车也推出过其他新能源车型,比如魏牌的玛奇朵DHT-PHEV、坦克300 HEV、长城电动炮等。但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车型的放量,却始终由欧拉来支撑。据其财报显示,2021年长城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3.7万辆,其中欧拉品牌销售13.5万辆,占比高达98.5%。由此看来,长城汽车转道新能源赛道之路或许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资本开始散场、销量又面临下滑行业领先地位不保,令人存疑的成本管控能力叠加转道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未站稳脚跟,总体而言,长城汽车想要重回高光时刻还有一段路途要摸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长城汽车

4.7k
  • 中国汽车公司为什么忙着在销量低迷的泰国建厂
  • 长城汽车在深圳成立汽车销售服务公司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嘴硬”的长城汽车,还能逞强多久?

长城汽车想要重回高光时刻还有一段路途要摸索。

文|蓝莓财经

一般情况下,同行之间正常的商业竞争也是屡见不鲜,但同业竞争中企业高管亲自下场“手撕”同行放在哪国都是罕见的,不久前长城汽车旗下子品牌魏牌CEO李瑞峰就在微博上演了这令人讶异的一幕。

导火索是日前为华为余承东就问界汽车受市场追捧而对“增程式系统落后与否”的话题进行了公开探讨,他表示:目前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

一直对此持相反意见的李瑞峰立马“憋不住”了,直接在微博上“开撕”余承东:“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并在微博文案后加了一个话题词“余承东称增程车不够先进是胡扯”。

行事作风如此高调的李瑞峰,或许正是遭受从长城汽车的高光时刻跌落“神坛”后的无法适应,也或许是“嘴硬”着在多重隐患下强撑表面风光。

资本散场后的股价腰斩

自从去年10月创出了69.8元的历史最高点后,长城汽车的股价便一路走低,截至8月4日收盘,长城汽车股价仅为33.81元/股,成交量为35.28万手,成交额为12.24亿元,换手率为0.58%,和高点相比,长城汽车股价已近腰斩,市值更是大幅缩水。

同时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长城汽车自7月底以来就陆续被沪股通大额减持,从7月27日以来至8月2日,长城汽车已累计被沪股通减持约500万股,截止8月2日最新持股量为4,339.46万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0.70%。

长城汽车在过去的数个月里股价暴跌、市值大幅缩水、陆续被机构大额减持,可谓是惨遭资本的“抛弃”,或许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长城汽车的未来,市场也在担忧。

高光不再,销量黯淡收场?

曾何几时在2021年上半年是属于长城汽车的高光时刻,在此期间销量逾60万台,同比增长53.68%,旗下子品牌哈弗大狗、坦克300、欧拉好猫等系列车型的不断畅销,证明了长城汽车在汽车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一度成为拉动长城汽车股价节节高升的原动力。

也许是因为长城汽车的股票价格飙升和新车的销量不断见长,让向来不常显露山水的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有信心的在2021年6月战略发布会上高调表示,宣布2025年长城汽车的目标为年销400万辆车,其中新能源车占80%,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还称长城汽车将于5年内在纯电动、氢能、混合动力、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投入1,000亿元。

令人尴尬的是,在这个雄心壮志的宣言广而告之知后,长城汽车却遭遇了销售同比下降的窘境。据其当时发布的销售简报可知,2021年8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74,257辆,同比下滑17%;9月销售新车86,723辆,同比下滑15.01%;10月销售新车112,069辆,同比下滑17.33%,下滑幅度创下当期近三个月新高。

虽然可以理解在车企普遍缺芯的大背景下,车企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长城汽车新车发布后销量下滑幅度超出了行业平均水平,在自主品牌中也是排名末尾。同期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受缺芯短期影响,2021年10月国内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97.8万辆,较2020年同期下滑4.8%,10月终端零售销量为171.7万辆,同比下滑13.9%。

想要再打造爆款车型却在汽车市场上节节败退失去原动力,也就不难推测出长城汽车已不覆高光时刻,自然也就会失去资本的聚焦了。

成本管控能力存疑

长城汽车被资本担忧的背后,或许也面临着成本管控能力的问题。

长城汽车在过去几年里营收水平一直在上升,但是净利润却波动幅度却不太稳定,据其财报,长城汽车在2013年-2016年期间净利润仍保持着高增长,分别为82.32亿、80.41亿、80.6亿、105.54亿。但是到了2017年,净利润骤降到了50.27亿元。对此,长城汽车方面称,主要是因为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增长。此后,长城汽车的盈利能力不再破百亿,基本维持在50亿元上下波动,2021年算是近5年来净利润最高水平,但与2016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近几年长城汽车的营业成本都在攀升。在2021年,其营业成本达1,143.67亿元,同比增长33.71%。拆分来看,特别是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方面,除了财务费用之外都有增长。其中,管理费用增幅高达58.39%,达到40.43亿元;研发费用增至44.9亿元,增幅达46.36%;销售费用达51.92亿元,增幅达26.53%。

营收增长趋势不及成本增长水平的尴尬情形也出现在了长城汽车一季度的财报上:长城汽车的营业总成本为327.34亿元,同比增长9.51%,快于营业收入增速,其中管理费用为11.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4%;研发费用为13.24亿元,同比增长45.77%。

多品牌战略转型道阻且忧

一直以来SUV车型是长城汽车的主打战场,但自从被特斯拉Model Y赶超之后便瞄准了新能源汽车赛道。

“欧拉”这个以可爱复古路线、面向都市女白领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曾得益于“她经济”的影响,为长城汽车带动了一部分收入,但在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其热销车型黑猫、白猫在今年2月的接单上已经戛然而止。

实际上,除了欧拉之外,长城汽车也推出过其他新能源车型,比如魏牌的玛奇朵DHT-PHEV、坦克300 HEV、长城电动炮等。但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车型的放量,却始终由欧拉来支撑。据其财报显示,2021年长城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3.7万辆,其中欧拉品牌销售13.5万辆,占比高达98.5%。由此看来,长城汽车转道新能源赛道之路或许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资本开始散场、销量又面临下滑行业领先地位不保,令人存疑的成本管控能力叠加转道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未站稳脚跟,总体而言,长城汽车想要重回高光时刻还有一段路途要摸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